民族形式论文_周燕芬,李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民族形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民族形式,新文学,左翼,南京,建筑,阿勒泰,老舍。

民族形式论文文献综述

周燕芬,李斌[1](2019)在《《青蛙骑手》的历史考察与艺术探析——兼及“民族形式”与“文艺审美共同体”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蛙骑手"因其口传性质而生成了多种"类型故事",长久、广泛地流传于我国少数民族间。1956年萧崇素将其整理出版,1960年老舍改编成儿童歌剧,随后多种外文译本以及连环画出现。口传版的图腾、宗教、文化密码,萧崇素版与老舍版的时代印记及美学增殖,都使得这一开放性的文本更为丰富而立体。《青蛙骑手》的整理、改编、译介,是20世纪叁四十年代以来文艺"民族化"实践的重要成果,也属于当代民族文艺审美共同体建构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9年10期)

刘大先[2](2019)在《民族生活、民族形式与民族书写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追寻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来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写作中,“民族形式”是一个无法绕过的概念,它虽然源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命名,但其实可以追溯到新文学运动以来建构本土现代文学的持续性努力,在一系列的讨论乃至争论之后,又在社会主义中国成立之时得以大规模展开(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10-02)

张晴滟[3](2019)在《皮黄回陕——民族形式与旧剧革命》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皮黄戏,即京剧,起于民间,流入宫廷,又盛于民间。皮黄腔由西皮和二黄融合而成。西皮,源自以弦索弹拨伴奏的秦腔;二黄,源自以胡琴伴奏的汉调二黄。汉调二黄最早出自唐玄宗创立于长安的梨园之歌舞。1二黄声腔遵湖广音,念白多秦音,唱腔高昂。明末清初,二黄翻越秦岭,古调翻新,流传于汉中、安康和商洛各地。2清中期,西皮、(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2019年05期)

陈晨[4](2019)在《民国“黄金十年”南京的民族形式建筑述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27—1937年期间南京民族形式建筑高潮的时代背景、城建政策入手,分析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在受学院派建筑教育中的"西方古典美学原则同东方审美,西方现代建筑材料与中国样式,西方建筑结构标准同中国传统木构架"的影响下,因为调和中西古今的手法不同,而形成的叁种最常见细分风格类型。(本文来源于《天工》期刊2019年09期)

陈晨,王柯[5](2019)在《民国建筑师在南京的民族形式建筑创作轨迹(1927—1937年)》一文中研究指出1927—1937年这一近代中国的"黄金十年",孕育了中国建筑师群体探索民族形式建筑的高潮期。此期留学归国或本土培养的建筑师,在政府认定资质的机构中从事建筑活动,标志着现代化、正规化、学理化的中国职业建筑师的出现。南京国民政府充满党派色彩与民族国家符号的文化、政治诉求,又促使在南京探索民族形式建筑的建筑师,主创公署类、教科研与社会服务类、体育场与纪念类等可以美化政治、传达党国权威的建筑类型。他们除了开设自营建筑设计机构以外,还积极投身建筑施工、行政管理和建筑教育领域。与此同时,政治中心南京的特殊性、变动的时局与建筑师不断自我修正的创作观念,也造成其创作高峰期因人、因时而异。(本文来源于《建筑师》期刊2019年04期)

