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氧离子对家蚕生育力的影响

负氧离子对家蚕生育力的影响

一、负氧离子对蚕繁殖力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米海娜[1](2021)在《六环石/杨木改性材释放负氧离子性能及增强处理探究》文中认为居室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隐患成为当下困扰人类的一大难题,负氧离子作为衡量空气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缓解居室空气污染现状,提升空气质量,以人工林速生杨木为基材,在改善低密度、低强度与易皱缩变形等材性不足的同时赋予其更多样化的功能。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矿产资源六环石为改性材料,采用真空浸渍技术及水热法,分别将六环石与二氧化钛引入木材,制备具有释放负氧离子功效的新型保健功能型木材,探究改性材基本物理性质的变化以及负氧离子释放性能,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选取分散剂KH570、PEG以及Span60,采用物理、化学以及复合制备工艺,对六环石进行分散处理,以中位粒径为评价指标,得到最佳工艺为:采取复合工艺,分散剂浓度分别为0.5wt%、0.5wt%以及1wt%,所得分散液的中位粒径分别为8.93μm、9.21μm以及9.89μm。经SEM、FT-IR以及XRD表征表明,六环石粉体得到有效分散,且分散处理并没有改变六环石粉体本身的晶体结构以及化学性质。2.以最佳分散液为改性处理液,利用浸渍法制备改性木材,最佳浸渍工艺为以真空浸渍60min、常压浸渍5min为一个循环,重复处理6次,探究最佳浸渍工艺下改性材性能。(1)浸渍处理后,试样密度增至0.37g/cm3,较素材提高21.21%;平均吸水率为161.45%,较素材下降12.57%;平均体积吸湿膨胀率为2.54%,较素材降低72.33%,平均抗胀率为68.70%。(2)SEM分析表明,六环石分散液通过导管及纹孔进入木材组织内部,呈不规则颗粒状均匀分布,且浸渍试样的FT-IR、XRD表征分别出现六环石的特征衍射峰,表明六环石已成功引入木材内部。(3)浸渍试样平均静态负氧离子释放量为525个/cm3,平均动态释放量为3040个/cm3,是国际规定新鲜空气水平的2-3倍,较素材及粉体本身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浸渍材释放负氧离子的必要条件是水,即其具有水响应机制。3.以氟钛酸铵和硼酸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制备TiO2并负载于浸渍材上,借助TiO2的优异光催化特性,进一步改善浸渍材性能。(1)经TiO2处理后试样的流失率、吸水率及尺寸稳定性均得到有效改善,平均失重率为2.83%,较未负载试样下降11.84%;平均吸水率为139.64%,较未负载试样降低13.51%,且各分散剂处理试样的吸水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体积吸湿膨胀率为2.43%,较未负载试样降低4.33%,平均抗胀率达74.48%。(2)SEM分析表明,TiO2晶粒呈圆球状,主要以三种状态存在于木材内部:以木材为载体成核结晶,均匀附着于木材细胞腔内壁上;以六环石为载体,沿粉体表面均匀包覆生长;此外,另一部分同样以六环石为载体成核结晶,但表现出部分附着状态,即六环石呈现垂直插入二氧化钛团聚体内的形态。且负载试样的FT-IR、XRD表征分别出现锐钛矿TiO2特征衍射峰,表明TiO2已成功引入木材内部。(3)负载试样平均静态及动态负氧离子释放量分别为1656个/cm3及5376个/cm3,均达到国际新鲜空气标准,较未负载试样静态释放量平均提高215.42%,动态平均提高76.84%。

