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环缸套论文_陈文滨,王子淳,徐久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活塞环缸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柴油机,功耗,油膜。

活塞环缸套论文文献综述

陈文滨,王子淳,徐久军[1](2019)在《轴向分区冷却方式对气缸套-活塞环摩擦功耗影响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轴向分区冷却方式对气缸套-活塞环摩擦功耗的影响,在考虑气缸套圆周方向不对称性、缸套活塞环表面粗糙度等因素的前提下,建立缸套-活塞环叁维瞬态润滑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研究轴向分区冷却方式对气缸套-活塞环摩擦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缸套上部加强冷却可以明显改善活塞环在上止点附近的润滑状态;缸套中部加隔热涂层时,在行程中部和下止点附近缸套-活塞环最小油膜厚度均有所减小;仅对缸套上部加强冷却或者仅在缸套中部加隔热涂层,均会导致缸套-活塞环的平均摩擦损失功率略微上升;同时对缸套上部加强冷却和缸套中部加隔热涂层,可以有效降低缸套-活塞环平均摩擦损失功率.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减少缸套-活塞环摩擦副的摩擦损失、提高缸套-活塞环工作可靠性提供设计依据.(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胡劲松[2](2019)在《构筑全球汽配产业坚实一“环”》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农机修理起步,成长为世界最大的活塞环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汽油机缸套生产基地、安徽企业100强;从单向引进外资和设备,发展到在德国、日本等国设立分公司,与韩国叁星合资开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70年间,安徽环新集团通过开放合作、消化创新,在中国乃至世界汽车配(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19-08-29)

李玉杰,秦博,孙楠楠,陈林睿,黎苏[3](2019)在《缸套温度对活塞环润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燃机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对整机性能和可靠性有重大的影响。低摩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有效的降低摩擦功耗,提高内燃机的工作效率,其中活塞和活塞环的摩擦损失所占比例最大,所以本课题通过在保证缸套平均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尝试不同的平均温度分布方式,研究有利于降低活塞环摩擦功耗的分布方式。在合适的温度分布的情况下,可以使润滑效果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从而提高热效率,对内燃机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6期)

唐令,何鹏飞,马国政,王海斗,康嘉杰[4](2019)在《缸套-活塞环摩擦副表面性能强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缸套-活塞环是内燃机中最重要的摩擦副,该配副的磨损失效占内燃机摩擦磨损故障的40%左右。表面性能强化是提高缸套-活塞环摩擦副服役寿命和可靠性的重要方法。简要分析了内燃机缸套-活塞环服役工况与磨损失效机理,总结了影响缸套-活塞环摩擦磨损行为的重要因素。详细综述了表面改性、表面涂覆和表面复合处理技术在缸套-活塞环表面强化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其中化学热处理、离子注入和表面淬火等表面改性技术,通过改变缸套-活塞环表面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而改善其摩擦学性能,表面织构可起到贮存润滑油、容纳磨屑等重要作用。表面复合镀铬、气相沉积薄膜、热喷涂金属和金属陶瓷涂层等技术,也常用于缸套-活塞环的表面强化改性。同时,通过多种表面强化技术复合处理,如激光淬火和低温离子硫化复合、磁控溅射与渗氮复合、堆焊与表面滚压复合等,多种技术优势互补,可以实现缸套-活塞环摩擦副表面综合性能的协同提升。最后简要总结了各项表面强化技术的优缺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王云霞,阎逢元,严洁,李冬梅,寇冠涛[5](2019)在《摩擦磨损试验机模拟活塞环-缸套摩擦行为的功能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参考活塞环-缸套的实际运行条件,结合SRV-4摩擦磨损试验机自身的性能特点和工作原理,通过开发设计,增加合理的硬件及软件测试条件,实现摩擦磨损试验机模拟活塞环-缸套摩擦行为的功能.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功能开发后的摩擦磨损试验机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性能优劣的试验数据,满足快速、直观评价活塞环-缸套的摩擦磨损性能的需要,在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期刊2019年02期)

何星,毛杰键,周梓发,俞增清[6](2019)在《基于联合仿真的柴油机缸套-活塞环磨损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柴油机实际工作环境与使用工况对缸套-活塞环磨损影响规律,从某12150型柴油机及其辅助系统实际工作状况出发,建立缸套-活塞环磨损热力学、动力学边界条件仿真模型和动载荷磨损计算模型,开发柴油机工况车载检测系统;采用联合仿真方法建立面向使用工况的柴油机缸套-活塞环磨损计算流程,计算分析缸套磨损分布状况,并以柴油机400 h保险期实验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缸套表面磨损状况呈现不均匀分布且差异显着,其分布沿缸套轴向呈锥体形,且上止点附近磨损深度最大,其次为下止点附近,而中部磨损较小;磨损分布沿缸套圆周方向则近似呈椭圆形,其主、侧推力面磨损深度最大;缸套径向最大磨损深度计算值为47.9μm,位于上止点曲柄转角9°处,实测均值为50.3μm,计算误差为4.77%,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其中第一道活塞环(梯形环)对缸套的磨损作用最大,第二道环次之,第叁环作用最小。(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05期)