周维东[6](2019)在《革命文艺的“形式逻辑”——论延安时期的“民族形式”论争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中国革命进程中的文艺实践,在早期"形式"选择上面临内在困境:一方面,文艺形式具有为革命"塑形"的功能,需要有所创新;另一方面,文艺形式又必须符合具体革命实践的要求,与文艺旧形式保持一定的联系。如何消解这个难题,构成革命文艺形式探讨的内在逻辑。从革命文艺的内在逻辑来看,延安时期"民族形式"论争的缘起并非针对"五四"新文学发展中存在的一般问题,而是消解革命文艺发展初期形成的"新"与"旧"、"土"与"洋"等文化等级,为革命文艺的本土创新和民族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空间,延安"民族形式"论争展开的方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李蕉,倪博闻[7](2019)在《“民族形式”的实践路径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转入相持阶段前后,左翼知识分子围绕"民族形式"问题展开了论争,核心是如何认识传统旧文化和五四新文化的问题。这场论争首先在重庆的知识分子中进行,随后延安的知识分子也加入其中,他们以《中国文化》杂志为阵地,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展开了对于传统旧文化和五四新文化的重新认识,明确了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才是"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在这种思想认识下,延安的知识分子转向了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重新发掘,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9年06期)

许思悦[8](2019)在《胡进庆:中国美术电影“民族形式”的践行者》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美术电影,因其对多种美术样式的借鉴与吸收而得名,于此基础上形成了其特有的“民族形式”,享誉中外。作为美术电影叁大片种之一的剪纸片,在其发展过程中,贯穿着包括胡进庆在内的剪纸片创作人员对“民族形式”的探索和实践。以剪纸手段创作动画电影并非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影报》期刊2019-05-22)

谢刚[9](2019)在《“五四”文学民族化的关键节点——重审左翼民族形式论争中的“五四”文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文学编入"民族文学"序列不会自动发生,必须借助阐释和建构才能完成。抗战期间左翼文艺界的"民族形式"论争,实质上是在构想一个理想的"民族文学"方案。"五四"文学在此方案设计中不时充当对立面,面临不被"民族文学"收纳的风险,但在"五四"文学保卫者阐释性的抗辩中,非民族化的风险反而转变为民族化的机遇,"五四"文学的民族身份由此得以澄明和确立。(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杨景博[10](2019)在《记忆中的民族形式——基于建筑形态学的呼和浩特市老乌兰恰特剧场的形态生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老乌兰恰特剧场是内蒙古自治区于1953年在首府呼和浩特市建造的经典民族形式建筑。文章试图从建筑形态学的视角出发,将该建筑的形态与其设计时参考的藏传佛教召庙殿堂形态作比较,进而归纳出该建筑形态的生成模式。(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04期)

民族形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追寻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来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写作中,“民族形式”是一个无法绕过的概念,它虽然源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命名,但其实可以追溯到新文学运动以来建构本土现代文学的持续性努力,在一系列的讨论乃至争论之后,又在社会主义中国成立之时得以大规模展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族形式论文参考文献

[1].周燕芬,李斌.《青蛙骑手》的历史考察与艺术探析——兼及“民族形式”与“文艺审美共同体”讨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

[2].刘大先.民族生活、民族形式与民族书写的嬗变[N].文艺报.2019

[3].张晴滟.皮黄回陕——民族形式与旧剧革命[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9

[4].陈晨.民国“黄金十年”南京的民族形式建筑述要[J].天工.2019

[5].陈晨,王柯.民国建筑师在南京的民族形式建筑创作轨迹(1927—1937年)[J].建筑师.2019

[6].周维东.革命文艺的“形式逻辑”——论延安时期的“民族形式”论争问题[J].文艺研究.2019

[7].李蕉,倪博闻.“民族形式”的实践路径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东岳论丛.2019

[8].许思悦.胡进庆:中国美术电影“民族形式”的践行者[N].中国电影报.2019

[9].谢刚.“五四”文学民族化的关键节点——重审左翼民族形式论争中的“五四”文学观[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10].杨景博.记忆中的民族形式——基于建筑形态学的呼和浩特市老乌兰恰特剧场的形态生成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

论文知识图

六洞地区范围图砌体房屋结构安全隐患农书中叁种仓的形式:超空间是无限维的流形,其上第一...(六)看民族形式,已值得商榷-【图7-...(一)民族形式的纪念碑-【图4-55】 济...

标签:;  ;  ;  ;  ;  ;  ;  

民族形式论文_周燕芬,李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