邵怡[2](2016)在《铝表面抗菌功能膜的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病毒、禽流感等的发生,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抗菌材料可以有效抑制细菌和病毒传播,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大众关注,其安全可靠的制备方法也成为目前研发重点。与常规的先通过直流阳极氧化制备氧化膜层,而后通以交流电沉积抗菌离子的两步法铝材抗菌表面的制备工艺不同,本文采用一步交流氧化法直接制备抗菌功能膜。该方法操作步骤简单、生产效率高、能耗小、成本较低,更适合工业化生产。本文以纯铝片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试验确定了交流法制备抗菌功能铝片的工艺参数范围,并通过抗菌性测试结果制定了3mm厚度铝片抗菌表面处理优化工艺。随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GENESIS 60S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抗菌实验、点滴实验等不同的测试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参数对膜层颜色、表面形貌、膜层厚度、膜层成分以及抗菌性、耐蚀性、硬度等性能的影响,并结合XRD、XPS、EDS测试分析了膜层成分,探索其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只考虑铝表面抗菌性,结合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等因素,制备厚度3mm、抗菌率为99.9%的氧化功能铝片的较优工艺为氧化时间4min,电流密度8A/dm2,电解液中AgNO3浓度1.6g/1。在选定的参数范围内,发现随着氧化时间、电流密度、硝酸银浓度、铝片厚度的增加,膜层的抗菌率不断增加,直到增加到99.9%。.当氧化时间从2min增加到4min时,膜层的表面形貌变的更均匀致密,膜层增厚,膜层中Ag含量大量增加,膜层颜色加深,抗菌率、硬度和耐蚀性均提高;当氧化时间继续增加至6min时,膜层的致密度和均匀性有所下降,膜层厚度和Ag含量都有少许增加,其表面色泽加深,膜层抗菌率保持99.9%,膜层硬度降低,耐蚀性提高。当电流密度从6A/dm2增加到8A/dm2时,膜层颜色加深,其表面形貌更均匀致密,膜层厚度和Ag含量大量增加,抗菌率增至99.9%,膜层的硬度、耐蚀性提高;当电流密度继续增加至10A/dm2,表面色泽加深,膜层的致密度和均匀性有所下降,膜层厚度和Ag含量都有少量增加,膜层的硬度和耐蚀性降低,膜层抗菌率依然保持99.9%。电解液中AgNO3浓度对膜层的表面形貌和膜层厚度均无明显影响,故在不同AgNO3浓度下制备的铝片的硬度和耐蚀性都基本无变化。而其浓度的变化会使膜层中的Ag含量产生较大变化,对膜层的色泽和抗菌率也有较大的影响。随着铝片基体厚度的增加,膜层的致密度和均匀性逐渐变佳,膜层厚度、Ag含量也不断增加。故导致膜层的颜色不断加深、抗菌性、耐蚀性、硬度值不断增加。膜层的形成过程分为两步,在交流电正半周时,一极板发生铝的成膜反应,生成Al2O3, XRD结果中已证明存在Al2O3;在负半周时,发生金属银的沉积,XPS显示沉积的银元素即有单质又有氧化态。而氧化态的银具有较强的还原势,可以有效的杀菌。

薛小兰[3](2014)在《灰树花粗多糖提取工艺及其与茶多酚、抗坏血酸复合抗氧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灰树花是一种珍稀的食药菌,属真菌,又称之舞茸。灰树花的营养素居各食用菌之首,被誉为食用菌王子。灰树花的生物活性是其它同类物质所无法比拟的,灰树花多糖是其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研究表明,灰树花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保肝等作用。本课题以灰树花子实体为材料,提取粗多糖,研究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与茶多酚、抗坏血酸的复合抗氧化作用。1.从灰树花子实体中,采用热水浸提醇沉法获得粗多糖。以总糖含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灰树花粗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提取条件为:pH值7.6,提取时间2h,料液比1:37,提取温度为87℃,最大提取率为21.58%。2.以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还原力为指标,对灰树花粗多糖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灰树花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比较显着,在低浓度0.2mg/ml时,清除率达到33.93%,高浓度1.6mg/mL时,清除率达到78.13%,然后随着浓度的增大清除率慢慢降低,浓度增大到2.0mg/mL清除率降低到72.32%。灰树花粗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随着浓度的变化也比较明显,浓度0.2mg/mL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5.96%,浓度为2mg/mL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到极值23.57%。灰树花粗多糖的还原力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增强。3.茶多酚和抗坏血酸都是高效的抗氧化剂。在DPPH和羟基自由基体系中,不同浓度的粗多糖和茶多酚或者抗坏血酸复合后,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均优于粗多糖,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这种变化趋势随粗多糖浓度增大而减弱,即低浓度粗多糖和茶多酚或者抗坏血酸复合后抗氧化效果优于高浓度的粗多糖和茶多酚或者抗坏血酸复合。在还原力体系中,较低浓度的粗多糖和茶多酚及抗坏血酸复合时,还原力值增大,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高浓度的粗多糖和茶多酚或者抗坏血酸复合后,还原力值减小,表现为负协同作用。

