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管理的船舶用安全防护智能门锁论文和设计-陈海波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管理的船舶用安全防护智能门锁,属于智能门锁领域,一种基于物联网管理的船舶用安全防护智能门锁,包括智能锁模块,智能锁模块信号连接有MCU模块,MCU模块分别信号连接有管理员终端和船员终端,智能锁模块包括有智能门锁安装底座,智能门锁安装底座上开凿有安装槽,安装槽的槽底板上连接有虹膜智能门锁本体,安装槽的两侧壁上均开凿有滑槽,可以实现在智能门锁使用完后,保护罩可以缓慢自动复位,能够有效地保护智能门锁的同时,不易因保护罩的复位而使智能门锁发生较大的冲击,使智能门锁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正常工作,且管理员能够通过自身携带的终端对智能所进行实时监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基于物联网管理的船舶用安全防护智能门锁,包括智能锁模块(15),所述智能锁模块(15)信号连接有MCU模块(14),所述MCU模块(14)分别信号连接有管理员终端(16)和船员终端(17),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锁模块(15)包括有智能门锁安装底座(1),所述智能门锁安装底座(1)上开凿有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的槽底板上连接有虹膜智能门锁本体(3),所述安装槽(2)的两侧壁上均开凿有滑槽(6),两个所述滑槽(6)的两侧壁之间均连接有滑杆(7),所述滑杆(7)上套接有滑块(9),所述滑块(9)与滑槽(6)的上壁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8),两个所述滑块(9)之间连接有与安装槽(2)相匹配的保护盖(4),所述滑槽(6)的槽底板上连接有多个摩擦块(10),且多个摩擦块(10)均匀排列,所述滑块(9)靠近滑槽(6)槽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耐磨橡胶块(11)且耐磨橡胶块(11)与摩擦块(10)之间为过盈配合。

设计方案

1.一种基于物联网管理的船舶用安全防护智能门锁,包括智能锁模块(15),所述智能锁模块(15)信号连接有MCU模块(14),所述MCU模块(14)分别信号连接有管理员终端(16)和船员终端(17),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锁模块(15)包括有智能门锁安装底座(1),所述智能门锁安装底座(1)上开凿有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的槽底板上连接有虹膜智能门锁本体(3),所述安装槽(2)的两侧壁上均开凿有滑槽(6),两个所述滑槽(6)的两侧壁之间均连接有滑杆(7),所述滑杆(7)上套接有滑块(9),所述滑块(9)与滑槽(6)的上壁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8),两个所述滑块(9)之间连接有与安装槽(2)相匹配的保护盖(4),所述滑槽(6)的槽底板上连接有多个摩擦块(10),且多个摩擦块(10)均匀排列,所述滑块(9)靠近滑槽(6)槽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耐磨橡胶块(11)且耐磨橡胶块(11)与摩擦块(10)之间为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管理的船舶用安全防护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橡胶块(11)内开凿有空腔(12),所述空腔(12)内填充有多个弹性球(13),且多个弹性球(13)之间大小不尽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管理的船舶用安全防护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4)的左右侧壁上局开凿有手指槽(5),所述手指槽(5)内铺设有硅胶垫,所述硅胶垫上刻有防滑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管理的船舶用安全防护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MCU模块(14)与管理员终端(16)之间为双向信号连接,所述MCU模块(14)与船员终端(17)之间为单向信号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门锁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管理的船舶用安全防护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智能门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的基础上改进的,在用户安全性、识别、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简便化的锁具。智能门锁是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在智能门锁内有利用虹膜进行识别的虹膜识别门禁,相较于传动的机械门锁和生物识别类门锁,虹膜识别门禁具有安全性高、保密性好和反应灵敏等优点。

