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颖:公共管理领域中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实践分析论文

朱颖:公共管理领域中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实践分析论文

[摘 要]大数据时代催生了公共管理研究的新思维方式,公共管理各个领域要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公共事务管理手段,优化公共事务管理流程,构建起高效的公共事务管理运行体系。从理论层面分析大数据技术对公共管理领域带来的变革,在此基础上从实践层面论述了公共管理领域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实践路径,期望对推动公共管理创新发展有所帮助。

[关 键 词]公共管理;大数据技术;交通管理;城市管理;公共安全治理

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推动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公共管理领域中,传统的公共管理以流程管理、政策服务、追求政绩、事后治理为主要范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的公共事务管理需求。为此,公共管理领域要探寻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路径,推进公共管理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应急系统、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金融等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公共管理效率。

一、大数据技术对公共管理领域带来的变革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实践应用,对公共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变革,推动了公共管理范式转换。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推动公共管理从流程管理向数据管理变革

传统的行政科层体制下,公共管理实践内容以流程管理为主,使公共管理趋向于刻板化、固定化,导致公共管理效率偏低。流程管理的核心是制定流程、实施流程,将管理主体的利益置于最高位,易忽视管理对象的利益诉求。而大数据技术在公共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可促使公共管理由传统的流程管理过渡到数据管理,通过获取数据、筛选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出对管理有价值的信息,为公共管理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实现公共管理目标。从本质上来看,流程管理是各方博弈的过程,融入了各方主观意愿,而数据管理则依托大数据技术完成对公共事务的客观管理,可在充分获取管理对象相关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公共管理决策,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效率。

(二)推动公共管理从政策服务向数据服务变革

在传统的公共管理范式下,政府向管理对象提供政策服务,并依靠行政强制手段以保证政策执行效力,政府与管理对象之间存在利益博弈。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制定的政策也会随之更新,以保证政策的效用和效力,但是这又会使政策的各方进入新一轮的博弈,给政策更新带来一定风险。同时,政策效力还会受到政策覆盖区域、执行主体、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基于大数据的公共管理可提供数据服务,在挖掘有价值的数据基础上,能够不受区域、时间和人员等因素的限制,使管理对象获得公开的数据服务,实现公共管理信息共享与数据价值的公平服务,有利于降低公共管理成本,提升公共管理效率。但与此同时,数据开放也会带来大数据安全问题,这就促使公共管理必须将数据安全管理作为重要内容,进而提升了数据管理的地位。

(三)推动公共管理从追求政绩向优化秩序变革

传统的公共管理将政绩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绩效评估对政府的产出服务进行评价,使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都带有政绩色彩,导致政府利益与社会利益难以实现高度一致。尽管新公共治理理论强调以多方满意为目标,但是在管理实践中却难以兼顾多方利益的动态变化,很难长期达成“各方满意”的目标,这使在公共治理理论下的公共管理体系过于理想主义。而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公共管理中可提供秩序优化手段,通过对结构性数据、半结构性数据和非结构性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并利用数据算法进行分析,最终将分析结果应用到公共管理领域,能够对管理秩序不断优化,满足多方利益的需求,使管理秩序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共同实现多方的价值。

公共安全治理是公共管理领域中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安全治理呈现出重应急处理、轻风险治理的现状,加之治理技术相对落后,导致公共安全治理能力不足。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公共安全治理要与大数据技术相融合,重塑治理机制,推进公共安全治理智慧化、现代化发展。具体的融合实践路径如下:(1)优化公共安全全流程治理。大数据技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快速识别、采集、传输和处理数据信息,可为公共安全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理提供完整可靠的信息支撑。如,在恐怖事件应急处置中,政府部门可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人的复杂行为进行可视化处理,甄别出可疑人员,立即实施应急监控方案。(2)建立风险评估预测机制。公共安全治理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安全风险点进行关联性分析,评估和预测风险程度,进而针对风险重点进行预先布控。同时,公共安全治理还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发展态势和应急处理方案实施效果进行模拟预判,帮助政府有关部门不断优化预案,保证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性。(3)构建公共安全治理决策平台。政府可借助大数据技术整合城市管理、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应急指挥等领域的系统,构建公共安全治理决策平台,通过集成处理海量的GPS 数据、建筑三维数据、交通数据、统计数据等方面的数据,为公共安全治理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在公共安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还可促使交通、市政、消防、商业、警务等部门在公共安全中形成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合力作用。

