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压力论文_陈盈月

导读:本文包含了认知压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认知,压力,建构主义,变异性,应对策略,心率,语义。

认知压力论文文献综述

陈盈月[1](2019)在《认知压力与心率变异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压力是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也产生严重影响。寻找实时便捷的心理压力评估与检测方式,对防止慢性心理压力的形成并造成不可逆转的健康损伤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实时非入侵式的生理信号的采集与分析已经成为可能,这促使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生理信号用于监测和评估压力的可行性,以实现心理压力的客观测量。另一方面,心理压力作为机体对外界变化(例如刺激信号)做出评价后的反应,与个体调节情绪、认知和行为以适应变化的能力(即自我调节)有关。已有研究表明,自我调节能力与个体的教育与事业成就、社会经济地位和健康状况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对不同压力情况下的个体的生理信号变化程度的研究也有可能解释自我调节及其对上述叁个重要方面的影响。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蕴含着关于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的可靠信息,已经作为心理压力和自我调节的生物标志物被广泛研究。以往的研究表明,HRV的一些度量指标与心理压力和自我调节状况存在显着的关联性。然而,在HRV评估压力的研究中,不同实验室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之间存在着异质性,尚无统一的结论和解释。此外,以往的实验研究发现静息HRV与自我调节存在显着性关系,却甚少关注HRV反应性与自我调节的关系,而且HRV与成就和健康之间的关系仍然未知。本文试图使用大学生受试者在不同压力状态下重复测量的心电数据研究HRV的时域、频域和非线性指标是否可以可靠的追踪压力的变化,探索已有研究结果之间差异的原因。我们进一步分析静息HRV指标和认知压力导致的HRV指标变化量与受试者大学的平均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探索使用HRV预测自我调节的长期成果的可能性。本文采用心算任务作为压力诱发源,采集36位健康受试者在完成两种难度心算任务时重复测量的心电信号,共有28位受试者完成整个实验并获得高质量的心电数据用于后续分析。心电信号经过滤波处理后,采用QRS波检测算法准确识别R波位置并得到R-R间期和即时心率数据。(1)短期HRV指标追踪急性压力的变化。采用时域、频域、非线性方法获得在各个任务阶段的42个HRV指标。分析重复测量的HRV指标的可靠性,并调查HRV指标是否可以有效的区分不同压力水平并追踪压力的变化。结果显示,时域指标 AVNN,RMSSD,SDSD,频域指标 LFnorm,HFnorm,lnHF,HF-Skewness,HF-Kurtosis 以及非线性指标 SD1,SD12,α1,系数 D,系数 E可以有效的区分不同的压力水平。此外,8个指标同时符合绝对可靠性和相对可靠性标准,但这些指标并不能有效区分不同的压力水平。上述结果表明HRV指标的可靠性较好并不等同于其可以可靠地追踪压力的变化。另一方面,HRV用于压力评估时各实验室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以部分归因于某些指标不能有效区分不同的压力水平。(2)静息HRV和认知压力诱发的HRV变化量与大学阶段平均成绩的关系。在28名有效受试者中,26名来自同一本科专业班级(占总人数34人的76.4%,没有被收入的8人成绩排名处于随机分布的位置),这26名受试者的数据用于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各HRV指标与学生本科期间平均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GP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静息HRV指标LFnorm,HFnorm,lnHF,α1与GPA有显着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分别-0.54,0.54,0.48和-0.43。此外,指标AVNN,LFnorm,HFnorm,lnHF,D,E和SD12从ES1 到 DS1阶段的变化与GPA显着相关,且这些指标的波动幅度的大小与GPA呈显着的正相关。这些结果提示短时HRV反映受试者内在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可能预测自我调节的长期结果。(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苏炎奎,李荣宝[2](2018)在《认知压力和单词熟悉度对英语视觉词汇语义通达模式的影响——来自视译和阅读眼动实验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译包含着视觉词汇的语义通达,由于源语理解和译语生成的并行加工,其认知压力大于阅读。本文考察认知压力和单词熟悉度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视觉词汇语义通达模式的影响。研究采用眼动研究范式,通过比较正确同音异形词、错误同音异形词和拼写对照词的凝视时间,验证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语义通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认知压力会影响语义通达模式,在高认知压力的情况下,语义是由形-义直通通道通达的,而在低认知压力的情况下,语义是由双通道竞争通达的。研究还发现,单词熟悉度是语义通达稳定而独立的影响因素,高熟悉度单词的语义是由形直接通达的,而低熟悉度单词的语义是通过双通道通达的。(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池丽萍,宗正,辛自强,陈英和[3](2018)在《建构主义教学与元思维的关系:认知压力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建构主义教学评估问卷、认知压力问卷、一般元思维量表与情境元思维量表对381名学生进行测量,考察了建构主义教学与元思维之间的关系,以及一级、二级认知压力在其中的中介或解释作用。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仅考虑一级认知压力时,建构主义教学能正向预测两种元思维,一级认知压力在建构主义教学与两种元思维间皆起部分中介作用;(2)仅考虑二级认知压力时,其在建构主义教学与两种元思维间皆起完全中介作用;(3)同时加入两种认知压力时,仅二级认知压力的中介作用显着。(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8年02期)

