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谈语文课的导语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裴烘艺[1](2020)在《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语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堂导入部分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一节课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对语文课而言,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会直接影响到之后整个语文教学课堂的进行与发展。教师对一节课的导入语言如果能做到引人入胜,就会迅速抓住学生的情感,从而就能对之后的教学更好的进行与继续。反之,如果教师对一节课的导入语言仅仅寥寥几语、平淡无味,学生便不会被其吸引,注意力分散,不利于之后课堂的进行与开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关注课堂导入环节,把课堂导入放到重要位置。对语文课堂而言,教师对语言的修养及造诣是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语言的水平,不仅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与效率,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学生潜在的语言表达能力。本研究以太原市大营盘小学为例,观察对象为该学校五年级的三个班级的语文教师和学生,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语言的现状进行研究。根据研究需要,笔者对大营盘小学三位教师的课堂进行了实时的追踪和记录,并在课下进行了问卷的发放和数据整理工作,旨在发现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语言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改善建议,希望本研究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师导入语言相关知识有所帮助和贡献。
曹心怡[2](2018)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研究》文中认为“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头就像是一首歌曲的第一乐章或者是一部小说的第一章节,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学生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促进整个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及教育专家开始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导入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虽然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所占的比重不高,只有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但却对能否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理论为依托,总结了课堂导入的功能以及设计导入时应遵循的原则,并列举了在课堂中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通过视频观摩、课堂观察、教师访谈、学生问卷归纳出当前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研究”为题,分四部分对本课题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绪论。之所以要研究导入,主要是基于对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解读,而且当前社会上补习现象大肆盛行,各种补习机构层出不穷产生现象的启示,同时当前语文实际教学中导入环节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找和总结,对国内外课堂导入现状及现阶段语文课堂导入现状分类进行了研究,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述评。对课堂导入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本研究的方法和资料收集的过程。第二部分:课堂导入的理论基础。联系动机理论、兴趣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总结了导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的,融洽课堂氛围的四大功能以及在设计导入时应遵循的针对性、简洁性、趣味性、新颖性和灵活性五大原则。第三部分:课堂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观看视频、观察课堂获得有关导入环节的大量案例和相关信息,结合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总结出当前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缺少导入设计;导入内容无意义,缺乏针对性和指向性;导入用时较长,缺乏简洁性;导入形式单一,缺少灵活性;导入气氛沉闷。随后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教师教育理念存在误区,对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思维形成定式;教师对导入教学技能掌握的不够全面;教师对教材缺乏整体把握;教师对导入想要达到的目的不明确等几个方面。第四部分:优化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对策建议。这一部分是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紧扣教学目标及任务,设计有针对性的导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工具,特别是利用多媒体开展导入;提高专业技能,吸收优秀教学经验,尤其是提升导入设计的能力;培养教学反思能力,客观评价教学活动;认真分析和钻研教材,做到对教材内容了熟于心的课堂导入改进策略。同时总结前人研究的方法,结合自己的实习经历,将导入分为开门见山导入法、以旧引新导入法、情境导入法、事例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朗读感染导入法六类,并辅之以详细的教学案例加以分析,以供老师们参考。
