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空间集聚论文-侯纯光,杜德斌,史文天,桂钦昌

企业空间集聚论文-侯纯光,杜德斌,史文天,桂钦昌

导读:本文包含了企业空间集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研发密集型企业,空间布局,影响机制

企业空间集聚论文文献综述

侯纯光,杜德斌,史文天,桂钦昌[1](2019)在《世界一流大学空间集聚对研发密集型企业空间布局的影响——以美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美国为例,运用矢量数据符号法、核密度估计,结合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世界一流大学空间集聚对研发密集型企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美国一流大学和研发密集型企业高等级集聚区主要有东北沿海大都市带、硅谷地区、芝加哥都市区和洛杉矶都市区,两者呈现高度的空间集聚性和空间匹配性。②美国研发密集型企业偏向于选择与自身从事研发领域相关的一流学科空间集聚区进行布局。③美国一流大学和研发密集型企业的高值热点区集中在硅谷地区,呈半圆形辐射状,较高值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东北沿海大都市带,呈带状辐射。④为寻求创新资源禀赋,获取知识溢出经济,共享创新基础设施,降低技术转移成本,获得创新集群优势,研发密集型企业优先选择一流大学集聚区进行空间布局。(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胡森林,滕堂伟,袁华锡,周灿[2](2019)在《长叁角城市群汽车企业空间集聚与发展绩效》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产业是长叁角城市群的主导产业之一,其空间集聚特征及发展绩效问题亟待研究。运用核密度估计、Ripley’s K方法刻画长叁角城市群汽车产业空间集聚格局;进而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辨析空间集聚与汽车企业发展绩效之间的关系机制。结果表明:(1)长叁角城市群汽车产业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先极化再均衡的演变态势,总体上经历了零星分散集聚-M型集聚-M型连绵集聚3个阶段;(2)汽车企业空间集聚与扩散并存,集聚规模先扩大后趋于稳定,集聚强度则先升后降;(3)空间集聚对汽车企业绩效的作用具有企业发展能级指向性。总体而言,地方化经济对汽车企业发展绩效的提高十分重要,而城市化经济作用为负或不显着。(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4期)

郑杰,王承云,孙飞翔[3](2018)在《基于创新视角的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空间集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空间集聚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与上海的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高度集聚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空间形态上具有"中心外围"的特点,外环以内是主要集聚区,远郊区县分布相对分散.集聚模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依托高新技术园区、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属于开发功能优先型;另一种是依托所在区县的支柱产业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广泛分布在各个区县,与所在区县的产业结构关联性较强,属于承接边际产品转移、市场指向型.(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陆铭俊[4](2018)在《中国出口企业空间集聚与企业加成率》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出口贸易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随着进出口活动得增长,市场规模的扩大,对于出口企业的竞争水平和生存状态的研究就愈有价值。加成率作为衡量一个企业定价能力和市场势力的重要指标,对进出口贸易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衡量企业的出口水平。本文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从空间的角度分析出口企业的分布与企业加成率的关系,并得到相关结论。首先,本文对出口企业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发现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出口企业也有明显增长趋势,同时利用热点分析表示出口企业的空间集聚状态,通过标准差椭圆模型对出口企业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其次,本文通过会计方法对加成率进行测算,得到多年企业加成率数值,并通过热点图展示不同地区的加成率水平,显示东部地区的加成率明显中西部地区。再次,通过图像的重迭初步观察到空间集聚与企业加成率二者关系,即空间集聚程度高的地区,加成率较低。在此基础上,利用价格竞争效应,企业选择效应和集聚的外部性分析企业加成率和空间集聚的内在理论机制。最后,利用聚类Z得分和地区工业比重,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聚类Z得分、地区工业比重与企业加成率有显着的负向相关关系,从实证的角度证实了理论机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25)

