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召:基于劳动年龄人口的用工思考论文

张喜召:基于劳动年龄人口的用工思考论文

[摘 要]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出生人口下降导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大幅降低;经济发达地区的强势吸引、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分流了制造业的青壮年劳动力;新生代青年劳动力对“体面劳动”的向往,大大抑制了制造业劳动力的增量。面对青壮年劳动力的下降趋势和高技能人才的稀缺,企业需要从源头上降低用工需求,通过优化用工条件来扩大劳动力覆盖面,进而降低竞争烈度。

[关键词] 人力资源规划 劳动力 区域流动

人口进入老龄化、适龄劳动力大幅减少的观点层出不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告[1]指出,未来几十年,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将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为迅速的国家,而整个亚太地区的人口增速也正在放缓,预计到2050年将下降至零。未来30年,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可能减少1.7亿。

为了规划与布局未来几年的用工战略,需要摸清劳动年龄人口和经济活动人口的趋势和变化。对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进行了对比,发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和20~44岁青壮年劳动力均呈现下降趋势。

一、劳动年龄人口的趋势与变化

(一)变量角度

首先看看增量因素,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14岁以下人口为22 132万人,较第五次人口普查减少了6 321万人,降幅为22.2%,这是由于2 000年后出生率大幅下降所致,这将大大影响未来几十年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量。再来看看规模性减量因素,20世纪7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劳动年龄人口正在进入老年,该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进入生育年龄而形成的90年代生育高峰期人口,也将在未来几十年陆续退出劳动年龄人口。

(二)存量角度分析

通过第六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并根据年龄结构人数进行推测,可以看出:全国的劳动年龄人口由上涨趋势逆转为下降趋势,而东北和辽宁省的劳动年龄人口自2010年起便呈现出快速下降的趋势。

1.3.2 考试成绩评价 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客观题和病例分析题,各50分,满分100分,主要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和临床思维能力,然后将成绩进行比较。

我国劳动力流动以青壮年劳动年龄人口为主,20~44岁人口大约占全部流动人口的三分之二,青壮年人口的择业意向和企业的招工条件重叠度最高。

有源相控阵天线将雷达的分布式发射机和分布式接收前端集成在天线上,从而得到巨大的功率孔径积以及较小的系统噪声。并且相控阵天线孔径上少量的单元失效,仍能有效地工作。有源相控阵天线每一个辐射单元均连接一个T/R组件通道[5]。典型的有源相控阵天线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辐射阵列、T/R组件阵列及冷却结构、馈电网络、波控机等,如图1所示。

(三)青壮年劳动年龄人口的趋势与变化

考虑各项变动因素后,劳动年龄人口的实际数据下降趋势将更加明显。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李希如的报告[3]中指出,自2012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重连续7年出现双降,受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的影响,劳动力供给总量下降,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总量也首次出现下降,预计今后几年还将继续下降。

从地方政策层面来看,各地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助力企业解决人才和用工短缺方面给出了诸多政策红利,如沈阳推出的人才新政,高层次人才政策、技能人才政策、双元制校企合作政策、大学生一次性购房补贴、租房补贴、落户便利等等鼓励劳动力的流入,精益管理咨询项目支持政策也是鼓励企业进行少人化变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乘坐飞机出行,而航站楼是一个较为密闭的环境,旅客的增多会造成候机楼空气品质量下降[1]。实时监测航站楼内环境参数,打造航站楼内绿色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劳动参与率90%、登记失业率4%计算的话,青壮年就业人员数量为相应年龄段劳动年龄人口的86.4%。据技能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比重的统计数据[4]计算,青壮年技能劳动力约为对应年龄段的劳动年龄人口16.4%,高技能人才数量约为青壮年劳动年龄人口的4.3%;2025年东北地区约有技能劳动者472万人、高技能人才124万人。

东北三省适龄劳动力外出就业严重,输出的区域有日韩澳、新加坡等境外区域、京津秦等工资较高区域、长三角经济发达区域。这些区域的企业为了解决其严重的劳动力缺口,不远千里来东北“抢人”,往往开出高吸引力的渠道政策和薪酬福利政策,政府也配套推出了劳动力输入政策,高铁高速的超常发达也在客观上加速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此外,东北生源的大学生回生源地择业情况,以及东北地区的大学生留在东北择业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二、区域间和产业间流动的趋势与变化

