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油菜饼粕论文_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低油菜饼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菜,氨基酸,卡诺,蛋白质,技术,纤维,陕西省。

双低油菜饼粕论文文献综述

[1](2006)在《湖北省双低油菜饼粕深加工科技取得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华中农业大学和浠水威普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国家、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双低油菜籽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成的“菜籽粕(皮)中饲用浓缩蛋白、植酸、菜籽多酚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成果,日前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这项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湖北省双低油菜饼粕深加工研究取得突破。华中农大吴谋成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国内首次建立水溶剂分步提取制(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期刊2006年11期)

[2](2005)在《双低油菜饼粕制备饲料技术通过技术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和湖北海大饲料有限公司承担和完成并由武汉市科技局下达的武汉市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重大专项攻关课题“双低油菜优质饼粕制备饲料技术开发”成果,今天在武汉通过了武汉市科学技术局主持的技术鉴定。针对当前双低油菜育种、种植和(本文来源于《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期刊2005年05期)

潘勇,吴国志,王树勇,王诗雪[3](2002)在《优质双低油菜秸秆、饼粕的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拉尔垦区所属20个农牧场,拥有草原面积74.8万hm2,其中可利用面积57.3万hm2,年播种面积18~20万hm2,年粮油生产能力70万t左右,商品率90%以上,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可达36品种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磷水分玉米秸3.701.0331.(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科技》期刊2002年S1期)

吴谋成,邵锦华,周海涛[4](2002)在《双低油菜饼粕中植酸的脱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利用小麦内源植酸酶 (Myo -inositolhexaphosphatephosphohydrotase)来脱除菜籽饼粕中植酸的方法。研究表明 ,小麦在 2 0℃下发芽 2 4h ,内源植酸酶的活力较高 ,以此发芽小麦与菜籽饼粕按 1∶10比例混合打浆 ,在pH 5 .2 ,5 5℃下保温 6h酶解脱毒 ,抗营养物质植酸、单宁和硫代葡萄糖苷的脱除率分别为82 %、2 3%和 6 .7%。粗蛋白的损失率仅为 0 .16 %。饼粕色泽较好 ,蛋白质未受到破坏 ,完全符合饲料的要求。对猪、鱼的饲养试验获得较好的饲养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彭健,B,A,Slominsk,W,Guenter,L,D,Campbell,熊远着[5](2000)在《中国双低油菜饼粕与加拿大卡诺拉粕品质特性的化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地评价了 3个中国双低油菜与加拿大卡诺拉的商品饼粕与脱脂种籽的蛋白质、氨基酸、蔗糖、寡聚糖、饲粮总纤维和灰分等化学特性 ,并对饲粮总纤维的构成成分及加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饲粮总纤维由非淀粉多糖、木质素和多酚、细胞壁蛋白质和矿物质组成。 3个中国双低菜粕的粗蛋白、蔗糖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接近或高于卡诺拉帕 ,但饲粮总纤维含量显着不同 ,尤其是蛋白质含量由于加工方式不同变异极大。在试验室条件下加工的脱脂种籽样品与相应的饼粕样品相比 ,蔗糖、赖氨酸和饲粮纤维含量变化显着。因此 ,改进双低油菜的加工技术是提高饼粕质量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SlominskiBA,彭健,CampbellLD,GuenterW[6](1999)在《中国双低油菜饼粕质特性的化学评价(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系统评价了3个新培育的中国“双低”油菜与加拿大卡诺拉的商品饼粕与脱胎种籽的化学特性。化学特性分析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蔗糖、半乳糖、寡聚糖)、硫苷、日粮总纤维、灰分、钙、总磷、植酸磷和脂肪。测定的纤维包括非淀粉多糖、木质素和多酚、细胞壁蛋白质和矿物质。用消化和透析装置体外测定了蛋白质消化率。(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6期)

CampbellLD,彭健,SlominskiBA,GuenterW[7](1999)在《真代谢能和肉鸡试验评价中国双低油菜饼粕的品质特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来自中国和加拿大当地加工厂的油菜籽饼粕和卡诺拉饼粕,用于饲喂家禽,测定饲料价值。生物学评价包括有效能和氨基酸有效性的测定,以及生长性能测定。(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6期)

