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超声的改变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超声的改变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超声的改变

尹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普宁医院超声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4-0038-02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超声影像学改变及影响因素。方法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门诊体检未患精神疾病人员进行肝胆超声检查结果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肝胆超声改变的脂肪肝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肪肝发病显著的原因较多,其中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是主要原因,因此,临床上综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同时,要密切观察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减少脂肪肝的发病率。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超声脂肪肝

慢性精神分裂症[1]是指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病程至少持续2年以上的病人。临床观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肝胆超声改变者较显著。本文作者在我院813名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门诊体检未患精神疾病人员80例进行肝胆超声检查,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研究组入组标准:本院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25-55岁,排除患有原发肝胆疾病及肝炎、肝硬化、肝淤血、血液病、高热及长期饮酒者。对照组入组标准:门诊体检人员80例,年龄25-55岁,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排除原发肝胆疾病及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淤血、血液病、发热、长期大量饮酒者。

1.2仪器意大利百胜MyLabTM15型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z。

1.3分析方法构成比及卡方检验。

1.4超声诊断依据参见《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2]。

1.5研究时间2008年10月。

1.6分析

1.6.1一般情况

研究组性别:男51例,女29例,年龄:40.5±10.1岁;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种类有氯氮平、氯丙嗪、维思通、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折算成氯丙嗪量375mg±102mg。病程2-35年,平均病程14.3±10.7年。吸烟者占91%。

对照组性别:男46例,女34例,年龄:37.3±9.6岁,

吸烟者占37%。

1.6.2肝胆超声改变[3]见表1。

表1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超声改变统计表

脂肪肝胆结石胆囊炎性改变肝内胆管结石合计

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

研究组3948.75%45.00%67.50%33.75%5265.00%

对照组1316.25%22.50%56.25%11.25%2126.25%

上述样本经统计学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脂肪肝发病率具有显著差异,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肪肝发病率明显高于门诊体检未患精神疾病人员。

2讨论

我院某时点住院患者813例,随机抽查其中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占总数的9.84%,研究组中肝胆超声改变者52例,占研究组65.00%。经统计学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脂肪肝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文作者认为上述差异有以下几个原因:

长期大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长期大量服用常会引起各种副作用,多见有椎体外系反应,心血管及肝、肾功能损害等[4],导致肝脏功能结构不同程度的损害。

衰退现象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缺乏主诉,不能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在服药期间产生的躯体不适感不能及时反映给医护人员,容易失去早期治疗机会。

缺乏运动由于患者住院时间长,参与社会活动少,活动空间小,患者的消化代谢功能减低。

饮食结构由于生活水平提高,患者饮食结构偏向高热量、高脂肪,患者不知饥饱,机体免疫力低下。

吸烟大部分患者有大量吸烟史,高浓度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侵害消化和呼吸系统。

综上所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药物治疗期间,容易并发其他躯体疾病,如感染、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而脂肪肝多伴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5],其直接后果是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加强锻炼,合理饮食干预,减少吸烟,及时调整用药量,同时定期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有利于脂肪肝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

参考文献

[1]陈彦芳主编.CCMD-3.第三版.北京:人民出版社,75-78.

[2]贾海根,王金锐主编.腹部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05-134.

[3]田家玮,任卫东主编.超声科主治医生400问.第一版.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3-223.

[4]金有豫主编.药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650-660.

[5]张建,华琦主编.代谢综合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03.

标签:;  ;  ;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超声的改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