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书跃:湖南坪阳地区的“再生人”信仰传承和维系研究论文

彭书跃:湖南坪阳地区的“再生人”信仰传承和维系研究论文

摘要:“再生人”信仰是流传于湘黔桂边侗族聚居区的一种民间信仰。此信仰与当地的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紧密相连。该研究意在考察“再生人”信仰在当地社会中传承和维系的手段与方法,进而探究这种信仰在当地社会中的文化功能,阐明信仰传承与维系对当地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再生人”信仰;维系;文化功能

在湖南省坪阳地区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民俗现象——“再生人”信仰,再生人信仰是发生在我国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处的侗族聚集区的一种关于轮回转世的信仰,表现为当地部分新生的孩童记得自己“前世”记忆,具有这种特征的人被称为“再生人”,其实质是当地民众对家族和家庭历史,对过世亲人的记忆,是一种特殊的祖先信仰。此信仰发生在家族、家庭内部,成员之间有血缘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家族血缘关系的维系和确认。这种再生人现象全世界各地都有过历史记载和出现记录,但往往是单个现象,也就是偶然现象。而湖南省坪阳地区却是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集体再生人现象发生地。该研究针对这种现象,拟从信仰与生态环境、信仰与人生观,信仰与口头传统、信仰与日常习俗的关系来探讨其信仰维系手段极其社会文化意义。

开展4K技术在电视实践中的应用方法研究,主要可以将研究内容总结为4k技术电视直播一体化网络系统结构组成、4k技术电视播放实践一体化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分析和4k技术电视播放实践一体化网络系统联通技术以及4k技术电视播放实践一体化网络系统网络化工作流程分析四点,具体的研究内容可以总结归纳如下。

1 信仰与生态环境

坪阳乡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南部地区,其东南则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的龙胜各族自治县相连,怀化通道县南部是一个纯粹的侗族聚居区,而龙胜各族自治县又以壮族为主体。坪阳乡是一个侗族聚居地,地势呈南北走向,交通闭塞,汉文化与周边土家族、苗族文化影响很小,民族传统文化保存较好。

坪阳乡有大量的风雨桥和湖,这在当地被认为是直通阴阳的工具。桥上篆刻着壮族的图腾,这是侗壮文化的交融的实例。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使得坪阳地区自古以来与中原汉族聚居区有了北面天然的山地屏障,南面壮族自治区的壮族与侗族产生难免的交集,因此侗壮两族的生死阴阳观在某种程度上有契合。比如侗族最自然朴素的生死观,将丧事称为 “白喜”,表明侗族人对待死亡既不是敬畏也不是害怕而是一种对之信仰赞美的积极态度,壮族的二次葬习俗其实也是对死亡的一种精神寄托和信任灵魂的存在的二次性,二者在阴阳生死观有诸多相似之处。而坪阳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恰恰促成了二者的交流融合,从而进一步为再生人信仰的造就提供了条件。

2 信仰与人生观

侗族人面对生死是非常平静的,因为他们认为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再一次的轮回。这种朴素的生死观念被明确地记载在侗族古歌里,侗族古歌是侗族先民通过诗歌的方式,将本民族的历史、信仰、风俗习惯等传唱给下一代的一种方式。侗族先民们在古歌里传唱:“宜仙宜美人老了,如同枯叶萎黄。天上降下了圣旨,催促他们去天堂。……回到创世女神萨天巴身旁。”即用叶落归根比喻人死后回归神的怀抱,人的生命在冥冥之中就已经有了定数,因此在面对死亡时人不要纠结与恐惧,而是应以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从容的面对死亡,回归祖神的怀抱,等待下一次的轮回。

侗族一直是信仰灵魂可脱离肉身存在的,《侗族通览》里提到,灵魂生活的世外桃源名叫“高胜牙安”,对“高胜牙安”有这样的记载:“与祖同地,共同生活,吹笙‘多耶’,处于极乐世界”。

混凝土的防裂措施可以从根源上解决,针对不同的工程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类型,高速公路建设是一个面积大的工程,所使用的混凝土类型需要经过合理的设计,低剂量抗裂型水泥适用于所有路面结构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有效的缓解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出现。低剂量抗裂型水泥可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基层板结构好,整体的强度高于普通的混凝土,适用于公路的建设,施工过程操作相对简单,工作人员操作的难度减小,材料的设计减少了水泥的水用量,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路面基层施工的质量。

