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跨度论文_黄恒

导读:本文包含了管理跨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跨度,洛克,企业,管理人,美国,项目管理,地方政府。

管理跨度论文文献综述

黄恒[1](2016)在《基于管理跨度诊断的A公司组织结构变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A公司的架构改革,内部大多数部门的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负荷随业务的增加而增加,现在已出现到达瓶颈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和测算A公司的管理跨度,并基于管理跨度的诊断结果,提出A公司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向。本文分别使用格拉丘纳斯法和洛克希德法测算A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跨度。格拉丘纳斯法的使用方法,是用管理人员的管理跨度和被管理跨度的总和,来计算管理人员同一时段需要关注的最多的上下级关系的总和。洛克希德法,是通过职能相似性、职能复杂性等六个主要变量,计算这些变量对工作负荷的影响总权重,根据影响权重与管理跨度标准值的对照表,得出管理跨度的范围。最后,从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的角度,借助结构熵理论检验管理跨度测算结果的有效性。通过管理跨度的诊断,本文找到了A公司管理跨度失衡的管理人员。本文分别从公司范围、部门范围和总经理级别提出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向。在公司范围内可以将组织结构调整为多个矩阵式结构;在部门级别,尝试通过增加1个管理层次或重新整合业务减少管理跨度;在总经理级别,提出在原组织结构类型不变时,减少1个管理层次,减少信息传输的距离,同时为总经理增加有监管或控制方面的参谋职能的助理,帮助总经理适应宽跨度管理。(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6-15)

[2](2014)在《如何检验企业管理跨度是否合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管理学家舒化鲁指出,企业管理跨度的大小并不是可以由管理者本身的观念和偏好来决定的。在一般情况下,有一种普遍的规律,凡是管理沟通面对的是一线操作工人,其管理跨度可相对大一些;凡是管理沟通面对的是管理人员,管理跨度就相对较小。检验管理跨度是否合理适中,一般可用是否存在误解和信息传递不及时这种组织运行失常情况的发(本文来源于《现代国企研究》期刊2014年07期)

孙章[3](2011)在《铁路站段拆分与管理跨度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11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了一条重要消息:铁路站段拆分大重组,高铁独立成段——近日各铁路局根据实际情况对运输站段布局进行优化调整,不少大站段被拆分,不少路局还准备将高铁车站或工务的管理独立出来。(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1年12期)

谢小玲,武育望[4](2011)在《叁大平台缩短管理跨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株洲车辆段现有生产车间15个、班组177个,分布在株洲、衡阳、怀化、张家界等地区,其中异地车间、班组占70%以上。为加强异地车间、班组管理,这个段根据车间和班组远近分布状况,以快速传达、获取、处理安全信息为核心,利用科技手段打造了直传、直控、直取3个管理(本文来源于《人民铁道》期刊2011-11-28)

张剑,曾剑秋[5](2010)在《最佳管理跨度范围研究 基于管理人信息处理绩效的管理跨度选择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合适的管理跨度是组织架构设计的重要组成方面,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IT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组织扁平化的趋势,但在传统上与之对应的管理跨度却并不一定随之扩大,有些组织还出现了管理跨度缩小的趋势,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视角对管理跨度进行分析。本文从管理人(supervisor)对从属人(subordinate)传递上来的信息的处理程度和总产出的角度出发,建立管理人绩效与管理跨度的关系,得出:(1)任何职位都对应着一个最佳管理跨度范围(而不是最佳值),处于最佳范围内的跨度值都能够保证管理人获得最佳绩效;(2)最佳管理跨度范围因组织类型和职位特点的不同而不同;(3)管理人需要根据职位偏好在最佳范围内调整跨度值,以平衡信息处理完整度和总产出的矛盾,获得更"合适"的绩效。本文用"最佳范围"代替了传统理论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最佳值",建立起以前学者在研究管理跨度时得出的不同结论的内在联系,为以后的管理跨度实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EBM2010)》期刊2010-03-25)

蔡敏,周端明[6](2005)在《管理跨度、地方政府规模和农民负担》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政府官员的管理跨度的缩小使政府规模扩大,从而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村推行税费改革如果没有相应的财政支出制度改革,前景堪忧。必须在保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精简机构,裁撤冗员。这就要求减少地方政府的职能,加快实现村民自治;改革预算制度,实施零基预算;稳定乡村基层干部队伍,吸收优秀的青年到基层;深化税费改革。(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5期)

姜书范,伍振[7](2005)在《中铁十八局推行项目一级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全面推行项目一级管理减少了管理层次,缩小了管理跨度,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益,提高了项目的管理能力”,这是中铁十八局集团董事长郝趁义日前在该集团公司召开的领导干部会上对达成铁路工(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导报》期刊2005/09/22)

艾民[8](2003)在《设计企业组织的管理跨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传统的组织设计理论从本质上说就是框架设计理论,虽然现代的组织设计理论早已突破了这一点,但框架设计仍然是企业组织设计最重要的内容。框架设计从总体上讲包括纵向结构设计和横向结构设计两个方面,它是继职能设计确定企业经营职能之后树立企业骨架最重要的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企业报》期刊2003-08-28)