彭健[8](1999)在《中国双低油菜饼粕品质评价和品质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择3个推广和种植面积较大的中国双低油菜品种中双四号、华杂叁号、华杂四号的种籽和及其相应的商品加工的饼粕作为试验材料,以加拿大卡诺拉(canola)的种籽及其相应商品加工的粕为对照材料,采用化学分析、体外酶解、真代谢能体系、肉鸡生长和代谢试验、猪回肠瓣膜后盲肠T型篓管等研究方法,系统地评价了3个中国双低油菜和1个加拿大卡诺拉的脱脂种籽与商品饼粕的化学特性、饼粕有效能,粗蛋白、氨基酸及纤维物质的消化率以及加工工艺对饼粕质量的影响。证实了3个中国品种饼粕是优质蛋白质饲料资源。以可靠的测试数据揭示了热处理是影响饼粕营养价值的关键因素。通过饲养试验评价了中国双低油菜饼粕品质,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结果如下: 1.系统地评价了3个中国双低油菜和1个加拿大卡诺拉的脱脂种籽与商品饼粕的化学特性。分析指标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蔗糖、寡聚糖、日粮纤维、灰分、钙、磷和植酸等,并对日粮纤维的组成成份进行了研究。双低菜粕中的日粮纤维由非淀粉多糖、木质素和多酚、细胞壁蛋白质和矿物质组成。3个中国双低油菜的脱脂种籽样品中粗蛋白质含量与卡诺拉接近或更高,作为猪饲料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含量均较高,达到2%以上。但是脱脂种籽样品与在不同的加工条件得到的同一品种商品加工的饼粕样品相比,营养特性差别很大:突出表现在商品粕赖氨酸和还原性蔗糖含量降低;以及日粮纤维含量显着增加,组成成分改变。通过对日粮纤维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热处理增加了日粮纤维中的蛋白质。因此,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改进双低油菜的加工技术是提高饼粕质量的关键。 2.用体外(in vitro)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体系评价脱脂种籽和饼粕的品质:4个脱脂种籽样品于实验室中,在2个温度条件下(即105±1℃或109±1℃),湿热处理20m,得到8个热处理脱脂种籽样品;4个相应的商品粕样品在中国或加拿大分别经过不同加工工艺生产。对于脱脂种籽样品,热处理温度109℃时处理的样品中干物质和蛋白质消化率均高于105℃处理的样品;而商品加工的粕中蛋白质消化率取决于加工过程的温度。商品卡诺拉粕的干物质和蛋白质消化率最高,但无论过热处理的中双四号和华杂四号粕或热处理不足的华杂叁号粕的干物质和蛋白质消化率均低于商品卡诺拉粕。结果表明,双低菜粕的蛋白质对加工温度十分敏感;加工过程最高热处理温度为110℃时,有利于提高双低菜粕蛋白质消化率;而热处理温度高于110℃或低于105℃时,对双低菜粕蛋白质的品质均有不利影响。3.应用改进的精确饲喂方法评价了鸡对4个品种的脱脂种籽和饼粕的能量和氨基酸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脱脂种籽经过适当的温度(l09士l℃)湿热处理后,氮校正真代谢能(nitrogen eorreeted metabolizable energy,TMEn)值无显着差异(p>0.05):商品卡诺拉粕和3个商品加工后经脱脂处理的中国双低菜粕的TMEn值之间有极差异或显着的差异(P<0.01或P切.05)。商品卡诺拉粕的TMEn最高(8327KJ爪g),极显着高于过热处理的中双四号 (6ossKJ/kg)和华杂四号粕(618oKJ/kg)(p<0.01);也显着高于未经过热处理的华杂叁号(6905KJ/kg)(P<0 .05),反映出热处理温度对双低菜粕能量利用率的影响。 从氨基酸真消化率来看,4个脱脂种籽样品之间氨基酸消化率差异不大:而相应的商品粕样品氨基酸消化率的值清楚地反映了热处理温度对双低菜粕品质的决定性影响。过热处理的中双四号和华杂四号粕中大部分的氨基酸消化率显着低于卡诺拉粕(P<0.05)。对赖氮酸来说,一卜诺拉、中双四号、华杂四号和华杂叁号粕中的消化率分别为82.73%、62.11%、57.37%和58.63%,过热处理极显着地降低了赖氨酸消化率(P<0.01);热处理不足的华杂叁号粕赖氨酸消化率也显着降低(P<0.05)。4.在肉鸡日粮中分别使用30%的中双四号粕、华杂叁号粕和卡诺拉粕,在14天的饲养试验期内,测定了体增重和采食量:在饲养试验的最后一天,收集了肉鸡的排泄物样品,用于测定日粮的表观代谢能(AMEn)、氮沉积率和中性洗涤纤维中氮的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各期体增重、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组间差异显着(P<0.05)。中双四号和华杂叁号组体增重显着低于卡诺拉组(P<0.05),且采食量低(P<0.05),饲料利用率差(P<0.05)。肉鸡对各处理组日粮的能量利用率(AMEn)无显着差异(P>0.05),而氮沉积率和NDF一N在中双四号约中最低(p<0.01),华杂二号组.次之(P<0.05),是中双四号红呀日华杂挤夕纠肉鸡生产乍l几能低『的原因。试验结果再次证实过热或热处理不足均降低双低菜粕品质的结论,5.应用回肠瓣膜后盲肠T型篓管技术,用生长猪对卡诺拉、中双四号、华杂四号和华杂叁号商品粕的粗蛋白和氨基酸的表观和真回肠消化率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了蛋白质和氨基酸粪消化率。一卜诺拉、中双四号、华杂四号和华杂叁号粕中粗蛋白的粪消化率分别为73.61%、67.05%、58.95%和70.12%,其中卡诺拉粕的粗蛋白消化率显着高于华杂四号和中双四号(P<0.05):卡诺拉、中双四号、华杂四号和华杂叁号粕粗蛋白回肠末端消化率分别为68.95%、57.(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1999-11-01)

