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侵染论文_秦士维,夏秀英,安利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潜伏侵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锈病,山核桃,病原,蓝莓,真菌,病菌,定量。

潜伏侵染论文文献综述

秦士维,夏秀英,安利佳[1](2017)在《蓝莓果实潜伏侵染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辽宁省蓝莓鲜果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潜伏侵染果实的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研究了真菌的潜伏侵染状况,为指导蓝莓果实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辽宁省蓝莓果实普遍存在真菌潜伏侵染现象,不同品种带菌率存在差异,‘M7’带菌率较高,"布里吉塔""爱国者""奥尼尔"和"南好"带菌率较低。从8个蓝莓品种中共分离鉴定出9种潜伏病原真菌,分别为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芽枝霉属(Cladosporiumsp.)、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嗜松青霉(Penicillium pinophilum)、茎点霉属(Phomasp.)、毛壳属(Chatetomium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sp.)。其中,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可在多个品种中分离,为蓝莓果实主要潜伏侵染病原真菌。另外,从蓝莓果实中分离到一株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该酵母对互隔交链孢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7年18期)

张克瑜,马占鸿[2](2017)在《玉米叶片中多堆柄锈菌潜伏侵染的real-time PCR检测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南方锈病是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毁灭性的气传病害。快速及时诊断与定量检测潜伏状态下的玉米多堆柄锈菌,对玉米南方锈病流行侵染的预测预报,以及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建立了一种简单易行且灵敏准确的玉米多堆柄锈菌潜育检测体系,并应用此方法对人工接种和田间的潜育期玉米南方锈病进行检测,建立病情预测方程。根据多堆柄锈菌的ITS序列和玉米Actin 2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PpoF/PpoR和PpoP(多堆柄锈菌)、ZmF/ZmR和ZmP(玉米)。经real-time PCR扩增对2对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对引物和探针对各自靶标片段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且最低可检测出的多堆柄锈菌DNA浓度和玉米DNA浓度分别为10~(-3)ng/μL和10~(-2)ng/μL。通过梯度稀释模板DNA建立了多堆柄锈菌和玉米各自的标准曲线,能够准确定量检测潜伏状态下的多堆柄锈菌以及玉米叶片的DNA含量。应用2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玉米南方锈病潜育期的real-time PCR检测体系。对人工接种后不同潜育期天数的玉米叶片中病原菌的DNA量和叶片的DNA量进行real-time PCR检测,并在发病后不同天数调查病情,计算分子病情指数(MDI)和病情指数(DI),其中分子病情指数定义为叶片中病原菌的DNA量(pg)与叶片的总DNA量(ng)的比值,将MDI-AUDPC与DI-AUDPC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病情预测方程:y=0.747 2x+212.4(R~2=0.817 5,P=0.035 1)。采用同样的方法,本研究还通过对田间玉米南方锈病潜育期的分子病情检测与发病后病情的实际调查,建立了田间病情预测方程:y=31.797x+22.501(R~2=0.725 6,P=0.001 7)。为玉米南方锈病的早期检测和预测预报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并能够为该病害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7-25)