(四)推动公共管理从事后治理向预先治理变革

在我国交通管理中,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复杂的交通需求,与日俱增的车辆导致交通拥堵现象频频发生,不仅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还降低了交通运行效率。在这一背景下,交通管理要融合大数据技术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实现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具体的融合实践路径如下:(1)科学编制交通规划。交通管理部门利用大数据技术可对交通拥堵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掌握交通流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特点,结合道路交通指标,预测交通拥堵的时间、空间和路段,为规划城市道路建设、轨道交通建设以及公交系统建设提供依据,减少交通拥堵因素。(2)建设路况监控系统。交通管理部门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准确获取实时交通运行信息,并对交通运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成路况信息,为交通管理部门疏导交通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交通管理部门还可建立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及时向出行者提供路况信息,便于出行者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掌握道路交通情况,并且享受到信息系统提供的最佳行驶路线推荐服务。(3)建设全路网监控体系。为提高交通管理的综合监测能力,可建设覆盖全路网的数据传感系统,对公路、站场、航道等基础设施以及车辆、船舶、飞机等运载工具进行全面监控,进而提高交通管理的综合服务水平。

二、公共管理领域中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实践

公共管理领域覆盖范围较广,下面选取公共管理中的交通管理、城市管理和公共安全治理三个重要方面,对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实践路径进行分析论述。

(一)交通管理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

传统的公共管理是对已经出现的问题采用应对措施进行治理,此时问题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事后治理只是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虽然近年来公共管理也在提倡预防性治理,但是因缺少必要的技术手段,使预防性治理缺乏针对性。而将大数据技术与公共治理相融合,能够在海量数据中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学算法等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公共管理问题的预测分析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免除主观判断的干扰。政府利用大数据预测实施预先治理,可有效预防重大问题的发生,赋予公共管理前瞻性。

(二)城市管理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已经成为公共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城市管理正逐步向智能化城市迈进,利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的调控、预测和监管,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城市管理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实践路径如下:(1)推进公共服务管理智能化。地方政府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智能化城市管理业务平台,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专业服务设施以及其他业务服务设施的信息共享到业务平台上,为城市公共设施运维管理、城市应急管理、城市监控监测管理提供依据,创建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协同运作的环境。(2)构建城市资源管理业务平台。政府可基于云服务建设资源管理平台,形成城市公共信息资源库,利用该平台及时向政府各职能部门共享信息,并且整合利用不同部门的信息,实现对城市全方位的监控管理。如,城市管理可应用物联网技术、射频识别技术、GPS 技术、移动视频技术等,对露天烧烤、工地扬尘、城市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监控。(3)建设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城市管理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强化应急指挥管理,应急指挥系统以电子地图为基础,能够整合以事发地点为中心的各类信息,使应急指挥中心可以实时观看到现场图像,并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事态分析、资源调配和人员派遣,指挥现场处理人员执行应急预案。

(三)公共安全治理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

式中,p k为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f a为修正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只进行深度修正且修正系数为1;f spk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γm为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d为基础埋置深度,m。

不同载药形式的肉桂油对马钱子总碱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 王艳宏等(23):3184

近年来,在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泰国等地加强海外农业基地建设,高标准完成橡胶苗圃、胶园开垦、种植抚管,自种的胶树已在2016年大面积开割。在橡胶抚管方面,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地理气候资源,在满足中小苗生长阶段性需要的基础上,积极探讨科学高效施肥方式,降低抚管成本;对不同树龄的中小苗制定不同的抚管方案,重点抓好一、二年苗管理,通过科学规范管理,缩短了非生产期,平均开割周期为6年左右。开展割制改革,提高人均割胶株数和产量,解决胶工短缺的难题。

总而言之,大数据技术对公共管理领域的管理内容、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带来了深刻变革,促使公共管理与大数据技术相融合已经成为公共管理创新发展的必然之路。公共管理领域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积极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安全治理等新型的公共管理模式,推动公共管理效率不断提升,保障公共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郝宇华.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的挑战及创新模式探究[J].中国市场,2018(10):93-94.

[2]侯乐乐,白向伟.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共管理创新研究[J].科技风,2019(1):104-105.

[3]王甲.大数据时代下公共管理决策模式演进与趋势[J].现代国企研究,2019(3):125-126.

[4]宋雪莹.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中信息资源共享问题及对策:数字政府治理中信息孤岛问题研究[J].职业,2019(5):72-73.

[5]金晴川.大数据驱动的公共管理创新[J].科技经济导刊,2018(8):114-116.

[6]高宇.关于大数据与政府公共管理决策的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7):142-14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31-0194-02

◎编辑 张 慧

标签:;  ;  ;  ;  ;  ;  ;  ;  ;  ;  ;  ;  ;  

朱颖:公共管理领域中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实践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