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乌蒙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浅谈如何提高乌蒙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一、浅谈如何在乌盟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论文文献综述)

高文辉,高文耀[1](2019)在《祁连山东端乌鞘岭林区抗旱造林综合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水分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祁连山东端乌鞘岭自然保护区干旱地块造林成活率不高的难题,应用推广了机械钻坑深植覆膜综合抗旱云杉造林技术。对相同立地条件下不同技术措施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立地条件下应用机械钻坑深植覆膜综合抗旱云杉造林技术,提高了生态造林苗木成活率,增加了苗木生长量,解决了半干旱、干旱林区的造林技术难题。

张静波[2](2017)在《造林,更要育林——谈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策略》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植树造林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如何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也已经成为很多专家研究的重点内容。总之,造林,更要育林,本文将详细分析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具体措施,最终实现自然地可持续发展。

赖文豪[3](2017)在《内蒙古兴和县低山丘陵立地划分与油松造林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促进半干旱区生态植被建设发展,探索该地区宜林荒山的合理利用方式,本研究以兴和县低山丘陵油松幼林地为例,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筛选影响研究区油松第五年树高和草本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环境因子,并对研究区38块油松样地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林草适宜性评价和造林整地效果评价。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影响半干旱区植被生长状况的因子包括土壤水分状况、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化学性质,其中影响油松第五年树高的主导因子有土壤厚度和平均土壤含水率,影响草本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的主导因子包括表土含水率、表土全氮含量、表土全磷含量和土壤砾石含量。(2)选取地貌、地形、坡向、土壤质地、土层厚度、砾石含量作为立地划分因子,根据立地划分因子和植被生长状况,划分研究区样地划分为2个立地类型小区:A 土石山地立地类型小区和B黄土丘陵立地类型小区;4个立地类型组和8个立地类型:a 土石山地厚层土立地类型组(Ⅰ低山阴坡厚层砂壤土立地类型、Ⅱ平地厚层砂壤土立地类型)、b 土石山地中薄层土立地类型组(Ⅲ低山阳坡薄层轻砾石土立地类型、Ⅳ低山阴坡中薄层轻砾石土立地类型、V低山阳坡中薄层多砾质砂壤土立地类型)、c黄土丘陵砂壤土立地类型组(Ⅵ黄土丘陵阴坡砂壤土立地类型、Ⅶ黄土丘陵阳坡砂壤土立地类型、)、d黄土丘陵粘土立地类型组(Ⅷ黄土丘陵粘土立地类型)。(3)林草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第一等级立地包括Ⅵ、Ⅶ、Ⅷ立地,该等级立地同时适宜油松和草本植物的生长;第二等级立地包括Ⅰ、Ⅱ类立地,该等级立地较适宜油松生长,但不适宜草本植物生长;第三等级立地包括Ⅳ、Ⅴ类立地,该等级立地较为适宜草本植物生长,油松生长状况略差;第四等级立地包括Ⅲ类立地,该等级不适宜油松生长,但草本植物生长稍好。(4)水平沟整地通过提高土壤含水率来促进油松生长,而鱼鳞坑整地则有所不同:在Ⅰ类立地鱼鳞坑整地可通过土壤含水率来促进油松生长;在Ⅳ类立地只能通过增加土壤厚度,一定程度上促进油松生长;Ⅲ、Ⅴ类立地内鱼鳞坑整地对油松生长无明显促进作用,但其减轻造林地水土流失、防止土层变薄的作用,对油松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张晓梅[4](2014)在《奈曼旗抗旱造林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世纪70年代以来,奈曼旗相继开展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工程,取得了显着成效。但由于干旱严重,直接影响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减缓了全旗造林绿化步伐。因此,如何在干旱少雨、地形复杂、土壤贫瘠、风沙严重的奈曼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成为当地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抗旱造林即在降水量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陈玉萍[5](2014)在《草原锦鸡儿不同季节直播造林模式筛选及苗期管理措施的研究》文中提出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植物隶属于豆科(Leguminosae),新疆是中国锦鸡儿属种类多样性最多的地区,也是世界锦鸡儿属种类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具有明显的种类优势。本文以新疆草原锦鸡儿(Caragana pumila Pojark.)为研究对象,以种子萌发、播种模式、种植密度、苗期管理、移栽育苗为研究内容,探讨草原锦鸡儿种子播种育苗种植规律。经过野外实验、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及实验分析、数据处理,得出以下结论:(1)种子发芽实验表明:草原锦鸡儿种子以褐色脑纹种子累计发芽率最高;绿色、黑色和褐色种子累计发芽率和出苗率均较低。(2)出苗率实验表明:春播出苗率均高于秋播,且保存率也相对较高,出苗率在3993%,保存率在77%以上;播种模式中先覆膜后播种模式出苗率最高,梁峁播种模式与先覆膜后播种模式出苗均较为整齐、集中,而直播模式出苗较为松散,持续时间较长。春播以5粒/穴播种量出苗情况最好,出苗率分别高于10粒/穴和20粒/穴:12.5%、19.5%,出苗株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出苗率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反而降低。(3)种植模式实验表明:不同播种模式对草原锦鸡儿播种苗的株高、地径、侧枝数、小叶数、根长、根茎、须根数均有影响,随着种植模式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综合评价排名以先覆膜后播种模式最佳,该种植模式平均株高可达32.45cm,地径均值为:0.302cm。春季先覆膜后播种模式操作简便、经济方便、生物量累计多、生长快是草原锦鸡儿最有效可行的种植模式。(4)播种密度实验表明:草原锦鸡儿种植密度对幼苗生物量的有一定影响;株高、地径、侧枝长、侧枝数、小叶数、复叶数均随密度的增大呈现减小的趋势,而小叶长、宽则无明显变化。密度对调节草原锦鸡儿幼苗生物量的分配有积极的作用。单株为草原锦鸡儿幼苗最佳密度,株高、地径分别为:24.85cm,0.27cm,生物量累计多,生长快。(5)苗期管理及幼苗移栽实验表明:苗期中耕措施对草原锦鸡儿幼苗生长过程有一定影响,对幼苗生长前期无明显影响,对幼苗生长中期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幼苗生长后期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是,中耕与否对草原锦鸡儿幼苗年生长量的影响不显着。锄草管理措施对草原锦鸡儿幼苗生长有显着影响,锄草处理的株高是未锄草处理的5.5倍,地径是未锄草处理的3倍多。幼苗移栽随着育苗时间推后成苗率反而降低,年生长量也呈下降趋势。

