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来水净化系统论文和设计-周赤仁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来水净化系统,涉及水净化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原水箱、对原水箱进行抽水的原水泵、对自来水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放置过滤完成后自来水的存水装置;过滤装置包括与原水泵出水端连通的砂石过滤器、与砂石过滤器连接的活性炭过滤器、安装在地面上的固定支架、放置在固定支架上与活性炭过滤器出水端连通的保安过滤器、与保安过滤器连通的第一高压泵、放置在固定支架上的RO过滤器,所述第一高压泵与RO过滤器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以滤除自来水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应采用多级过滤,完全清除自来水中的泥沙、悬浮物、有机物、胶体物质、余氯、重金属、细菌等有害物质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自来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水箱(1)、对原水箱(1)进行抽水的原水泵(11)、对自来水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2)、放置过滤完成后自来水的存水装置(3);过滤装置(2)包括与原水泵(11)出水端连通的砂石过滤器(21)、与砂石过滤器(21)连接的活性炭过滤器(22)、安装在地面上的固定支架(23)、放置在固定支架(23)上与活性炭过滤器(22)出水端连通的保安过滤器(24)、与保安过滤器(24)连通的第一高压泵(25)、放置在固定支架(23)上的RO过滤器(26),所述第一高压泵(25)与RO过滤器(26)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自来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水箱(1)、对原水箱(1)进行抽水的原水泵(11)、对自来水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2)、放置过滤完成后自来水的存水装置(3);

过滤装置(2)包括与原水泵(11)出水端连通的砂石过滤器(21)、与砂石过滤器(21)连接的活性炭过滤器(22)、安装在地面上的固定支架(23)、放置在固定支架(23)上与活性炭过滤器(22)出水端连通的保安过滤器(24)、与保安过滤器(24)连通的第一高压泵(25)、放置在固定支架(23)上的RO过滤器(26),所述第一高压泵(25)与RO过滤器(2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来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O过滤器(26)自上而下包括第一管(261)、第二管(262)、第三管(263)、第四管(264),所述第一高压泵(25)的出水端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265),所述第一水管(265)与第一管(261)和第二管(262)连通且向第一管(261)与第二管(262)内输水;第一管(261)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废水管(266),第二管(262)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废水管(267)、第三管(263)一侧连接有第三废水管(268),第一废水管(266)、第二废水管(267)、第三废水管(268)之间通过一连接管(28)进行连接;第四管(264)远离连接管(28)一侧连接有第四废水管(269),第四废水管(269)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管(263)和第四管(264)连接;第四管(264)远离第四废水管(269)一侧连接有第五废水管(27),第五废水管(27)连接有一废水总管(281),废水总管(281)经过操作箱(235)的流量计后向外部输出;第一管(261)、第二管(262)、第三管(263)、第四管(264)远离第一高压泵(2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排水管(282),多根排水管(282)通过一总水管(283)进行汇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来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23)包括位于底部的网格板(231)、安装在网格板(231)上端面上的至少两个安装框(232),所述安装框(232)顶部的中心处与网格板(231)之间固定连接有竖杆(233),所述竖杆(233)与放置框(41)的侧壁处固定连接有至少八个放置杆(234),所述第一管(261)、第二管(262)、第三管(263)、第四管(264)自上而下放置在放置杆(23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来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杆(234)上设置有一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放置在放置杆(234)顶部的放置框(41),所述放置框(41)顶部开设有一配合第一管(261)使用的弧形通孔(42),所述放置框(41)的上部设置有一圆环(43),所述圆环(43)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安装板(44),所述安装板(44)与放置框(41)配合使用,放置框(41)的底部相对放置框(41)与安装板(44)重合处螺纹连接有一螺栓(45),所述安装板(44)与放置框(41)的内侧壁处形成一圆形的空腔(4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来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43)的内侧壁处均固定连接有一橡胶垫(431),所述橡胶垫(431)与圆环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来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23)上安装有一操作箱(2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来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装置(3)包括连接总水管(283)处出水端的输水管(31),所述输水管(31)一端设置有一纯水箱(32),所述输水管(31)对纯水箱(32)内输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来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箱(32)的底部连接有一出水管(34),所述出水管(34)远离纯水箱(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紫外线杀菌器(35),所述紫外线杀菌器(35)远离出水管(34)一端通过法兰连接有一用水管(35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净化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来水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当前国家对环境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其中对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质状况也越来越受更多行业的关注,其中纯水应用于各行各业,如制药、化工、电子、饮料及小区集中供水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饮用水源不仅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原水和工业废水等点污染源的污染,而且还受到更难控制的非点污染源的污染,给水中带来了难以或不能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自来水的传统制作工艺只能去除水的物理和生物污染,而无法处理水中的化学污染。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272993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来水过滤系统,包括取水泵、混合器、絮凝反应器、斜管沉淀器、过滤器、酸碱加药器、混凝加药器、消毒加药器、压缩池,所述取水泵、酸碱加药器、混凝加药器以及消毒加药器分别与混合器连接,所述混合器经絮凝反应器与斜管沉淀器连接,所述斜管沉淀器下端与压缩池连接,所述过滤器输入端与斜管沉淀器输出端连接,所述过滤器下端还与压缩池连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水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主要是各种化学污染的严重性,现有自来水制作工艺是不能起到除去化学污染效果的;(化学污染:农药、杀虫剂、合成洗涤剂、重金属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来水净化系统,可以滤除自来水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应采用多级过滤,完全清除自来水中的泥沙、悬浮物、有机物、胶体物质、余氯、重金属、细菌等有害物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来水净化系统,包括原水箱、对原水箱进行抽水的原水泵、对自来水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放置过滤完成后自来水的存水装置;

