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转运肽论文_胥华伟,侯典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叶绿体转运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叶绿体,质体,水稻,磷酸,番茄,细菌,活分。

叶绿体转运肽论文文献综述

胥华伟,侯典云[1](2018)在《番茄Rubisco小亚基叶绿体转运肽的克隆及其功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转运肽对于大多数蛋白转运到叶绿体是必需的。虽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可预测蛋白的定位信息及转运肽的序列信息,但转运肽的转运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本研究基于Gen Bank所报道的番茄Rubisco小亚基叶绿体转运肽(T_(CTP))的信息,利用特异引物从番茄DNA中扩增获得一段约170bp的片段,克隆到pMD~@18-T simple载体,测序表明获得番茄Rubisco小亚基的转运肽。为了进一步验证其功能,将其连接到瞬时表达载体P322-d1-eGFP,构建瞬时表达载体TCTP-eGFP-d1,利用PEG介导法将重组瞬时表达载体转入水稻原生质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表明,该转运肽可以顺利将eGFP定位到叶绿体,该研究有助于TCTP的进一步应用。(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8年04期)

胥华伟,侯典云[2](2018)在《番茄Rubisco小亚基叶绿体转运肽的克隆及其功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转运肽对于大多数蛋白转运到叶绿体是必需的。虽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可预测蛋白的定位信息及转运肽的序列信息,但转运肽的转运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本研究基于Gen Bank所报道的番茄Rubisco小亚基叶绿体转运肽(T_(CTP))的信息,利用特异引物从番茄DNA中扩增获得一段约170bp的片段,克隆到pMD~@18-T simple载体,测序表明获得番茄Rubisco小亚基的转运肽。为了进一步验证其功能,将其连接到瞬时表达载体P322-d1-eGFP,构建瞬时表达载体TCTP-eGFP-d1,利用PEG介导法将重组瞬时表达载体转入水稻原生质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表明,该转运肽可以顺利将eGFP定位到叶绿体,该研究有助于TCTP的进一步应用。(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8年04期)

胥华伟,侯典云[3](2018)在《植物细胞中蛋白质向叶绿体转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细胞中叶绿体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叶绿体蛋白,大部分叶绿体蛋白由核基因组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并经过正确的分选后,通过叶绿体外膜上的Toc复合体和/或内膜上的Tic复合体转运到叶绿体的不同部位。该文主要综述可能参与叶绿体蛋白分选的胞质因子以及Toc和Tic组分如何参与叶绿体蛋白转运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赵海铭,宋伟彬,赖锦盛[4](2013)在《高粱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基因(EPSPS)叶绿体转运肽(CTP)的克隆及其在转基因玉米中的功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EPSPS)催化莽草酸-3-磷酸(S3P)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合成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EPSP),具有与草甘膦结合的活性位点,且结合后会抑制EPSPS的活性,在植物抗除草剂基因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培育抗草甘膦玉米(Zea mays),本研究通过对高粱(Sorghum bicolor)EPSPS基因的结构分析,克隆了该基因5'端的叶绿体转运肽(chloroplast transit peptide,CTP)。将该转运肽与来源于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CP4 EPSPS基因整合,以Ubiquitin为启动子,35S polyA为终止子,构建表达载体,同时以不含有转运肽的CP4 EPSPS基因为对照,遗传转化玉米得到稳定转基因株系;用PCR、Southern blot、ELISA等方法检测转基因玉米CP4 EPSPS基因的表达量并对其进行草甘膦抗性检测,研究发现,不含转运肽的转化事件虽然CP4 EPSPS基因表达量与含有转运肽的基本一致但却不具有草甘膦抗性,而含有转运肽的转化事件则抗性明显。说明转运肽并不影响CP4 EPSPS基因的表达,但对转基因植株草甘膦抗性起着重要作用,说明本研究克隆的叶绿体转运肽能够正常行使其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为利用EPSPS基因培育抗草甘膦作物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李想,林智敏,陈在杰,王成虎,刘霞[5](2013)在《水稻Rubisco激酶基因叶绿体转运肽增强转基因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水稻RCA基因N端预测的转运肽(TP)序列融合报告基因GFP,构建瞬时表达载体pGD-RCATP-GFP,转化农杆菌后,注射侵染烟草叶片,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瞬时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外源蛋白GFP定位在叶绿体上,依此预测水稻RCA基因N端48aa为叶绿体转运肽。将该序列与报告基因GUS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1300-RCATP-AGS,转化水稻后,检测阳性株叶片的GUS酶活,其GUS蛋白表达效率是未连有叶绿体转运肽的转基因植物的4.2倍左右。(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姚建庄[6](2009)在《叶绿体转运肽进化起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来说,定位于叶绿体的蛋白在其N端都有叶绿体转运肽(cTP)。目前认为,叶绿体是蓝细菌内共生的产物,所以叶绿体转运肽可能来自于蓝细菌。尽管如此,很多定位于叶绿体的蛋白与蓝细菌蛋白并不具有同源性,由此提出叶绿体转运肽在进化上可能存在其它起源。有观察表明,叶绿体转运肽可以将蛋白定位于非植物线粒体,令人自然的想到叶绿体转运肽可能起源于线粒体前导肽。那么,叶绿体转运肽的进化起源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这是一个古老、但一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研究了类叶绿体导肽(cTP-like)序列在7组蛋白序列数据集中的存在情况。这7组蛋白数据集涵盖了叁界生物,包括(1)细菌界中的蓝细菌(Cyanobacteria)、阿尔法紫色变形球菌(Alpha purple proteobacteria)、远古细菌(Ancient bacteria);(2)古细菌(Archaea)界;(3)真核生物界中的粘霉菌类(Slime molds)。另外还包括叶绿体基因组(Chloroplastgenomes)和植物线粒体基因组(Plant mitochondrion genomes)。结果表明,在蓝细菌、阿尔法紫色变形球菌、粘霉菌类和古细菌中,cTP-like序列在真实数据集中出现的数目显着高于在随机数据集中出现的数目;在叶绿体和植物线粒体基因组中,cTP-like序列在真实数据集中出现的数目显着低于在随机数据集中出现的数目;在远古细菌中,cTP-like序列在真实数据集和随机数据集中出现的数目无显着差别。由此我们推测,叶绿体转运肽可能有两个进化起源:细菌(蓝细菌和阿尔法紫色变形球菌)和古细菌。叶绿体转运肽可能早在古细菌与真核生物分化时就存在了。(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9-04-28)

