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禀赋论文_记者,费本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要素禀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禀赋,要素,土地,技术进步,量计,门限,分配。

要素禀赋论文文献综述

记者,费本静[1](2019)在《以要素禀赋优势厚植赶超后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这段时间来,万邦德年产25万吨高性能铝合金产业化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是省级重大产业项目,总用地面积达708亩。“项目原本面临着用地指标无法满足、拆迁影响供地进度、项目资金压力大等多个难题,我们先是调整规划和申请预留指标,再灵活机变地先行启动供(本文来源于《湖州日报》期刊2019-12-13)

曲乐[2](2019)在《要素禀赋视野下的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区域、城市、产业和企业发展方面,产业集群发展一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但是在指导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没有遵循资源禀赋的客观实际划分产业集聚区,导致资源浪费和产业集群的概念落空。本文从区域经济要素禀赋的视野出发,运用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发现内生作用在产业结构中的变化过程,分析区域经济发展遵循的规律,并得出结论。此外,区域经济遵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对产业集群发展非常重要,能够更好地提高区域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同时为区域经济发展设立产业集群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9年22期)

高煜,赵培雅[3](2019)在《差异还是趋同: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区域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东中西部地区要素禀赋门槛的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研究表明,地区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应与其要素禀赋相匹配。当地区要素禀赋水平到达一定阶段后,自主创新将有利于该区域技术进步水平的提升,否则应选择模仿性技术进步路径。考虑到空间异质性,东中西部的要素禀赋存在较大差异,所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应呈差异化特征。本文利用1998-2016年的中国省级宏观数据,运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在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视角下,分别考察东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与其要素禀赋的相关关系。研究得出:以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为代表的技术进步要素禀赋构筑了技术进步选择中的非线性关系,且这种非线性关系存在区域差异,为各地区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9年11期)

杜玉申,张屹山,王广亮[4](2019)在《要素禀赋和分配机制对初次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年来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持续下降主要是大范围实施二次分配政策的结果。随着中高速经济增长成为新常态和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下降,二次分配政策的实施将受到约束,探讨在初次分配领域缩小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综合已有理论,本文提出,个人收入取决于其拥有的生产要素组合和各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份额,而各种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份额又取决于要素的相对稀缺性和企业契约发起机制。数理模型分析支持上述理论框架,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显示,多元化的收入来源有助于形成类似橄榄形的收入分配模式,增加劳动要素收入份额对于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弱于减小要素禀赋不平等。基于上述认识,本文针对中国目前的初次分配体制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主张。(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数量经济优秀成果汇编(2018年卷)》期刊2019-11-01)

王雪颖,王冰[5](2019)在《要素禀赋视角下四川传统电子工业企业发展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生产要素禀赋在地方企业优化转型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从传统文化、人才资源、产业体系、空间布局、消费市场等方面分析要素比较优势对四川省传统电子工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依托要素禀赋、促进企业跨越发展的策略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29期)

