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场分析论文_俞晓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场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场,多相,磁场,电磁场,消声器,内衬,声学。

多场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俞晓静[1](2019)在《基于人体截面的室内污染物多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建筑的密闭性日益提高,室内各种污染物无法及时排出室外,而室内污染物浓度过高会损害居民的身体健康。因而研究室内污染物浓度的分布尤为重要,通常将CO_2含量作为衡量室内空气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室内通风不良,人体呼出的CO_2就会集聚在室内,而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可降低室内的CO_2含量。本文借助数值模拟软件,研究正常使用住宅中的空气环境,并且基于人体截面分析速度场、温度场和CO_2浓度场。(本文来源于《2019供热工程建设与高效运行研讨会论文集(上)》期刊2019-04-21)

郑俊平[2](2018)在《叁维集成电路(3D IC)中硅通孔(TSV)链路的多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不断减小,摩尔定律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为了延续摩尔定律,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TSV基3D IC。TSV基3D IC通过金属填充硅通孔实现更短的互连线使得互连线的延迟和功耗更小,通过垂直堆迭不同层电路实现更高的集成密度使得电学性能更优。然而,在散热和热应力以及电性能分析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阻碍了TSV基3D IC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TSV基3D IC中不同结构TSV与RDL层中不同结构金属传输线等组成的链路的性能,从电场,热场和应力场等角度分别研究了其各自的性能。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提出了四种不同结构TSV(圆柱型,圆环型,同轴型和双环型)的RLCG模型,建立了高频阻抗模型。电阻与电感根据传统传输线模型求得,电容则考虑了MOS效应根据同轴电容公式求得,同轴TSV中绝缘层的厚度影响了电容从而增加了损耗;中心介质孔半径影响低频的电阻和高频电感,但是对高频损耗影响并不大;双环型TSV同时具有金属屏蔽层和中心介质孔结构,同时具有两者的电学特性。2、分析了RDL层微带线结构、共面波导结构、共面带状线结构和带状线结构传输线的电学特性。其中,微带线结构传输线对TSV数量要求较低,链路工作频带比较窄;共面波导结构传输线设计灵活,色散低,接地可以有效防止来自同平面传输线的干扰,要求衬底厚度比较厚;共面带状线结构传输线中,缝隙越小线宽越大时损耗越小,对工艺精度要求较高;带状线结构传输线链路损耗较大,工作频带较窄,适合介质层附近表面有接地时使用。分析了包括传输线宽度跃变,TSV附近半径跃变和直角弯等结构在内的TSV基3D IC中不连续结构的电学特性。3、分析了TSV矩阵的电学特性,包括TSV排列时的电容,电感和损耗问题。由于不同排列时信号TSV的电场分布不同,总电容并不是根据接地TSV数量按照传统电容公式迭加而来。通过HFSS软件的电场分布验证了电场分布不均匀的特性,通过ANSYS Q3D Extractor验证了电容与接地TSV数量的非线性关系和电感与接地TSV数量的近似线性关系(误差小于1%)。4、分析了TSV基3D IC中多场耦合,热载荷产生的热应力比较明显。焦耳热主要与链路电阻和输入信号有关;高频失配损耗与链路阻抗失配情况有关,可以根据RLCG模型和阻抗模型分析;介质损耗与输入信号和材料的介质损耗正切值有关。电生成的热和有源区传出的热量导致链路温度分布不均衡,在边角处容易导致局部温度过高和应力集中。5、分析了绝缘层和信号传输线对电热力多场的影响。共面带状线在多场分析时有独特的优势,电学性能允许灵活的物理尺寸设计。分析了微流道降温技术对电场的影响,微流道尺寸设计合理时可以补偿一部分电容,减小损耗。(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9-01)