崔会平,张建国,徐文俊[4](2013)在《浙江临安5种竹类群落可吸入颗粒物(PM10)变化规律的研究》文中提出在浙江临安农林大学校园内测量5种竹类群落中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每日和每月的变化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5种竹类群落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白天出现2次峰值,而一年中的变化规律是冬季和初春高于夏季。竹群落中的PM10与环境因子中的湿度和温度在0.01水平上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

潘磊[5](2007)在《水分、践踏和氮素对结缕草光合生理和生长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以上海交通大学草业科学研究中心选育的结缕草新品系-上海“JD-1结缕草”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水分处理(90%、75%和50%田间持水量)、践踏胁迫(践踏强度分为无践踏、中度践踏和重度践踏)和氮素处理(氮素浓度分别为N0(0g/㎡)、N1(8g/㎡)和N2(16g/㎡))下结缕草光合生理和坪用质量指标的反应,借此研究水分、践踏和氮肥以及三个因素间的互作对结缕草光合特性和坪用质量的影响。1.水分胁迫对上海“JD-1结缕草”生长及生理的影响1.1 50%田间持水量处理的群落光合速率、个体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以及密度均显着低于90%田间持水量处理(p<0.05),表明,50%田间持水量下,结缕草草坪无法维持自身的坪用性状和光合特性。1.2 75%田间持水量处理仅在个体光合速率上与90%田间持水量处理间呈显着差异(p<0.05),同时,其群落光合速率和WUE与90%田间持水量处理基本相同,表明,75%田间持水量下,结缕草能够维持较高的坪用性状、群落活力和水分利用率。1.3 50%田间持水量可以作为本试验中节水结缕草草坪的土壤水分下限;而75%田间持水量可以作为节水结缕草草坪较适宜的土壤水分管理标准。2.水分和践踏胁迫对上海“JD-1结缕草”光合生理和生长特性的影响2.1整个践踏期内,中度和重度践踏处理均表现出对结缕草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干扰。2.2 50%田间持水量下,中度和重度践踏的色泽、地上生物量、密度和水分利用率均显着低于无践踏处理(p<0.05),这表明50%田间持水量处理不能作为开放型草坪的水分管理标准。2.3 90%和75%田间持水量下,重度践踏的色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密度、群落光合速率和群落水分利用率均显着低于无践踏处理(p<0.05),这表明重度践踏强度不能作为开放型草坪的可接受践踏标准。2.4 90%和75%田间持水量下,中度践踏与无践踏处理在群落光合速率、个体光合速率、地下生物量上无显着差异(p>0.05),且其个体光合速率高于无践踏处理。

李冬杰,魏景芳,李世杰,刘淑清[6](2003)在《O2-(负氧离子)对蓖麻蚕和家蚕繁殖力的影响》文中提出采用AS系列负氧离子(O2-)发生器 ,使蓖麻蚕、家蚕1~5龄生活在空气富含O2-(浓度>5×104 个·cm-2)的蚕室中 ,按蛹→蛾→卵→蚁蚕→蚕生长发育顺序 ,研究了负氧离子对其的影响与作用。结果表明 :处理组比对照组出蛾齐一 ,羽化率增高 ;产卵速度加快 ,总产卵量增多 ,良卵率加大 ,不受精卵率减少 ;胚子发育整齐 ,孵化齐一 ,孵化率增高 ,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增进次代蚕的强健度。另外 ,幼虫期和卵期环境中都补充O2-,可使实用孵化率极显着地高于对照11.38 %(家蚕)和9.08%(蓖麻蚕) ,而只在卵期补充负氧离子 ,也可有效地促进胚子发育与孵化齐一 ,获得与整个蚕期补充O2-相近效果

