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叶:新时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三重发展进路论文

冯叶:新时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三重发展进路论文

【研究生论坛】

[摘 要]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产物,在新时代也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相应的,应该从科学界定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定义、基础定位,精深观照、跟进、概括新时代实践发展的重大变化和重大进展,及时反映、深度反思和积极增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三重维度,审视、反思和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发展进路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发展进路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哲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哲学,再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哲学,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产物和光辉典范。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实践都跃进至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时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笔者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在基础理论方面进行更加明确、合理、科学的界定、诠释,对新时代实践发展重大要素的观照、跟进和概括,以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及时反映、深度反思和哲学介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科学界定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定义、基础定位

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研究已持续三十余年,涌现出一批坚定的实践哲学观阐释者。在实践哲学内部, 也有不同的理解范式,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回顾实践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概念与西方哲学史相关概念的关系探讨以及实践哲学内部各派别等研究领域。然而近年来,实践哲学研究也存在一个显著问题,虽然学者们都坚持实践的观点,但对实践哲学的基础理论范畴界定上存在差别。在实践哲学学术共同体中, 由于视野和立足点不一,出现了在学术争鸣中对彼此观点甚至基本概念范式的误读,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没有统一的界定,这也是批判实践哲学的学者诟病最多之处。理解实践的含义及其基础理论界定是把握实践哲学本质的前提,因此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础理论范畴、研究对象、基本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等进行新的、必要的反思和科学合理的重新界定。否则,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必然因为基础理论范式的模糊、偏差而无法健康发展。

实践观哲学关键在于理解实践的真义。现行教科书理论体系把实践说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际上只是把实践作为世界诸多现象中的一个,在理解和分析诸多问题时始终着眼于问题的客观性,而忽视了主观性层面,实际上并没有突出实践性。实践哲学是以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立场的哲学观,其突出了实际意义上的实践特征,关注人与世界的重大历史意义问题,并力图从总体和根本上把握问题,建立一种系统与可行的实践观。哲学总是把解决实践的根本问题作为自己的根本性任务。实践观是关于实践的根本性问题与时代焦点性问题的看法,是通过反思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哲学方式来建立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反思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价值理想与价值追求。

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是人掌握世界独特的方式。人与世界关系表现为:首先,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都取自于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其次,实践产生了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实践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再次,在人类实践活动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了自然界,并引起了自然界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人化自然”,世界成为带有人的主观意志的“人类世界”。而实践哲学作为一种新哲学观,其使命就在于理解与促成人对世界及自我的改造,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澄清实践哲学的基本定义、基础定位的基础上,实践观特有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的实践是在自然中产生的,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是改造世界主观性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始终依赖于自然。实践使主客体发生了一定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并成为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它意义重大,是促使人类发展与自然界演化的双向动力。在实践活动中,对自然的改造与适应、人的价值与自然的价值是紧密相连的,理解其辩证统一关系是对实践活动合理性调控的重要理论前提。因此,必须用正确的实践观指导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模式,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有责任意识,自觉处理好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构建人与自然的一种动态和谐模式。

其三,处理好人与自身的思维关系。人类通过实践自我创造、自我发展,以及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反思,对自身有更为本质的认识。个人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可以不断地总结经验,在困境中随着实践能力与认识思维的提高,有所进步,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和提升自身的出路。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人不仅创造着现存的人类感性世界,也直接创造着人类自身的机体,改变着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形态。人对自身的认识与把握依赖于人对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现实主体的能动作用,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关系处理中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统一。

