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RC框架结构损伤演化过程分析

地震作用下RC框架结构损伤演化过程分析

论文摘要

为明确RC框架结构的抗地震倒塌破坏机理,控制其失效路径,基于课题组完成的1榀1/3比例的3层三跨RC平面框架低周循环加载试验,通过量化构件、楼层及结构3个层次的损伤破坏程度,研究了不同层次损伤破坏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不同类型构件损伤程度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发生倒塌破坏时,底层构件损伤程度普遍大于上部构件,第1~3层梁、柱端的损伤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95、0.86、0.74和0.97、0.62、0.15,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累积损伤是自下而上发展的;框架梁作为耗能构件,一般先于框架柱出现损伤,且损伤程度较大,沿楼层分布比较均匀,结构最终倒塌时第1层框架梁的损伤指数分别比第2、3层增加约8.89%和21.06%,框架柱的损伤破坏沿楼层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结构底层,最终倒塌时第1层框架柱的损伤指数分别比第2、3层提高约26.56%和62.93%;结构在加载位移幅值较小时,主要依靠水平耗能构件消耗地震能量,随着位移幅值及循环次数的增加,竖向承力构件逐渐取代水平构件的耗能作用,框架梁、柱的整体损伤发展曲线分别呈上凸和上凹趋势;从结构能量耗储能力角度提出的整体损伤模型更符合结构抗震的本质,未知参数少,且计算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结构在不同性能水平下的损伤状态。

论文目录

  • 0 引 言
  • 1 试验概况
  •   1.1 试验模型设计
  •   1.2 试验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
  •   1.3 试验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
  • 2 结构梁、柱构件损伤量化分析
  •   2.1 构件损伤计算分析
  •   2.2 楼层损伤计算分析
  •   2.3 结构损伤计算分析
  • 3 结构整体损伤量化分析
  •   3.1 基于滞回耗能的整体结构损伤模型
  •   3.2 结构整体损伤计算分析
  • 4 结 语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苏佶智,刘伯权,邢国华,马煜东,宋猛

    关键词: 结构工程,损伤指数模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权重系数,能量耗储能力

    来源: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建筑科学与工程

    单位: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077),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计划项目(2016KW-056)

    分类号: TU317;TU375.4

    DOI: 10.19721/j.cnki.1671-8879.2019.03.009

    页码: 74-83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3305K

    下载量: 198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地震作用下RC框架结构损伤演化过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