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网格化管理模式应用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临床价值

探讨网格化管理模式应用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临床价值

北京市延庆区康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2101

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网格化管理模式应用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社区7446例居民的人口资料进行收集,调查其健康档案的有关指标;收集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社区5756例慢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网格化管理运用其中,并对管理前后患者慢性病有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网格化管理开展后,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与规范建档率均高于管理前,P<0.05,各组间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糖尿病与高血压已管理与达标的机率明显较管理前高,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将网格化管理模式运用与社区慢性病管理中不仅能减轻患者的负担,提高社区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建议广泛推广。

关键词:慢性病;网格化管理;社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正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1],甚至还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应当引起重视。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经城市管理统一性与数字化的管理平台,划分城市管理辖区为多个单元网络[2],并于社区管理中对单元网格的事件与部件进行严格巡查,进而逐渐优化为监督与处理相互背离的管理模式。本次主要探究网格化管理模式运用于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效果,现将全部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4月-2016年5月本社区13202例居民的人口资料,依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实施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参照组(实施前)与实验组(实施后),在参照组7446例居民中,男性3760例,女性3686例,年龄均值(48.46±5.92)岁;在实验组5756例患者中,2906例男性,2850例女性;年龄中位值(48.63±5.71)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常规性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因此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不予网格化管理模式,实验组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主要内容有:①建立研究小组,明确工作项目:组建网格化管理研究小组,确保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工作内容主要为:收集社区居民资料,进而完成资料录入、相关指控、系统分析以及生成报告等内容。组建相关的网格化管理队,主要由四支小队,每个小队配备五位管理人员,依次为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公共卫生医师,临床医师的责任主要是收集与统计居民的资料;而护理人员的职责便是随访调查慢性病患者。管理时,需明确网格化管理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其职责是负责管理活动的分工以及实施,并制定科学、有序的团队工作方案,对活动的进度进行严格掌控,确定工作指南。②给每位慢性病患者建立详细的档案,并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依照本地区的地域情况,将本社区分为四个片区,依次让网格化团队开展管理以及卫生服务,采取分片包干措施,对每位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进而建立系统全面的医疗档案,并做好管理工作,开展好健康教育工作,向患者告知有关疾病治疗的知识,让患者对用药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树立积极的治疗心态,宣教方式可通过案例、视频等方式进行;③宣传强化:对患者展开定期随访,向其讲明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教会患者学会自我监测;向患者提供有关疾病咨询的热线,有利于患者加强同管理团队的交流,有效了解患者病情发展情况。

1.3疗效评价

对网格化管理管理前后两组建档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解,包括慢性疾病管理指标的相关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组间差异通过x?检验,当P<0.05时,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2结果

2.1网格化管理实施前后两组建档情况分析

管理后,参照组健康档案建档率与规范建档率依次在81%、75%,实验组在92%、86%,P<0.0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可相互比较(详见下表)。

表1两组建档情况对比(%)

3讨论

随着当下人口老龄化的急剧增加,有关老年患者的健康问题已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亟待加强与提高。当下慢性病的类型较多,包括高血压与糖尿病等,导致这两种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便在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因此对患者开展社区慢性病管理十分必要。

社区慢性病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五点,首先是健康教育,可由管理团队的医生定期上门对患者进行随访,详细掌握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然后是饮食指导,饮食对慢性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患者只有规范自身的饮食习惯,方可将血糖与血压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变化程度;其次,生活方式指导:向患者讲解有关饮酒与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包括对慢性疾病造成的危害与影响;接着是药物指导:提前向患者告知慢性病药物治疗中存在的副反应的表现症状,并依照患者的个体化差异,选取最合理的药物实施治疗;最后是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消除其抑郁、焦虑等情绪,进而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

综合本次结果得出,网格化管理模式应用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效果确切,不仅能提高健康建档与规范建档率,同时还可有效管理慢性病,建议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谭颖然,余礼诗.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29(4):333-335.

[2]谭颍然.网格化管理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21(10):23-24.

标签:;  ;  ;  

探讨网格化管理模式应用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临床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