过滤装置包括与原水泵出水端连通的砂石过滤器、与砂石过滤器连接的活性炭过滤器、安装在地面上的固定支架、放置在固定支架上与活性炭过滤器出水端连通的保安过滤器、与保安过滤器连通的第一高压泵、放置在固定支架上的RO过滤器,所述第一高压泵与RO过滤器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水泵从原水箱内抽水,依次经过砂石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保安过滤器、第一高压泵,通过第一高压泵将水压入到RO过滤器内,经过RO过滤器的过滤汇入到存水装置内;砂石过滤器将原水中的悬浮物、机械杂质、有机物、菌藻类去除,降低水的浊度;活性炭过滤器连接在砂石过滤器的一侧,活性炭过滤器可以吸附从砂石过滤器泄露过来的小分子有机物等污染性物质;保安过滤器与活性炭的出水端连通,保安过滤器用来截留预处理系统漏过的少量机械杂质,防止这些机械杂质经第一高压泵加速后可能击穿RO过滤器;RO过滤器可以去除水中钙、镁、细菌、有机物、无机物、金属离子和放射性物质;可以滤除自来水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应采用多级过滤,完全清除自来水中的泥沙、悬浮物、有机物、胶体物质、余氯、重金属、细菌等有害物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RO过滤器自上而下包括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第四管,所述第一高压泵的出水端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与第一管和第二管连通且向第一管与第二管内输水;第一管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废水管,第二管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废水管、第三管一侧连接有第三废水管,第一废水管、第二废水管、第三废水管之间通过一连接管进行连接;第四管远离连接管一侧连接有第四废水管,第四废水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管和第四管连接;第四管远离第四废水管一侧连接有第五废水管,第五废水管连接有一废水总管,废水总管经过操作箱的流量计后向外部输出;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第四管远离第一高压泵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排水管,多根排水管通过一总水管进行汇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高压泵向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内输水,经过处理后,第一管内的废水从第一废水管沿连接管流入第三管内,第二管内的废水从第二废水管经过连接管流入到第三管内,第一管和第二管内的废水汇集至第三管内后经过第四废水管流入到第四管内,第四管内的废水从第五废水管内流入到废水总管内,进行排出,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第四管内的纯水从排水管汇集至总水管内;第一管与第二管采用并联的方式,增加水的处理量,而第三管与第四管均为串联方式,可以使水经过多段膜,从而提供膜对水的处理能力,提高纯水的水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位于底部的网格板、安装在网格板上端面上的至少两个安装框,所述安装框顶部的中心处与网格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与放置框的侧壁处固定连接有至少八个放置杆,所述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第四管自上而下放置在放置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框放置在网格板上,竖杆用于增加安装框的承重,放置杆一端与竖杆连接,一端与放置框连接,方便将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第四管自上而下放置在放置杆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杆上设置有一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放置在放置杆顶部的放置框,所述放置框顶部开设有一配合第一管使用的弧形通孔,所述放置框的上部设置有一圆环,所述圆环的一侧与放置框的顶部铰接连接,所述圆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放置框配合使用,放置框的底部相对放置框与安装板重合处螺纹连接有一螺栓,所述安装板与放置框的内侧壁处形成一圆形的空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对螺栓进行旋转,使螺栓从安装板上脱离,对圆环进行旋转,将第一管放置到放置框内,第一管的底部与放置框的顶部抵接,然后将圆环放置在第一管的顶部,安装板与放置框对准,将螺栓旋紧,使安装板与放置框为固定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环的内侧壁处均固定连接有一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与圆环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避免圆环对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第四管的外壁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支架上安装有一操作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操作箱安装到固定支架上,方便对RO过滤器进行监控以及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存水装置包括与总水管连接的第二高压泵、连接第二高压泵出水端的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一端设置有一纯水箱,所述输水管对纯水箱内输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高压水泵将总水管内处理后的纯水输入与到纯水箱内,完成自来水整个过滤过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纯水箱的底部连接有一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纯水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紫外线杀菌器,所述紫外线杀菌器远离出水管一端通过法兰连接有一用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纯水箱底部的出水管用于出水,由于处理后的纯水放置在纯水箱内时间较久,故而设置有紫外线杀菌器,使纯水箱内放置的水经过紫外线杀菌后再进行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多级过滤,完全清除自来水中的泥沙、悬浮物、有机物、胶体物质、余氯、重金属、细菌等有害物质;

