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变流器论文_谢程洲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逆变流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变流器,功率因数,谐波,矢量,畸变,电感,电流。

可逆变流器论文文献综述

谢程洲[1](2017)在《叁相电压型PWM可逆变流器直接功率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相电压型PWM可逆变流器具有输入电流正弦、功率因数可调及能量双向流动等特点,可有效抑制谐波及无功功率引起的电网“污染”,已广泛应用于有源电力滤波、静止无功补偿器、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电动汽车等领域。在叁相电压型PWM可逆变流器的控制策略中,直接功率控制(Direct Power Control,DPC)结构简单、稳态及动态特性良好,已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叁相电压型PWM可逆变流器的直接功率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叁相电压型PWM可逆变流器的工作原理,推导了基于电流控制的叁相电压型PWM可逆变流器在两相静止αβ坐标系和两相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根据瞬时功率理论建立了基于功率控制的叁相电压型PWM可逆变流器数学模型。其次,为省去交流电压传感器,将虚拟磁链(Virtual Flux,VF)引入叁相电压型PWM可逆变流器中,并采用二阶滤波环节的虚拟磁链观测器解决积分漂移和直流偏置的问题。分析了 VF-DPC控制策略的结构和空间电压矢量对瞬时功率的调节作用,并通过仿真验证其正确性。针对传统VF-DPC开关频率不固定的问题,使用空间电压矢量调制(Space Vector Modulation,SVM)固定开关频率,采用功率预测内环代替滞环比较器,分析了两种坐标系下的基于虚拟磁链定向的预测直接功率控制(VF-P-DPC)。在αβ坐标系下,基于内模原理,对功率预测值进行反馈校正,消除了传统VF-P-DPC存在的稳态误差,并通过仿真验证其正确性。最后,搭建了基于TMS320F28335的叁相电压型PWM可逆变流器直接功率控制实验平台,设计了硬件电路,编写了上位机与控制程序。在实验平台上对VF-DPC和两种坐标系下的VF-P-DPC控制策略进行验证,并对叁种控制策略的稳态与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6-01)

刘芳,罗浩[2](2014)在《叁相高功率因数可逆变流器的主电路参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功率因数变流器可对输入电流进行实时控制,使系统具有高功率因数,低谐波含量,改变装置中的有功和无功电流,因此可显着提高输电系统传输功率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该变流器的主电路参数即交流侧电感和直流侧电容在系统中的核心作用,从系统稳定性、电感及电容与功率因数的关系等方面考虑,给出了主电路参数的设计思想以及设计方法。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主电路参数设计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4年14期)