秦士维[3](2017)在《蓝莓果实潜伏侵染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果蔬采后腐烂变质,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真菌产生的毒素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由于缺乏对蓝莓采后真菌病害种类的认识及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给蓝莓的病害防治及贮藏保鲜带来了困难。本文对辽宁地区蓝莓果实潜伏侵染的病原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利用从蓝莓果实中分离到的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进行了采前防治的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组织分离法从8个品种蓝莓果实中分离出9种潜伏侵染病原真菌,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9种真菌分别为: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芽枝霉属(Cladosporium sp.)、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嗜松青霉(Penicillium Pinophilum)、茎点霉属(Phoma sp.)、毛壳属(Chatetomium 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 sp.)。其中,互隔交链孢霉和灰霉菌可从多个品种中分离,为蓝莓果实主要潜伏侵染病原真菌。2.8个品种蓝莓果实的带菌率统计结果表明,辽宁地区蓝莓果实普遍存在真菌潜伏侵染现象,不同品种带菌率存在差异,“M7”带菌率较高,“布里吉塔”、“奥尼尔”和“南好”的带菌率较低。3.从蓝莓果实中分离到一株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该酵母能够显着抑制青霉菌、灰霉菌、毛壳菌、黑曲霉、互隔交链孢霉和镰刀菌等蓝莓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9.34%、87.81%、77.12%、76.45%、71.08%和59.88%,可用于蓝莓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4.利用葡萄有孢汉逊酵母并结合水杨酸和壳寡糖制备生防菌剂,在蓝莓果实采收前喷施,结果表明,喷施生防菌剂能显着增强蓝莓果实对采后病害的抵抗能力,有效降低蓝莓采后病害的发生率及其带来的损失。其中,葡萄有孢汉逊酵母结合水杨酸处理的果实腐烂率及腐烂指数最低,分别为5.1%和1.7%,显着低于对照的37.50%和19.72%。施用葡萄有孢汉逊酵母可以显着提高果实对人工接种灰霉菌的抑制效果。生防菌剂能够提高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进而增强果实的抗病能力。(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张克瑜,孙秋玉,李磊福,骆勇,马占鸿[4](2016)在《应用TaqMan Real-time PCR定量检测玉米多堆柄锈菌潜伏侵染量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玉米南方锈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毁灭性真菌病害。快速及时诊断与定量检测潜伏状态下的玉米多堆柄锈菌,对玉米南方锈病流行侵染的早期预测预报,以及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的ITS2序列的418~619 bp片段和玉米Actin 2基因序列的1 853~2 467bp片段,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PpoF/PpoR和PpoP(多堆柄锈菌)、ZmF/ZmR和ZmP(玉米)。经Real-time PCR扩增对2对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对引物和探针对各自靶标片段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且最低可检测出的多堆柄锈菌DNA浓度和玉米DNA浓度分别为1 pg/μl和10pg/μl。同时通过梯度稀释模板DNA建立了多堆柄锈菌和玉米的标准曲线,能够准确定量测定潜伏状态下的多堆柄锈菌以及玉米叶片的DNA含量。为玉米南方锈病的早期检测和预测预报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并能够为该病害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植保科技创新与农业精准扶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1-10)

潘阳,谷医林,骆勇,马占鸿[5](2016)在《双重real-time PCR定量测定小麦条锈菌潜伏侵染方法的建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高效准确地定量检测处于潜伏侵染阶段的小麦条锈菌,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小麦条锈菌和寄主小麦的引物,设计了各自的探针,建立了双重real-time PCR检测方法。为排除多个引物互作造成的干扰,对小麦条锈菌引物探针体系、小麦体系以及二者的双重real-time PCR体系进行了比较。CT值相关线性回归分析证明,引物之间互作很小,对定量检测无影响。已知浓度样品经梯度稀释,进行灵敏度检测,确定了双重real-time PCR对小麦条锈菌DNA和小麦DNA准确定量测定的最小检测限为0.4 pg和0.5 ng。同时建立了小麦条锈菌和小麦各自的标准曲线。用此方法检测来自两个不同地区的田间样本,得到的分子病情指数(MDI)与随后的发病趋势一致。本研究建立的双重real-time PCR分析方法可靠、高效、低误差,是对本实验室已有小麦条锈菌潜伏期分子检测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朱致翔,时浩杰,雷飞斌,张传清[6](2016)在《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山核桃干腐病病菌潜伏侵染量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茶麋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干腐病是山核桃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病害,该病菌表现明显的"潜伏侵染"特性。研究山核桃树体中干腐病菌的定量检测技术对山核桃干腐病的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茶麋子葡萄座腔菌的EF1α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扩增发现引物EFRT-F1/R1对山核桃干腐病病菌的特异性及扩增效率较高,可稳定扩增出230 bp的目标条带。应用此特异性引物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干腐病病菌检测方法能够定量检测出山核桃植株样品中的病菌含量,灵敏度要比普通PCR高100倍。(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朱致翔,时浩杰,雷飞斌,张传清[7](2015)在《应用real-time PCR定量检测山核桃树干腐病病菌潜伏侵染量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干腐病是山核桃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害,染病植株产量明显下降,严重时可造成植株死亡。山核桃干腐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aea(Moug.Ex Fr.)Ces.&De Not]属子囊菌纲,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naceae中的茶麋子葡萄座腔菌。山核桃干腐病表现明显的"潜伏侵染"特性。因此,研究树体中病菌的定量检测技术对山核桃干腐病的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根据茶麋子葡萄座腔菌的EF1α和HSP基因序列各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普通PCR和real-time PCR扩增发现引物EFRT-F1/R1对山核桃干腐病病菌的特异性及扩增效率较高,可稳定扩增出230 bp的目标条带。应用此特异性引物,建立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能够定量检测出山核桃植株样品中的病菌含量,灵敏度要比普通PCR高100倍。运用上述方法对多个山核桃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能检测出,表示这些样品中存在较多的山核桃干腐病病菌,再通过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可以准确计算出这些样品中的病原菌含量。本方法的建立为及时、快速监测病菌在潜育期间的发展规律以及为该病的预测、防治提供依据,还可以通过检测山核桃样品中的菌量,预测病害流行的时间以及发生状况,为病害的预测预报提供重要数据。研究结果对指导山核桃干腐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07-21)

