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北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净碳汇及其价值

河南省中北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净碳汇及其价值

论文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净碳汇及其价值,为碳汇生态补偿提供依据,选择了河南省中北部6个土地利用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种类,用碳税法计算不同种类植物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净碳汇及其价值。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投入量,温室作物最大[2 037.88 kg/(hm~2·a)],其后依次为露地蔬菜[1 761.36 kg/(hm~2·a)]、粮经作物[1 390.92 kg/(hm~2·a)]、果园[1 226.57 kg/(hm~2·a)]、城镇绿地[350.76 kg/(hm~2·a)]、林地[198.93 kg/(hm~2·a)];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固碳量,温室作物最大[16 283.70 kg/(hm~2·a)],其后依次为露地菜地[11 135.38 kg/(hm~2·a)]、粮经作物[10 694.70 kg/(hm~2·a)]、果园[5 234.00 kg/(hm~2·a)]、城镇绿地[4 783.94 kg/(hm~2·a)]、林地[4 364.11 kg/(hm~2·a)];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净碳汇,温室作物最大[14 245.82 kg/(hm~2·a)],其后依次为露地蔬菜[9 374.02 kg/(hm~2·a)]、粮经作物[9 303.78 kg/(hm~2·a)]、城镇绿地[4 433.18 kg/(hm~2·a)]、林地[4 165.00 kg/(hm~2·a)]、果园[4 007.43 kg/(hm~2·a)];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净碳汇价值,温室作物最大[13 120元/(hm~2·a)],其后依次为露地蔬菜[8 633元/(hm~2·a)]、粮经作物[8 569元/(hm~2·a)]、城镇绿地[4 141元/(hm~2·a)]、林地[3 836元/(hm~2·a)]、果园[3 691元/(hm~2·a)]。与林木相比,农作物净碳汇价值更高,建议把农作物净碳汇纳入生态补偿体系,减少农作物碳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充分发挥农作物净化空气的生态功能。

论文目录

  • 1 材料和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研究方法
  •     1.2.1 碳投入量
  •     1.2.2 固碳量
  •     1.2.3 净碳汇及其价值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种类植物净碳汇及其价值
  •     2.1.1 碳投入量
  •     2.1.2 固碳量
  •     2.1.3 净碳汇及其价值
  •   2.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净碳汇及其价值
  •     2.2.1 碳投入量
  •     2.2.2 固碳量
  •     2.2.3 净碳汇及其价值
  • 3 结论与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滕永忠,白保勋,陈东海,徐婷婷,宋长新,王卫华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碳投入,碳固定,净碳汇,价值分析,植物种类,河南省

    来源: 河南农业科学 2019年09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工程科技Ⅰ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农业经济

    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周口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基金: 国家农业环境数据中心观测监测项目(ZX03S1707),河南省农业产业技术经济评价体系项目(S2018-12-02),郑州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130244)

    分类号: F301.2;X2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09.009

    页码: 60-66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157K

    下载量: 116

    相关论文文献

    • [1].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14)
    • [2].松嫩高平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及时空格局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4)
    • [3].城市化进程中县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特征及其对热环境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19(06)
    • [4].长江中下游区域2005—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J]. 科技风 2020(14)
    • [5].沈阳市区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表温度关系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06)
    • [6].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以赤峰市农牧交错带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03)
    • [7].临沂市城市热岛效应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分析[J]. 城市地理 2016(18)
    • [8].乐清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区域差异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12(19)
    • [9].黑河中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时空分布[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10].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风蚀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6)
    • [11].黔中水利枢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淋溶特征[J].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1)
    • [12].太湖平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06)
    • [13].现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漏洞分析及其修复建议[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08)
    • [14].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11(03)
    • [15].坡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剪强度影响因素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1)
    • [16].基于地形因子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研究——以贵阳市主城区为例[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17].2008年海陵岛土地利用类型适宜性评价[J]. 海洋学研究 2012(01)
    • [18].福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形特征分析[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 [19].区域生态质量变化对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响应——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7)
    • [20].广州市浅层地下水化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J]. 生态环境学报 2017(09)
    • [2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作物中多环芳烃含量调查[J]. 中国环境监测 2009(01)
    • [22].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和有机质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09(06)
    • [2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水源地的涵养能力分析[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8(12)
    • [24].基于中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类型信息提取及动态[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6(03)
    • [25].皖西大别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侵蚀性——以安徽省岳西县为例[J].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2)
    • [26].基于遥感数据的南京仙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分析[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7(04)
    • [27].土地利用类型的模糊分类方法研究[J]. 信息通信 2015(08)
    • [28].冀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景观功能评价[J]. 河北林果研究 2014(02)
    • [29].广东省韶关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5)
    • [30].三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稳定性指数空间变异分析[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标签:;  ;  ;  ;  ;  ;  ;  

    河南省中北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净碳汇及其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