张耐冬[9](2003)在《济南市初中校长管理跨度的调查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领域更不乏管理理念的存在,教育管理则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热衷研究的课题。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使我国的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教育观念已明显滞后,因此时代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创新。在教育创新的背景下,学校的管理创新势在必行,而当务之急是学校管理组织结构的变革。 初中阶段是实施基础教育的重要时期,初中校长这一特殊群体也由此受到了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关注。然而初中学校校长的管理跨度的研究还没有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所以进行此项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近期,我们在济南市的六区(市中区,历下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长清区)、叁县(济阳县、商河县、平阴县)、一市(章丘市)的初中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以上县市区的公办、厂办、街镇办的初中学校的正职校长(不包括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和高中、初中合一的完全中学的校长),其中男校长81人,女校长16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7份,收回问卷101份,有效问卷97份,有效问卷率达96%。问卷涉及的内容为:济南市初中校长对管理跨度概念的了解及主要获取途径;目前正职校长的管理跨度与理想的管理跨度的差异;影响校长管理跨度的主要因素以及管理跨度对学校管理层次的影响四个方面。 此项研究以管理跨度的基本原理为主要依据,编写了《济南市初中校长管理跨度调查问卷》,同时结合与部分初中校长的访谈和有关资料的查阅等形式,以实证的方法对济南市初中校长管理跨度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0.0对所获数据进行了频数和差异显着性检验,得出了以下六点结论。 一是从总体上讲,济南市初中校长对管理幅度的概念是比较陌生的;校长对于管理幅度概念的了解主要通过校长的岗位、提高培训班及阅读有关的报刊、杂志两种途径获得,而运用现代化工具获取信息的意识薄弱。二是济南市初中正职校长的管理跨度从1人到4人不等,差异较大;管理层级比较一致,多实行了校长一副校长一教导主任或总务主任一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这样的呈明显等级关系的四级管理。叁是大部分以“校内岗位责任制”的形式对副校长的工作进行了授权:校长对于教学工作的放权程度普遍高于对财务工作的放权;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校长在学校的日常事务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四是交流和沟通是校长进行管理、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前提;不同级别的规范化学校,信息交流和沟通的情况呈显着差异,学校规范化程度越高,信息交流和沟通情况就越好。五是济南市初中学校中百分之八十的正职校长处于校长成长过程中的初期阶段,教育管理的经验积累不足,对管理跨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欠缺。六是由于校长处于社会大环境之中,其管理跨度除受到自身素质、对副校长的授权、授权后对副校长的监督、正副校长之间的沟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外,校长的办学自主权、干部任用权以及机构的设置权等都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干涉和牵制。 针对得出的结论,主要提出了以下六点建议:一是济南市初中学校校长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不断丰富教育管理的理论知识,成为具有现代化意识的管理人才。二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将成为学校组织的必然选择。叁是校长要严格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对下属要充分的信任和授权,不要越姐代厄。四是济南市的初中学校要实行网络化管理,进一步加大信息交流和沟通的程度,促进学校组织结构向扁平方向发展。五是校长应不断积累教育管理经验,树立管理求变的观念,以适应教育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六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长负责制。 本文旨运用管理跨度的有关原理对济南市初中正职校长的管理跨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对合理确定济南市初中学校正职校长的管理跨度,科学设置初中学校的管理层次,达到学校管理的最佳状态,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3-07-01)

陈冬梅[10](2003)在《了解您的管理跨度——科研项目管理方法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要介绍了科学的管理技术——项目管理方法,讨论了管理跨度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推荐了如何了解管理跨度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期刊2003年02期)

管理跨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管理学家舒化鲁指出,企业管理跨度的大小并不是可以由管理者本身的观念和偏好来决定的。在一般情况下,有一种普遍的规律,凡是管理沟通面对的是一线操作工人,其管理跨度可相对大一些;凡是管理沟通面对的是管理人员,管理跨度就相对较小。检验管理跨度是否合理适中,一般可用是否存在误解和信息传递不及时这种组织运行失常情况的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管理跨度论文参考文献

[1].黄恒.基于管理跨度诊断的A公司组织结构变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2]..如何检验企业管理跨度是否合理?[J].现代国企研究.2014

[3].孙章.铁路站段拆分与管理跨度理论[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

[4].谢小玲,武育望.叁大平台缩短管理跨度[N].人民铁道.2011

[5].张剑,曾剑秋.最佳管理跨度范围研究基于管理人信息处理绩效的管理跨度选择模型[C].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ngineeringandBusinessManagement(EBM2010).2010

[6].蔡敏,周端明.管理跨度、地方政府规模和农民负担[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7].姜书范,伍振.中铁十八局推行项目一级管理[N].中国经济导报.2005

[8].艾民.设计企业组织的管理跨度[N].中国企业报.2003

[9].张耐冬.济南市初中校长管理跨度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

[10].陈冬梅.了解您的管理跨度——科研项目管理方法探索[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3

论文知识图

某研究所组织结构及管理跨度图认为主办侦查员在团队管理中具有建议...2煤炭资源整合组织管理系统协同性因素评...工程管理文件-图5-1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程序一3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关系图模型管理跨度[7.98m]

标签:;  ;  ;  ;  ;  ;  ;  

管理跨度论文_黄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