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塑造了人的思想与文化,不同历史条件下思想文化的形态、认识程度与发展阶段各有所异。反之,人又是思想文化的产物,文化反过来又熏陶人、影响人并塑造人。人的思想文化一旦内化于人的理念、信念之中,会形成惯性与定式,对人的实践活动有着相对稳定的指导意义,是人类实践源源不断的动力因素。因此,对新历史条件下人类思想文化的反思有助于更好的指导人类实践。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观演变空前活跃,每个人都在追寻自我的价值,价值理念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价值理念的多元化受制于价值主体利益需求的多样性与多层次性。人的利益需求是多层次的,有经济的亦有政治与文化的,有物质的亦有精神的,有生存的亦有享受的,这些多样的利益需求决定着人的价值理念的多样化。价值理念多元化是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日益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深刻反映,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也是个人的主体价值凸显真正成为价值的主体的反映。一方面应该肯定价值理念多元化进步的历史意义,但另一方面也应将其制约于主导或核心价值观的基准之上。我们对于多元价值理念的尊重并不意味着对其放任自流,放任其发展会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不堪与社会的无序发展,因此必须立足于这种现实基础,深刻认清价值理念、价值观多元化的这一历史趋势,倡导体现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主导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于清晨对所有纳入研究对象进行静脉采血,并在4℃环境下,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1,25(OH)2 D3水平。

二、精深观照、跟进、概括新时代实践发展重大变化和重大进展

(一)实践旨归——基于生活世界维度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人的定义可能将重新被改写。2016年“阿尔法狗”打败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成功地吸引了亿万眼球,引起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高度关注。在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遍及医疗教育、交通、金融行业以及制造业等,机器人取代了许多传统工业领域的工人,为社会服务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性。同时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又让人们充斥着恐惧。最新出现的基因编辑婴儿挑战了人们的传统科学价值观。在哲学的视野下,如若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创造“基因人”,如果智能机器可以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思维以及自我完善的能力,那么我们对于“人”的定义终将改写。科学家们认为,到2030年,机器人或许将拥有与人类大脑一样的处理速度和储存容量,机器人甚至可以完全代替人类思考。面对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科技,我们不得不进行深刻反思:人、智能机器与基因人之间的关系该何去何从?人机社会在未来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革?智能机器会不会给人类带来威胁?是否会超越人,并奴役人、控制人?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将会受到何种冲击?对于如何构建一种人与人工智能的良性互动模式,我们势在必行。反思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促使我们理性地对待人工智能的发展与研究,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合理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减少其应用带来的社会风险。这是当代科技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实践哲学提出的重大课题。

马克思说:“哲学非常懂得生活。”[2](P123)当代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迫切需要一种关怀、一种镇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承担起这一使命”[3],特别是实践哲学更需要深刻地认识到:要想让人们追求美好理想生活,关键在于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治疗当下人们心灵的迷茫与一种病态心理,真正贴近中国人的现实诉求和心灵,回归更本真的生活实践状态中去追求人实现幸福生活的内在思想力量,打破制约中国人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障碍。现代社会更需要一种现代性反省,“现代性反省对于深入了解现代人的生存品质、揭示现代人与现代社会的内在困境和危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4]只有回到现实生活中诚实地追问我们的问题和希望,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真正触及人民的生活实情,解决人类自身生存的根本问题,回应面向未来中国社会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从本质上说这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终极关怀,将会成为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的强大思想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人的解放为根本目的的哲学,通过对人的现实生存状态的批判性反省,促进人们不断地改变现存世界,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使命。在此过程中将产生巨大的道义上的感召力、思想上的凝聚力,并因此证明自己在中国人的生活和中国社会中的价值与存在意义。

(二)实践发展——基于科学技术维度

“科学和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革命性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也带来了人类生活方式革命性的变化。”[5]现代科学技术在新时代下快速发展,以信息、软件、航天、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为主要代表的高新科技发展迅猛。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但在一定方面、环节也产生负面影响。当前,我们更应该站在哲学的角度反思科技给人们生存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对促成高科技的合理发展和应用有一定方法论意义。信息化是当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类存在方式,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即“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地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在网络中现身或缺席,以及每个网络相对于其他网络的动态关系,都是我们社会中支配与变迁的关键根源”[6] (P569)。网络以其范围的全球化、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化以及交互共享等特点,促进了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推动了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与思维方式带来巨大变革。网络信息由于容量的庞大性、传播速度的敏捷性、网络舆论的爆炸性,对我们生活、思想世界产生了极大冲击。我们“如饥似渴”地不断吞噬着互联网形态带给我们的各类庞杂信息,情绪被源源不断的信息流控制,产生了盲目地偏向舆论导向、价值观模糊、随意发表言论等负面影响。由于现行的社会法律与道德仍存在着很大缺陷,从道德、法律、政治上去引导和控制还有诸多困难,因此这对人类而言也是一个极大考验。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使人类对生存意义与奋斗方向愈加迷惑,人们在“朋友圈”体现着自己的存在感,却忘却了真实自我的存在,忘掉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感。手机屏幕上我们打字如飞,用一系列表情符号来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却在屏幕前面无表情,与家人朋友难以流畅的表达想法。手机是否已经代替了我们的嘴、我们的形态以及我们活跃的思维,成为了现代人类思想输出的唯一终端?这些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正确并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反思信息科技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不断从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思中完成对自身的批判与反思,以批判的眼光、敏锐地意识把人的本质凸显出来,使科技不会成为奴役人的力量。