3 信仰与口头传统

在一百多例再生人现象中,除了少部分昆虫动物“转世”的,几乎全是非正常死亡,或是在旁人看来令人惋惜的离开,若是寿终正寝,此人必是德高望重之人。这与侗族的积德得好报,福祸相依,壮族的阴阳转换重生一一对应,这都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为再生人信仰的保持影响起到了文化的基础作用。除此之外,当地的民族传统民谣的延续对维系“再生人”信仰起到积极作用,比如大家熟悉的歌本《阴阳歌》,这首民谣要唱三四个小时。里面有一部分歌词是:

在当地,红鲤鱼汤就是相当于道教传说里的孟婆汤,可以让人忘记前世的记忆。然而新生儿身体脆弱,一出生喝红鲤鱼汤很容易造成消化系统受损,从科学层面来说,这是非常不值得延续的习俗。这种习俗的存在与延续使得再生人信仰在当地营造了一种恐惧诡异的氛围,新生儿喝红鲤鱼汤如果出现了身体上的不良反应,不去就医,而是看作为再生人灵魂脱离的正常反应。由于相信其存在产生的害怕与恐惧,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坪阳当地人都是相信再生人现象存在、有再生人信仰的。再生人信仰带来的这种恐慌是与其维系血缘关系,传承家族记忆等正面价值相伴而生的,它里面包含着民众对“死亡”本能文化反应。

在漫长的时间里,再生人现象在坪阳地区起着凝聚村落群体的特殊作用。坪阳地区的再生人现象大多发生在同村邻村的相近范围内,这种现象的发生实则也是各个村落以及村落内部互相了解团结的一个过程,通过再生人信仰塑造的一个个与在世村民有着特殊联系的再生人,坪阳地区的人们很多家攀上亲戚,结成良好的关系,往来增多,甚至一起生活一起劳作。

冻猪皮→解冻→清洗→煮制→去毛→分切整形→泡制→调味→添加乳酸链球菌素、茶多酚及植酸→真空包装→贮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面对持续扩招的压力,高校无法做到导师人数和科研项目的同比例增长[8],如何在保证研究生原有理论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研究生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全方位综合性能力日益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9-10]。能源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北京矿大能源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各工程技术中心有各种煤矿特色的合作项目、有充足的研发经费、有先进的科研仪器,能够使研究生的教育根植于真正的工程项目的沃土之上,对研究生课题的顺利开展起到有利的辅助推进作用[11-12]。

4 信仰与生活禁忌

白灼菜口味鲜咸微辣,白灼汁不能太多(盘子深度的 1/5),浇油要热要少,菜品要整齐美观。上汤菜口味要清鲜、汤汁乳白,原料要2/3浸入汤中,不能出现浮油现象。

“再生人”信仰对当地的“再生人”来说,是一种对这一世身份的肯定和上一世身份的再延续。在当下,再生人现象带来的不止是亲密联系等积极作用,也造成了当地居民的一种困惑。“再生人”与人的生死相关,特别是村落里非正常死亡人容易产生这种现象。因此,这种信仰中就包含了民众在“死亡”观念下所形成的一些生活禁忌。

从这方面来说,坪阳再生人现象对当地来说其实起着非常大的积极影响作用,这种现象凝聚村落集体,增加村落意识,促进村落团结,形成一种通过“再生人信仰”从而沟通村民关系的村落特殊传统,将有限的人口与力量紧密联系,从而让集体和个体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比如除了少部分因为不能对再生人信仰极度恐惧的家庭其余所有再生人的现世家庭都和前世家庭建立了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而再生人则是两个原本陌生的家庭结合相亲相爱相互扶持的纽带。

“今夜我们相聚唱一首歌大家听,静静听我把歌唱,我们来到世间很少有人得齐全,就像四面山岗高高矮矮不一样。有吃有穿命中定,寿岁年华也靠命根定短长。养男育女靠八字,家财田产全靠前世修善今生才能把福享。有夫有妻也是命中早注定,单身孤零那是从阴间阎罗认领守空房。我说这话当初也有人不信,他还为此到阴间质问阎罗王。十代都有人曾经到阴间,把阴间的事拿到阳间来宣扬。”