赵静[3](2014)在《高精度音圈电机的多场分析与驱动器硬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音圈电机(Voice Coil Motor, VCM)是一种不需要任何中间转换装置,就能把电信号直接转化成直线位移的特殊直线电机,可以消除传动机构导致的机械磨损。基于洛伦兹力,得出音圈电机的工作原理:永磁体在气隙周围产生磁场,形成一定的磁场强度,通入电流,线圈在该磁场中产生电磁力,改变该电流即可改变电磁力。因其结构简单、体积小、速度快、频响高等特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应用于精密测距仪器、航天仪器、精密车床、计算机存储设备等中。目前,音圈电机在结构设计、控制技术等方面有飞跃的发展,现已进入有效的应用领域。本文对音圈电机的结构设计、电磁场、温度场、驱动器硬件、控制系统分别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音圈电机的原理、结构分类、应用范围,根据音圈电机的设计原则进行永磁体和线圈层数的设计。其次,在有限元理论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音圈电机的电磁场分析与温度场分析,并验证永磁体采用Halbach阵列的优势。再次,进行驱动器硬件与控制系统的设计,驱动器以TMS320F28335DSP为核心,围绕该DSP展开其他电路设计:D/A转换电路、PWM功率驱动电路、接口电路等。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音圈电机的推力和温度分别进行了测量,并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仿真的可靠性与真实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期刊2014-03-18)

胡伊贤[4](2013)在《某排气消声器多场分析与性能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动机排气噪声是影响车辆整车噪声的主要噪声源,尽管新的研究与控制排气噪声的方法不断出现,但安装排气消声器作为传统控制排气噪声的方法一直是工程人员关注的重点。由于排气消声器的研究涉及声学、流体、空气动力性等方面,因此如何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消声器性能进行评价是值得研究人员不断探讨和深入研究的。文章以某型柴油发动机排气消声器为研究对象,综合声场、流场、结构多个方面对排气消声器多场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排气消声器改进与设计方案,并对改进与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归纳如下:(1)在流体理论与管道声学理论的基础上,以简单消声单元为研究对象,对简单消声单元流场进行了分析,结合流场分析结果,考虑了温度与流速对简单消声单元声学性能的影响,对消声器多场分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2)以共振式消声单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特征参数对共振频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共振式消声器古典集中参数共振频率计算公式,提出了新连接管长度修正公式,将共振频率预测误差降低在4%以内,解决了古典集中参数频率计算公式存在估算精度较低问题;(3)以某型复杂排气消声器为研究对象,在发动机台架试验中,获得了消声器插入损失与发动机排气频谱特性;建立消声器流体有限元模型,利用发动机台架试验获得的流体边界条件,对排气消声器进行流体性能分析,获得消声器内部温度场、流速场、压力场以及流体再生噪声分布;在流体仿真分析结果上,考虑温度梯度与流速对消声器声学性能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声学传递损失曲线;将消声器传递损失曲线与消声器排气频谱进行对比,确定需要改进的目标频段,结合消声器各腔声学性能与整体消声器声腔模态,分析不同频段上消声性能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初步确定消声器改进方向。(4)基于模态分析理论方法,对排气消声器进行了试验与计算模态分析,利用分析结果修正了结构有限元模型;对排气消声器约束模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排气消声器悬置点进行了优化,以此作为提高消声器结构性能的主要措施。(5)对原排气消声器提出了改进方案,同时在不改变原消声器外部结构尺寸的基础上,设计新的排气消声器。利用声学、流体有限仿真分析方法对改进与设计消声器的声学、流体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与设计消声器声学性能均有较大的提高,空气动力性能与原排气消声器相当。综上所述,针对排气消声器工程实际问题,结合声学、温度、流体、结构等方面,对消声器各方面性能进行了多场分析,分析结果为消声器改进与设计提供了依据,研究与分析结果可作为消声器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3-03-01)

