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对等理论论文_徐秋玲,岳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对等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对等,动态,理论,诗歌,纪录片,复句,方法。

动态对等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徐秋玲,岳伟[1](2019)在《从动态对等理论角度分析商务英语信函中词汇的汉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Nida的动态对等理论为视角,结合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对商务英语信函词汇的翻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动态对等理论翻译原则适用于商务英语信函词汇翻译;商务英语信函中正式词汇、专有词汇、缩写词和礼貌用词的翻译符合动态对等理论翻译四原则,包括读者的完全理解、意义胜过形式、翻译自然和产生与原文相似效果;超过叁分之一的商务英语信函缩写词是通过改变原文形式翻译而来;礼貌用词的翻译是最能体现动态对等核心即保持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和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差不多一致。(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0期)

田晓涵[2](2019)在《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以The Comfort of Strangers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对于译者来说,翻译就是让源语和目的语在表达意义、思想方向、情感功能、写作风格等各方面尽可能一致。本论文将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的"动态对等"理论运用于翻译故事性散文The Comfort of Strangers。(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30期)

李唯佳[3](2019)在《动态对等理论在交替传译实践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发展,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各领域的务实性合作逐步深入。近年来,全球化的进程正在不断推进,而教育作为一个全球性、世界性的主题,开展教育领域的合作对推进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务实性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如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教育领域下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这不仅能够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文化领域上的交流与合作,而且也能够巩固与增进中国人民与沿线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了解。当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人数、教育机构合作、人员交流等每年都在增加,中国与沿线各国在教育领域上的合作正在快速发展。2018年6月,笔者参加了哈萨克斯坦中心举办的中哈高校教育合作青年论坛活动,在活动中承担交替传译的翻译工作。本篇实践报告即以中哈高校教育合作青年论坛翻译内容为语料,结合动态对等理论,详细分析依托动态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活动。本报告正文部分共有四个章节:报告的第一章为中哈高校教育合作青年论坛交替传译实践活动背景概述和内容概述。会上来自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专家与各位青年学者介绍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高校之间的合作并重点强调了教育对于人民以及国家的重要意义。报告中的第二章介绍了笔者对此次交替传译实践活动所做的译前准备工作,包括背景知识及专业知识准备、专业术语译前准备以及其他准备。笔者认为,充分的译前准备不仅能为顺利展开口译活动建立良好基础,还能够帮助口译译员拓展背景知识,积累词汇量,帮助译员冷静地面对现场各种状况。在报告的第叁章笔者在动态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具体分析了此次交替传译实践活动中的典型案例,其中详细描述以动态对等理论为指导在本次交替传译实践活动中采取的口译方法与策略。第四章为本次交替传译实践活动的翻译质量评估及总结,在本章中,笔者主要说明了本次交替传译实践活动之后,笔者、主办方以及观众对此次交替传译实践活动的质量进行的评估,此外,笔者对此次口译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通过此次中哈高校教育合作青年论坛的口译实践活动,笔者对口译过程与策略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并加深了对于动态对等理论的理解及其在口译实践活动中的应用。这将帮助笔者在未来从事口译工作更加专业化,同时笔者也希望本报告能够为其他口译学习者和口译从业人员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歆斐[4](2019)在《动态对等理论视域下的韩中复句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文化及韩国人》是集众家所长的一部文化论文集,于1999年4月首次出版发行,是韩国国际韩国学会出版的文化论文丛书的第一部着作。该书收录了有关韩国传统文化、社会伦理等方面的论文,从现象出发,追溯现象产生的本质,对韩国文化及韩国人的民族性深度剖析和挖掘。本书主要有七部分,译者将着重对韩国宗教部分进行翻译。选定文本在语言风格上,言语简练,逻辑性强;在句式及逻辑关系方面,多用长句,复句以及体现逻辑关系的连词;在单词及固定表达方面,包含大量的术语,专门用语。翻译文本的前言部分着重向读者介绍韩国文化及韩国学的概念、范围以及韩国学的研究方法。第叁章韩国宗教部分着重阐述了韩国目前流行的宗教及其起源。该篇目在文本特点上属于学术性较强的普及读物,主要以大学生及普通民众为受众,在写作风格上大量使用复句和说理性的表达方式。该书广泛涉及历史文化知识,专业性较强,对于译者来说是不小的考验。笔者认为在翻译策略的选择方面必须以奈达动态对等理论为指导尽量考虑文化翻译的接受者因素,在原汁原味的同时倾向于具有更好的可接受性。另外,根据复句的特点,作者选取复句翻译中适用的分译法、加译法、语序调整法和句子成分转换法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案例进行分析,并得出一定结论。(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9-05-01)

黄葵龙[5](2019)在《试论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运用的可能性——以诗歌翻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适用性一直受到广泛的质疑。文章以诗歌翻译为例,从动态对等与形式对等的统一性、片面追求形式对等的弊端及诗歌翻译途径的多元化叁个角度进行探讨,认为动态对等理论也适用于指导文学翻译。(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05期)