吴光耀[7](1991)在《核编码叶绿体蛋白中的转运肽》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部分叶绿体蛋白是核编码并在细胞质中合成的,这些蛋白前体中都含有进入叶绿体时所必需的氨基酸序列,名为转运肽。转运肽不仅携带叶绿体蛋白,而且可携带外源蛋白。本文着重讨论转运肽的性质、结构和功能,以及外来叶绿体蛋白的转运和加工。(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通讯》期刊1991年03期)

叶绿体转运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转运肽对于大多数蛋白转运到叶绿体是必需的。虽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可预测蛋白的定位信息及转运肽的序列信息,但转运肽的转运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本研究基于Gen Bank所报道的番茄Rubisco小亚基叶绿体转运肽(T_(CTP))的信息,利用特异引物从番茄DNA中扩增获得一段约170bp的片段,克隆到pMD~@18-T simple载体,测序表明获得番茄Rubisco小亚基的转运肽。为了进一步验证其功能,将其连接到瞬时表达载体P322-d1-eGFP,构建瞬时表达载体TCTP-eGFP-d1,利用PEG介导法将重组瞬时表达载体转入水稻原生质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表明,该转运肽可以顺利将eGFP定位到叶绿体,该研究有助于TCTP的进一步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绿体转运肽论文参考文献

[1].胥华伟,侯典云.番茄Rubisco小亚基叶绿体转运肽的克隆及其功能验证[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

[2].胥华伟,侯典云.番茄Rubisco小亚基叶绿体转运肽的克隆及其功能验证[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

[3].胥华伟,侯典云.植物细胞中蛋白质向叶绿体转运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报.2018

[4].赵海铭,宋伟彬,赖锦盛.高粱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基因(EPSPS)叶绿体转运肽(CTP)的克隆及其在转基因玉米中的功能验证[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3

[5].李想,林智敏,陈在杰,王成虎,刘霞.水稻Rubisco激酶基因叶绿体转运肽增强转基因表达[J].福建农业学报.2013

[6].姚建庄.叶绿体转运肽进化起源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7].吴光耀.核编码叶绿体蛋白中的转运肽[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1

论文知识图

信号肽预测迎霜PPO诱导表达的SDS-PAGE结果由叶绿体转运肽定位到烟草叶绿体...由叶绿体转运肽定位到烟草叶绿体...5p1300-AGS和p1300-RC...的叶绿体定位分析

标签:;  ;  ;  ;  ;  ;  ;  

叶绿体转运肽论文_胥华伟,侯典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