李冬杰,魏景芳,王淳,李世杰[7](2002)在《负氧离子对蚕繁殖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采用AS系列负氧离子 (O- 2 )发生器 ,使蓖麻蚕、家蚕 1~ 5龄生活在空气富含O- 2 (浓度 >5× 10 4 N/cm2 )的蚕室中 ,按蛹、蛾、卵、蚁蚕、蚕系列生殖发育顺序 ,系统地研究了负氧离子对它的影响与作用。结果表明 :处理组比对照组出蛾齐一 ,羽化率增高 ,产卵速度加快 ,总产卵量增多 ,良卵率加大 ,不受精卵率减少 ,胚子发育整齐 ,孵化齐一 ,孵化率增高 ,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增进次代蚕的强健度。另外 ,幼虫期和卵期环境中都补充O- 2 ,可使实用孵化率极显着地高于对照 11 38个百分点 (家蚕 )和 9 0 8个百分点 (蓖麻蚕 ) ,而只在卵期补充负氧离子 ,也可有效地促进胚子发育与孵化齐一 ,获得与整个蚕期补充O- 2 相近效果。

李冬杰,刘廷印,臧彦芬,杨贵明,娜岱丽,阿里·萨哈瓦特,郑少华,于金珍[8](1993)在《负氧离子对蚕主要性状的效应》文中研究表明 笔者采用AS系列负氧离子发生器,使蓖麻蚕、家蚕1-5龄幼虫生活在空气含负氧离子浓度>5×104N/cm3的蚕室里,从生态、生理角度进行测试研究,并探讨在养蚕生产上应用的可能性。取得以下结果。 1.负氧离子组蓖麻蚕、家蚕比对照组生长发育速度极显着地加快(P<0.01),幼虫期分别减少43.2h和25.7h。养蚕期的缩短,能节省用工,降低成本。而蚕茧质最经多重比较非但不减且略有提高