小灶火水源地位于洪积扇轴部极富水地段,地下水主要接受河水垂直入渗补给 [2-3],具有一定的调蓄能力,利用丰水期河水入渗补给量,达到以丰补欠的效果,在枯水期地下水得到补充,从而恢复开采区地下水储存量[4-5]。小灶火洪积扇区含水层岩性多样,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洪积扇出山口处沿山前一带形成“跌水”,使模型的建立复杂化,不利于定量评价地下水开采量 [6]。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与生活状态的反思,在一定条件下揭示内蕴于人类生存世界的分裂与矛盾。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扎根于以实践为根本基础的人类生活世界,使哲学从“彼岸世界”回归到“此岸世界”,渗透了对人的真正关怀,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其理论归宿,引领现代人回归到被遮蔽了生活意义的现实世界。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为了人的生存、发展与享受。中国社会在实践方式的不断扩展和深耕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幅现代的生活图景已经打开:经济飞速发展、国家日益强大繁荣、文化生活氛围浓厚、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智能化、种类繁多的大众媒体以及高效快速的生活节奏。当代现代社会中,经济的增长、物质的丰富与技术的更新成为当今社会的唯一坐标,导致了“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1](P47),相伴产生出了诸多问题。如正确的价值观的偏离,产生了“以物为本”的价值观,其价值取向仅仅把人的发展理解为经济的增长,人的拜物属性显露无疑;充斥着现代生活的焦躁、空洞与虚无,丧失了幸福感的真正体验与获得,人们不知道自己的内心为何充斥着浮躁?这实质是人与自我的本真状态相异化。

(三)实践动力——基于思想文化维度

其二,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协调关系。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实践成为推动社会的动力。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变革社会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我国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发现了新的问题,正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新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各个领域问题的出现,才加强了坚持正确实践观指导社会实践的必要性。鉴于此,以合理、正确的实践观来指导实践,建立人与社会协调一致的关系,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中国梦”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体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三位一体构思是其时代内涵,深刻凝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实内涵与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智慧的表征与反应。“中国梦的提出符合中国建设的实际情况,符合中国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当代中国人民伟大实践的需要。”[7]在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与把中国梦的伟大实现紧密结合,突出实践观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起的决定性作用,继而推动中国梦伟大构想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价值观是实践观的新发展。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深化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8] (P2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建设,成就显然: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水平提高;极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将逐步消除。当前我们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目标,新时代新气象,中国社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保障与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推进中国社会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彰显发展为民的价值旨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应以问题为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经验及其内蕴的实践逻辑,为解决全球问题贡献中国智慧”。[9]

三、及时反映、深度反思和积极增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历史上对实践的合理理解与对实践观的合理建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起实现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的关键所在。至此以后,实践观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理解与实践观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伴随着实践的发展与对实践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不断发展。当今时代,实践的内容、形式和功能上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与此相应的当代实践的发展又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发展,让它更具有时代的特色。只有真正地依据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才能真正的从哲学层面理解当代的人类社会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今时代的最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就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与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塑造和引导了我们的时代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出了中国智慧,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真理力量。