奥小平,米文精,赵娟[6](2014)在《PTDCA模式在黄土丘陵区防护林建设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笔者通过黄土丘陵区防护林综合配套技术构建的实践与探索,结合林业工程的生态公益性出发,以参与式PDCA项目周期管理方法为基础,创造性地引入培训(Train)这一环节,提出了增能扩效PTDCA项目周期管理模式。具体阐述了PTDCA的涵义,从制定计划、培训、项目实施、监测评估和完善改进5个方面介绍了PTDCA在防护林建设中的应用过程,指出了项目实施具有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增加林木生长量和加强培训效果4个方面的成效,最后对PTDCA项目周期管理模式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王韡烨[7](2014)在《黑龙江省西部低山丘陵区集水抗旱造林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主要试验区域为黑龙江省甘南县中兴乡兴久村、龙江县错海林场和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绿源林业科技示范基地。黑龙江省西部低山丘陵区属于大兴安岭余脉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由于气候条件干旱,立地环境较差,常规生产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林木生长不良,造林难度大,成本高,需要多次补植或重造才能完成绿化任务或指标。已影响到该区的林业生态建设,急需开展相关研究,解决这一生产实际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开展了以提高荒山荒坡造林绿化质量为目标的造林技术研究。本文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通过盆栽试验观察18个树种在苗期的主要生理生态特征,测定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水势、凋萎系数等光合和水分生理指标;对叶片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表皮层、叶片厚度以及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等显微结构进行测定。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对所选树种进行抗旱性综合排序。同时在实际生产中调查不同立地条件下各树种的适应性表现,与盆栽抗旱适应性试验结果相结合。最后,在同类树种中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西部低山丘陵区的主栽造林树种11个,依次为樟子松、红皮云杉、长白落叶松、小黑杨、山新杨、银中杨、青竹柳、紫丁香、山杏、小叶锦鸡儿、榆树。并根据这些树种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提出树种配置技术方案。(2)针对不同立地荒山分别试验了环山掘壕、环山拉沟、环山拉沟筑埂等三种整地方式,测定不同整地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积雪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不同整地方式下的造林成活率、林木生长状况及造林成本。结果表明:掘壕整地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20多个百分点,林木初期高生长提高20%以上,环山拉沟和环山拉沟筑埂整地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10-20个百分点,林木初期高生长提高10%以上,造林效果显着。(3)通过试验覆膜、喷防水剂、撒水泥、刨光压实、自然等五种坡面集水处理方式,测定植苗带土壤水分含量、造林成活率、林木生长量指标(乔木测定株高、胸径、冠幅、高生长量,灌木测定株高、冠幅、地上生物量)进行集水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覆膜处理集水效果最好,其次为喷防水剂、刨光压实、撒水泥、自然坡面,选择林木成活率、高生长、成本及对环境污染状况作为对坡面不同处理效果评价的指标,并以樟子松为例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后进行综合评价。自然坡面、覆膜处理、刨光处理为较理想的径流集水措施,喷防水剂与撒水泥处理效果较差。(4)通过覆膜、覆沙、覆秸秆对林下地表进行覆盖保水试验,测定和比较各覆盖处理林地的土壤水分含量、造林成活率、树木高生长等指标。结果表明:覆膜效果最好,然后依次为覆秸秆、覆沙。通过添加保水剂、添加锯末子、添加珍珠岩、加套容器袋、增施厩肥等进行土壤蓄水保墒试验,测定和比较土壤含水率、土壤的养分结构及容重、林木成活率、林木高生长等指标。结果表明:增施厩肥效果最好,依次为添加保水剂、添加锯末子、加套容器袋、添加珍珠岩。结合造林质量与造林成本对地表覆盖处理及土壤保墒处理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并与对照比较,不同处理在提高造林质量时所增加的造林成本是经济合算的;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对各处理进行了综合判定、排序,结果覆膜处理最好,提高造林质量幅度最大,而增加的造林成本最低,接下来依次是加套容器袋、增施厩肥、添加保水剂、添加锯末子、覆沙、添加珍珠岩、覆秸秆。