二、负氧离子对蚕繁殖力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负氧离子对蚕繁殖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六环石/杨木改性材释放负氧离子性能及增强处理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负氧离子的产生与应用
        1.1.1 负氧离子的产生
        1.1.2 负氧离子的功能及应用
        1.1.3 负氧离子发生材料
    1.2 六环石的特性与应用
        1.2.1 六环石特性
        1.2.2 六环石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1.3 负氧离子保健材的研究现状
        1.3.1 矿石复合改性
        1.3.2 化学试剂化学改性
    1.4 选题目的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六环石粉体分散最优工艺探究
    2.1 试验材料和仪器
        2.1.1 试验试剂
        2.1.2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与表征
        2.2.1 化学分散处理制备六环石分散液
        2.2.2 物理分散处理制备六环石分散液
        2.2.3 化学分散与物理分散复合工艺处理制备六环石分散液
        2.2.4 粒径测试
        2.2.5 SEM表征
        2.2.6 负氧离子释放量监测
        2.2.7 FT-IR表征
        2.2.8 XRD表征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分散剂种类对分散效果的影响
        2.3.2 分散工艺对分散效果的影响
        2.3.3 分散剂浓度对分散效果的影响
        2.3.4 SEM分析
        2.3.5 负氧离子释放量监测
        2.3.6 FT-IR分析
        2.3.7 XRD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六环石/杨木改性材的制备
    3.1 试验材料和仪器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与测试表征
        3.2.1 试样干燥
        3.2.2 浸渍材制备
        3.2.3 物理性能检测
        3.2.4 SEM表征
        3.2.5 负氧离子释放量监测
        3.2.6 FT-IR表征
        3.2.7 XRD表征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增重率及吸液率
        3.3.2 密度
        3.3.3 失重率
        3.3.4 吸水性
        3.3.5 尺寸稳定性
        3.3.6 SEM分析
        3.3.7 负氧离子释放量监测
        3.3.8 FT-IR分析
        3.3.9 XRD分析
    3.4 负氧离子释放机制探究
    3.5 本章小结
4 二氧化钛增强六环石/杨木改性材的制备
    4.1 试验材料和仪器
        4.1.1 试验试剂
        4.1.2 试验仪器
    4.2 试验方法与测试表征
        4.2.1 试样干燥
        4.2.2 二氧化钛负载材的制备
        4.2.3 物理性能检测
        4.2.4 SEM表征
        4.2.5 EDX表征
        4.2.6 负氧离子释放量监测
        4.2.7 FT-IR表征
        4.2.8 XRD表征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失重率
        4.3.2 吸水性
        4.3.3 尺寸稳定性
        4.3.4 SEM分析
        4.3.5 EDX分析
        4.3.6 负氧离子释放量监测
        4.3.7 FT-IR分析
        4.3.8 XRD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铝表面抗菌功能膜的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铝的阳极氧化
        1.2.1 铝的阳极氧化膜结构及性能
        1.2.2 铝阳极氧化膜的制备工艺
        1.2.3 氧化膜层着色方法
        1.2.4 阳极氧化膜的封闭方法
    1.3 抗菌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1.3.1 微生物与抗菌材料
        1.3.2 抗菌材料的分类
        1.3.3 无机抗菌材料
        1.3.4 抗菌材料的发展概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1.4.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过程与方法
    2.1 实验方案
    2.2 实验材料及设备
    2.3 膜的制备
        2.3.1 脱脂
        2.3.2 碱蚀洗
        2.3.3 交流电解
        2.3.4 封闭处理
    2.4 微观组织分析方法
        2.4.1 膜表面形貌观察
        2.4.2 膜成分和膜厚度的测定
        2.4.3 物相分析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
    2.5 测试方法
        2.5.1 外观检测
        2.5.2 耐蚀性测试
        2.5.3 氧化膜附着力测试
        2.5.4 耐热性测试
        2.5.5 硬度测试
        2.5.6 抗菌性测试
第三章 铝氧化功能膜的抗菌性能研究
    3.1 工艺参数设计
    3.2 定性分析
    3.3 定量分析
        3.3.1 抗菌实验中基本操作
        3.3.2 大肠杆菌的浓度确定
        3.3.3 抗菌实验结果及较优工艺的选择
        3.3.4 不同工艺参数对抗菌性的影响
        3.3.5 抗菌持久性分析
    3.4 抗菌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铝氧化功能膜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4.1 不同工艺参数对膜层颜色的影响
        4.1.1 氧化时间对膜层颜色的影响
        4.1.2 电流密度对膜层颜色的影响
        4.1.3 AgNO_3浓度对膜层颜色的影响
        4.1.4 铝片厚度对膜层颜色的影响
    4.2 不同工艺参数对膜层表面形貌的影响
        4.2.1 氧化时间对膜层表面形貌的影响
        4.2.2 电流密度对膜层表面形貌的影响
        4.2.3 AgNO_3浓度对膜层表面形貌的影响
        4.2.4 铝片厚度对膜层表面形貌的影响
    4.3 不同工艺参数对膜层厚度的影响
        4.3.1 氧化时间对膜层厚度的影响
        4.3.2 电流密度对膜层厚度的影响
        4.3.3 AgNO_3浓度对膜层厚度的影响
        4.3.4 铝片厚度对膜层厚度的影响
    4.4 不同工艺参数对膜层成分的影响
        4.4.1 氧化时间对膜层成分的影响
        4.4.2 电流密度对膜层成分的影响
        4.4.3 AgNO_3浓度对膜层成分的影响
        4.4.4 铝片厚度对膜层成分的影响
    4.5 不同工艺参数对膜层耐腐蚀性的影响
        4.5.1 氧化时间对膜层耐腐蚀性的影响
        4.5.2 电流密度对膜层耐腐蚀性的影响
        4.5.3 AgNO_3浓度对膜层耐腐蚀性的影响
        4.5.4 铝片厚度对膜层耐腐蚀性的影响
    4.6 不同工艺参数对膜层硬度的影响
        4.6.1 氧化时间对膜层硬度的影响
        4.6.2 电流密度对膜层硬度的影响
        4.6.3 AgNO_3浓度对膜层硬度的影响
        4.6.4 铝片厚度对膜层硬度的影响
    4.7 其他性能研究
        4.7.1 膜层结合力研究
        4.7.2 耐热性研究
        4.7.3 耐磨性研究
    4.8 膜层的形成机理研究
        4.8.1 XRD分析
        4.8.2 XPS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灰树花粗多糖提取工艺及其与茶多酚、抗坏血酸复合抗氧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灰树花的研究现状
        1.1 灰树花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征
        1.2 灰树花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1.3 灰树花的开发利用现状
        1.4 灰树花的活性研究现状
        1.4.1 抗氧化作用
        1.4.2 抑菌作用
        1.4.3 降血糖
        1.4.4 降血压、血脂
        1.4.5 抗肿瘤
        1.4.6 其它作用
    2 灰树花多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
        2.1 提取纯化方法
        2.2 抗氧化活性活性研究进展
    3 自由基的产生及危害
        3.1 自由基的产生
        3.2 自由基对机体的危害
    4 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现状
        4.1 维生素类
        4.1.1 抗坏血酸
        4.1.2 VE
        4.1.3 辅酶Q
        4.2 酚类
        4.2.1 茶多酚
        4.2.2 儿茶素
        4.2.3 多酚
        4.2.4 黄酮类
        4.3 多糖
        4.4 多肽
    5 评价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方法
        5.1 DPPH法
        5.2 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测定
        5.3 超氧自由基
        5.4 总还原力测定
    6 天然抗氧化剂复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6.1 不同抗氧剂复合作用的机理
        6.1.1 抗氧化剂再生作用