《酒店职业礼仪》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增强业务技能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现代礼仪基础知识、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交往礼仪、酒店服务管理中的岗位礼仪以及相关客源国宗教民族的拓展礼仪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表达交流、沟通合作的技巧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让学生较好地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过程中的礼仪规范,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自信在当代中国凸显为重要的实践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展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逐渐从文化自为转入到文化自觉新的历史阶段,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断提高,文化自觉获得了全社会的高度共识,在很大程度上也深化了中国的文化实践,使得全世界能更加理性地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为中国更好地走进全球化提供了文化准备与文化基础。文化自信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不仅要亲熟本土文化,也要理解与熟悉异域文化与他者文化。如此才能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挺身而出,取长补短,从而构建各类文化“美美与共”的人类文化共同体。中国的优秀文化与先进文化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融通中,增进文化活力,主动融合实践新成果,自觉推进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得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价值和创新发展价值。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不是僵化的,只有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深刻的时代内涵,其才能成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走向成功的指导思想。这是中国人正确的历史选择。中华民族在危难的时候需要它,在富强的时候更需要它,它是民族前进源源不绝的动力,能够帮助我们抓住问题的根本,从而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度正确与严谨地分析并解决中华民族命运攸关的各种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要在时代的年轮中有所突破和发展,必须能批判地反思时代的重大问题,反思人们的实践理论、实践活动,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在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与中国现代社会新理念、新实践相结合, 把握其创建路径及体系架构, 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新时代背景下,要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多方面审视马克思主义现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与实践需要,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改革发展实际相结合。

综上可见,借助大数据技术和相关软件的分析,将生产的动态大数据实时反馈给用户,可以有效地对生产进行分析与控制,利用现代软件的集成技术,可进一步对不同生产环节进行系统分析,最后在专家系统的指导下为用户提供最佳指导方案。

结 语

新时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基础理论的科学界定、实践发展重大内容的观照与跟进以及反映与增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独特的审视现实生活与社会发展的方法和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进步影响重大、意义深远。发挥其理论先导作用、突破历史时代的局限、探索世界真正的本质和规律,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进一步发展与创新,这在新时代历史条件下有着重要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郭丽丽.反思生活世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一个向度的理解[J].理论界,2009(03):33-34.

[4] 贺来.现代性的反省与马克思哲学纵深推进的生长点[J].求是学刊,2005(03):37-41.

[5] 孙爱军.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下的科学和技术[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6] 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 马延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价值[J].学理论,2015(13):30-31.

[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9] 陈先达,臧峰宇.以问题为导向的哲学探索与新时代哲学的现实关注[J].党政干部学刊,2018(04):4-12.

Three-dimension Approach of Development of Marxist Practical Philosoph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FENG Ye, LEI Long-qian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19, Shaanxi)

Abstract:Marxist practical philosoph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historical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ical theory with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Chinese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is theory also needs to be further innovated and developed in the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new era. Accordingly, Marxist practical philosoph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new era needs to be examined, reflected and constructed from three dimensions, which includes defining its basic definition and basic positioning scientifically, following up and generalizing major changes and progress in practical development timely, reflecting in depth and enriching actively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n the Chinese socialism in new era. 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practical philosoph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new era.

Keywords: new era; Marxist practical philosoph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approach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93(2019)04-127-06

DOI:10.13467/j.cnki.jbuss.2019.04.019

*[收稿日期]2019-04-10

[作者简介]

冯 叶(1994-),女,陕西凤翔人,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

● 误食尖锐的物品:如钉子、碎玻璃等。不可给予任何液体及催吐,紧急就医。因为尖锐的物品可能会划伤食道和气管。

(最新消息:经过作者修订的第四版《养生三记》,增补了很多精彩篇章,新版已由黑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各地新华书店将陆续到货。办理邮购的地点为:哈尔滨市南岗区人和街93号,收款人:彭祖补品屋。勿寄私人,以免延误。书价40元,免收邮费。免费联系电话:400-609-2883,汇款单附言请写明您的详细地址和电话,以便给您寄书。)

雷龙乾(1962-),男,陕西华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责任编校 张东茹)

标签:;  ;  ;  ;  ;  ;  ;  ;  ;  ;  

冯叶:新时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三重发展进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