黄列芹[3](2017)在《对渗透在课堂教学导入中的教师教学智慧的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生动体现,本研究通过对课堂教学导入与教学智慧的概念;课堂教学导入的功能、作用及过程;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策略与教学智慧的多重特点;课堂教学导入存在的问题与影响教学智慧生成的因素;教学智慧的生成等相关文献的有效梳理,总结了课堂教学导入研究与教师教学智慧研究的特点,阐明了二者的研究取向,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下,尝试着将二者有机结合,为本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视角。本研究以现象学教育学和启发式教学相关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在质的研究方法指导下,具体运用了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实物分析法四种主要的资料搜集方法,对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导入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描写。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小学教师常用的几种导课方法:直接导入、复习导入、情境导入、谈话导入、故事导入,并积极阐释和分析了不同导课方法中蕴含着的鲜活的教师教学智慧。研究者能够充分感受到教师课堂教学导入中教师教学智慧的光芒,但课堂教学导入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小学课堂教学导入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导入方式方法单调单一;导课语言过于简洁或冗长;导入过程中突发情况的机械处理与把握失当等几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出现也侧面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智慧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与凝练。针对课堂导入出现的问题,研究者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寻找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丰富导课的方法和形式,主动加强同伴交流,增强反思意识和行动几个方面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吕凌芸[4](2016)在《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探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中学语文课堂导入为切入口,展开对中学导入艺术的探究,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以及统计研究法。以初中生认知发展和学情为研究范围,以初中语文课本作为教材研究对象,针对具体课堂环节中的导入环节结合教学艺术进行研究,对于导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探究分析。研究发现,成功的导入,应具有艺术性、能够巧妙地创设情境,营造适当的气氛,调动学生情感。然而中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存在着导入偏离教学目标,与内容缺乏有机联系、教师对导入功能认知模糊,行为意识淡薄、导入方式千篇一律,导入缺乏艺术感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应对策略:首先,教师在导入环节应结合自身特长,选择最优导入策略,善于设置悬念、甄选导入材料、斟酌文本切入角度,并且导入形式能够促进学习迁移,同时又能够规避逆负迁移;其次,导入应该围绕教学重点,为目标的达成埋伏笔;再者,作者系统地梳理“苏教版”七年级至九年级的选文类型,并根据文本不同体裁分类进行多角度导入艺术探究与设计,针对散文、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和文言诗词不同类型的体裁选文提出了多角度的导入设计;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技巧和情境创设,积极树立课堂导入艺术理念,拓展学生期待视野,唤起学生阅读期待。在实践中,应当从学生、教材、教学策略等多方面融合起来进行科学系统地导入设计,才能使中学课堂导入这个教学艺术的汇萃点和整个教学环节交相辉映,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阮圳钦[5](2014)在《兴趣是学好历史的基石》文中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对某科目不感兴趣,甚至厌倦,那么他对这科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长期以来,历史课给很多学生的印象是生硬、刻板、无趣,需要背诵大量相关的历史知识点等,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喜欢上历史课。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是一个一直困扰着历史老师的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殷艳焕[6](2012)在《基于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下的现代诗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学现代诗教学,以读者反应理论为切入点。目的就是借由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这样一种贴近于现代诗本体的,能够运用到现代诗教学中的理论,来指导教师的现代诗教学。选择该课题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源于笔者对现代诗教学现状的反思以及对于现代诗课堂教学的思索。论文的引言部分主要是对现代诗发展过程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再由此出发,引出现代诗教学的现状。一方面在二十世纪末,由于现代诗创作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尽管有一些优秀诗人和优秀诗作,但从总体上看仍旧走向衰落;另一方面系统的现代诗教学的研究成果极少。单独研究现代诗理论的学者不少,单独研究教学的学者也很多,但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现代诗教学的书籍或者论文却很少。因此,笔者希望借助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这一工具,寻找现代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本文第一部分揭示现代诗教学现状,发掘其内在原因。在现阶段,现代诗教学现状堪忧。由于现代诗语言的白话文特性,使得它更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因此在现代诗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往往不知道如何去讲解这些表面简单、内涵深刻的诗歌。本文从现代诗的调查现状出发,揭示学生对现代诗的了解程度以及现代诗的教学现状,分析现代诗教学不尽如人意的原因,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第二部分揭示现代诗文体特点,凸显现代诗的独特魅力。从现代诗的“陌生化”的语言,或低眉婉转或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以及具有充满奇幻性的想象出发,具体分析现代诗的文体特点,突出现代诗的独特的艺术魅力。第三部分简介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寻找该理论对现代诗教学的指导意义。从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三位主要的代表人物出发,理解斯坦利费什的感受文体学,体会乔纳森卡勒的“文学能力”,把握哈罗德布鲁姆的“误读”理论,进而发现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主要观点,指导现代诗教学。第四部分从理论出发,提出现代诗教学策略。在了解了现代诗的文体特点,把握了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基础上,寻找现代诗教学的策略,进而为现在的中学现代诗教学做出一定的指导。第五部分是现代诗教学设计实例,笔者力图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进一步阐释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下的现代诗教学策略和方法。纵观全文,本文最突出的意义在于借助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从现代诗本体出发,去引导学生大胆解读和理解现代诗,提升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力和鉴赏力,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讲授现代诗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当然,本文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还不够成熟,恳请各位读者、老师给以批评指正。同时,谨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感性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
