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与白芍论文-张天一,孙磊,乔善义

桂枝与白芍论文-张天一,孙磊,乔善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桂枝与白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芍,芍药,高效液相,指纹图谱

桂枝与白芍论文文献综述

张天一,孙磊,乔善义[1](2019)在《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方中单味药白芍的质量表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单味药白芍传统水煎剂化学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测定其指标成分芍药苷的含量,为白芍的质量表征和控制提供科学方法,同时关联该经典名方标准颗粒与组方单味药白芍的质量。方法采用Thermo Syncronis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和0.0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μl;梯度洗脱程序为0~15 min,5%A~15%A;15~45min,15%A~25%A;45~65 min,25%A~50%A。结果建立了白芍传统水煎剂的HPLC指纹图谱,利用HPLC-QTOF-MS/MS技术指认了11个共有峰,并对10个不同批次白芍水煎剂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评价,完成了10个批次白芍水煎剂冻干粉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结论为白芍的质量表征和控制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方法,同时也为基准汤剂及颗粒剂的质量表征和控制研究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林华,吴嘉瑞,姜迪,孟子琦,张景媛[2](2019)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白芍-桂枝”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芍-桂枝"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寻找与"白芍-桂枝"药对有关的所有化学成分,选择口服生物利用度≥30%、类药性≥0.18作为化合物分子的筛选条件;通过TCMSP寻找与候选化合物相关的潜在靶点,构建药物靶点相互作用的网络图和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的网络图。通过治疗靶点数据库查找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靶点,综合分析得到化合物与疾病相关靶点,构建网络图。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的生物通路富集分析,研究"白芍-桂枝"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结果: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白芍-桂枝"药对"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包含32个节点;涉及的关键靶点有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验证和预测了"白芍-桂枝"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期刊2019年09期)

薛艳,蒋鼎,王学宗,丁道芳,詹红生[3](2019)在《“桂枝与白芍”药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成分-靶点”调控网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桂枝与白芍"药对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的"成分-靶点"调控网络。方法:运用在线中医药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预测和筛选"桂枝与白芍"药对干预KOA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桂枝与白芍治疗KOA的"成分-靶点"网络。利用韦恩图(Venny 2.1)进一步分析桂枝与白芍干预KOA的靶点异同。结果:桂枝与白芍共筛选出16个活性成分,共涉及KOA相关的21个靶点。通过分析,其中的14个主要活性成分与5个KOA靶蛋白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桂枝的靶点数占了药对治疗KOA总靶点数的100%,桂枝与白芍共有的靶点占了药对总靶点数的42.9%。结论:"桂枝与白芍"药对可能通过多成分对应多靶点达到治疗KOA的目的,并且药对以桂枝为主,白芍为辅,二者相须为用。(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9年09期)

刘淼,吕晓东,白长川[4](2019)在《桂枝汤中桂枝、白芍调和营卫与通达血管内外相关性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桂枝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名方,被后世医家称为"群方之魁",现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诸多疾病。桂枝与白芍既是桂枝汤的核心药物,又是调和营卫的关键。我们根据"卫行脉外,营行脉中"之理论,将桂枝汤的作用靶向定位于血管内外,认为凡是机体周身血管循行之处,均为桂枝汤调和营卫之场所,并非专指调和太阳在表之不和,更与通达血管内外存在着毋庸置疑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9年07期)

林美,余爱明,沈晓,孟英姣,郑华珠[5](2018)在《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黄芪、桂枝和白芍的煎煮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黄芪桂枝五物汤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芍药苷和桂皮醛的煎煮动力学模型。方法定时取黄芪桂枝五物汤煎煮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煎煮液中各成分的含量,作溶出率-时间曲线,采用Datafit 9.1软件进行模型拟合,以不同取样时间点测得的溶出率验证模型。结果建立了第1次煎煮及复煎过程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桂皮醛和芍药苷溶出率和时间的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r)均大于0.95;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对偏差在10.00%以内。结论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黄芪桂枝五物汤煎煮过程中各有效成分溶出率-时间的关系,可为临床用药煎煮时间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8年17期)

赵胜星,马群,何宁,储晓琴[6](2018)在《白芍与桂枝配伍的提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白芍与桂枝最佳配比及提取工艺参数,为白芍配伍桂枝两者的配比提取工艺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芍药苷、桂皮醛的高效液相色谱含测方法,以乙腈(A)-0.1%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 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30℃。以芍药苷、桂皮醛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考察复方中药的提取时间、次数及药材配比。结果理论塔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均不低于2 000,理论板数按桂皮醛峰计算应均不低于3000。在此条件下,芍药苷、桂皮醛与其他组分分离较好;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以芍药苷的转移率为指标时,在相同提取时间下,配伍比2:1与3:1转移率结果相接近,且优于1:1;在相同配伍比下,芍药苷提取1h的转移率明显高于0.5h(P<0.01)。以桂皮醛的转移率为指标时,在相同提取时间下,配伍比3:1的转移率明显优于2:1和1:1;在相同配伍比下,桂皮醛提取1h的转移率明显高于0.5h(P<0.001)。结论以芍药苷和桂皮醛为指标性成分,白芍与桂枝配伍,以3:1的药材配比,煎煮1h,提取2次为最佳。(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陈永财,钱江辉,王彬辉,沙先谊[7](2017)在《“桂枝与白芍”药对入血成分UPLC-Q/TOF-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桂枝与白芍"药对中的入血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与鉴定。方法采用UPLC,选择C18反相色谱柱,以乙腈-0.1%冰醋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分离;联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SI-TOF-MS/MS)分别在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获得入血各成分的精确分子量和分子式;通过各成分裂解碎片信息,结合文献对药对中的入血成分进行鉴定。结果由MS和MS/MS结果鉴定出12个入血成分,主要包括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等4种有机酸,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等6种芍药总苷单萜类化合物及香豆素类成分。结论血中移行成分的分析为明确"桂枝与白芍"药对体内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7年12期)