杨春莲[6](2018)在《奈达动态对等理论下论译者翻译方法之变通——以杨宪益,戴乃迭先生翻译的《中国古代寓言选》中标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的最佳境界是能为原语找到完全吻合的译语与之匹配,然而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原语和译语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要想实现百分之百或是每时每刻的完全对等基本不可能实现。下面将以杨宪益,戴乃迭先生翻译《中国古代寓言选》中的74个无法直译的寓言标题为例,从奈达动态对等理论的视角下对译者的翻译方法选择进行探析,期望能为译者在翻译策略选择方面提供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8年23期)

罗红梅[7](2018)在《动态对等理论视角下《警察与赞美诗》的翻译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对等理论在翻译方面运用十分广泛,该理论最早由语言大师尤金·A·奈达所提出的,作为着名的翻译学者,尤金·A·奈达的这一理论为其翻译界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警察与赞美诗》这一出众的短篇小说在翻译过程中也会运用到动态对等理论,小说内容的鲜明艺术特征、高雅的艺术气息、细腻的语言文字都要求翻译者以高水平来解读文章,将作者所表达的真切情感、残酷现实表现出来,动态对等理论此时就发挥了其在翻译方面的重要作用,翻译人员把握好这一理论才能抓住文章各段落的主旨,从而传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文笔者就将首先对动态对等理论及《警察与赞美诗》进行简要介绍,同时笔者对该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笔者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主要案例进行了动态对等理论视角下《警察与赞美诗》的翻译探究,以期为翻译人员的日常翻译工作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8年49期)

梅盼[8](2018)在《探究尤金·奈达动态对等理论在英诗汉译中的应用——基于华兹华斯《水仙花》两个汉译本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着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湖畔诗人的领袖。《水仙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诗中以细腻感人、朴素清新、自然流畅的文笔传达了诗人的美好情愫,感动并影响了广大读者。该文以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为依据,分析其在英诗汉译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同时,通过运用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的方法,以《水仙花》这首诗为文本,对郭沫若和飞白的两个汉译本的文本处理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与研究,以描述和解释不同译本之间的翻译方法的异同。本文的研究能够使译者对动态对等原则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产生新的认识,帮助译者在诗歌翻译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动态对等理论,从而发挥翻译理论对诗歌翻译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8年12期)

周慧娟[9](2018)在《动态对等理论与纪录片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对等理论在翻译界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它所强调的是翻译出的信息要与原语的信息所传达到的效果一致,达到最自然的对等。纪录片转译也必须达到原语与译语效果一致。本文从动态对等理论的概念入手,结合纪录片翻译的特点分析出动态对等理论对纪录片翻译的指导性作用,以期对纪录片类的翻译有一些启发。(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04期)

王琳娜,金锦善[10](2018)在《字幕翻译的发展以及动态对等理论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翻译已经不仅仅是文化交流的媒介,翻译正在逐步地向服务经济和社会的方向转变。影视作品不仅只带给人们精神娱乐,在精神层面的交流和沟通,以及了解另一国家的文化方面,字幕翻译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就字幕翻译的发展和动态对等理论在其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04期)

动态对等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对于译者来说,翻译就是让源语和目的语在表达意义、思想方向、情感功能、写作风格等各方面尽可能一致。本论文将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的"动态对等"理论运用于翻译故事性散文The Comfort of Stranger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对等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徐秋玲,岳伟.从动态对等理论角度分析商务英语信函中词汇的汉译[J].青年文学家.2019

[2].田晓涵.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以TheComfortofStrangers为例[J].长江丛刊.2019

[3].李唯佳.动态对等理论在交替传译实践中的应用[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4].张歆斐.动态对等理论视域下的韩中复句翻译实践报告[D].烟台大学.2019

[5].黄葵龙.试论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运用的可能性——以诗歌翻译为例[J].海外英语.2019

[6].杨春莲.奈达动态对等理论下论译者翻译方法之变通——以杨宪益,戴乃迭先生翻译的《中国古代寓言选》中标题为例[J].海外英语.2018

[7].罗红梅.动态对等理论视角下《警察与赞美诗》的翻译探究[J].校园英语.2018

[8].梅盼.探究尤金·奈达动态对等理论在英诗汉译中的应用——基于华兹华斯《水仙花》两个汉译本的研究[J].海外英语.2018

[9].周慧娟.动态对等理论与纪录片的翻译[J].长江丛刊.2018

[10].王琳娜,金锦善.字幕翻译的发展以及动态对等理论的体现[J].长江丛刊.2018

论文知识图

奈达的翻译功能“动态对等”理论示意图汉英翻译过程模型奈达的翻译功能动态对等理论示愈...环型拓扑结构对等网络——Chord模型书{1;版公司,2008.

标签:;  ;  ;  ;  ;  ;  ;  

动态对等理论论文_徐秋玲,岳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