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陈独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陈独秀,乡村,李大钊,新文化运动,中共中央,社会,文化。
陈独秀论文文献综述
解超[1](2019)在《家国情怀与个人使命感——陈独秀青年教育思想之管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五四运动为研究背景,通过对陈独秀的青年教育思想进行探讨,对青年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等方面的深度阐释,为我们当代青年在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教育》期刊2019年49期)
杨俊[2](2019)在《为救亡“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论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新文化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辛亥革命悲剧性失败以后,随着传统信仰体系的崩溃,需要一种新的学说,为人们提供精神归宿。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五四新知识分子,为万分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所召唤,发动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运动,建构了一整套具有时序差异、体现出"先进"与"落后"区别的"中西文明"对比模式,号召拥护造就了"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的"德赛两先生",以"救中国"。这些"实在是愤极了才发出这种激切的议论",由于契合了时代主题和人心所向,在当时的确起了振聋发聩的思想解放作用,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邢霞[3](2019)在《五四前后陈独秀文化观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五四运动的支持者和早期中共中央的领导者,他的一系列社会活动给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具有启发民智和引领社会新思潮的作用。然而,由于复杂的时代背景以及陈独秀本人的特殊经历,他的文化观在五四前后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五四前他主张引入西方文化改造国民性,而五四后他的文化主张则呈现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刘彦伯,祝彦[4](2019)在《陈独秀与五四运动前夕的舆论准备——以《每周评论》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运动爆发前,陈独秀顺应形势演进,创办了出刊周期短、与时势联系紧密的刊物《每周评论》,并紧紧围绕巴黎和会、山东问题以及国内政治形势,发表了一系列揭露真相和针砭时弊的文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些文章,进一步点燃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参与政治的热情。随着刊物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以陈独秀的言论为代表,《每周评论》成为当时可以左右进步力量和青年学生的舆论导向的重要刊物,构成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为五四运动做了积极的舆论准备。(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19年11期)
水新营[5](2019)在《陈独秀与鲍罗廷的合作岁月》一文中研究指出陈独秀与鲍罗廷,一个是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一个是俄共(布)中央政治局派驻中国担任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顾问,并对中国共产党负有重要的指导责任。鲍罗廷在中国国民革命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在陈独秀和他领导中国革命的合作过程中,更多的是矛盾和分歧。推进国共合作中分歧初显1923年8月2日,俄共(布)中央政治局根据斯大林的建议,任命鲍罗廷为孙中山的政治顾问,责成鲍罗廷在与孙中山的工作中,要"遵循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利益,决不要迷恋于在中国培植共产主义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红岩春秋》期刊2019年11期)
朱文通,丁钰津[6](2019)在《新文化运动前陈独秀与李大钊社团活动异同及其原因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陈独秀与李大钊已经分别开始从事社团活动,到新文化运动前,其社团活动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由于反清立场坚定,陈独秀主要是组织或参加具有革命色彩的传统社团或新式社团的活动。相比于陈独秀,还处于求学时期的李大钊参加的均为新式社团,其社团活动以青年学生为主,游离于改良和革命之间。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引领下,社团作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体现,他们的社团活动又呈现诸多共性。这促使陈、李二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逐渐地走到一起,终于共同完成"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伟业。(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臧伟强[7](2019)在《李大钊、陈独秀关于《每周评论》书札两通》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是"五四"百年纪念日。再度拜观、摩挲黑龙江大学博物馆名人手迹馆藏李大钊、陈独秀书札各一通(附陶履恭即陶孟和致李大钊书札一通),愈加感慨万千。这两封手札(见封二和封叁)均写于1919年5月,今年应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邀请,参加了《国民:1919》展览。这两件"五四"运动精神领袖及中共主要创始人遗墨,此前未见着录,内容均关于《每周评论》。《每周评论》,由陈独秀、李大钊创办,陈(本文来源于《鲁迅研究月刊》期刊2019年10期)
[8](2019)在《纪念陈独秀诞辰一百四十周年》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10月9日,是陈独秀诞辰140周年纪念日。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就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过要正确评价陈独秀。他说:"对陈独秀应该承认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有功劳的","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要讲一讲他的功劳"。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不会忘记,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具有留学经历的先进知识分子,同毛泽东同志等革命青年一道,大力宣传并积极促进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建了中(本文来源于《中共党史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杨东,郑盼杰[9](2019)在《陈独秀乡村建设思想探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共早期的乡村建设思想中,陈独秀对乡村社会特别是对农村与农业的认知,的确有其深邃的思想洞见。其中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之基础"的论断,以及他对乡村社会的分析,极具历史意义和认知价值。体现在乡村改造方面,他尤其注重教育与戏曲所起的独特作用,并提出以组织建立农会、乡自治公所、佃农协会和雇农协会为主要内容的"组织实际运动"和"民治主义",作为乡村建设的基本主张。(本文来源于《苏区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陈秀娥[10](2019)在《“终身反对派”的卓越和孤独——再谈陈独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风云激荡的近代中国革命史上,陈独秀既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主帅,又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领袖;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始创人和五届总书记,又在后来被中央开除了党籍;既是中国托派首领,又在抗战爆发后与托派分道扬镳,之后更公开宣称自己不隶属任何党派,"不愿为任何党派所拘束"。纵观陈独秀的一生,可谓命运多舛,个性鲜明,凛然傲立,威武不屈。既创立了卓越的历史功绩,引领潮流,名垂青史,光照后世;又秉持了优秀的品质,特立独行,傲骨铮铮,贫贱不移。由于他的卓越功绩,人们在追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时,始终绕不开他;由于他的独特个性和优秀品质,人们在追寻他的生命轨迹时,禁不住感喟他、崇敬他。(本文来源于《吕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独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辛亥革命悲剧性失败以后,随着传统信仰体系的崩溃,需要一种新的学说,为人们提供精神归宿。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五四新知识分子,为万分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所召唤,发动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运动,建构了一整套具有时序差异、体现出"先进"与"落后"区别的"中西文明"对比模式,号召拥护造就了"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的"德赛两先生",以"救中国"。这些"实在是愤极了才发出这种激切的议论",由于契合了时代主题和人心所向,在当时的确起了振聋发聩的思想解放作用,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陈独秀论文参考文献
[1].解超.家国情怀与个人使命感——陈独秀青年教育思想之管见[J].教育.2019
[2].杨俊.为救亡“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论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新文化思想[J].甘肃社会科学.2019
[3].邢霞.五四前后陈独秀文化观的嬗变[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4].刘彦伯,祝彦.陈独秀与五四运动前夕的舆论准备——以《每周评论》为中心[J].理论导刊.2019
[5].水新营.陈独秀与鲍罗廷的合作岁月[J].红岩春秋.2019
[6].朱文通,丁钰津.新文化运动前陈独秀与李大钊社团活动异同及其原因初探[J].河北学刊.2019
[7].臧伟强.李大钊、陈独秀关于《每周评论》书札两通[J].鲁迅研究月刊.2019
[8]..纪念陈独秀诞辰一百四十周年[J].中共党史研究.2019
[9].杨东,郑盼杰.陈独秀乡村建设思想探论[J].苏区研究.2019
[10].陈秀娥.“终身反对派”的卓越和孤独——再谈陈独秀[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