王志波,季蒙,任建民,刘海[8](2012)在《兴安、华北落叶松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综述》文中研究说明兴安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作为重要用材林树种,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为了满足2种落叶松速生丰产的需求,本文主要从造林地选择、整地方法、造林苗木选择、造林方法等方面对2种落叶松的造林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新的研究技术进行剖析,旨在探讨出科学、合理、适用的2种落叶松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使其更加科学地指导林业生产,促进林分发挥更大效益。

解建强[9](2012)在《北京市低山区残次林评价及改造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随着造林面积、数量的增加以及管护不及时,造成大量的残次林出现。因此,需要对北京低山区残次林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在北京低山区采用抽样法选取了67块残次林样地,了解北京低山区残次林的现状,对北京低山区残次类型进行划分,构建残次林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残次林改造技术研究,为下一步对北京低山区残次林改造和提高林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北京低山区植被结构呈不同程度的残次状况对北京低山区森林植被进行调查,群落类型有油松林、侧柏林、刺槐林、杨树林、栎类林及灌木林等。从样地的密度、蓄积量、林下植被等调查看出,林分树种较为单一,优势树种优势明显,林下植被没有规律可言,其物种多样性、分布均匀度等变化较大,且不同类型的群落呈现出枯立木较多、枯枝枯梢以及病腐严重等残次状况。(2)北京低山区残次林分类本文根据北京市低山区残次林调查及分析,将北京市低山区残次林分为过密林、疏林、过熟退化林、无建群树种林。过密林主要为油松林和侧柏林,油松林林分密度为1017株—4844株/hm2,侧柏林林分密度在2000株/hm2以上;疏林主要为油松林、侧柏林和栎类林,其中,油松疏林林分密度为200株/hm2,侧柏疏林密度在700株/hm2以下,油松侧柏疏林多为未形成郁闭的新造林,而栎类林健康状况良好,但其郁闭度较低;在过熟退化林中,以刺槐和杨树为主,刺槐林内枯立木、濒死木比例最高可达到52.43%;无建群树种林主要是灌木林,不利于森林的正向演替。(3)构建了残次林评价指标体系对残次林进行定义,使其更加准确与全面。结合调查数据,数学方法和专家意见筛选出10个定量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分为生态和立地两个方面指标,主要包括单位面积蓄积量、物种多样性、林分密度、郁闭度、坡度、土壤厚度、砾石含量等。运用频度分析法将每一指标等距划分为4个等级,构建北京低山残次林评价指标体系。(4)残次林改造技术本次试验针对北京市低山区树种结构单一的特点,采取针阔混交配置的带状生态林改造模式,共栽植油松、侧柏、栓皮栎、五角枫苗木共440株;从北京低山区彩叶树种缺少,景观效果不佳为出发点,提出彩叶树种点缀式和片状式设计相结合的风景林改造模式,栽植加拿大红枫、鸡爪槭、挪威槭等彩叶树种苗木共275株。在改造试验中使用客土基盘法,养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水土保持林改造中,苗木在成活率(保存率)均在80%以上;对照组中使用基盘的苗木相比未使用基盘的苗木,成活率(保存率)高出将近30%,生长量方面也有显着的提高;在风景林改造中采用加大坑穴客土基盘法造林,除鸡爪槭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为84%外,其它树种均达到95%以上,值得在北京市低低山区残次林改造中推广。

