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论文_郭晓媛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论文_郭晓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异性,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因素,功能,述评。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郭晓媛[1](2012)在《关于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本文就关于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这个话题进行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树立异性交往的新理念、采取有效地指导方式、提高青少年异性交往的能力、树立好班风和校训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为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提高了宝贵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企业教育》期刊2012年07期)

徐飞鹏[2](2011)在《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时期,而青少年阶段的异性交往,又是实现其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链条。因为"人不可无群",在男女参半的社会中,青少年必然面对异性交往,只有学会与异性交往,才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保证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一、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问题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即在与异性交往方面存(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教育》期刊2011年24期)

王磊,陆信礼,江宏春[3](2010)在《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发展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自编的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问卷对925名普通中学生与职业中学生施行测量,研究了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总体特点、性别特点、年级特点、年龄特点、学校类型特点和城乡特点。(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0年19期)

张大均,王磊[4](2006)在《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摘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特点和成因及教育对策。在文献分析和半开半闭式问卷调查基础上,提出了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和影响因素结构维度的理论构想,并据此编制了最初问卷;通过小样本测试,确立了初始问卷;在对374名中学生进行初测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了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问卷和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影响因素问卷的正式问卷。用自编的问卷对925名中学生进行测量,比较系统地考察了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以实证研究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6-10-01)

林玲[5](2006)在《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发展特征、心理功能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异性之间交往的愿望日益强烈,但由于其既缺乏异性交往的心理准备又缺乏相应的经验和技巧,难免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从理论和实证系统研究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问题,指导青少年培养异性交往能力和积累异性交往经验,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十分必要。(本文来源于《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王磊[6](2004)在《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性交往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其积极的功能 :(1 )能够促进自我同一感的发展 ;(2 )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 ;(3)有助于增进友谊 ,并为日后获得成熟爱情积累经验。同时 ,青少年异性交往存在不少心理问题。并且 ,对青少年的异性交往仍存在着教育误区 ,主要表现为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当前 ,有关青少年异性交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e3q青a少年异性交往的发展阶段、特点、影响因素和教育构想 ,缺乏对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 ,研究领域较为狭窄 ;理论研究多 ,实证研究少 ;缺乏专门、科学的测量工具(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04年04期)

王磊[7](2003)在《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特点和成因及教育对策。在文献分析和半开半闭式问卷调查基础上,提出了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和影响因素结构维度的理论构想,并据此编制了最初问卷;通过小样本测试,确立了初始问卷;在对374名中学生进行初测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了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问卷和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影响因素问卷的正式问卷。用自编的问卷对925名中学生进行测量,比较系统地考察了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以实证研究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本研究获得了如下结论: 1.自编的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自编的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影响因素问卷系统有效。 2.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可以分为四大类型:退缩性人格、交往失调、偏执、过度防卫。其中,退缩性人格包括过分害羞、抑郁、自卑、退缩、冷漠;交往失调包括内部动机不当、择友标准失调、方式不当,过分关注、外部动机不当、规范失调;偏执包括敌意、功能失调;过度防卫包括多疑、攻击、嫉妒。 3.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同学关系、社会环境四个方面。个体特征包括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家庭特征包括客观因素、心理因素;同学关系包括竞争度、合作度、友谊状况;社会环境包括交往氛围、社会舆论。 4.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总体特征按照各维度的得分高低为:退缩性人格>交往失调>过度防卫>偏执。按照各因素的得分高低为:规范失调>抑郁>过分害羞>多疑>退缩>择友标准失调>自卑>过分关注>冷漠>方式不当>敌意>嫉妒>内部动机不当>功能失调>攻击>外部动机不当。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段及教育对策研究 5.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在总体状况、退缩性人格维度(及其内部所有因素)和交往失调维度上,男生得分显着高于女生。 6.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在总体状况及交往失调维度上存在一个低谷期一一初一门、门岁)和一个高峰期——初二(14岁)。初二或14岁是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转折期或关键期。 7.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在整体得分及四个分问卷得分上都有显着的学校类型差异,表现为职业中学>普通中学>重点中学。 8.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总体状况在城乡差异上不显着。“功能失调”因素表现为农村学校>城市学校,“规范失调”因素表现为城市学校>农村学校。 9.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同学关系、社会环境四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对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总体状况的影响有吕条显着路径。其中同学关系、社会环境、家庭特征对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产生直接影响;个体特征、社会环境分别通过同学关系,社会环境通过家庭特征,同学关系、家庭特征分别通过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产生间接影响。 10.教师对学生异性交往的态度、交往效能感、家庭教养方式、交往愿望、与异性合作度、学校异性交往氛围、父母对其异世交往的态度、网络、与母亲关系、社会大众对其异性交往的态度、外貌、学习成绩等12个因素能够预测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期刊2003-05-01)

王磊,张大均[8](2002)在《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功能存在问题及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性吏往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其积极的功能:(1)能够促进自我同一感的发展;(2)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3)有助于增进友谊,并为日后获得成熟爱情积累经验。同时,青少年异性交往存在不少心理问题。并且,对青少年的异性交往仍存在着教育误区,主要表现为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当前,有关青少年异性交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发展阶段、特点和正确对待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教育构想,缺乏对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研究领域较为狭窄: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缺乏专门、科学的测量工具(本文来源于《青年探索》期刊2002年05期)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时期,而青少年阶段的异性交往,又是实现其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链条。因为"人不可无群",在男女参半的社会中,青少年必然面对异性交往,只有学会与异性交往,才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保证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一、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问题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即在与异性交往方面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1].郭晓媛.关于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

[2].徐飞鹏.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浅析[J].内蒙古教育.2011

[3].王磊,陆信礼,江宏春.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发展特点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

[4].张大均,王磊.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摘要)[C].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5].林玲.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发展特征、心理功能和存在的问题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6

[6].王磊.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4

[7].王磊.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

[8].王磊,张大均.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功能存在问题及研究现状[J].青年探索.2002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论文_郭晓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