雷桅,彭青云,张古忍,刘昕[8](2015)在《冬虫夏草菌在寄主钩蝠蛾幼虫中的潜伏侵染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冬虫夏草是青藏高原的特色名贵药材,是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寄生于钩蝠蛾幼虫后形成的虫生子囊真菌,其发生机理和侵染途径至今未知。本文利用real-time q PCR实时定量技术检测了寄主蒲氏钩蝠蛾Thitarodes pui幼虫表皮、脂肪体、血淋巴和肠壁等组织中冬虫夏草菌定殖量,分别建立了起始于表皮的侵染路径(R20.678)和起始于肠道的侵染路径(R20.271)两种Holt数学模型,经比较分析后,推论冬虫夏草菌随口腔摄食侵染寄主幼虫的方式具有一定合理性和可行性,揭示冬虫夏草菌可以通过进食途径实现其对钩蝠蛾幼虫的带菌生长、侵染和寄生,从而为深入阐释冬虫夏草菌与寄主钩蝠蛾幼虫相互作用关系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李菲菲,龙超安[9](2015)在《柑橘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在果实上的潜伏侵染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柑橘炭疽病原菌的种类及其潜伏侵染特性,为柑橘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采自湖北省3个地区的炭疽病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形态学特征观察和致病性测定并采用r DNA-ITS序列分析法对代表菌株T4进行分子鉴定。此外,通过组织分离法,研究炭疽病菌在柑橘花器和发育期果实上的潜伏情况。【结果】获得的19株致病菌均为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但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T4菌株的测序结果与NCBI已登录的胶孢炭疽菌序列(FJ459917.1,FJ459916.1)比对发现,一致性达100%。柑橘炭疽病菌在花器和果实上的潜伏侵染呈一定的规律性:花器官中,花瓣的带菌率最高;果实上,果蒂和脐部带菌率最高,其次为果柄部位。【结论】研究区域的柑橘花和果实均携带胶孢炭疽病菌,该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生产上要重视花期的病害防控,果实采后贮藏时需重视对果蒂部、脐部及果柄部位的消毒处理。(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白小东,毕阳,李永才,王毅,牛黎莉[10](2015)在《果蔬采后病害的潜伏侵染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潜伏侵染是引起果蔬采后病害的重要因素,病原菌侵染途径多样、侵染时期难以预测,采后处理不能完全控制果蔬潜伏侵染病害发生。潜伏侵染性病原菌附着胞的形成及分泌的致病因子如胞外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p H因子和毒素是病原菌穿透寄主细胞的重要原因,同时寄主组织衰老防卫能力降低也加速了病原菌在寄主细胞内次生菌丝的形成和寄主病症的出现。本文通过对果蔬采后病害的潜伏侵染机理的综述,明确病原菌侵入寄主的机制及病原菌在寄主内长期潜伏的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防治采后病害,对寻找防治潜伏侵染新方法和提高采后病害的防治效率具有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5年07期)