田迎辉[3](2014)在《储能站PWM可逆变流器的直接功率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化石能源又在不断地减少,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储能技术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由于电能生产使用方便而且便于输送,因此目前主要研究电能的存储。储能系统不仅能够对电网负荷进行削峰填谷,而且可以促进太阳能风能等其它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使得能源更加方便高效地被人们使用。储能系统中PWM变流器是其核心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系统能否高效稳定运行。本文主要针对20KW小型储能站中的PWM可逆变流器进行研究和分析。介绍了目前储能站的研究现状以及PWM可逆变流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阐述了研究PWM变流器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分析PWM变流器四象限运行的工作原理以及变流器常见的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以叁相电压型PWM变流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在叁相静止坐标系、两相静止坐标系和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PWM变流器进行整流、逆变的研究。在引入瞬时功率概念的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PWM变流器的直接功率控制策略。整流工作时,分析研究直接功率控制策略的原理及系统结构,传统的直接功率控制系统是以开关表为核心,采用电压外环,功率内环的结构控制功率开关管整流,具有结构简单鲁棒性好的优点,但是由于采用滞环比较器和开关表,使得开关频率不固定;针对传统功率控制的不足,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预测直接功率控制策略,并结合SVPWM调制技术使系统不仅具有传统直接功率控制的优点,而且实现了开关频率固定。在并网逆变时,由于向电网输送功率因而功率控制更加具有优势,根据瞬时功率理论推导出直接功率控制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功率控制器,对其参数的选择做出详细推导与计算;设计一种功率解耦的控制方法,结合SVPWM调制使得直接功率控制具有单位功率因数、网侧电流正弦度更好、谐波更低的优点。在Matlab仿真软件中分别对文中所设计的整流和逆变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实验并分析其结果。而后,对20KW小型储能站PWM变流器的控制系统进行硬件和软件的设计,验证控制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聂琳[4](2013)在《叁相电压型可逆变流器的SVPWM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大量变流装置的应用,给电网注入了大量的无功功率和谐波,造成电能质量严重下降。为了保证电网和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消除谐波污染变得尤为重要。叁相电压型可逆变流器具有谐波含量低,可单位功率因数运行等优点,能够从源头上消除谐波,可用于解决电网谐波污染。首先,本文在叁相静止abc坐标系和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分别建立了叁相电压型可逆变流器的通用数学模型和dq模型,并提出了一种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信号的获取方法。其次,本文采用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实现系统谐波抑制和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对该控制策略下的电流内环和直流电压外环进行了设计,得到系统传递函数和PI控制器的参数计算方法。为进一步减小谐波,抑制周期性重复扰动,提出改进的复合PI重复控制算法,实现系统的无静差跟踪。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抑制电网电流谐波。然后,为了抑制电网电压谐波对矢量定向的影响,提高控制性能,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虚拟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引入虚拟磁链的概念,用直流电压、交流电流和开关状态函数估算虚拟磁链。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以在无电网电压传感器的条件下,实现系统单位功率因数运行,抑制谐波干扰。最后,本文在以TMS320F2812为控制核心的叁相电压型可逆变流器实验平台上,对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进行了软件实现,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文中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抑制电网谐波干扰,总谐波畸变率小于2%,满足国标要求。受实验条件所限,本文未进行基于虚拟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的实验论证,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完成。(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04-01)

魏克新,孙强[5](2009)在《高效可逆变流器的自动定时控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流滞环控制系统中,开关高频化带来严重的开关损耗、电磁干扰和谐波污染。文章提出了自动定时控制的优化算法,将开关频率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以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综合考虑交流侧感抗、开关频率、谐波畸变率和开关损耗等指标,提出了主电路电感参数和开关频率的选择公式,并采用TMS320F2812数字信号处理器构造了试验样机,进行仿真和试验研究,其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09年16期)

张书军,魏克新[6](2007)在《正弦滞环电流控制可逆变流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改善可逆变流器输入电流谐波总畸变率(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简称THD)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改进的正弦滞环宽度控制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减小可逆变流器的THD值。采用IGBT作为功率元件,DSP作为控制器核心,霍尔元件作为电流传感器,构造出一套10kW叁相电压型可逆变流器系统。在不改变变流器硬件参数和控制参数的前提下,在该试验装置上对改进的正弦滞环宽度控制方法和固定滞环宽度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比较。谐波分析结果表明,前者具有更小的THD值。试验结果证明,改进的正弦滞环宽度控制方法优于固定滞环宽度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07年05期)

魏克新,欧阳紫威[7](2007)在《高功率因数可逆变流器中交流电感的参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功率因数变流器可对输入电流进行实时控制,使系统具有高功率因数,低谐波含量,改变装置中的有功和无功电流,因此可显着提高输电系统传输功率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该变流器的交流电感在系统中的核心作用,从系统稳定性、电感与功率因数的关系,以及负载动态变化时电感的选择对系统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电感的设计思想,给出了分析结论。根据所设计的电感参数搭建了实验样机,利用DSP TMS320F2812对样机进行控制,实验结果验证了电感设计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07年01期)