岳燕杰,刘尔平[10](2010)在《抗旱造林技术在张家口地区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13°50′116°30,′北纬39°30′42°10,′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区域平均降雨量一般不足400mm,自然条件恶劣,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较低。文章将容器苗造林、集水整地、生根粉抗旱造林技术综合运用研究,旨在从中选择出一种或几种适合当地的造林模式,以提高造林质量,加快当地造林步伐。

二、浅谈如何在乌盟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如何在乌盟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论文提纲范文)

(1)祁连山东端乌鞘岭林区抗旱造林综合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态建设现状
    1.1 生态造林的重要性
    1.2 生态造林现状
    1.3 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
2 抗旱造林技术
    2.1 造林树种选择
    2.2 药剂保水技术
    2.3 机械掘坑技术
    2.4 苗木深植技术
    2.5 覆膜保水技术
3 抗旱造林综合技术造林成效调查
4 结 语

(2)造林,更要育林——谈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造林前期工作
    1.1 割带工作
    1.2 整地工作
2 造林阶段的工作
    2.1 树种选择
    2.2 植苗
    2.3 安全运输
3 结束语

(3)内蒙古兴和县低山丘陵立地划分与油松造林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森林立地分类与评价方法
        1.2.2 立地因子与林木生长相关研究
        1.2.3 立地分类研究发展趋势
        1.2.4 栗钙土区造林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
    2.3 气候
    2.4 水文
    2.5 土壤
    2.6 植被
    2.7 造林概况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样地布设与植物调查
        3.2.2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3.2.3 立地划分与评价
        3.2.4 数据处理
    3.3 研究技术路线
4 油松与草本植物生长影响因子
    4.1 影响油松生长的指标
    4.2 影响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的指标
    4.3 影响植物生长的主导因子筛选
    4.4 小结
5 立地类型划分
    5.1 划分指标类型与筛选
    5.2 立地类型划分
    5.4 小结
6 立地林草适宜性评价
    6.1 土石山地立地类型小区适宜性比较
        6.1.1 油松适宜性比较
        6.1.2 草本植物适宜性比较
    6.2 黄土丘陵立地类型小区适宜性比较
        6.2.1 油松适宜性比较
        6.2.2 草本植物适宜性比较
    6.3 立地林草适宜性分级与评价
    6.4 小结
7 造林整地效果评价
    7.1 鱼鳞坑整地效果
    7.2 水平沟整地效果
    7.3 整地效果评价
    7.4 小结
8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1.1 植被生长影响因子
        8.1.2 立地类型划分
        8.1.3 立地林草适宜性评价
        8.1.4 造林整地效果评价
    8.2 创新点
    8.3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附录