沈宜[4](2017)在《同声传译中语块对认知压力缓解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声传译(以下简称为“同传”)是一项复杂的语言处理活动。在同传过程中,译员借助多种认知和语言手段促进讲者和听众之间的交流。译员必须在极短的“听说时差”(Ear-Voice Span)内,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如信息压缩、解述、预测等,解码源语言信息并将其重新编码为目的语。因此,口译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探索同传的内在活动机制,用以帮助译员缓解同传过程中的认知压力。本文基于工作记忆理论和语块语言习得理论,从跨学科的角度探索同传中的认知问题。在Cowan的加工套嵌模型(Embedded-Process Model)以及Barrouillet和Camos的基于时间的资源共享模型(Time-Based Resource-Sharing Model)的基础上,作者将提出新的模型,即“注意焦点—资源共享”模型(FoA-TBRS Model),并利用该模型解释认知超负荷和加工延迟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将涉及两个同传实验。其中第一个实验用以验证“注意焦点—资源共享”模型的合理性,证明加工延迟导致认知超负荷,影响口译质量。在第二个实验中,作者将基于“注意焦点-资源共享”模型,分析比较实验组(语块学习组)和对照组(单词学习组)的口译表现,以此证明语块作为存储在记忆中的语意单位可以帮助译员减少加工延迟问题,缓解认知负荷,从而提高整体翻译质量。(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4-01)

廖晶,贺晓静[5](2013)在《交替口译员现场认知压力之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丹尼尔·吉尔的口译精力分配模型及走钢丝假说,结合近年专业受训译员口译录像实例,针对交替传译译员现场的错译、漏译现象,分析口译过程中的译员压力诱因及可采用的应对策略,以预防或降低译员认知压力对译文质量的负面影响,从而提升口译员的现场表现,优化口译质量。(本文来源于《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贺晓静[6](2012)在《交替口译员现场认知压力之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译被众多专业人士称为一项“危机处理”的活动。交替传译作为一项重要的口译工作模式,如今深受欢迎。其被广泛应用于会议口译及对话口译当中。交替传译的紧张程度虽不及同声传译,但其口译员仍旧承受着巨大的认知压力。根据丹尼尔·吉尔提出的交替传译中的精力分配模型,其将交替传译的口译过程划分为理解和译语产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皆分有四种精力。他指出,有且仅当译员做到将信息处理能力资源合理分配给每个精力任务,口译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正是口译工作本身的高认知负荷性同译员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之间的失衡关系,才导致了译员的现场口译失误。鉴于前人对译员认知压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同声传译的工作模式,本文作者在丹尼尔·吉尔的口译精力分配模型及走钢丝理论指导下,结合专业译员的八个主要的现场口译录像材料,尝试性地针对交替传译译员现场口译错译、漏译现象给出理论解释。此外,本文在第二章中将分别分析口译过程两个阶段中译员的压力诱因,并在第叁章中尝试总结出现场口译员可采用的一些应对策略及技巧,以预防或降低译员认知压力对译文质量的负面影响,从而提升口译员的现场表现,优化口译质量。希望能给交替传译从业者及学习者以启发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2-11-01)

