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

探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人民医院0757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减少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AL住院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其输血治疗分别为普通血液成分和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比较两组在诊治过程中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0.0%,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照研究,在临床诊治AL患者时应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有效降低了A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并避免了因患者感染带来的死亡风险,大大提高了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去白细胞输血技术;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applicationvalueofwhitebloodcelltransfusiontechniqueinreducingthehospitalinfectioninpatientswithacuteleukemia(AL).Methods:theobjectofthisstudyistochoosethehospitaltreatmentofAl60hospitalizedpatients,theclinicaldat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ndwererandomlyassignedtothecontrolgroupof30casesand30casesofthestudygroup,thetransfusiontreatmentrespectivelyforordinarybloodcomponentsandbloodwhitecellcomponents.Comparedthetwogroupsi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ospitalinfection.Results:theincidencerateofnosocomialinfectioninthestudygroupwas30%,andtheincidencerateofnosocomialinfectioninthecontrolgroupwas66.7%,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roughacomparativestudy,inthe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ofpatientswithalapplicationtowhitebloodcelltransfusiontechnology,caneffectivelyreducetheincidenceofnosocomialinfectionintheAlpatients,reduceandavoidtheinfectedbypatientstobringtheriskofdeath,greatlyimprovingthesafetyofbloodtransfusion.

[Keywords]whitebloodcelltransfusiontechnique;acuteleukemia;hospitalinfection

急性白血病(AL)是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一种疾病,AL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普遍偏低,极易出现医院感染,加之病原菌往往具有多重耐药性或是泛耐药性的特点,一般的抗感染药物并不能起到较好的疗效,从而使得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甚至还会影响患者化疗而降低远期效果,累及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报道对于去白细胞输血技术是否能够减少AL患者医院感染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报道以60例AL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去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所选研究观察对象来源于2013年5月-2015年10月的60例AL住院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3~59岁,平均(33.6±5.9)岁;急性髓性白血病(AML)16例,其中M18例,M24例,M32例,M41例,M5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4例,其中L15例,L26例,L33例;研究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5~63岁,平均(35.8±4.4)岁,急性髓性白血病(AML)14例,其中M17例,M24例,M31例,M41例,M5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6例,其中L12例,L210例,L34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所有AL患者均符合AL的FAB分型以及相应的实验室诊断标准,医院感染参考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版。

1.3血液来源

血液成分来源于市血液中心,其中研究组所应用的血液成分均于保存前去除白细胞,去除后的血液成分中白细胞的数量介于(1.0×105~1.0×106)/L。

1.4方法

在治疗之前,所有AL患者均接受一系列常规检查,包括染色体检查、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等,同时常规水化、碱化持续治疗,予以营养支持以及护肝治疗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为DVCP、DVLP,而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化疗前应进行预处理;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初治方案为诱导缓解DA(3+7)。若治疗前患者已存在医院感染先送检病原学,同时采取经验性抗感染进行治疗,待病原学检测结果出来后再制定目标性的治疗方案。分型辨证输血治疗,若化疗患者血小板(PLT)为20×109/L,则输注普通血小板或去白细胞的血小板;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较差、合并其他疾病或是贫血耐受性低,可适当降低输血要求,输注血红蛋白值<100g/L的血液成分[2];若血红蛋白值<60g/L,则对照组输注浓缩红细胞,研究组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密切观察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共9例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例(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AL发病的关键原因是由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AL患者造血功能出现异常,并累及肝、脾以及淋巴结等人体重要脏器,从而出现贫血、感染、出血等症状表现[2]。AL患者离不开化疗药物的治疗,因此并发医院感染的风险很高,且这已是AL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因此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是每一位医疗人员不可忽视的责任。