陈浩[7](2011)在《浅谈小学语文课导语的设计与运用》文中提出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讲课伊始,教师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成功地设计导语并且运用的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呢?一、恰当引用,激发兴趣
李红日[8](2009)在《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谈谈语文课导语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学生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让学生的思维在碰
温侃[9](2009)在《谈语文课导语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良好的课前导语像戏剧的序幕,让学生心驰向往,像巨大的磁石,具有强大的作用力,让学生备受吸引,像投石于激浪之中,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导语设计达到新奇性、达到艺术性、不乏知识性。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选用哪一种方法,一般由教学内容所决定。
李刚[10](2004)在《课堂教学艺术与语文美育》文中指出如何艺术地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语文美育,这是新课标提出的一个课题。然而在目前,对课堂教学艺术与语文美育的现状,在教学实践上存在着认识误区和操作误区,在理论研究上存在注重认知、缺乏体验,关注接受、轻视建构,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单边研究,缺乏二者结合研究的倾向。因此,认真理清课堂教学艺术与语文美育的关系,既重视教师表达的艺术,又重视学生接受的艺术,既要重视教师的审美经验,更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和审美心理机制建构,对实施语文美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用教学艺术调动审美感知、创设审美氛围、激发审美情感、启发审美想像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美育的实施策略,从而明确:语文美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方法,而是语文教学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语文美育的旨归在于优化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
二、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谈语文课的导语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谈语文课的导语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理论意义 |
1.1.2 实践意义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语言的使用现状 |
2.1 教师课堂导入语言使用目的的现状 |
2.1.1 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 |
2.1.2 教师为了使教学环节更完整 |
2.1.3 教师为了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 |
2.2 教师课堂导入语言使用对象的现状 |
2.2.1 课堂观察对象 |
2.2.2 访谈对象 |
2.2.3 问卷调查对象 |
2.3 教师课堂导入语使用方法的现状 |
2.3.1 教师以直接导入的方式为主 |
2.3.2 教师能够根据课文采取不同的导入语言 |
2.3.3 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较传统与单一 |
2.4 教师课堂导入语使用效果的现状 |
2.4.1 有利于整个教学环节完整 |
2.4.2 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
2.4.3 不利于学生思维发散与开阔 |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语言存在的问题 |
3.1 教师对课堂导入语言的认识存在问题 |
3.1.1 教师对课堂导入语言不够重视 |
3.1.2 教师对课堂导入语言的认识缺乏科学性 |
3.1.3 教师对课堂导入语言的使用缺乏主动性和探究性 |
3.2 教师课堂导入语言使用效果不佳 |
3.2.1 教师的语句使用不够标准,错误频发 |
3.2.2 教师导入语言表达单一,缺乏韵味 |
3.2.3 教师导入目的不明确,语言表达过于随意 |
3.2.4 复习旧知与传授新知的衔接不够自然流畅 |
3.3 教师过度依赖教参资料与多媒体技术 |
3.3.1 教师对教参资料生搬硬套,缺乏语文味 |
3.3.2 教师依赖多媒体技术,缺乏创新性与灵活性 |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语言存在问题的原因 |
4.1 教师课堂导入的意识淡薄 |
4.1.1 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4.1.2 教师缺乏对导入语言的设计与思考 |
4.1.3 教师缺乏对导入语言有效性的反思 |
4.2 教师自身语言素养不高,导入语言重复且随意 |
4.2.1 教师对自身导入语言的规范性重视不够 |
4.2.2 小学语文教师缺乏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思考 |
4.3 教师忽视了导入语言的重要意义 |
4.3.1 教师过度依赖现代教学手段 |
4.3.2 教师上导入语言缺乏生机与活力 |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语言运用的改善建议 |
5.1 转变教师的导入观念 |
5.1.1 重视课堂导入语言的地位 |
5.1.2 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念,立足学生主体 |
5.1.3 加强对教师相关技能的培训与指导 |
5.2 加强教师对导入语言的科学认识和有效反思 |
5.2.1 教师应遵循课堂导入语言的基本原则 |
5.2.2 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与素质 |
5.2.3 教师主动对自己的导入语言进行反思与总结 |
5.3 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服务 |
5.3.1 教师应处理好现代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
5.3.2 教师要正确认识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性作用,不要喧宾夺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一)对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 |
(二)对社会上补习现象大肆盛行的启示 |
(三)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反思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对导入问题的相关研究 |