2、设置RO过滤器,可以去除水中钙、镁、细菌、有机物、无机物、金属离子和放射性物质,使人体可以放心引用处理后的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用于表现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隐去固定支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用于表现存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用于表现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原水箱;11、原水泵;2、过滤装置;21、砂石过滤器;22、活性炭过滤器;23、固定支架;231、网格板;2311、支撑脚;232、安装框;233、竖杆;234、放置杆;235、操作箱;24、保安过滤器;25、第一高压泵;26、RO过滤器;261、第一管;262、第二管;263、第三管;264、第四管;265、第一水管;266、第一废水管;267、第二废水管;268、第三废水管;269、第四废水管;27、第五废水管;28、连接管;281、废水总管;282、排水管;283、总水管;3、存水装置;31、输水管;32、纯水箱;33、放置架;34、出水管;35、紫外线杀菌器;351、用水管;4、固定组件;41、放置框;42、弧形通孔;43、圆环;431、橡胶垫;44、安装板;45、螺栓;451、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自来水净化系统,包括原水箱1、对原水箱1内进行抽水的原水泵11、对自来水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2、放置过滤完成后自来水的存水装置3。

参照图1-2,过滤装置2包括砂石过滤器21、活性炭过滤器22、固定支架23、保安过滤器24、第一高压泵25、RO过滤器26。砂石过滤器21放置在地面上且与原水泵11的出水端连通,原水泵11从原水箱1内抽水的水经过砂石过滤器21进行初步处理,将原水中的悬浮物、机械杂质、有机物、菌藻类去除,降低水的浊度;活性炭过滤器22连接在砂石过滤器21的一侧,活性炭过滤器22可以吸附从砂石过滤器21泄露过来的小分子有机物等污染性物质;保安过滤器24与活性炭过滤器22的出水端连通,保安过滤器24用来截留预处理系统漏过的少量机械杂质,防止这些机械杂质经第一高压泵25加速后可能击穿RO过滤器26;第一高压泵25将保安过滤器24过滤后的水分抽出输送至内RO过滤器26内。