王苏容,成静,徐旭娟,施如月,朱慧[7](2007)在《认知压力理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到压力,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精神压力,但压力既包含着让心理无法承受的精神痛苦,同时也包含责任感与使命感。所以压力除了“精神压力”之外,还有更为积极的“认知压力”,这种认知压力可使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是迫使或促进他们进行认知活动(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07年25期)

辛自强,宁良强,池丽萍[8](2005)在《认知压力与建构主义数学教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与通常在消极意义上使用的“精神压力”概念不同,“认知压力”是学习环境促使学习者进行不同类型认知活动的积极力量。根据这种环境导致学习者使用一级还是二级程序性知识达成目标,可将认知压力分成一级认知压力和二级认知压力。本研究以325名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数学课堂上认知压力的现状及其与建构主义教学的关系。结果表明:(1)对于数学课堂而言,被试报告的一级和二级认知压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且二级认知压力显着高于一级认知压力;(2)建构主义数学教学有助于产生认知压力,特别是二级认知压力;(3)修订后的认知压力问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05年06期)

池丽萍,辛自强[9](2005)在《认知压力与建构主义教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与通常在消极意义上使用的“精神压力”概念不同,“认知压力”是学习环境促使学习者进行不同类型认知活动的积极力量。根据这种环境导致学习者使用一级还是二级程序性知识达成目标,可将认知压力分成一级认知压力和二级认知压力。本研究以325名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认知压力的现状及其与建构主义教学的关系。结果表明:(1)被试报告的一级和二级认知压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且二级认知压力显着高于一级认知压(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辛自强,池丽萍[10](2005)在《认知压力促进知识建构:另眼看“减负”》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相互补的思路,即在教育教学中设置合理的认知压力。教育背景提供的不同水平的认知压力是推动学生进行不同类型认知活动的动力,是促进他们建构知识的动力;课堂教学中认知压力的适当增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减少课后的作业负担。(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期刊2005年09期)

认知压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视译包含着视觉词汇的语义通达,由于源语理解和译语生成的并行加工,其认知压力大于阅读。本文考察认知压力和单词熟悉度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视觉词汇语义通达模式的影响。研究采用眼动研究范式,通过比较正确同音异形词、错误同音异形词和拼写对照词的凝视时间,验证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语义通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认知压力会影响语义通达模式,在高认知压力的情况下,语义是由形-义直通通道通达的,而在低认知压力的情况下,语义是由双通道竞争通达的。研究还发现,单词熟悉度是语义通达稳定而独立的影响因素,高熟悉度单词的语义是由形直接通达的,而低熟悉度单词的语义是通过双通道通达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认知压力论文参考文献

[1].陈盈月.认知压力与心率变异特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

[2].苏炎奎,李荣宝.认知压力和单词熟悉度对英语视觉词汇语义通达模式的影响——来自视译和阅读眼动实验的证据[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

[3].池丽萍,宗正,辛自强,陈英和.建构主义教学与元思维的关系:认知压力的解释[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

[4].沈宜.同声传译中语块对认知压力缓解作用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5].廖晶,贺晓静.交替口译员现场认知压力之应对策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6].贺晓静.交替口译员现场认知压力之应对策略[D].中南大学.2012

[7].王苏容,成静,徐旭娟,施如月,朱慧.认知压力理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

[8].辛自强,宁良强,池丽萍.认知压力与建构主义数学教学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5

[9].池丽萍,辛自强.认知压力与建构主义教学的关系[C].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

[10].辛自强,池丽萍.认知压力促进知识建构:另眼看“减负”[J].教育科学研究.2005

论文知识图

飞机集成监控系统仿真界面图专家型教师完美主义调节家庭压力源和非...新手型教师完美主义调节家庭压力源和非...扩展模型的作用过程四、基于自我效能...不同二作压力类型教师二作绩效比较心理弹性、压力认知和积极应对影响

标签:;  ;  ;  ;  ;  ;  ;  

认知压力论文_陈盈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