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位论文_李寿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命本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命,本位,慈和,个体,伦理学,共同体,自由。

生命本位论文文献综述

李寿旭[1](2018)在《孟子生命本位境界下的美学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孟子将美的道德理义引起的心理愉悦感与色味声等感官刺激引起的愉快感相提并论,认为这两种愉悦感的体验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孟子的美学观打破了传统美学仅限于感官声色愉悦的认识局限,使人格精神也可以作为审美对象,从而肯定了圣人、圣君、平民等不同阶层人士在美感认同上的普遍性和共同性特点,这为孟子建构平民、君主和自然资源之间的统一性与一致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孟子的审美理念要求社会成员在"成己、成人、成国家",穷达自如的人生境界中,实现个人安身立命与国家社会稳定之间的一致性,具有强烈的生命感和生存意识。(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王一然[2](2017)在《生命在场:美术教学的本位诉求》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术教学要以儿童生命为本,以兴趣为先,以本真为要,坚持用情境唤醒儿童的创作欲望,用问题导引儿童的创作活动,用想象开掘儿童的创作潜能。只有让儿童的生命在场,才能使儿童的生命创作得到展现。(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课程》期刊2017年20期)

蔡昱[3](2017)在《“超个体的个体”为本位的生命哲学视域中的医患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由"畏死的恐惧"这一人之弱点引申出人之本真需要的一体两面性和人之本真存在的一体两面性,提出人之本性为"互慈和创-实在的自由"。其后,提出"本真的人"、"异化的人"和"人-质料"的概念,讨论强壮的"超个体的个体"对弱小恐惧的"原子式个体"的超越与拯救,论述"超个体的个体"为本位的生命哲学是一种"本真的人本主义",是人类文明再启蒙的重要内容,并提出本真的医患关系是"互慈和创的医患共同体"。讨论了异化的医患关系的原因与特征;阐释了本真医患关系的特征,举例介绍适合它的机制;并提出了医生的自我救赎问题。(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A)》期刊2017年09期)

蔡昱[4](2017)在《“超个体的个体”为本位的生命哲学视域下的医患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提出了人的两大弱点——"对匮乏的恐惧"和"对被社会孤立的恐惧",可统称"畏死的恐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的本真需要的一体两面性和人的本真存在的一体两面性。以此为切入点,本文提出了人之本性为互慈和创,它是人的本真需要,是人的实在的自由,是人的本真的存在方式。在人之本性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提出了"本真的人"、"异化的人"和"人——质料"的概念;其后,讨论了强壮的"超个体的个体"对弱小恐惧的"原子式个体"的拯救,其中,"超个体的个体"是人之本性和本真的自我在生命实践中的"显现"与"实现";其后,提出了"超个体"的个体为本位的生命哲学是一种"本真的人本主义"——它以人之本性为基础、尺度与归依,它是人类文明再启蒙的重要内容——再启蒙的宗旨是使人类回归人之本性,回归人的本真存在,即"互慈和创的整体关联之在——实在的自由"。最后,本文在超个体的个体为本位的生命哲学视域中,提出了本真的医患关系应该是互慈和创的医患共同体。本文讨论了"原子式个人"的理念、权利至上的信仰和资本逻辑下的医患关系的异化,提出了本真的医患关系的特征,并举例了适合它的机制。并提出了在不合理的医疗体制还不能很快调整的情形下医生的自我拯救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医学伦理学国际论坛论文集》期刊2017-07-20)

邓桂英[5](2017)在《现代新儒家生命美学及其民族本位的世界情怀》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新儒家积极构建基于本土资源而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儒学表达,并将之带进对美学的深层思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命美学思想,丰富和充实了当代生命美学理论的内涵。(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汪婷[6](2017)在《敬畏生命》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贝特·施韦泽是一位独特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实践者。他的一生都在关注伦理和文化问题,出版了大量相关论着并创立了敬畏生命伦理思想。施韦泽在长达半个多世纪扎根于非洲的时间里,义务救死扶伤并保护动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爱因斯坦曾评价他是二十世纪西方世界中唯一能与甘地相比的具有国际性道德影响的人物。施韦泽是结合中西方文化的杰出代表,对基督教博爱思想、人道主义传统和东方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吸收成就了他的敬畏生命伦理思想,他对时代问题的认识和反思也是敬畏生命伦理思想产生的根源。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动物福利运动的施韦泽深刻思考了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的关系,反对战争,肯定生命,并提倡人对生命所持有的虔敬态度是一种绝对律令。生命的普遍联系和内在价值的平等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他将伦理的关怀对象从人扩展到了一切生命,强调人对生命必须承担起无限的道德责任,突破了人类中心主义。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蓬勃发展导致了物质与精神发展水平的失衡,人们思想的丧失成为了文化衰落的主要原因。施韦泽肯定了理性思想的重要性,号召通过深度的自由思想来实现生命意志的休戚与共,从而达到对所有生命的敬畏。人对其他生命意志的体验不仅能够保存和促进生命,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生命的最高价值。敬畏生命伦理思想作为一种肯定世界和生命的乐观主义世界观,是文化进步的本质,也是建设文化国家的关键。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提出对整个社会和伦理学的发展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它是生态伦理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能够促进人与一切生命之间的和谐,推动文化的进步,也是人的内在完善的必然要求。但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敬畏生命伦理思想基于信仰之上的神秘主义色彩使其过于理想化,缺乏具体的实践标准和细则。否定价值序列要求人首先要抛弃生命意志的自我分裂,其次要平等对待一切生命,在实践中会使人陷入道德相对论中,导致无法抉择。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动机论特征过于强调主观动机的重要性,高估了人的道德觉悟水平,忽略了行为效果的重要性,它无法有效规范人的行为,因此难以走出实践困惑。(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7-05-01)