(二)国内对导入问题的相关研究 |
(三)对已有导入问题相关研究的述评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四、课堂导入概念界定 |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课堂导入的理论分析 |
一、课堂导入的理论基础 |
(一)动机理论 |
(二)兴趣理论 |
(三)教学理论 |
(四)传播理论 |
二、课堂导入的功能 |
(一)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
(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热情 |
(三)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尽快抓住学习重点 |
(四)融洽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
三、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
(一)针对性原则 |
(二)简洁性原则 |
(三)趣味性原则 |
(四)新颖性原则 |
(五)灵活性原则 |
第三章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
(一)缺少导入设计 |
(二)导入内容无意义,缺乏针对性和指向性 |
(三)导入用时较长,缺乏简洁性 |
(四)导入形式单一,缺少灵活性 |
(五)导入气氛沉闷 |
二、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教育理念存在误区,对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二)教师思维形成定式 |
(三)教师对导入教学技能掌握的不够全面 |
(四)教师对教材缺乏整体的把握 |
(五)教师对导入想要达到的目的不明确 |
第四章 优化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对策建议 |
一、优化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策略 |
(一)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
(二)紧扣教学目标及任务,设计有针对性的导入 |
(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工具,特别是利用多媒体展开导入 |
(四)提高专业技能,吸取优秀教学经验,尤其是提升导入设计的能力 |
(五)培养教学反思能力,客观评价教学活动 |
(六)认真分析钻研教材,做到对教材内容了熟于心 |
二、语文课堂导入的常用方法 |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
(二)以旧引新导入法 |
(三)情境导入法 |
(四)事例导入法 |
(五)多媒体导入法 |
(六)朗读感染导入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
(3)对渗透在课堂教学导入中的教师教学智慧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新课改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变化 |
二、个人研究经历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 |
二、启发式教学的理论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课堂教学导入与教学智慧 |
二、课堂教学导入的功能、作用及过程 |
三、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与策略与教学智慧的多重特点 |
四、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与影响教学智慧生成的因素 |
五、教学智慧的生成 |
六、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
七、未来研究展望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教学导入:课堂教学智慧的的展现 |
第一节 智慧与教学智慧 |
一、智慧的内涵 |
二、教师教学智慧及其构成 |
第二节 课堂教学导入的课堂教学价值阐述 |
一、课堂教学导入的定义 |
二、课堂导入的意义和价值 |
第三节 影响教师课堂教学导入的因素探析 |
一、教学情境 |
二、教学过程中的突发情况 |
第四节 课堂教学导入的应然状态 |
第三章 教师课堂教学导入的现状 |
第一节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
第二节 引旧推新,复习导入 |
第三节 引人入胜,情境导入 |
第四节 师生共导,谈话导入 |
第五节 寓教于乐,故事导入 |
第四章 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寻觅 |
第一节 教师课堂教学导入存在的问题 |
一、单调的导课方法吞没了教学智慧的独特魅力 |
二、过于简洁或冗长的导语失去了教学智慧的灵魂 |
三、突发情况的机械处理阻碍了教学智慧的动态生成 |
第二节 原因寻觅 |
一、教学事务繁忙,客观上延缓了教学智慧的形成 |
二、同事之间教学对话的缺失 |
三、教师自身反思意识和行动的缺席 |
第五章 反思和建议 |
第一节 丰富导课方法,以多样的导课形式彰显教学智慧 |
第二节 主动加强同伴交流,凝聚教学智慧 |
第三节 增强反思意识,在教学反思行动中提升教学智慧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4)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概述 |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的概念界定 |
一、语文课堂导入 |
二、语文课堂导入艺术 |
三、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 |
第二节 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的理论依据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美学理论 |
三、奥苏泊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 |
四、洛扎诺夫的情境—陶冶教学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的价值及设计要求 |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的价值 |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
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
三、有效沟通师生关系,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
第二节 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的设计原则 |
一、导控性原则 |
二、一个中心原则 |
三、精简性原则 |
第三节 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设计的具体要求 |
一、树立导入艺术理念,唤起学生阅读期待 |
二、导入形式多样,满足学生多层次需求 |
三、具有趣味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维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运用误区及其对策研究 |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运用的误区 |
一、导入功能认识模糊,行为意识淡薄 |
二、导入偏离教学目标要求,与重点内容缺乏有机联系 |
三、导入方式方法千篇一律,缺乏艺术感 |
第二节 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运用策略 |
一、围绕重点,为目标的达成埋伏笔 |
