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弛豫方法的混合气体浓度检测

基于声弛豫方法的混合气体浓度检测

论文摘要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气体浓度检测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大量学者开始研究气体浓度检测的问题。因为通过弛豫声学方法检测混合气体浓度成本低廉,使用期限长,能量损耗小,响应较快,宽范围的测量浓度,能够实时监测等优点,所以与其他浓度检测相比,它展现出了较为突出的优势,被人们所推崇。本论文对声学法测量气体浓度的发展过程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且研究了声速和经典衰减理论,并介绍了它们和弛豫衰减理论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弛豫衰减理论超声波气体浓度的测量方法。主要的研究工作有以下几点:(1)基于超声波传播的基本规律,阐明了超声波测混合气体浓度的原理;在声波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的基础上,包括经典衰减和弛豫衰减,提出了一种三维空间中多元混合气体浓度分布的重建方法,建立了气体浓度分别与声波传播时间及声强衰减之间的耦合模型。(2)研究分析超声波飞行时间两种测量的方法,分别阐述基于相位差的声波走时测量原理和基于相位拟合的声波走时测量原理,并比较优缺点。(3)在构建出气体浓度分别与声波传播时间及声强衰减之间的耦合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分裂Bregman迭代算法求解该问题。实际测量了声波在典型混合气体中的传播衰减时间和声强衰减,并且完成了对三维混合气体浓度场的重建仿真工作。(4)设计搭建了混合气体浓度的测量系统。以FPGA为中央处理单元,以及超声波换能器、发射电路、接收电路、放大滤波电路,数/模转换电路多路选择电路等硬件设备,以及通过VHDL程序的编写,实现了超声波飞行时间和声强衰减参数的测量。实现了核心板与上位机的通信,并分析了测量误差的原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声学测量浓度的发展历史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气体声学理论
  •   2.1 声速理论
  •   2.2 经典衰减
  •     2.2.1 粘滞衰减
  •     2.2.2 热传导衰减
  •     2.2.3 经典衰减计算
  •   2.3 弛豫衰减
  •   2.4 弛豫衰减的计算
  •     2.4.1 弛豫理论发展
  •     2.4.2 弛豫衰减的推导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声学浓度检测数学模型的重建
  •   3.1 声学测量矩阵的构建
  •   3.2 声学浓度测量中的正问题
  •   3.3 声学浓度测量中的反问题
  •   3.4 Tikhonov正则化
  •   3.5 求解算法
  •     3.5.1 目标泛函的设计
  •     3.5.2 目标泛函的求解
  •     3.5.3 迭代格式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的设计
  •   4.1 硬件设计与搭建
  •     4.1.1 系统组成
  •     4.1.2 硬件的选择
  •   4.2 软件的搭建与程序的编写
  •     4.2.1 程序逻辑流程
  •     4.2.2 上位机程序的软件用途
  •     4.2.3 上位机程序的技术特点
  •     4.2.4 上位机程序的使用说明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验研究
  •   5.1 基于相位差的声波走时测量
  •   5.2 基于相位拟合的声波走时测量
  •     5.2.1 测量方法
  •     5.2.2 分析
  •   5.3 混合气体浓度确定的方法
  •     5.3.1 实验环境
  •     5.3.2 混合气浓度的确定过程
  •     5.3.3 混合气浓度的重建
  •     5.3.4 误差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本文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赵清

    导师: 刘石

    关键词: 弛豫衰减,超声波,飞行时间,测量系统,浓度分布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物理学,无机化工

    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分类号: TQ116;O429

    DOI: 10.27140/d.cnki.ghbbu.2019.001011

    总页数: 57

    文件大小: 4658K

    下载量: 38

    相关论文文献

    • [1].研究玻璃转变本质的新起点——玻璃态的慢β弛豫[J]. 科学通报 2010(02)
    • [2].玻璃形成体系中的β弛豫[J]. 物理学报 2017(17)
    • [3].有限元法分析不同形状量子点的应变能及弛豫度变化[J]. 物理学报 2009(08)
    • [4].退火处理对0.5PZN-0.5PZT陶瓷弛豫性的影响[J]. 压电与声光 2010(01)
    • [5].多孔岩石波传播的热弛豫模型修正[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12)
    • [6].说“弛豫”[J]. 高分子通报 2017(11)
    • [7].生长方向对量子点应变与应变弛豫的影响[J]. 物理学报 2013(05)
    • [8].油纸绝缘系统弛豫响应极化谱函数建模研究[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 [9].弛豫半导体的表征与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材料进展 2018(11)
    • [10].微弱气体浓度检测的弛豫平滑处理算法[J]. 应用科学学报 2008(02)
    • [11].飞秒激光整形脉冲激发金膜的超快热弛豫特性[J]. 中国激光 2014(05)
    • [12].基于混合气体分子复合弛豫模型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算法[J]. 物理学报 2008(09)
    • [13].弛豫铁电单晶的研究进展—压电效应的起源研究[J]. 物理学进展 2012(04)
    • [14].连续抽运情况下光纤激光器弛豫振荡特性研究[J]. 半导体光电 2008(06)
    • [15].弛豫量热技术研究固体材料低温比热性质[J]. 中国科学:化学 2019(07)
    • [16].二元非晶体系中α与β_(JG)弛豫在强度与时间上的耦合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 2015(03)
    • [17].Ce基金属玻璃的力学弛豫[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2(06)
    • [18].超薄全局应变硅薄膜的应变弛豫研究[J]. 人工晶体学报 2013(11)
    • [19].光纤中受激Brillouin散射动态弛豫振荡特性及其抑制方法[J]. 物理学报 2009(12)
    • [20].Ta间隙固溶体中的耦合弛豫[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21].RTD在压力下的弛豫振荡特性(英文)[J]. 半导体学报 2008(01)
    • [22].基于低温硅技术的赝晶SiGe应变弛豫机理[J]. 物理学报 2010(08)
    • [23].多原子分子气体中声波弛豫衰减谱的重建算法[J]. 物理学报 2008(07)
    • [24].弛豫多铁性材料研究进展[J]. 无机材料学报 2017(10)
    • [25].混合气体声复合弛豫频谱的解析模型[J]. 物理学报 2012(17)
    • [26].弛豫工艺对耐候桥梁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 上海金属 2019(01)
    • [27].常温下氢气声转动弛豫模型研究[J]. 物理学报 2018(09)
    • [28].正常及退变软骨T1弛豫值及T2弛豫值的定量研究[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5(04)
    • [29].玻璃化转变的分子串模型中分子串弛豫模式的计算机模拟[J]. 物理学报 2011(03)
    • [30].铯分子亚稳电子态中高位振动态的产生和弛豫[J]. 激光杂志 2011(03)

    标签:;  ;  ;  ;  ;  

    基于声弛豫方法的混合气体浓度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