邵淑文[5](2010)在《一种新型真空灭弧室纵向磁场触头结构的多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真空断路器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作为真空断路器核心部件的真空灭弧室的极限开断性能,直接影响真空断路器的性能指标。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真空灭弧室均采用纵向或横向触头磁场结构,以提高真空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具有纵向磁场触头结构的真空灭弧室在分断短路电流时,可以使得真空电弧处于其扩散形态的极限电流得以提高,而扩散形态的真空电弧将有利于真空电弧的熄灭,从而有利于提高真空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本文提出一种新型不对称式纵向磁场触头结构,该不对称式纵向磁场触头结构与传统的对称式纵向磁场触头结构的显着区别在于:触头系统中的静触头侧设有单极磁场线圈,而动触头侧则没有任何线圈,真空灭弧室断口间的纵向磁场完全是由静触头侧磁场线圈产生的。由于静触头属于静止部件,可以将较复杂的纵向磁场线圈设置于静触头上,而对于在开断过程中运动的动触头,则尽可能简化其结构,降低动触头的质量,提高触头的开断速度。通过采用这种不对称式纵向磁场触头结构,在保证所需的纵向磁场条件下,可以大大提高真空灭弧室触头系统的机械强度,从而有利于提高真空断路器的使用寿命。本文通过叁维有限元方法对新型不对称式纵向磁场触头结构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提出了两种提高纵向磁场强度的方案:一种方案是静触头一侧加铁心,另一种方案是采用内外两层平面式串联线圈结构。对上述真空灭弧室纵向触头结构在极限分断电流下的纵向磁场强度及其分布、以及开断电流过零后剩余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新型不对称式纵向磁场触头结构及其改进的两种结构都具有较强的磁场强度和较均匀的磁场分布,其剩余磁场的滞后时间较小,触头系统的导体电阻可以控制在较小水平范围之内。(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0-01-19)

陈浩然,任明法,赵伟[6](2007)在《复合材料缠绕壳体结构成型和使用过程多场分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复合材料缠绕壳体结构成型和使用过程的多场分析的国内外近代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缠绕成型工艺,固化工艺,超压工艺,使用过程中的应力分析,低速冲击损伤等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倍受航天界所关注的含薄壁金属内衬的复合材料缠绕容器的成型工艺和低速冲击损伤一体化研究工作,并提出了该领域今后还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本文来源于《力学进展》期刊2007年02期)

蒋叶剑[7](2003)在《铁电薄膜响应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电体由紧密相连的单晶组成,细观尺度上铁电体的单晶具有电畴结构。将铁电体作为非均匀材料,将电畴看作不同的材料相,铁电体宏观尺度的力、电、热多类场的耦合行为,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多尺度分析得到。在激励作用下,电畴可以发生畴变,铁电体的物质点从一种变体转变成为另一种变体。畴变具有一定速度,畴变速率对铁电体的非线性响应和频率相关响应等性质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对铁电体多场耦合进行多尺度分析时,必须考虑畴变速率的影响。跨尺度分析中多相材料的均匀化理论、铁电体畴变描写和畴变速率对铁电体宏观行为的影响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本文的第一章简单介绍铁电体的性质,述评了对铁电体研究的意义,所采用的方法和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热力学的基本知识。第叁章讨论多相材料的均匀化理论,提出用多相体表观物理量定义其相应的多相体有效物理量的方法,提出探求多相材料等效本构方程的全量型和增量型本构等效边值问题。为非均匀材料多场多尺度分析和宏观行为的数值模拟,提供一种普遍的路线和方法。第四章以铁电体1800畴变的过程中形核规律和畴界运动规律的实验观察结果为基础,根据热力学理论建立铁电体畴变的理论框架和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了单畴内畴变驱动力、新畴形核准则、畴界运动速度公式、畴变动力学的表达式,单晶的畴变速率公式;用细观力学的观点给出了对多晶铁电体多场耦合的有效性质进行包含畴变速率影响的多尺度分析方法。第五章中忽略力电耦合效应,建立铁电薄膜仅在纵向电场激励作用下的一维模型。对电场-电位移电滞回线、介电频谱图、损耗频谱图和不同频率的电场激励下铁电体的初始电滞回线的演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第六章中考虑力电耦合效应,建立铁电薄膜仅在纵向电场和纵向应力激励作用下的一维模型。对电场-应变蝶形回线、纵向应力对电滞回线、纵向应力对蝶形回线进行了数值模拟。(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3-05-13)