(4)奈曼旗抗旱造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树种选择
    1. 选择依据
    2. 适地适树
    3. 常用抗旱树种
二、整地
    1. 整地方法
    2. 技术要求
    3. 整地时间
三、容器苗造林
    1. 技术要点
    2. 造林优势
四、截干造林
    1. 树种要求
    2. 截干高度
    3. 造林优势
五、抗旱保水剂的应用
    1. 使用方法
    2. 造林优势
六、地膜覆盖造林
    1. 技术要点
    2. 造林优势
七、深松插干造林
    1. 技术要点
    2. 造林时间
    3. 造林优势
八、钻孔深植造林
    1. 技术要点
    2. 苗木要求
    3. 造林优势

(5)草原锦鸡儿不同季节直播造林模式筛选及苗期管理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锦鸡儿属植物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中国锦鸡儿属植物的研究现状
    1.3 锦鸡儿属植物在荒山绿化中的应用及荒山绿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草原锦鸡儿种子筛选及预播实验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第3章 草原锦鸡儿直播造林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第4章 不同种植模式对草原锦鸡儿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第5章 不同种植密度对草原锦鸡儿实生苗生长情况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结论与讨论
第6章 苗期管理措施及育苗移栽技术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结论与讨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学成果

(6)PTDCA模式在黄土丘陵区防护林建设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PTDCA的涵义
2 PTDCA在防护林建设中的应用
    2.1 制定计划 (Plan)
    2.2 培训 (Train)
    2.3 项目实施 (Do)
    2.4 监测评估 (Check)
    2.5 完善改进 (Act)
3 项目实施成效
    3.1 提高森林覆盖率
    3.2 提高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
    3.3 增加林木生长量
    3.4 加强培训效果
4 发展趋势展望

(7)黑龙江省西部低山丘陵区集水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
    1.2 集水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1.3 抗旱保墒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试验区概况
    2.1 甘南县概况
    2.2 龙江县概况
    2.3 齐齐哈尔绿源林业科技示范基地
3 抗旱树种选择与配置技术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供试树种
        3.1.2 盆栽试验
        3.1.3 主要参数测定
        3.1.4 临时切片的制作方法
        3.1.5 田间适应性调查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树种的生理生态特性
        3.2.2 不同树种叶片横切面显微结构特征
        3.2.3 各树种抗旱性综合评价
        3.2.4 田间适应性表现
        3.2.5 抗旱造林树种配置模式
        3.2.6 树种配置示范模式
    3.3 本章小结
4 集水造林技术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供试树种
        4.1.2 不同整地方式试验设计
        4.1.3 坡面集水材料选择的试验设计
        4.1.4 主要参数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石质荒山掘壕整地
        4.2.2 土质荒山拉沟整地与环山拉沟筑埂整地
        4.2.3 不同整地方式对土壤的增肥作用
        4.2.4 不同整地方式成本比较
        4.2.5 不同坡面处理集水效果比较
        4.2.6 不同坡面处理对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长的影响
        4.2.7 不同坡面处理效果评价
    4.3 本章小结
5 蓄水保墒造林技术研究
    5.1 研究方法
        5.1.1 土壤表面覆盖试验
        5.1.2 土壤蓄水保墒试验
        5.1.3 保水剂施用量试验
        5.1.4 主要参数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土壤表面覆盖效果比较
        5.2.2 不同土壤蓄水保墒方式效果
        5.2.3 不同处理措施成本比较
        5.2.4 不同土壤保水、蓄水处理措施效果评价
        5.2.5 保水剂适宜施用量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8)兴安、华北落叶松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兴安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的分布
    1.1 兴安落叶松分布
    1.2 华北落叶松分布
2 造林地选择
    2.1 兴安落叶松造林地选择
    2.2 华北落叶松造林地选择
3 整地方法
    3.1 整地时间
    3.2 整地方式
        3.2.1 水平沟整地
        3.2.2 穴状整地
        3.2.3 大鱼鳞坑整地[12]
4 造林苗木选择
    4.1 苗木质量
    4.2 苗木保湿
5 造林方法
    5.1 栽植时间
    5.2 造林密度
    5.3 栽植技术
        5.3.1 开缝栽植技术
        5.3.2 挖穴栽植技术
        5.3.3 容器苗栽植技术
    5.4 其他造林技术措施
        5.4.1 生根粉蘸根造林技术
        5.4.2 菌根剂造林技术
6 结论