唐景西[9](1994)在《双低油菜饼粕饲喂幼兔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双低油菜饼粕饲喂幼兔效果陕西省畜牧兽医研究所712100唐景西一试验目的为了找到代替鱼粉、豆饼的蛋白质饲料、降低饲料成本、促进养兔生产的发展,我们初步选定用加拿大培育的双低油菜(低硫甙、低芥酸)饼粕作为替代品。它含粗蛋白质37~38%,氨基酸种类与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养兔杂志》期刊1994年05期)

双低油菜饼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和湖北海大饲料有限公司承担和完成并由武汉市科技局下达的武汉市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重大专项攻关课题“双低油菜优质饼粕制备饲料技术开发”成果,今天在武汉通过了武汉市科学技术局主持的技术鉴定。针对当前双低油菜育种、种植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低油菜饼粕论文参考文献

[1]..湖北省双低油菜饼粕深加工科技取得突破[J].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6

[2]..双低油菜饼粕制备饲料技术通过技术鉴定[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5

[3].潘勇,吴国志,王树勇,王诗雪.优质双低油菜秸秆、饼粕的利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

[4].吴谋成,邵锦华,周海涛.双低油菜饼粕中植酸的脱除技术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2

[5].彭健,B,A,Slominsk,W,Guenter,L,D,Campbell,熊远着.中国双低油菜饼粕与加拿大卡诺拉粕品质特性的化学评价[J].中国兽医学报.2000

[6].SlominskiBA,彭健,CampbellLD,GuenterW.中国双低油菜饼粕质特性的化学评价(英文)[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

[7].CampbellLD,彭健,SlominskiBA,GuenterW.真代谢能和肉鸡试验评价中国双低油菜饼粕的品质特性(英文)[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

[8].彭健.中国双低油菜饼粕品质评价和品质改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1999

[9].唐景西.双低油菜饼粕饲喂幼兔效果[J].中国养兔杂志.1994

论文知识图

一1预压一浸出工艺流程图温度对植酸酶活力的影响(pH=5.2)一6华杂四号粕中硫普气相色谱分析图:1,...C粕中硫苷气相色谱分析图一5卡诺拉粕中中性糖的构成:1,鼠李糖;...一2不同温度处理的干物质消化率

标签:;  ;  ;  ;  ;  ;  ;  

双低油菜饼粕论文_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