潜伏侵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玉米南方锈病是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毁灭性的气传病害。快速及时诊断与定量检测潜伏状态下的玉米多堆柄锈菌,对玉米南方锈病流行侵染的预测预报,以及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建立了一种简单易行且灵敏准确的玉米多堆柄锈菌潜育检测体系,并应用此方法对人工接种和田间的潜育期玉米南方锈病进行检测,建立病情预测方程。根据多堆柄锈菌的ITS序列和玉米Actin 2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PpoF/PpoR和PpoP(多堆柄锈菌)、ZmF/ZmR和ZmP(玉米)。经real-time PCR扩增对2对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对引物和探针对各自靶标片段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且最低可检测出的多堆柄锈菌DNA浓度和玉米DNA浓度分别为10~(-3)ng/μL和10~(-2)ng/μL。通过梯度稀释模板DNA建立了多堆柄锈菌和玉米各自的标准曲线,能够准确定量检测潜伏状态下的多堆柄锈菌以及玉米叶片的DNA含量。应用2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玉米南方锈病潜育期的real-time PCR检测体系。对人工接种后不同潜育期天数的玉米叶片中病原菌的DNA量和叶片的DNA量进行real-time PCR检测,并在发病后不同天数调查病情,计算分子病情指数(MDI)和病情指数(DI),其中分子病情指数定义为叶片中病原菌的DNA量(pg)与叶片的总DNA量(ng)的比值,将MDI-AUDPC与DI-AUDPC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病情预测方程:y=0.747 2x+212.4(R~2=0.817 5,P=0.035 1)。采用同样的方法,本研究还通过对田间玉米南方锈病潜育期的分子病情检测与发病后病情的实际调查,建立了田间病情预测方程:y=31.797x+22.501(R~2=0.725 6,P=0.001 7)。为玉米南方锈病的早期检测和预测预报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并能够为该病害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潜伏侵染论文参考文献

[1].秦士维,夏秀英,安利佳.蓝莓果实潜伏侵染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北方园艺.2017

[2].张克瑜,马占鸿.玉米叶片中多堆柄锈菌潜伏侵染的real-timePCR检测和应用[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3].秦士维.蓝莓果实潜伏侵染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防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4].张克瑜,孙秋玉,李磊福,骆勇,马占鸿.应用TaqManReal-timePCR定量检测玉米多堆柄锈菌潜伏侵染量方法的建立[C].植保科技创新与农业精准扶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5].潘阳,谷医林,骆勇,马占鸿.双重real-timePCR定量测定小麦条锈菌潜伏侵染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植物病理学报.2016

[6].朱致翔,时浩杰,雷飞斌,张传清.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山核桃干腐病病菌潜伏侵染量方法的建立[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6

[7].朱致翔,时浩杰,雷飞斌,张传清.应用real-timePCR定量检测山核桃树干腐病病菌潜伏侵染量方法的建立[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8].雷桅,彭青云,张古忍,刘昕.冬虫夏草菌在寄主钩蝠蛾幼虫中的潜伏侵染过程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5

[9].李菲菲,龙超安.柑橘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在果实上的潜伏侵染特性[J].果树学报.2015

[10].白小东,毕阳,李永才,王毅,牛黎莉.果蔬采后病害的潜伏侵染机理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5

论文知识图

采前BTH处理对网纹甜瓜果实两种真菌~...一3.生长期喷施SA结合套袋对鸭梨果实链...6种菌根真菌处理895杨由潜伏侵染采前壳聚糖处理对甜瓜果实损伤接种病...杧果生长期SA处理对采后果实病原菌~#...采前HParni处理对果实潜伏侵染...

标签:;  ;  ;  ;  ;  ;  ;  

潜伏侵染论文_秦士维,夏秀英,安利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