        6.1.2 偶联作用
        6.1.3 螯合金属离子
        6.2 复合抗氧化作用的评价方法
        6.3 不同抗氧剂复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7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7.1 研究目的及意义
        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灰树花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1 引言
    2 实验器材
        2.1 实验材料
        2.2 仪器及试剂
        2.2.1 主要试剂
        2.2.2 实验仪器设备
    3 实验方法
        3.1 灰树花多糖提取工艺流程
        3.2 苯酚一硫酸法标准曲线的绘制
        3.3 测定灰树花多糖含量
        3.4 单因素实验
        3.4.1 PH值比对灰树花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3.4.2 料液比对灰树花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3.4.3 时间对灰树花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3.4.4 温度对灰树花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3.5 响应面优化灰树花多糖提取条件
        3.5.1 响应面因素表及设计表
    4 结果和分析
        4.1 苯酚一硫酸法标准曲线的绘制
        4.2 灰树花多糖提取中单因素实验结果以及分析
        4.2.1 PH对灰树花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4.2.2 料液比对灰树花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4.2.3 时间对灰树花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4.2.4 温度对灰树花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4.3 响应面结果与分析
        4.3.1 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4.3.2 验证性实验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灰树花粗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1 引言
    2 材料和仪器
        2.1 实验材料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 试验方法
        3.1 灰树花粗多糖的制备
        3.2 不同抗氧化体系测定灰树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
        3.2.1 DPPH清除能力测定
        3.2.2 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3.2.3 总还原力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浓度灰树花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4.2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4.3 总还原力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灰树花粗多糖和茶多酚、抗坏血酸
    1 引言
    2 材料和仪器
        2.1 材料和试剂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 试验方法
        3.1 灰树花粗多糖的制备
        3.2 不同抗氧化体系测定灰树花粗多糖和茶多酚、抗坏血酸的复合抗氧化活性
        3.2.1 DPPH清除能力测定:方法同第三章3.2.1
        3.2.2 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方法同第三章3.2.2
        3.2.3 总还原力测定:方法同第三章3.2.3
        3.3 复合抗氧化作用分析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抗坏血酸和茶多酚在不同体系中的抗氧化能力
        4.1.1 茶多酚、抗坏血酸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
        4.1.2 茶多酚、抗坏血酸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
        4.1.3 茶多酚、抗坏血酸的总还原力
        4.2 不同体系中灰树花粗多糖与茶多酚、抗坏血酸的复合抗氧化效果
        4.2.1 灰树花粗多糖与茶多酚、抗坏血酸复合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
        4.2.2 灰树花粗多糖与茶多酚、抗坏血酸的复合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
        4.2.3 灰树花粗多糖与茶多酚、抗坏血酸复合的总还原力
    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水分、践踏和氮素对结缕草光合生理和生长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 践踏胁迫研究现状
        1.1 践踏草坪研究现状
        1.2 践踏胁迫对草坪质量的影响
        1.3 践踏对草坪草生理指标的影响
        1.4 践踏对坪床结构和根系分布的影响
        1.5 践踏对草坪群落的影响
    2. 水分胁迫的研究现状
        2.1 水分胁迫研究的必要性
        2.2 水分胁迫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2.3 水分胁迫对植物形态特性的影响
    3. 氮肥对草坪草生理和生长的影响
        3.1 氮素管理对草坪草生理和生长的重要性
        3.2 氮肥施用量与草坪草生理和生长的关系
        3.3 氮素淋流和氨气挥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草坪的准备
    2 试验设计
    3 水分处理
    4 践踏处理
    5 氮素处理
    6 测定项目和方法
    7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短期水分和践踏胁迫对结缕草生理和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短期水分胁迫对结缕草生理和形态特性的影响
        2.2 短期践踏和水分双重胁迫对结缕草光合和生长特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田间持水量对结缕草形态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3.2 践踏和水分双重胁迫对结缕草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第四章 长期水分胁迫对结缕草光合生理和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长期水分胁迫对结缕草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2.2 长期水分胁迫对结缕草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2.3 长期水分胁迫对结缕草密度的影响
        2.4 长期水分胁迫对结缕草相对叶绿素指数的影响
        2.5 长期水分胁迫对结缕草群落光合速率的影响
        2.6 长期水分胁迫对结缕草群落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2.7 长期水分胁迫对结缕草个体光合速率的影响
        2.8 长期水分胁迫对结缕草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
    3. 讨论
第五章 持续水分和践踏胁迫对结缕草光合生理和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相同田间持水量下,不同践踏强度对草坪光合特性的影响
        3.2 相同践踏强度下,不同田间持水量对草坪光合特性的影响
第六章 水分和氮素对结缕草光合生理和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N 和水分胁迫对结缕草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2.2 N 和水分胁迫对结缕草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2.3 N 和水分胁迫对结缕草密度的影响
        2.4 N 和水分胁迫对结缕草相对叶绿素指数的影响
        2.5 N 和水分胁迫对结缕草群落光合速率的影响
        2.6 N 和水分胁迫对结缕草群落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2.7 N 和水分胁迫对结缕草个体光合速率的影响
        2.8 N 和水分胁迫对结缕草气孔导度的影响
    3. 讨论
第七章 水分、氮素和践踏对结缕草光合生理和生长的综合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N 肥和践踏对 90%田间持水量下结缕草光合生理和生长的影响
        2.2 氮肥和践踏处理对 75%田间持水量下结缕草光合生理和生长的影响
        2.3 N 肥和践踏处理对 50%田间持水量下结缕草光合生理和生长的影响
    3.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O2-(负氧离子)对蓖麻蚕和家蚕繁殖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O2-对蛹期生命力、羽化的影响
        2.1.1 蛹期生命力 (发蛾率)
        2.1.2 羽化整齐度
    2.2 O2-对产卵的影响
        2.2.1 卵量、卵质 (良卵率、不受精卵率)
        2.2.2 产卵速度
    2.3 不同时期补充O2-对孵化的影响
    2.4 O2-对次代蚕血液中H2O2酶活性的影响
3结论与讨论