(一)区域间流动

综合分析来看,东北区域的较低出生率和生育高峰期的人口老龄化率加速,两者叠加导致青壮年劳动力呈现快速下降趋势,已经不能维持动态的平衡。同时,因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拉动了对高技能人才的强劲需求,与稀缺的高技能人才存量相比,也存在失衡的趋势。

(二)产业间流动

面对劳动年龄人口和青壮年劳动力的下降趋势,我们需要遵循自动化、少人化的原则降低用工总量,面对高技能人才的稀缺,为避免激烈竞争,我们需要大幅降低岗位操作的对技能人才的依赖性。

三、对未来用工策略的思考

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科技水平不断进步、营商环境的改善、人员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度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占比将越来越高,加上新生代产业工人对自由和宽松工作的偏好,第二产业的大量产业工人正在逃离单调枯燥待遇低的流水线、生产线,投入到了工作灵活、体面、低劳动强度、多劳多得的服务业,例如航服、高铁、地铁、物流、外卖等服务行业。新成长青年作为一个主要的来源,主要集中在职业技校,但机械、数控、电气等机械类专业生源总量已大幅降低,基于体面工作的择业偏好,在专业选择上就已经走上了新兴服务业的有关专业。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2016年1月1日起,国家全面二孩政策,正式替代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全面开放计划生育和鼓励生育措施,对适龄劳动人口的贡献至少要延迟到2036年以后才可显现。

何友林说的高效课堂是七师高级中学组织援疆老师共同推进的“高效6+1”课堂模式,“6”是指课堂教学中依次进行的六个环节,包括“导”“思”“议”“展”“评”“检”;“1”就是“用”,在课后自习中进行的学生的自主行为。

2010年-2025年期间,全国青壮年劳动年龄人口预计减少11972万人,降幅为21.5%,平均每年减少798万人;东北青壮年劳动年龄人口预计减少1 827万人,降幅为38.8%,平均每年减少121.8万人;辽宁青壮年劳动年龄人口预计减少340万人,降幅为38.7%,平均每年减少22.7万人。

从企业长远角度来看,要从源头上实现少人化,需要将远见卓识之一的精益思想塑造到管理主体的心智模式和价值观层面,进而在工厂规划、产品规划与设计、工艺布局与设计等战术层面研究少人化,优先选用机器人、机械手等自动化装备,大幅降低劳动力用工的数量和依赖性;对现有的生产线需要进行精益改造,全力降低现有用工岗位数量和技能依赖性以避免高技能人才的激烈竞争。

从企业当期角度来看,需要做好用工规划和选好用工策略。

第一,提前做好用工规划。首先要做好需求端的工作分析,明确用工的基本条件和特点,用工的波峰、波谷与时间节点,要准确调研并判断出供给端的劳动力集中投放窗口期;其次要了解供给端的细分劳动力特质、来源与就业偏好;再次对供需两端进行匹配,重点关注年龄、技能和时间窗口的匹配,确定好未来的布局方向。

第二,确定好用工策略。用工周期性波动比较大的,通常采用长期用工与灵活用工的组合用工结构,并结合工作周期、劳动强度、技能依赖性等特点确定灵活用工形式,实习生、非全日制用工、工序外包或者生产线外包等形式;阶段性退出策略时期,要做好保留技能人才、骨架员工、多技能员工的政策举措,确保组织技能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2.7 香菇普通粉、超微粉膨胀度比较 由图7可见,香菇普通粉和超微粉的持水性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粉体变小持水性降低的原因一样,小分子对于水分子的束缚力小,从而导致香菇超微粉比普通粉的膨胀度差。也可能是香菇在超微粉碎过程中,纤维组织被破坏,从而导致膨胀度下降。

参考文献:

[1]新浪财经.IMF:未来30年中国适龄劳动人口或减少1.7亿[EB/OL].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17-05-02/doc-ifyetwtf9456639.shtml,2017-5-2

[2]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数据[EB/OL].http://www.stats.gov.cn

[3]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李希如.我国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重连续7年出现双降.[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9-01-23/doc-ihrfqzka0276541.shtml,2019-1-23.

[4]中国新闻网.报告指中国劳动力技能供需错配现象日益凸显.[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11-03/8052525.shtml,2016-11-3.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志码:A

标签:;  ;  ;  ;  ;  ;  ;  ;  ;  ;  

张喜召:基于劳动年龄人口的用工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