宋慧琳,彭迪云[6](2019)在《要素禀赋结构、偏向性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区域异质性随机前沿函数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要素禀赋与技术选择具有"相依性",偏向性技术进步是影响要素禀赋结构及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在要素替代弹性的框架下构建异质性区域随机前沿模型,通过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选择结构的适配性来剖析TFP动态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东部地区要素禀赋与生产技术水平相匹配,有效要素组合使生产处于经济区域,但技术选择惰性使得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呈负增长;中部地区要素投入结构与技术进步结构的匹配失当;西部地区技术进步与禀赋结构低效匹配,丰裕的劳动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与开发;东北叁省要素禀赋与技术选择低效匹配源于有效资本与劳动的双重短缺。(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贾晓丹,李煜鑫[7](2019)在《人口老龄化、要素禀赋与出口贸易结构——基于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8.87%,劳动力人口比重从2010年开始逐渐下降,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退。2016年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突破10%,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工资进一步提高,并将直接影响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生产和出口,进而影响到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因此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成为本文的重点。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我国已从高储蓄、高投资、高产出和低消费的经济增长期向低储蓄、低投资和高消费期转变,经济发展逐步进入转型期;第二,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占比在2003年被资本密集型商品首次超越,之后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占比持续增长,我国对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依赖逐渐减少,出口贸易结构正在不断优化;第叁,人口老龄化趋势倒逼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到人口老龄化会促进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出口,人口老龄化压力使得企业以高技术替代劳动力生产,倒逼出口贸易结构优化升级。(本文来源于《劳动经济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王雨飞,沈立,王光辉[8](2019)在《要素禀赋、资源约束与中国工业企业空间分布——以高速铁路开通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铁路建设对中国工业集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通过运行速度的提高改变着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和时间成本。城市之间时间成本的下降不仅通过加速可移动要素禀赋的流动影响其工业布局,而且重新唤起了不可移动自然资源对工业企业的吸引力,出现了今天中国的产业集聚和转移现象。高铁影响工业集聚与转移的机理是:中心区因要素禀赋优势会对工业产业产生集聚力,也会存在因拥挤效应产生的分散力,即"推力";边缘区在其自然资源的吸引下,会产生对中心区工业产业的"拉力",最终结果是中心区工业产业实现调整或升级,部分产业向边缘区转移或扩散;在中心区"推力"和边缘区"拉力"的产生过程中,高铁起到了加速和促进作用。将高铁开通后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间的最短时间距离纳入实证检验中,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后不可移动的自然资源对工业分布的影响在加深;中国工业的转移路径按城市层级进行,一、二线城市工业发展更加依赖科技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叁、四线城市受自然资源影响较深,正在承接一、二线城市的产业转移。(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曹卫星[9](2019)在《以土地科技创新破解资源要素禀赋难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然而土地资源受位置固定、自然产物等决定,存在着自然要素及其区域分布耦合的天然差异,加之人类不合理利用行为的影响,导致其在被人类利用过程中存在缺陷乃至难以满足人类需求。破解土地资源要素禀赋难题,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包括土地资源要素耦合、国土空间优化开发、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智慧国土与信息化等技术创新。要实现土地科技创新,必须依靠土地学科建设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本文来源于《中国发展》期刊2019年04期)

侯俊军,钟灵子[10](2019)在《要素禀赋结构与标准供给——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标准供给的定义与测度,分析了要素禀赋结构对标准供给的作用机理,并对1993-2016年中国十六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要素禀赋结构对标准供给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其中资本劳动比、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力投入对标准供给的提升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而且研发资金投入的影响最大,研发人力投入次之,资本劳动比的影响最小。这一结论对调整我国行业标准供给,提升我国标准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要素禀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区域、城市、产业和企业发展方面,产业集群发展一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但是在指导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没有遵循资源禀赋的客观实际划分产业集聚区,导致资源浪费和产业集群的概念落空。本文从区域经济要素禀赋的视野出发,运用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发现内生作用在产业结构中的变化过程,分析区域经济发展遵循的规律,并得出结论。此外,区域经济遵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对产业集群发展非常重要,能够更好地提高区域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同时为区域经济发展设立产业集群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要素禀赋论文参考文献

[1].记者,费本静.以要素禀赋优势厚植赶超后劲[N].湖州日报.2019

[2].曲乐.要素禀赋视野下的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

[3].高煜,赵培雅.差异还是趋同: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区域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东中西部地区要素禀赋门槛的经验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9

[4].杜玉申,张屹山,王广亮.要素禀赋和分配机制对初次分配的影响[C].吉林大学数量经济优秀成果汇编(2018年卷).2019

[5].王雪颖,王冰.要素禀赋视角下四川传统电子工业企业发展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19

[6].宋慧琳,彭迪云.要素禀赋结构、偏向性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区域异质性随机前沿函数的实证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9

[7].贾晓丹,李煜鑫.人口老龄化、要素禀赋与出口贸易结构——基于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实证研究[J].劳动经济评论.2019

[8].王雨飞,沈立,王光辉.要素禀赋、资源约束与中国工业企业空间分布——以高速铁路开通为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曹卫星.以土地科技创新破解资源要素禀赋难题[J].中国发展.2019

[10].侯俊军,钟灵子.要素禀赋结构与标准供给——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香港与小珠叁角的“前店后厂”模式增长极群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劳动生产率与人均GDP变化趋势增长极群生命周期特征叁大区域人均GDP比较要素禀赋、技术能力与技术赶超...

标签:;  ;  ;  ;  ;  ;  ;  

要素禀赋论文_记者,费本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