麻凯,袁成清,郭智威,杨超振[7](2019)在《双螺纹凹槽织构对缸套-活塞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双螺纹凹槽织构,通过数控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在柴油机缸套内表面加工不同深度的双螺纹凹槽,槽深分别为50μm、100μm、150μm、200μm、250μm,槽宽均是3mm。在同一负荷、同一转速下通过TCLPR-1缸套-活塞环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不同深度凹槽织构对缸套-活塞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双螺纹凹槽对缸套-活塞环的接触电阻阻值、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合适深度(150μm)的双螺纹凹槽能够增大油膜厚度,提高油膜润滑状态,降低磨损,减小粗糙度,同时提升缸套的储油能力和支承性能;不合适深度(50μm)的凹槽织构的性能却相反。(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麻凯,郭智威,缪晨炜,袁成清[8](2019)在《活塞环表面织构对缸套-活塞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缸套-活塞环的摩擦性能,通过激光刻蚀技术在活塞环工作面加工出不同形状的表面织构。在同一转速、不同载荷下通过微机控制的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不同表面织构活塞环对缸套-活塞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载荷为400 N工况下,活塞环的椭圆、圆形、方形织构摩擦系数分别可以降低1.1%、18.3%、14.1%;载荷600 N工况下,3种织构分别可以降低35.3%、35.3%、19.1%;综合分析摩擦系数、表面形貌、接触电阻,圆形凹坑织构的活塞环在降低摩擦系数、提高油膜润滑状态等方面效果最优。(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郭进京,姜玉领,杨为民,贺亚飞[9](2019)在《DLC薄膜涂层活塞环与不同材质灰铸铁气缸套摩擦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以不同材质缸套样品,在温度120℃,富油状态下,考察钢质镀DLC活塞环,在不同的载荷、转速条件下的摩擦特性。实验表明,在低载荷下(50N),摩擦与缸套材质有关;在高载荷下(100N)摩擦与润滑介质有关,与缸套材质关系不大;转速增大,同一材质的组成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05期)

何星,毛杰键,上官元硕,吴延辉,杨绍卿[10](2019)在《多缸柴油机缸套-活塞环磨损不均匀性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多缸柴油机实车使用中各缸磨损分布状况,建立某12150型多缸柴油机缸套-活塞环磨损仿真计算模型,并进行验证。通过联合仿真计算得出:多缸柴油机各缸的缸套-活塞环磨损热力学参数(燃烧温度、燃烧压力、缸套壁温和冷却水温)和动力学参数(油膜厚度、微凸体载荷)差异显着,造成各缸套表面磨损不均匀,其中1缸磨损最为剧烈,最大磨损深度位于曲轴转角9°所对应位置,额定工况点工作400 h后磨损深度为51.22μm,其次为第5、4、3、2缸,6缸磨损最轻,其轴向最大磨损深度为39.37μm,相比1缸下降了23.14%。主要是由于1缸进气最晚且存在冷却死区,使得缸内燃烧状况最差,缸套壁面温度高、硬度低,润滑油膜薄,导致摩擦副微凸体载荷大,磨损深度最大;而6缸进气最早且冷却状况最好,综合作用使得该缸套磨损深度相对最小。因此,可确定1缸缸套上止点9°主、侧推力面磨损深度作为12150型柴油机缸内技术状况检测及磨损量计算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02期)

活塞环缸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农机修理起步,成长为世界最大的活塞环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汽油机缸套生产基地、安徽企业100强;从单向引进外资和设备,发展到在德国、日本等国设立分公司,与韩国叁星合资开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70年间,安徽环新集团通过开放合作、消化创新,在中国乃至世界汽车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塞环缸套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文滨,王子淳,徐久军.轴向分区冷却方式对气缸套-活塞环摩擦功耗影响的仿真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9

[2].胡劲松.构筑全球汽配产业坚实一“环”[N].安徽日报.2019

[3].李玉杰,秦博,孙楠楠,陈林睿,黎苏.缸套温度对活塞环润滑的影响[J].内燃机与配件.2019

[4].唐令,何鹏飞,马国政,王海斗,康嘉杰.缸套-活塞环摩擦副表面性能强化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19

[5].王云霞,阎逢元,严洁,李冬梅,寇冠涛.摩擦磨损试验机模拟活塞环-缸套摩擦行为的功能开发[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19

[6].何星,毛杰键,周梓发,俞增清.基于联合仿真的柴油机缸套-活塞环磨损计算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9

[7].麻凯,袁成清,郭智威,杨超振.双螺纹凹槽织构对缸套-活塞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J].内燃机工程.2019

[8].麻凯,郭智威,缪晨炜,袁成清.活塞环表面织构对缸套-活塞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9

[9].郭进京,姜玉领,杨为民,贺亚飞.DLC薄膜涂层活塞环与不同材质灰铸铁气缸套摩擦性能的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

[10].何星,毛杰键,上官元硕,吴延辉,杨绍卿.多缸柴油机缸套-活塞环磨损不均匀性计算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9

论文知识图

基于ICLPDP软件的知识获取过程活塞组-缸套摩擦学系统示例摩擦学设计流程活塞环-缸套试验装置示意图台架试验后叁种不同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活塞环-缸套膜厚示意图

标签:;  ;  ;  ;  ;  ;  ;  

活塞环缸套论文_陈文滨,王子淳,徐久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