王晓燕[8](2015)在《白芍配伍桂枝抗炎的药理学作用和机制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芍配伍桂枝抗炎的药理学作用和机制。方法提取白芍与桂枝所配置水煎液,经灌胃处理对动物模型实施鸡蛋清引发大鼠足跖肿胀症状研究及小鼠二甲苯引发耳肿胀研究,观察白芍与桂枝配合抗炎的效果。结果桂枝与白芍配合组能够明显降低大鼠鸡蛋清性足跖肿胀率,抑制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症状,抗炎效果明显。结论白芍与桂枝配伍后药剂具有良好抗炎作用,临床应用时具有良好医疗作用,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5年21期)

宋晓庆,蔡皓,屠鹏飞,刘晓,裴科[9](2015)在《白芍硫磺熏蒸前后的桂枝汤HPLC特征图谱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并分析比较含未硫磺熏蒸白芍和硫磺熏蒸白芍的桂枝汤特征图谱。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20μL。结果通过对13批(5批含未硫熏白芍和8批含硫熏白芍)桂枝汤的HPLC特征图谱研究,共标定了22个特征峰。运用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所建13批桂枝汤的HPLC特征图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含未硫熏白芍和硫熏白芍的桂枝汤能明显分成两类,且含硫熏白芍的桂枝汤中有新的成分产生。结论 HPLC特征图谱的建立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联合使用是区分含未硫熏白芍和硫熏白芍的桂枝汤的有效方法。该研究为快速鉴别桂枝汤中所用白芍是否为硫熏饮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5年01期)

宋晓庆,蔡皓,刘晓,裴科,赵莹莹[10](2014)在《硫磺熏蒸白芍对桂枝汤中10种指标性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硫磺熏蒸白芍对桂枝汤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别含有未硫磺熏蒸白芍和硫磺熏蒸白芍的桂枝汤中的10种主要指标性成分进行同时含量测定和对比分析。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分别为254和280 nm,进样量20μL。结果:硫磺熏蒸白芍组成的桂枝汤较未经硫磺熏蒸白芍组成的桂枝汤各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白芍硫磺熏蒸后使桂枝汤中的主要成分发生了量变,此项研究填补了硫磺熏蒸在复方研究方面的空白,为进一步加强对硫磺熏蒸中药材及饮片的监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4年10期)

桂枝与白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白芍-桂枝"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寻找与"白芍-桂枝"药对有关的所有化学成分,选择口服生物利用度≥30%、类药性≥0.18作为化合物分子的筛选条件;通过TCMSP寻找与候选化合物相关的潜在靶点,构建药物靶点相互作用的网络图和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的网络图。通过治疗靶点数据库查找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靶点,综合分析得到化合物与疾病相关靶点,构建网络图。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的生物通路富集分析,研究"白芍-桂枝"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结果: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白芍-桂枝"药对"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包含32个节点;涉及的关键靶点有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验证和预测了"白芍-桂枝"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桂枝与白芍论文参考文献

[1].张天一,孙磊,乔善义.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方中单味药白芍的质量表征研究[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9

[2].张林华,吴嘉瑞,姜迪,孟子琦,张景媛.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白芍-桂枝”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

[3].薛艳,蒋鼎,王学宗,丁道芳,詹红生.“桂枝与白芍”药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成分-靶点”调控网络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

[4].刘淼,吕晓东,白长川.桂枝汤中桂枝、白芍调和营卫与通达血管内外相关性探析[J].河北中医.2019

[5].林美,余爱明,沈晓,孟英姣,郑华珠.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黄芪、桂枝和白芍的煎煮动力学研究[J].中国药业.2018

[6].赵胜星,马群,何宁,储晓琴.白芍与桂枝配伍的提取工艺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8

[7].陈永财,钱江辉,王彬辉,沙先谊.“桂枝与白芍”药对入血成分UPLC-Q/TOF-MS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7

[8].王晓燕.白芍配伍桂枝抗炎的药理学作用和机制解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

[9].宋晓庆,蔡皓,屠鹏飞,刘晓,裴科.白芍硫磺熏蒸前后的桂枝汤HPLC特征图谱比较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5

[10].宋晓庆,蔡皓,刘晓,裴科,赵莹莹.硫磺熏蒸白芍对桂枝汤中10种指标性成分的影响[J].中药材.2014

标签:;  ;  ;  ;  

桂枝与白芍论文-张天一,孙磊,乔善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