然而作为新兴的生物识别类门锁,虹膜识别门锁的成本较高,在安装的时候往往需要配备保护罩进行保护,现有技术中,保护罩在开启后,使用者验证完虹膜后,保护罩会因自重自动复位,这样复位会造成保护罩和虹膜识别门锁之间发生较大的冲击,容易对虹膜识别门锁造成一定影响,保护罩进过长时间的开启和复位后,极易造成虹膜识别门锁产生误差,影响其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管理的船舶用安全防护智能门锁,它可以实现在智能门锁使用完后,保护罩可以缓慢自动复位,能够有效地保护智能门锁的同时,不易因保护罩的复位而使智能门锁发生较大的冲击,使智能门锁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正常工作,且管理员能够通过自身携带的终端对智能所进行实时监控。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管理的船舶用安全防护智能门锁,包括智能锁模块,所述智能锁模块信号连接有MCU模块,所述MCU模块分别信号连接有管理员终端和船员终端,所述智能锁模块包括有智能门锁安装底座,所述智能门锁安装底座上开凿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板上连接有虹膜智能门锁本体,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壁上均开凿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两侧壁之间均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的上壁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两个所述滑块之间连接有与安装槽相匹配的保护盖,所述滑槽的槽底板上连接有多个摩擦块,且多个摩擦块均匀排列,所述滑块靠近滑槽槽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耐磨橡胶块且耐磨橡胶块与摩擦块之间为过盈配合,可以实现在智能门锁使用完后,保护罩可以缓慢自动复位,能够有效地保护智能门锁的同时,不易因保护罩的复位而使智能门锁发生较大的冲击,使智能门锁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正常工作,且管理员能够通过自身携带的终端对智能所进行实时监控。

进一步的,所述耐磨橡胶块内开凿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多个弹性球,且多个弹性球之间大小不尽相同,空腔和弹性球能够增加耐磨橡胶块的弹性,使耐磨橡胶块的外形能够更好的贴合多个摩擦块,而多个弹性球之间的大小不尽相同则可以增加多个弹性球的流动性,适当减小耐磨橡胶块与摩擦块之间的摩擦力,在外力的作用下,滑块可以沿滑杆的方向缓慢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盖的左右侧壁上局开凿有手指槽,所述手指槽内铺设有硅胶垫,所述硅胶垫上刻有防滑纹,手指槽和硅胶垫可以方便使用者拿持推动保护盖,使保护盖不易从使用者手中滑脱。

进一步的,所述MCU模块与管理员终端之间为双向信号连接,所述MCU模块与船员终端之间为单向信号连接,所述管理员终端既可以接受MCU模块发出的信号,还可以向MCU模块发出指令,而船员终端则只能从管理员终端接受信号,无法向MCU模块发出指令。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可以实现在智能门锁使用完后,保护罩可以缓慢自动复位,能够有效地保护智能门锁的同时,不易因保护罩的复位而使智能门锁发生较大的冲击,使智能门锁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正常工作,且管理员能够通过自身携带的终端对智能所进行实时监控。

(2)耐磨橡胶块内开凿有空腔,空腔内填充有多个弹性球,且多个弹性球之间大小不尽相同,空腔和弹性球能够增加耐磨橡胶块的弹性,使耐磨橡胶块的外形能够更好的贴合多个摩擦块,而多个弹性球之间的大小不尽相同则可以增加多个弹性球的流动性,适当减小耐磨橡胶块与摩擦块之间的摩擦力,在外力的作用下,滑块可以沿滑杆的方向缓慢移动。

