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荧光蛋白报告系统论文-姜伯乐,赵宇,刘建元,苏莉莉,刘娇

绿色荧光蛋白报告系统论文-姜伯乐,赵宇,刘建元,苏莉莉,刘娇

导读:本文包含了绿色荧光蛋白报告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质粒,效应物,亚细胞定位

绿色荧光蛋白报告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姜伯乐,赵宇,刘建元,苏莉莉,刘娇[1](2008)在《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子的载体系统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编码序列克隆到不含启动子的载体pLAFR6上,构建报告质粒pLZY。将野油菜黄单胞菌的已知效应物基因xopXccN启动子和分泌转运信号区序列克隆到pLZY,重组质粒导入野油菜黄单胞菌,阳性克隆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绿色荧光。阳性克隆接种萝卜叶片,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检测观察到在植物细胞内发荧光,而含有pLZY的野油菜黄单胞菌对照菌株菌体和植物细胞内都检测不到绿色荧光,证明报告质粒pLZY工作正常。该报告质粒为研究目的基因在不同宿主中的表达和研究植物病原细菌Ⅲ型效应物蛋白的植物亚细胞定位提供了材料。(本文来源于《广西农业生物科学》期刊2008年04期)

窦立萍,刘军华,王畅,刘景华,康慧媛[2](2008)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报告系统优化K562细胞转染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提高基因转染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转染效率,同时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报告系统用于转染条件优化的可行性。目的基因以GFP为报告系统,通过脂质体转染及电穿孔两种方式转染K562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转染效率。结果表明:电转染较脂质体转染K562细胞的效率高,电穿孔转染效率在10%左右,而脂质体转染效率小于1%。结论:电转染较脂质体转染K562细胞的效率高,GFP可作为报告系统优化K562细胞转染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08年05期)

王安平,孙怀昌,王建业,王永娟,袁维峰[3](2007)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重组禽腺联病毒载体系统的构建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开展重组禽腺联病毒(Recombinant avian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AV)介导的基因转移研究,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含AAAV全基因组的重组质粒pCR-AAAV,去除AAAV Rep和Cap蛋白编码序列,将PCR扩增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报告基因插入AAAV末端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terminal re-peats,ITR)之间,获得表达GFP基因的AAAV转移载体pAITR-GFP;以含AAAV全基因组的质粒为模板,用PCR分别扩增AAAV Rep、Cap和Rep-Cap蛋白基因,将Rep和Cap基因分别插入真核细胞双表达载体pVITRO2-mcs的两个多克隆位点,将Rep-Cap蛋白基因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获得AAAV辅助质粒pVITRO2-ARC和pcDNA-ARC;将pAITR-GFP、pVITRO2-ARC或pcDNA-ARC与腺病毒辅助质粒pHelper组成叁质粒转染系统,用磷酸钙沉淀法共转染AAV-293细胞,获得了表达GFP的rAAAV。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后,纯化病毒出现分子量正确的VP1、VP2、VP3结构蛋白;经PCR检测证明,重组病毒中含有GFP报告基因;用重组病毒分别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鸡胚肝CEL细胞,可以观察到GFP报告基因的表达,表达时间持续两周以上。这些试验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辅助病毒非依赖性rAAAV体外包装体系,为禽源细胞的基因转移研究和禽重组活载体疫苗的研制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王付龙,梁华平,刘昕,徐祥,王正国[4](2003)在《核因子-κB反应性不稳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核因子 κB (NF κB)反应性不稳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d2EGFP)报告系统 ,作为筛选NF κB拮抗药物及研究其相关信号转导途径的工具 .分别以EGFP与d2EGFP为报告基因、neor 为筛选基因 ,构建成 4×κB基序为增强子、SV40为基本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载体 p4κB EGFP和 p4κB d2EGFP .两载体分别与p6 5载体瞬时共转染HEK2 93细胞 ,通过比较不同时相点EGFP和d2EGFP的调控表达 ,证明 p4κB d2EGFP是较理想的NF κB反应性绿色荧光蛋白 (GFP)报告基因载体 .将 p4κB d2EGFP稳定转染HEK2 93细胞 ,从而获得NF κB反应性报告细胞株HEK d2EGFP .应用NF κB“圈套”寡核苷酸 (TFD)与 p6 5载体瞬时共转染HEK d2EGFP ,1mg/L NF κB和 2mg/LNF κBTFD组对p6 5蛋白诱导调控表达的d2EGFP具有明显拮抗作用 .结果表明 ,NF κB反应性d2EGFP报告系统可特异、灵敏、动态地反映和监测NF κB的活性变化 .(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03年01期)

李晓霞[5](2001)在《绿色荧光蛋白报告系统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和定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纯疱疹病毒(HSV)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和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因而有必要对当前HSV的诊断方法进行改进。基于对HSV复制过程的了解,可以利用源于病毒启动子的转录来鉴定感染病毒的细胞。据此,已将多种报告基因,如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lacZ及荧光素酶,与控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大亚基的启动子HSV-1的ICP6或HSV-2的ICP10相连,即可在HSV感染后(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期刊2001年06期)

绿色荧光蛋白报告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旨在提高基因转染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转染效率,同时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报告系统用于转染条件优化的可行性。目的基因以GFP为报告系统,通过脂质体转染及电穿孔两种方式转染K562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转染效率。结果表明:电转染较脂质体转染K562细胞的效率高,电穿孔转染效率在10%左右,而脂质体转染效率小于1%。结论:电转染较脂质体转染K562细胞的效率高,GFP可作为报告系统优化K562细胞转染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绿色荧光蛋白报告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姜伯乐,赵宇,刘建元,苏莉莉,刘娇.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子的载体系统的构建[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8

[2].窦立萍,刘军华,王畅,刘景华,康慧媛.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报告系统优化K562细胞转染条件的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8

[3].王安平,孙怀昌,王建业,王永娟,袁维峰.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重组禽腺联病毒载体系统的构建与鉴定[J].病毒学报.2007

[4].王付龙,梁华平,刘昕,徐祥,王正国.核因子-κB反应性不稳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3

[5].李晓霞.绿色荧光蛋白报告系统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和定量[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1

标签:;  ;  ;  ;  

绿色荧光蛋白报告系统论文-姜伯乐,赵宇,刘建元,苏莉莉,刘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