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合肥市巢湖市东风路小学,安徽合肥238000)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的教育家杜威指出学校教育应建立在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这三种基本科学的基础上,可见心理学知识的重要性。小学时期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时期。如何帮助今天的孩子们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这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大多数小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就显得更加重要。下面谈一谈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1.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合肥市教育部门要求全市各学校每班每两周至少要安排一个课时的心理健康课。针对每个年级的特点,我们要做好常规教学活动。比如一年级主要教授孩子们要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二年级主要教授学生观察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了解儿童期的正常生长发育,并注意生长发育期应注意的事项。知道保护眼睛、牙齿、耳朵、鼻子的重要;认识到阳光、空气、水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了解均衡饮食对身体发育的好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三年级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并掌握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方法;要教育学生交通安全知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要了解自身的发育及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教导学生安全用电,并知道触电急救的方法及小外伤的处理。四年级要使同学们熟记急救、火警、盗警电话号码,在遇到急救病人、车祸、火警等急救、意外事故时,懂得如何打电话;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知道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教会学生懂得体育与健康常识: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过量饮水也会中毒;玩与心理健康;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五年级帮助学生理解健康的概念,培养健康的意识行为,懂得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适时、适体的穿着有益健康,引导学生培养朴素、大方、适时的穿着风格;使学生认识吸毒的危害,教育青少年千万不要因好奇去尝试吸毒。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因此要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标准使自己逐步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看待自己身上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参与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兴趣,并懂得如何自我保护。

2.开展主题式教育活动

结合各年级学生特点及工作重点利用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拥有阳光的心态。主题活动课围绕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一年级新生对他们进行入学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积极开展以“认识自我”,“搞好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班队教育活动,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学会如何与人交往以及与人交往的一些技巧;还有如六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面对生理心理的变化,难免有焦虑紧张的情绪,我们可以通过开展青春期主题式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正确的性意识、克服自卑心理,并且要调整好情绪正确对待。女生和男生可以分开来进行青春期主题讲座。再如对于转学来的新生,容易在学习环境、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及情感态度方面产生不良的心理适应问题,如失落、自卑、恋旧、孤独等。我们可以积极组织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发展积极情感,让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3.开发优化利用学校的各项资源

(1)建立建全学生心理档案

学校建“大卡”,班级建“小卡”。建立双套学生心理档案是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障。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操作指南,也是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2)开展心理知识讲座

利用家长会契机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个别学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

(3)进行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

在全校性的心理知识讲座的基础上,建立专业的心理辅导室和团体活动室,对小学生们进行辅导。这样心理辅导老师和学生在心理辅导室内可以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在个别咨询与辅导中,心理辅导老师做好相关的记录,耐心的为学生给予指导。在小学中问题集中有学生面对自己的考试总会有许多的忧虑,同学之间产生小矛盾不知该如何解决,导致学生产生了压力,心理辅导老师可以予以劝慰,疏导,减少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或忧虑,并帮他们认真分析得失。

(4)将心理教育渗透各个学科中

可以将开展的心理健康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小学生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5)开通“心语”信箱,建立QQ群,微信群

利用“红领巾”广播站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搭建平台。学生把自己的困惑和想法通过信箱和老师交流,比较普遍的问题利用了广播站的“心语回音”进行解答,实时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也邀请部分同学到“快乐小屋”进行单独交流,利用特殊的节日加强对学生的爱心教育,比如:让小学生自己制作“爱心卡”“感恩卡”等。让他们懂得家人或别人对你的服务和关心要知道感恩。利用QQ群,微信群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6)注重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交流。

结合家长学校及每学期的家长见面会和散学会,注重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交流。每学年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了不同的辅导内容,活动内容丰富,包括转学生适应问题、考试焦虑、家长和学生沟通、创建学习型家庭等等。也可以开展一系列亲子教育活动,引导家长科学认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家教理念,营造和谐的亲子、家庭关系。对于特殊家庭,要做到加强联系,多侧面、多角度全面关注、掌握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动态。

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实践开展高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

标签:;  ;  ;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