周璐[7](2017)在《写作真的不是教出来的吗?——与潘新和教授商榷其“言语生命动力学之写作本位观”中的某些观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听潘新和教授的讲座,对于资质平平的我来说,确实有些费劲。虽然,他的鸿篇巨着——《语文:表现与存在》,我曾经翻阅过,但终究因为深奥难懂,浅浅涉猎便弃之一旁。今天,再听潘教授的讲座,我努力打通视听与心灵间的隔阂,集中心智走进他的"言语生命动力学之语文教育基本观"。在感知他的学术魅力的同时,深为他冲击权威、执(本文来源于《小学语文教学》期刊2017年12期)

唐代兴[8](2016)在《生命的自在意蕴与伦理本位——生命伦理学研究的叁维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命既是本体的又是形成的。在本体世界,生命原发存在,其自在性和他者性内在地统一,并表征为感性的伦理意蕴。在形成世界,生命继发存在,其潜在伦理意蕴必彰显为现实伦理要求,并因为遭遇利害而敞开叁种可能性朝向。但是,这些体现不同可能性朝向的伦理要求只能在生命创造之"生命的产物"这个层面展开,根本无助于消解生命自由与生命平等之间的矛盾和生命的产物控制与反抗控制之间的冲突。生命伦理学诞生于这一双重拉锯战中,并必然肩负以下使命:一是在人的形成世界中如何引导生命和呵护生命;二是在人的本体世界中如何实现生命的自在与自由。由此,生命伦理学必然开辟出生命本体的伦理学、生命形成的伦理学以及能够整合二者的生命伦理方法学。(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金乾伟[9](2015)在《生命本位与壮族民间文学生态审美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壮族民间文学形态多样,千百年来体现了壮族族群文化的精神和要义,表现出族群立足生命本位的诗性思辨:主要有追求阴阳合德、天人合一的哲学意蕴、向往灵性境界、轮回永生的宗教意蕴、祈求子孙繁衍、幸福平安的民俗意蕴、执着幸福爱情、美满婚姻的真情诉求、敢于抗争、向往自由的审美品行。其情感、精神的体验等已成为壮族人的生存智慧、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的审美表达和象征。(本文来源于《景德镇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顾晓敏[10](2015)在《立足新课改,孕育新生命——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本位意识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课改的航标首先指向了学生,而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公地位却需要在教师的辅助下确立,首先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趣味性,创新教学思路,让学生的本位意识得到充分地发挥。(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5年17期)

生命本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术教学要以儿童生命为本,以兴趣为先,以本真为要,坚持用情境唤醒儿童的创作欲望,用问题导引儿童的创作活动,用想象开掘儿童的创作潜能。只有让儿童的生命在场,才能使儿童的生命创作得到展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命本位论文参考文献

[1].李寿旭.孟子生命本位境界下的美学观探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2].王一然.生命在场:美术教学的本位诉求[J].基础教育课程.2017

[3].蔡昱.“超个体的个体”为本位的生命哲学视域中的医患关系[J].医学与哲学(A).2017

[4].蔡昱.“超个体的个体”为本位的生命哲学视域下的医患关系[C].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医学伦理学国际论坛论文集.2017

[5].邓桂英.现代新儒家生命美学及其民族本位的世界情怀[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7

[6].汪婷.敬畏生命[D].安徽大学.2017

[7].周璐.写作真的不是教出来的吗?——与潘新和教授商榷其“言语生命动力学之写作本位观”中的某些观点[J].小学语文教学.2017

[8].唐代兴.生命的自在意蕴与伦理本位——生命伦理学研究的叁维向度[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9].金乾伟.生命本位与壮族民间文学生态审美意蕴[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

[10].顾晓敏.立足新课改,孕育新生命——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本位意识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5

论文知识图

一,8佛教观念的世界中心—坛城来源:网...1 母语教育应然形态一15藏传佛教的生死轮回图一,4荒原中随风飘扬的风马旗来源:作者...一16环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路来源:作者自绘一,7寺院殿堂四周的转经通道来源:作者...

标签:;  ;  ;  ;  ;  ;  ;  

生命本位论文_李寿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