谢明栩[5](2018)在《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规模报酬递增是推动高新技术进步的重要诱因,而高新技术进步已成为各个国家寻求积极发展的重要阵地,将更加深入融合至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很快,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来自国内外的冲击。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能升级的关键节点,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将发展方向锁定在高新领域、创新领域,也可以逐渐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高新技术产业相比较传统制造业,由于受到的自然约束条件较少但对于知识与技术则又有较高的准入门槛,在现如今以知识溢出、技术溢出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外部性影响下,高新技术企业的空间集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在不同的区域,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空间集聚的特点在不同的地区间也不尽相同产业集聚与空间要素投入情况需要进行全面测控研究。这与各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对于我们缩小不同地区的经济差距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通过使用系统GMM方法对模型进行了计量,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一是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可显着提升地区经济增长,集聚水平的高低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手。当集聚水平较高时,空间集聚产生的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可推动当地经济的增长。二是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的动态变化结果分析可以看出,之前集聚程度较高、发展水平较好的的地区呈现集聚水平缓慢下降的趋势,相反那些之前集聚水平较低、地区发展落后的地区的集聚水平则呈现出上升态势。叁是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之间具有“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关系,满足了“威廉姆森假说”基于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是集聚效应对经济增长效应也有一个“门槛值”。即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度低于“门槛值”时,会促进当地经济增长,而高于“门槛值”时,会产生“拥挤效应”,会对当地经济增长起到抑制作用。集聚度较低的地区应当通过各种措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集聚,而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则要重点关注解决集聚所引起的“拥挤效应”,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赖永剑,贺祥民[6](2018)在《外资企业空间集聚与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基于270个城市的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地级以上城市为基本空间单位,使用详细的外资企业空间分布数据,构建了外资企业空间集聚指标,以集中反映外资企业的集聚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外资企业空间集聚对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270个城市,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空间溢出性,对于空间相邻且经济差距较小的城市影响更大。外资企业就业集聚和销售收入集聚与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总体存在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倒U型关系主要出现在东部城市和大城市。(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庞琛[7](2017)在《多重异质性、企业空间离散化与产业集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造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至今已叁十余载,中国的制造业也在经历了较长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后,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在需求结构变化和要素成本上升等制约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突破原有的地域限制,采取跨区域发展的战略,不同功能部门在空间上呈现出离散化特征。当此现象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后,这一空间行为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成长,也是新的现实背景下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的重要微观基础。特别地,当寻求跨区域发展的企业是某一产业集群的成员时,由此带来的要素、资源的跨区域流动,产业链的空间离散和地区间集群分工的形成,进而对地区的要素配置和经济增长产生深刻的影响。此外,对于复杂而重要的劳动力要素而言,企业空间离散化过程中生产和研发这两类不同的分工环节在区位偏好上差异性的背后也蕴含了劳动力区位偏好与城市分化的匹配,以及城市化对要素、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因此,探究企业空间离散与异质性劳动力集聚,有助于理解新的历史背景下产业集聚与转移的新特点和新格局,为如何利用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的互动与协调发展,促进地区间协调发展提供微观视角与参考。