参照图2,固定支架23包括网格板231、安装框232、竖杆233、放置杆234。网格板231放置在地面上,网格板231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脚2311;保安过滤器24和第一高压泵25均安装在网格板231的上端面;安装框232设置两个均固定连接在网格板231的上部;竖杆233固定连接在安装框232顶部的中间位置,竖杆233的顶部与安装框232固定连接,竖杆233的底部与网格板231固定连接;放置杆234设置八个,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安装框232上,放置框41的一端与竖杆23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框232的侧壁固定连接。

参照图1,为了方便对RO过滤器26进行监控以及使用,在固定支架23上安装有一操作箱235。

参照图3,RO过滤器26自下而上包括第一管261、第二管262、第三管263、第四管264。第一管261、第二管262、第三管263、第四管264均放置在放置杆234上;第一高压泵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265,第一水管265与第一管261和第二管262连通,第一水管265向第一管261和第二管262内输水;第一管261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废水管266,第二管262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废水管267、第三管263一侧连接有第三废水管268,第一废水管266、第二废水管267、第三废水管268之间通过一连接管28进行连接;第四管264远离连接管28一侧连接有第四废水管269,第四废水管269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管263和第四管264连接;第四管264远离第四废水管269一侧连接有第五废水管27,第五废水管27连接有一废水总管281,废水总管281经过操作箱235的流量计后向外部输出;第一管261、第二管262、第三管263、第四管264远离第一高压泵2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排水管282,多根排水管282通过一总水管283进行汇总,总水管283经过操作箱235内的流量计后向一侧输出。

参照图4,存水装置3包括输水管31、纯水箱32。输水管31与总水管283的出水端连通;纯水箱32用于存放总水管283内的水。

参照图4,纯水箱3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放置架33,纯水箱32的底部连接有一出水管34,出水管34远离纯水箱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紫外线杀菌器35,紫外线杀菌器35远离出水管34一端通过法兰连接有一用水管351。

参照图5,为了将第一管261、第二管262、第三管263、第四管264安装到放置杆234上,使其不会相对放置杆234移动,故而在放置杆234上设置有一固定组件4,固定组件4包括放置框41、弧形通孔42、圆环43、安装板44。放置框41放置在放置杆234的上部,放置框41放置在放置杆234上;弧形通孔42开设在放置框41的顶部,第一管261与弧形通孔42的顶部贴合;圆环43放置在放置框41的顶部,圆环43的一端与放置框41的顶部铰接连接;安装板44固定安装在圆环43相对放置框41的一侧,安装板44与放置框41的顶部配合使用;放置杆234的底部相对放置框41与安装板44重合处螺纹连接有一螺栓45,安装板44与放置框41的内侧壁处形成一圆形的空腔451。

参照图5,为了使圆环43与第一管261较为贴合,故而在圆环43的内侧壁处固定连接有一橡胶垫431,橡胶垫431与第一管261贴合。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原水泵11从原水箱1内抽水,依次经过砂石过滤器21、活性炭过滤器22、保安过滤器24、第一高压泵25,通过第一高压泵25将水压入到RO过滤器26内,第一高压泵25向第一水管265和第二水管内输水,经过处理后,第一管261内的废水从第一废水管266沿连接管28流入第三管263内,第二管262内的废水从第二废水管267经过连接管28流入到第三管263内,第一管261和第二管262内的废水汇集至第三管263内后经过第四废水管269流入到第四管264内,第四管264内的废水从第五废水管27内流入到废水总管281内,进行排出,第一管261、第二管262、第三管263、第四管264内的纯水从排水管282汇集至总水管283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自来水净化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9695.3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652007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C02F 9/02

专利分类号:C02F9/02

范畴分类:41B;

申请人:上海舜雅化工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舜雅化工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400 上海市奉贤区楚华北路858号

发明人:周赤仁;谭志印

第一发明人:周赤仁

当前权利人:上海舜雅化工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自来水净化系统论文和设计-周赤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