二、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形式,促进学习迁移 |
三、根据文本体裁的不同,变换导入角度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兴趣是学好历史的基石(论文提纲范文)
一、精彩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听课兴趣的“金钥匙” |
二、活用多媒体, 使它成为课堂中最有效的“激趣工具” |
三、拥有一个“激情的语调”才能拥有一堂“激情的课”。 |
四、教学内容应注重贴近现实,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
(6)基于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下的现代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中学现代诗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
一、中学现代诗教学的现状调查 |
二、现代诗教学现状分析 |
(一) 语文教材编选的不合理性 |
(二) 语文教师现代诗教学素养普遍不高 |
(三) 学生对于现代诗理解力不足 |
(四) 中高考命题倾向的误导 |
第二章 现代诗本体相关性研究 |
一、现代诗的语言 |
(一) 破坏词语的“词典意义” |
(二) 内在化的格律 |
(三) 语境的特殊转化 |
二、现代诗的情感 |
(一) 间接抒情,含蓄内敛 |
(二) 直抒胸臆,浓烈感人 |
三、现代诗的想象 |
(一) “远取譬” |
(二) 通感的运用 |
(三) 意象的叠加 |
第三章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对于现代诗阅读的指导意义 |
一、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代表人物 |
(一) 斯坦利·费什:感受文体学 |
(二) 乔纳森·卡勒:文学能力 |
(三) 哈罗德·布鲁姆:误读理论 |
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主要观点 |
三、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对于现代诗教学的独特价值 |
(一) 强调读者全身心参与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 |
(二) 关注读者内心感受,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
(三) 强调读者自由联想,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意象体悟 |
(四) 强调读者“互文性”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
(五) 关注读者“误读”,有利于鼓励学生的创新性阅读 |
第四章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下的现代诗教学策略 |
一、知识背景——理解现代诗的思想基础 |
(一) 抓住作者与背景,分析创作内核 |
(二) 抓住公共象征意象,把握意象意境 |
(三) 抓住导语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
二、朗读诵读——体悟现代诗的出发点 |
(一) 初读阶段,以默读为佳 |
(二) 朗诵阶段,把握节奏 |
(三) 再读阶段,关注基调 |
三、意象意境——体悟现代诗的核心要素 |
(一) 想象联想,体会意象 |
(二) 自主发现,讨论意境 |
四、语言修辞——感受现代诗的重要途径 |
(一) 关注被“破坏”词语,体悟独特性 |
(二) 强调内在化格律,感受韵律性 |
(三) 把握特殊转化语境,理解跳跃性 |
五、“互文性”阅读——解读现代诗的独特角度 |
六、仿写创作——鉴赏现代诗的辅助途径 |
第五章 《致橡树》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
二、教学重难点 |
三、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
(一) 教材特点分析 |
(二) 学生情况分析 |
四、课堂教学(虚拟) |
结语 |
现代诗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
一、现代诗在各版本中学教材中的具体篇目 |
二、对比各版本初高中现代诗歌编选篇目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浅谈小学语文课导语的设计与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恰当引用, 激发兴趣 |
二、巧设悬念, 扣人心弦 |
三、以旧引新, 自然过渡 |
(8)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谈谈语文课导语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什么是好的导语 |
1. 导语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把握重难点。 |
2. 导语设计要有承前启后的功能。 |
3. 导语设计要新奇有趣。 |
二、导语有哪些类型 |
1. 叙述式导语 |
2. 提问式导语 |
(9)谈语文课导语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描摹实景 |
二、激情演说 |
三、多条途径 |
四、常识介绍 |
(10)课堂教学艺术与语文美育(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中学语文教学艺术与美育的现状 |
(一) 教学现状 |
(二) 研究现状 |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与语文美育的涵义 |
(一) 语文教学艺术的涵义 |
(二) 语文美育的涵义 |
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与语文美育的关系 |
(一)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具有美育功能 |
(二)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有促进语文美育的作用。 |
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美育实施策略 |
(一) 调动审美感知的艺术 |
(二) 创设审美氛围的艺术 |
(三) 激发审美情感的艺术 |
(四) 启发审美想像的艺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谈语文课的导语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语言研究[D]. 裴烘艺. 山西大学, 2020(01)
-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研究[D]. 曹心怡. 西华师范大学, 2018(01)
- [3]对渗透在课堂教学导入中的教师教学智慧的质性研究[D]. 黄列芹. 青海师范大学, 2017(02)
- [4]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探究[D]. 吕凌芸. 苏州大学, 2016(01)
- [5]兴趣是学好历史的基石[J]. 阮圳钦. 考试周刊, 2014(A2)
- [6]基于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下的现代诗教学研究[D]. 殷艳焕. 山东师范大学, 2012(08)
- [7]浅谈小学语文课导语的设计与运用[J]. 陈浩. 小学阅读指南(中), 2011(08)
- [8]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谈谈语文课导语设计[J]. 李红日. 中学教学参考, 2009(07)
- [9]谈语文课导语的设计[J]. 温侃.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09(02)
- [10]课堂教学艺术与语文美育[D]. 李刚. 华中师范大学, 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