本文将企业跨区域发展这一微观行为作为切入点,结合近年来新经济地理学中产业集聚机制研究的微观异质性的转向,关注微观主体社会人的属性,进而对运输成本进行拓展。在理论研究上,对新经济地理学下的产业集聚机制进行了梳理、分析与拓展,从产业集聚的经济关联与知识关联两个维度,将新经济地理学中的核心内容——运输成本,从单一地关注地理邻近扩展到更为广泛的企业间技术邻近。从多重异质性(企业、区位、劳动力)的视角,探讨了制造业上市企业跨区域发展中的空间集聚特征、成因与效应,主要解释了企业异质性与区位因素会如何影响企业跨区域的空间决策,地理邻近与技术邻近哪一个的影响更大,两者是否存在关联?企业空间行为成为趋势后,形成产业链在空间上的离散化,不同分工环节和异质性劳动力是否在空间集聚上双向性和关联性并存,如何解释其形成机制?异质性劳动力的空间分布是否存在分割性,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又如何?最后总结了企业跨区域发展“动力-行为-效应”的内在机制。在实证分析中,本文综合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制造业上市企业年报,建立了上市制造业企业的企业数据库,包括了 3406家制造业企业及其子公司的企业微观数据,涉及到15个行业,涵盖了 31个省(直辖市),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首先,运用多种产业集聚指标测算和分析了制造业企业与不同子公司(研发型和生产型)的空间集聚度与特征;其次,运用条件logit回归模型考察了企业特性、要素、市场容量、距离、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政府相关支出对企业空间离散决策的影响,尤其是地理邻近与技术邻近的作用;再次,运用Moran's I指数与局部空间自相关的Gi指数测算了制造业企业空间集聚的双向性,并以长叁角地区为例,采用多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研发设计环节与生产加工环节的空间集聚的关联性;最后,运用修正E-G产业同构指数测算异质性劳动力要素在区域间的分割程度,并建立计量模型,在长叁角城市群范围内考察了异质性劳动力的空间分布与城市区位条件的空间相关性,以及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微观层面上,跨区域发展的企业在行业特征、企业异质性与区位影响因素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1)总体空间集聚特征。从行业类型来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依赖型产业相比,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企业,在跨区域发展时,其分工环节在空间离散时更为遵循地理邻近原则;(2)企业异质性。选择跨区域发展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异质性:规模较大、要素成本压力较大、知识型劳动力比例较高的企业更倾向于采取空间离散化的策略;(3)感知知识溢出风险。研发投入高的企业未必会选择空间离散,体现了企业在跨区域发展决策时存在对技术知识溢出风险的担忧;(4)区位因素。企业跨区域发展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市场导向、要素导向和制度导向,倾向于寻求较大市场、要素优势和制度支持。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劳动力要素对不同分工环节的空间离散决策尤为显着;(5)生产加工与研发设计子公司的比较。相较于生产环节,研发设计环节更倾向选址于总部附近、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知识劳动力更为充沛的地区,对空间距离更为敏感。而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则对生产环节的影响更甚;(6)两种接近性的作用。地理接近性的影响更大,且可以促进技术接近性发挥作用,知识外部性是具有一定地理边界的。2、从产业链来看,制造业的不同分工环节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双向集聚”:一般劳动力(生产环节)更多地在边缘地区集聚,而知识劳动力(研发环节)仍集聚在核心地区,地域间产业分工显着。另一方面,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如长叁角地区),研发和生产又具有显着的空间关联性。知识性活动与知识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具有更明显的空间约束性,“生产分散、研发集中”的模式凸显,也从产业角度证实了知识共享与转移的地理界限。在长叁角城市群中,产业链上的不同分工环节(研发与生产)在空间上互相耦合在一起,呈现出x型。从产业链地域分工与联系的视角,将长叁角城市群划分以上四类产业空间:先行区、耦合区、边缘区与交界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产业集聚的空间离散与关联的并存。3、企业跨区域下的要素空间分割与效应。企业跨区域发展背景下,异质性劳动力要素的地区分割程度会随着地理空间的扩大而加剧。劳动力空间配置水平与城市区位条件息息相关,且知识劳动力(高级人力资本)的存量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着的空间溢出效应。人才的流失会对边缘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显着的消极作用,但一般劳动力的流入对次级地区产业转型的影响可能甚微,双向集聚可能会加剧地区间经济差异。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以企业为主导,“企业-人-产业-空间”相互统一的,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匹配的政策建议,有助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诚然,由于本研究研究主题涉及到多个学科,加上研究者学术水平有限,本文在诸多方面尚存在不足。因此,本文在结尾对本研究在理论构建、研究内容与方法运用上的局限性进行了阐述,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研究视角。(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11-01)