多场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不断减小,摩尔定律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为了延续摩尔定律,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TSV基3D IC。TSV基3D IC通过金属填充硅通孔实现更短的互连线使得互连线的延迟和功耗更小,通过垂直堆迭不同层电路实现更高的集成密度使得电学性能更优。然而,在散热和热应力以及电性能分析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阻碍了TSV基3D IC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TSV基3D IC中不同结构TSV与RDL层中不同结构金属传输线等组成的链路的性能,从电场,热场和应力场等角度分别研究了其各自的性能。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提出了四种不同结构TSV(圆柱型,圆环型,同轴型和双环型)的RLCG模型,建立了高频阻抗模型。电阻与电感根据传统传输线模型求得,电容则考虑了MOS效应根据同轴电容公式求得,同轴TSV中绝缘层的厚度影响了电容从而增加了损耗;中心介质孔半径影响低频的电阻和高频电感,但是对高频损耗影响并不大;双环型TSV同时具有金属屏蔽层和中心介质孔结构,同时具有两者的电学特性。2、分析了RDL层微带线结构、共面波导结构、共面带状线结构和带状线结构传输线的电学特性。其中,微带线结构传输线对TSV数量要求较低,链路工作频带比较窄;共面波导结构传输线设计灵活,色散低,接地可以有效防止来自同平面传输线的干扰,要求衬底厚度比较厚;共面带状线结构传输线中,缝隙越小线宽越大时损耗越小,对工艺精度要求较高;带状线结构传输线链路损耗较大,工作频带较窄,适合介质层附近表面有接地时使用。分析了包括传输线宽度跃变,TSV附近半径跃变和直角弯等结构在内的TSV基3D IC中不连续结构的电学特性。3、分析了TSV矩阵的电学特性,包括TSV排列时的电容,电感和损耗问题。由于不同排列时信号TSV的电场分布不同,总电容并不是根据接地TSV数量按照传统电容公式迭加而来。通过HFSS软件的电场分布验证了电场分布不均匀的特性,通过ANSYS Q3D Extractor验证了电容与接地TSV数量的非线性关系和电感与接地TSV数量的近似线性关系(误差小于1%)。4、分析了TSV基3D IC中多场耦合,热载荷产生的热应力比较明显。焦耳热主要与链路电阻和输入信号有关;高频失配损耗与链路阻抗失配情况有关,可以根据RLCG模型和阻抗模型分析;介质损耗与输入信号和材料的介质损耗正切值有关。电生成的热和有源区传出的热量导致链路温度分布不均衡,在边角处容易导致局部温度过高和应力集中。5、分析了绝缘层和信号传输线对电热力多场的影响。共面带状线在多场分析时有独特的优势,电学性能允许灵活的物理尺寸设计。分析了微流道降温技术对电场的影响,微流道尺寸设计合理时可以补偿一部分电容,减小损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场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俞晓静.基于人体截面的室内污染物多场分析[C].2019供热工程建设与高效运行研讨会论文集(上).2019

[2].郑俊平.叁维集成电路(3DIC)中硅通孔(TSV)链路的多场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3].赵静.高精度音圈电机的多场分析与驱动器硬件设计[D].太原科技大学.2014

[4].胡伊贤.某排气消声器多场分析与性能改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5].邵淑文.一种新型真空灭弧室纵向磁场触头结构的多场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0

[6].陈浩然,任明法,赵伟.复合材料缠绕壳体结构成型和使用过程多场分析的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07

[7].蒋叶剑.铁电薄膜响应的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湍流效应仿真模块示例图叁角控制臂锻件模型辊锻变形过程多物理场耦合分析云台总形变云图典型的电动换能器结构多物理场耦合分析云台等效应变云图

标签:;  ;  ;  ;  ;  ;  ;  

多场分析论文_俞晓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