AL患者通常会由于血小板减少或是严重贫血而需要血液成分的输注,但相关研究资料表明,长期输注白细胞含量丰富的同种异体血液会引起患者显著的免疫抑制,即所谓的输血相关性免疫调节(TRIM),这主要是受到其中的白细胞或是白细胞产物的影响所致[3]。TRIM不仅会负性影响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同时还会增加恶性肿瘤的复发危险以及患者的死亡风险,这与输血的次数成正相关[4]。而普通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表面含有的两种抗原都会引起患者免疫受抑,这两种抗原分别是B细胞表面抗原与MHCⅡ类抗原。有学者指出滤除大量的白细胞后,血液中白细胞与白细胞氧化代谢产物的积累会大大减少,由此便减轻了具有高活性的氧自由基等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损伤[5]。现阶段,血液细胞病毒灭活技术尚有待提高,而白细胞是血源性病毒传播的重要媒介物,因此去除白细胞不失为一种阻止病毒感染的可行之法,将血液中的白细胞滤除至残留量低于5×106个/L,则能够有效抑制白细胞携带病毒的传播与感染。例如,人群中巨细胞病毒(CMV)具有40%~100%的阳性率[6],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个比例甚至更高[7]。若是普通人输入CMV阳性血,由于会产生中和抗体因此不会感染,但是因为AL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不佳,输入CMV阳性血就会受到感染,引起疾病发生甚至死亡等不良结果。钱开诚[8]的报告中也提出血中白细胞是病原体的携带媒介,且白细胞并非为治疗的有效成份而将其滤除已得到普遍的认可。除此之外,相当一部分的AL患者往往合并有比较严重的感染,内毒素已经存在于其体内循坏中,而一旦粒细胞输入不仅会引起休克,而且还会进一步导致感染更加严重;加之白细胞会因为白细胞凝集素的作用而在血管内发生凝集现象,会造成肺血管中栓子的形成,在引起肺水肿的同时也会使感染进一步恶化。对此国外也有学者通过研究表明,经过白细胞处理的库存血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发生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事件,同时这也可说明去白细胞输血技术有助于降低A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9]。还有学者指出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含量较多,极易引起输注患者体内生成HLA抗体,由此出现免疫反应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输血反应,如发热、过敏、寒战等。我国学者孙波等[7,10]亦证实输注滤除白细胞的浓缩红细胞出现输血后发热的比例要明显低于普通浓缩红细胞的输注。有学者分析到,AL患者在输注普通成分血液后会出现比较多的输血反应,这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严重者还会发生休克,而在这个期间,一方面,患者也许会出现皮疹并因挠痒等行为而导致皮肤被抓伤进而发生皮肤感染[11];另一方面,患者也许会因在强行退热的过程中着凉,因而并发消化道感染或是呼吸道感染,进而使得AL患者医院感染现象进一步严重[12]。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共9例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30.0%,明显较对照组的20例66.7%低(P<0.05)。因此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能够显著降低白细胞相关传染性病原体的风险,可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可谓是输注普通浓缩红细胞的良好代替品。

总之,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大大提高了AL患者输血治疗的安全性,有效降低了A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死亡风险,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程利民,高清平,秦云,等.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4,4(11):650-652.

[2]古贤清.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58(29):1626.

[3]刘云,闫俊凤,尹建春.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2,22(1):2.

[4]赵俊锋.1例白血病Rh血型变异患者的输血[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164.

[5]尤建国,姜晓琛,朱爱华.白细胞过滤在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作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2,14(4):295-297.

[6]吴立炯.滤除白细胞血液在井冈山地区临床输血中的应用[J].试验与检验医学,2010,28(4):387.

[7]孙波,王燕,刘术臻,等.红细胞悬液滤除白细胞后各项指标变化及其对输血后发热反应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9,49(13):48-49.

[8]钱开诚.血液成分制品和血液成份疗法[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10(2):25-30.

[9]PhelanHA,GonzaleaRP,PatelHD,etal.Prestorageleukoreductionamelioratetheeffectsofagingonbankedblood[J].JTrauma,2010,69(2):330-337.

[10]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9-35.

[11]VamVakasEC.Possiblemechanismsofallogeneicbloodtransfusionassociatedpostoperativeinfection[J].TransfusionMedRev,2002,16(2):144.

[12]于洋,刘景汉,欧阳锡林,等.去白细胞输血在小儿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3):155-157.

标签:;  ;  ;  

探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