张鑫,朱英明,李玉见[8](2016)在《集聚经济影响下的企业生产率与企业空间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通过纳入集聚经济的LP半参数模型估计了集聚经济影响下的企业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利用截尾分位数回归分析集聚经济下的企业空间选择。研究发现:集聚经济影响下的企业生产率分布普遍表现出尖峰长尾的特征。在该分布影响下,集聚经济的水平效应不显着,而分类效应显着。在分类效应下,本地市场效应则是企业空间集聚的主要动力,表现为企业向大市场地区集聚。专业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的作用体现在不同行业不同效率水平的企业上:专业化经济影响下,劳动密集型行业低效率企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高效率企业表现出集聚的偏好;城市化经济影响下,高生产率企业普遍表现出逃避倾向,表明多样化经济地区不利于高生产率企业成长。(本文来源于《经济评论》期刊2016年06期)

王芝[9](2016)在《国内风险投资对企业创立和新创企业空间集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风险投资的介入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轨迹和绩效。与以往文献不同,本文以激发企业创立和促使新创企业空间集聚为视角,着重分析了风险投资与企业成长的关系。基于1997-2014年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本文先后构建了传统回归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别研究了国内风险投资对企业创立和新创企业空间集聚的影响。考虑内生性的传统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风险投资越多,企业家创业热情越活跃,新创企业越多。即风险投资能够激发企业家创业热情,引致更多的新创企业产生。同时,空间自相关检验发现,新创企业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正向相关性。基于Wald检验和LM检验,本文选择空间滞后模型进行空间面板回归。基于0-1矩阵和距离矩阵的空间滞后模型结果显示,受到地区之间地理联系的空间影响,风险投资带动了新创企业的聚集,企业创立活动表现出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企业创立活动不仅受到风险投资的影响,还会受到其他地区企业创立活动的影响。企业是市场的细胞,创业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热情,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除此之外,政府要高度重视区域间的地理相关性,促使风险投资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推动更多的企业成立。(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6-06-30)

陈跃刚,郭龙飞,吴艳[10](2016)在《上海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企业空间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为上海现代物流业、航运业提供高层次的服务。研究以北外滩13栋楼宇541家企业为样本,基于Arc GIS10.2分析平台,运用复杂网络、空间GINI系数、HHI指数、E-G指数、点度中心度对企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内企业在空间上呈现出"中心—外围"的分布模式,已形成航运服务生态圈,高度集聚了效率型、影响力和高技能劳动类型企业。(本文来源于《城市发展研究》期刊2016年06期)

企业空间集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汽车产业是长叁角城市群的主导产业之一,其空间集聚特征及发展绩效问题亟待研究。运用核密度估计、Ripley’s K方法刻画长叁角城市群汽车产业空间集聚格局;进而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辨析空间集聚与汽车企业发展绩效之间的关系机制。结果表明:(1)长叁角城市群汽车产业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先极化再均衡的演变态势,总体上经历了零星分散集聚-M型集聚-M型连绵集聚3个阶段;(2)汽车企业空间集聚与扩散并存,集聚规模先扩大后趋于稳定,集聚强度则先升后降;(3)空间集聚对汽车企业绩效的作用具有企业发展能级指向性。总体而言,地方化经济对汽车企业发展绩效的提高十分重要,而城市化经济作用为负或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企业空间集聚论文参考文献

[1].侯纯光,杜德斌,史文天,桂钦昌.世界一流大学空间集聚对研发密集型企业空间布局的影响——以美国为例[J].地理研究.2019

[2].胡森林,滕堂伟,袁华锡,周灿.长叁角城市群汽车企业空间集聚与发展绩效[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3].郑杰,王承云,孙飞翔.基于创新视角的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空间集聚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陆铭俊.中国出口企业空间集聚与企业加成率[D].吉林大学.2018

[5].谢明栩.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6].赖永剑,贺祥民.外资企业空间集聚与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基于270个城市的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8

[7].庞琛.多重异质性、企业空间离散化与产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7

[8].张鑫,朱英明,李玉见.集聚经济影响下的企业生产率与企业空间选择[J].经济评论.2016

[9].王芝.国内风险投资对企业创立和新创企业空间集聚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6

[10].陈跃刚,郭龙飞,吴艳.上海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企业空间分布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6

标签:;  ;  ;  ;  

企业空间集聚论文-侯纯光,杜德斌,史文天,桂钦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