(3)保护盖的左右侧壁上局开凿有手指槽,手指槽内铺设有硅胶垫,硅胶垫上刻有防滑纹,手指槽和硅胶垫可以方便使用者拿持推动保护盖,使保护盖不易从使用者手中滑脱。

(4)MCU模块与管理员终端之间为双向信号连接,MCU模块与船员终端之间为单向信号连接,管理员终端既可以接受MCU模块发出的信号,还可以向MCU模块发出指令,而船员终端则只能从管理员终端接受信号,无法向MCU模块发出指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未使用时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时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时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概要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智能门锁安装底座、2安装槽、3虹膜智能门锁本体、4保护盖、5手指槽、6滑槽、7滑杆、8压缩弹簧、9滑块、10摩擦块、11耐磨橡胶块、12空腔、13弹性球、14 MCU模块、15智能所模块、16管理员终端、17船员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6,一种基于物联网管理的船舶用安全防护智能门锁,包括智能锁模块15,智能锁模块15信号连接有MCU模块14,MCU模块14的核心结构为单片机,可以接受和发送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MCU模块14分别信号连接有管理员终端16和船员终端17,MCU模块14与管理员终端16之间为双向信号连接,MCU模块14与船员终端17之间为单向信号连接,管理员终端16既可以接受MCU模块14发出的信号,还可以向MCU模块14发出指令,而船员终端17则只能从管理员终端16接受信号,无法向MCU模块14发出指令,智能锁模块15包括有智能门锁安装底座1,智能门锁安装底座1为虹膜智能门锁本体3的安装基座,虹膜智能门锁本体3可以通过智能门锁安装底座1安装在指定位置,智能门锁安装底座1上开凿有安装槽2,安装槽2用来安装虹膜智能门锁本体3和保护盖4,安装槽2的槽底板上连接有虹膜智能门锁本体3,安装槽2的两侧壁上均开凿有滑槽6,两个滑槽6的两侧壁之间均连接有滑杆7,滑杆7为滑块9的运动方向做出限制,使滑块9只能沿滑杆7的方向进行运动,滑杆7上套接有滑块9,滑块9与保护盖4连接,可以带动保护盖4进行复位运动,滑块9与滑槽6的上壁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8,处于压缩状态的压缩弹簧8可以使滑块9和保护盖4始终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在保护盖4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压缩弹簧8可以辅助保护盖4进行复位,两个滑块9之间连接有与安装槽2相匹配的保护盖4,滑槽6的槽底板上连接有多个摩擦块10,且多个摩擦块10均匀排列,滑块9靠近滑槽6槽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耐磨橡胶块11且耐磨橡胶块11与摩擦块10之间为过盈配合,通过摩擦块10和耐磨橡胶块11的配合可以增大滑块9在向下滑动时所受到的阻力,使保护盖4复位速度降低,不易因保护盖4快速复位而造成保护盖4与虹膜智能门锁本体3发生较大的冲击,不易对虹膜智能门锁本体3造成不利影响。

请参阅图2,耐磨橡胶块11内开凿有空腔12,空腔12内填充有多个弹性球13,且多个弹性球13之间大小不尽相同,空腔12和弹性球13能够增加耐磨橡胶块11的弹性,使耐磨橡胶块11的外形能够更好的贴合多个摩擦块10,而多个弹性球13之间的大小不尽相同则可以增加多个弹性球13的流动性,适当减小耐磨橡胶块11与摩擦块10之间的摩擦力,在外力的作用下,滑块9可以沿滑杆7的方向缓慢移动,请参阅图4,保护盖4的左右侧壁上局开凿有手指槽5,手指槽5内铺设有硅胶垫,硅胶垫上刻有防滑纹,手指槽5和硅胶垫可以方便使用者拿持推动保护盖4,使保护盖4不易从使用者手中滑脱。

在需要使用虹膜智能门锁本体3时,握住保护盖4上的手指槽5处,将保护盖4向上推拉,将保护盖4推至图3-4所示的状态后,虹膜智能门锁本体3裸露在外,使用者可以将自己的虹膜对准虹膜智能门锁本体3的识别区,进行识别工作,在识别工作结束后,松开保护盖4,在保护盖4自重和处于压缩状态的压缩弹簧8的作用下,保护盖4和滑块9开始复位运动,直至变回图1所示的状态,在上述复位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块10与耐磨橡胶块11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保护盖4和滑块9的复位运动较慢,不易因保护盖4快速复位而造成保护盖4与虹膜智能门锁本体3发生较大的冲击,不易对虹膜智能门锁本体3造成不利影响,可以实现在智能门锁使用完后,保护罩可以缓慢自动复位,能够有效地保护智能门锁的同时,不易因保护罩的复位而使智能门锁发生较大的冲击,使智能门锁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正常工作,智能锁模块15在正常工作时,会将自身的状态实时发送到MCU模块14上,MCU模块14进行处理后转发到管理员终端16和船员终端17上,船舶管理人员和船员可以分别通过管理员终端16和船员终端17对智能锁模块15进行实时检测,同时船舶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管理员终端16向MCU模块14发送指令,使智能锁模块15进行相应的动作,如锁死或开启等,使管理员能够通过自身携带的终端对智能所进行实时监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基于物联网管理的船舶用安全防护智能门锁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1106.6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723876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E05B17/18

专利分类号:E05B17/18;G07C9/00

范畴分类:33D;36F;

申请人:上海卯瑞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卯瑞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环湖西二路888号C楼

发明人:陈海波

第一发明人:陈海波

当前权利人:上海卯瑞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基于物联网管理的船舶用安全防护智能门锁论文和设计-陈海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