(9)北京市低山区残次林评价及改造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残次林研究发展趋势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土壤
        2.1.4 气候
        2.1.5 水文
        2.1.6 植被
    2.2 社会经济状况
    2.3 森林资源概况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1.1 研究目标
        3.1.2 主要研究内容
        3.1.3 技术路线
    3.2 研究方法
        3.2.1 样地调查
        3.2.2 数据处理
        3.2.3 评价指标标准确定
4 北京低山区残次林现状分析
    4.1 优势种群分析
        4.1.1 油松林植物群落
        4.1.2 侧柏林植物群落
        4.1.3 刺槐林植物群落
        4.1.4 杨树林植物群落
        4.1.5 栎类林植物群落
        4.1.6 灌木林植物群落
    4.2 物种多样性分析
        4.2.1 油松林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4.2.2 侧柏林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4.2.3 刺槐林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4.2.4 栎类林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4.2.5 杨树林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4.2.6 灌木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4.3 北京山区残次林分类
        4.3.1 过密林
        4.3.2 疏林
        4.3.3 过熟退化林
        4.3.4 无建群树种林
5. 残次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 残次林概念的定义
    5.2 评价标准与指标的概念
    5.3 残次林评价指标的选取
        5.3.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5.3.2 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
    5.4 评价指标分析
        5.4.1 生态指标
        5.4.2 立地条件
    5.5 残次林评价标准的建立
6 残次林改造技术研究
    6.1 改造区域基本情况
        6.1.1 自然状况
        6.1.2 社会经济条件
    6.2 水土保持林改造
        6.2.2 试验方法
        6.2.3 结果与分析
        6.2.4 小结
    6.3 风景林改造
        6.3.1 改造区域林分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6.3.2 改造目标、面积和分布
        6.3.3 树种选择
        6.3.4 改造方式
        6.3.5 改造效果分析
        6.3.6 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2.1 研究创新点
        7.2.2 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10)抗旱造林技术在张家口地区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抗旱造林概述
    1.1 容器苗抗旱造林
    1.2 集水整地抗旱造林
    1.3 ABT生根粉使用
2 研究试验材料、研究具体内容
    2.1 试验材料
    2.2 研究具体内容
        2.2.1 容器育苗抗旱造林
        2.2.2 集水整地抗旱造林
        2.2.2.1 整地模式
        2.2.2.2 造林
        2.2.3 使用ABT生根粉造林
        2.2.4 移植苗抗旱造林
    2.3 效果分析
        2.3.1 容器苗造林效果分析
        2.3.2 集水整地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分析
        2.3.3 ABT生根粉抗旱造林效果
3 结论
    3.1 结论

四、浅谈如何在乌盟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论文参考文献)

  • [1]祁连山东端乌鞘岭林区抗旱造林综合技术[J]. 高文辉,高文耀. 中国水土保持, 2019(08)
  • [2]造林,更要育林——谈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策略[J]. 张静波. 花卉, 2017(24)
  • [3]内蒙古兴和县低山丘陵立地划分与油松造林评价[D]. 赖文豪.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4]奈曼旗抗旱造林技术[J]. 张晓梅. 内蒙古林业, 2014(10)
  • [5]草原锦鸡儿不同季节直播造林模式筛选及苗期管理措施的研究[D]. 陈玉萍. 新疆农业大学, 2014(05)
  • [6]PTDCA模式在黄土丘陵区防护林建设中的应用[J]. 奥小平,米文精,赵娟. 山西林业科技, 2014(01)
  • [7]黑龙江省西部低山丘陵区集水抗旱造林技术研究[D]. 王韡烨.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2)
  • [8]兴安、华北落叶松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综述[J]. 王志波,季蒙,任建民,刘海.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2(03)
  • [9]北京市低山区残次林评价及改造技术研究[D]. 解建强. 北京林业大学, 2012(10)
  • [10]抗旱造林技术在张家口地区的应用研究[J]. 岳燕杰,刘尔平.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0(01)

标签:;  ;  ;  ;  ;  

浅谈如何提高乌蒙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