(7)负氧离子对蚕繁殖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O-2对蛹期生命力、羽化成绩的影响
        2.1.1 蛹期生命力 (发蛾率)
        2.1.2 羽化整齐度
    2.2 O-2对产卵成绩的影响
        2.2.1 卵量、卵质 (良卵率、不受精卵率)
        2.2.2 产卵速度
    2.3 不同时期补充O-2对孵化成绩的影响
    2.4 O-2对次代蚕血液中H2O2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四、负氧离子对蚕繁殖力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六环石/杨木改性材释放负氧离子性能及增强处理探究[D]. 米海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2]铝表面抗菌功能膜的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D]. 邵怡. 东南大学, 2016(03)
  • [3]灰树花粗多糖提取工艺及其与茶多酚、抗坏血酸复合抗氧化研究[D]. 薛小兰.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3)
  • [4]浙江临安5种竹类群落可吸入颗粒物(PM10)变化规律的研究[J]. 崔会平,张建国,徐文俊. 天津农业科学, 2013(02)
  • [5]水分、践踏和氮素对结缕草光合生理和生长特性的影响[D]. 潘磊.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6)
  • [6]O2-(负氧离子)对蓖麻蚕和家蚕繁殖力的影响[J]. 李冬杰,魏景芳,李世杰,刘淑清.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3(01)
  • [7]负氧离子对蚕繁殖力的影响[J]. 李冬杰,魏景芳,王淳,李世杰. 华北农学报, 2002(S1)
  • [8]负氧离子对蚕主要性状的效应[J]. 李冬杰,刘廷印,臧彦芬,杨贵明,娜岱丽,阿里·萨哈瓦特,郑少华,于金珍. 中国农业科学, 1993(06)

标签:;  ;  ;  ;  ;  

负氧离子对家蚕生育力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