魏克新,张书军,岳有军[8](2005)在《可逆变流器正弦滞环宽度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滞环控制方法具有动态响应速度快和电路结构简单的优点,该方法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从改善系统的输入电流谐波总畸变率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角度,提出一种改进的正弦滞环宽度控制方法,可有效减小脉宽调制(PWM)可逆变流器系统的THD。在PWM可逆变流器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基础上利用Psim仿真软件进行分析。和固定滞环宽度控制方法相比,应用改进的正弦滞环宽度控制方法,系统具有更小的THD。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表明,应用改进的正弦滞环宽度控制方法,系统具有更小的谐波含量。(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05年09期)

魏克新,王莉[9](2005)在《可逆变流器控制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可逆变流器从主电路拓扑结构、控制策略等角度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几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控制策略。最后提出了可逆变流技术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和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低压电器》期刊2005年01期)

魏坤[10](2003)在《叁相电压型可逆变流器的最优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控型GTO叁相整流-逆变双向变流器研究”(项目号59577007)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波形评估的高功率因数变流器的特性研究”(项目号500206)的资助。本文的研究对象叁相电压型可逆变流器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非线性系统。在叁相变流器的两种典型拓扑中,由于叁相电压型可逆变流器拓扑具有比电流型变流器拓扑更好的控制性能尤其在功率回馈或完全正弦的输入电流波形方面远远优越于电流型变流器,而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为了解决电力电子装置的谐波和无功功率污染问题,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控制方案。大大促进了叁相变流器的发展和研究。然而大多控制研究是基于变流器理想情况下的,对变流器在非理想情况下的研究工作和系统参数鲁棒性的研究,则探索甚少。本论文将最优控制理论应用到叁相变流器系统中,提出了基于状态反馈的比例积分(PI)与线性二次型积分(LQI)相结合的最优控制器,该控制器可在保证系统高功率因数、稳定性的前提下,对负载扰动及系统参数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鲁棒性,使系统在非理想情况下也能实现恒定的直流输出和单位功率因数。论文中首先回顾了叁相变流器控制方式的发展及变化趋势,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内部参数间的关系,给出了系统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验奠定了基础。在开关调制方式中,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开关策略,使系统能够在最小开关损耗下工作。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MATLAB仿真软件分别对控制方式和开关调制方式进行仿真,仿真研究表明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40实现了系统的最优控制,设计并调试了系统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对提出的开关调制方式和控制方式进行了DSP的软件编程和调试。最后完成了系统的开环和闭环实验,取得了和仿真一致的结果,从而验证了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03-10-01)

可逆变流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功率因数变流器可对输入电流进行实时控制,使系统具有高功率因数,低谐波含量,改变装置中的有功和无功电流,因此可显着提高输电系统传输功率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该变流器的主电路参数即交流侧电感和直流侧电容在系统中的核心作用,从系统稳定性、电感及电容与功率因数的关系等方面考虑,给出了主电路参数的设计思想以及设计方法。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主电路参数设计的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逆变流器论文参考文献

[1].谢程洲.叁相电压型PWM可逆变流器直接功率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7

[2].刘芳,罗浩.叁相高功率因数可逆变流器的主电路参数设计[J].电子制作.2014

[3].田迎辉.储能站PWM可逆变流器的直接功率控制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4

[4].聂琳.叁相电压型可逆变流器的SVPWM控制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5].魏克新,孙强.高效可逆变流器的自动定时控制算法[J].电网技术.2009

[6].张书军,魏克新.正弦滞环电流控制可逆变流器[J].电力电子技术.2007

[7].魏克新,欧阳紫威.高功率因数可逆变流器中交流电感的参数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07

[8].魏克新,张书军,岳有军.可逆变流器正弦滞环宽度控制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

[9].魏克新,王莉.可逆变流器控制策略的研究[J].低压电器.2005

[10].魏坤.叁相电压型可逆变流器的最优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1 可逆变流器系统可逆变流器的主电路PWM电压型可逆变流器控制原理图叁相PWM可逆变流器主电路拓扑结构可逆变流器的DSP控制原理电压型可逆变流器系统图

标签:;  ;  ;  ;  ;  ;  ;  

可逆变流器论文_谢程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