5 再生人信仰维系的现实意义

5.1 凝聚村落群体

这首当地流传的《阴阳歌》传递出一种死生阴阳的关怀,对“再生人”信仰的维系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神秘氛围,增加了当地人对再生人的可信度,因为古已有之,则信之易也。在坪阳乡地区流传的一些民谣和传说解释一些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的故事,阴阳两极甚至还可以共处,一起抵抗黑暗恶势力,从民谣宣传和结局来看,同上所述,是一种诸恶莫作的态度。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看起来“封建迷信”的“再生人信仰”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塑造是有积极意义的。

如村落里就有部分家庭和家族不敢不愿承认自己有再生人现象或信仰,由于对再生人感到恐慌,这些对再生人持畏惧心态的村民们形成了一个习俗,那便是给新出生的孩子喝红鲤鱼汤。

5.2 协调家庭血缘关系

在坪阳地区,一般在经济条件及其落后的村落里,重男轻女或者因为生计残杀刚出生的婴童的落后现象是常有发生的,而在坪阳地区曾经落后闭塞的情况下,却没有这样的落后传统。毋庸置疑,在再生人现象震惊世界以前,坪阳地区并没有受到世人关注,对它的形容仅仅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山区村落体。但是就在这样一个吃穿紧张的地区,从未发生过丢弃孩童拒绝扶养孩童的普遍情况。

这一点与再生人信仰的存在应该有一些联系。因为坪阳地区的再生人现象中有许多例都是在亲属之间轮回转世,有许多今生的孙女是前世的妻子,弟弟是爷爷这样的案例,甚至还有十几岁的人以父亲的身份去参加儿子的婚礼。这实际上是家庭血缘关系的一种再调整和再生作用,使得许多婴童一出生就有了和家族人群更深刻的感情与思想认同感,在这一基础上,虐杀儿童的行为几乎是不可能成立的。坪阳地区的再生人信仰协调血缘关系的功能维系了当地的家族信仰与稳固,也是当地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

5.3 旅游市场获益

通道县坪阳乡是一个封闭、贫穷的山村,照新的扶贫标准统计,该县农村贫困人口有5.87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1/3,并且大部分村子都没有通水泥路,扶贫任务艰巨,当地几届官员都操碎了心。由于实在缺乏发展一些产业的条件,多年前,通道县就已确定了“生态立县、旅游立县”的发展方针,其中就提到了把当地再生人现象这一独特而神奇的文化资源作为当地发展旅游业的一大突破口。

再生人这个古老的名词,借助着现代技术,电脑、网络和媒体的传播,渐渐地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一个神秘现象,并且那里的人把这种现象作为自己的信仰传承了下去。于是,村里出现了许多外来“背包客”,专门为当地的“再生人”而来。有的是为了考察原因、探其虚实;有的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还有部分人,是因为怀念去世的亲人,特意来到这里一探究竟,想看看是否能离亲人们“近一些”等等。借助再生人现象,当地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当地的居民开始办起了客栈、餐馆甚至农家乐等等,坪阳乡渐渐成为了有名的旅游景点。

“再生人”作为一种地方民间信仰曾经在坪阳地区产生了重要的文化作用,它维系血缘关系,传承家庭家族记忆,成为当地村落社会维系的精神纽带。但同时,它也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困惑,造成了精神上的束缚。随着社会的发展,此信仰在当地呈现逐渐消亡的趋势。民众、学者和官方都注意到了这一特殊的民间文化现象,于是如何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存其精华,去其糟粕,成为维系和传承这一民间信仰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人们在现代社会里逐渐发掘出其正面的、积极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冼光位.侗族通览[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2]肖波.左江岩画中所见壮族先民之生死观[J].民族艺术,2016(6):69-78.

[3]吴浩编.中国侗族村寨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K89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9)11(a)-0028-02

课题来源:本论文为吉首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课题论文。

作者简介:彭书跃(1980-),男,湖南湘西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民俗学。

标签:;  ;  ;  ;  ;  ;  ;  ;  ;  ;  ;  ;  

彭书跃:湖南坪阳地区的“再生人”信仰传承和维系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