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导柱孔加工治具论文和设计-钟新华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导柱孔加工治具,其结构包括底板、第一固定块、连接块、夹块、第二固定块、控制面板、储备电源、充电接口和调节装置,在底板顶部左侧安装了调节装置,首先通过第二固定块将壳体固定在底板上,壳体内的第一电机启动后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螺纹杆通过螺纹套的上下移动使推杆带动转动机构进行升降,转动机构内侧的第二电机启动后带动承重块右侧的转盘进行转动,从而使工件可进行上下移动和转动,解决了当工件的斜导柱孔角度改变或者需要对工件的不同端面进行加工时,需将工件重新进行安装定位,造成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达到能够对工件的位置角度进行改变,加快工作效率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斜导柱孔加工治具,包括底板(1)、第一固定块(2)、连接块(3)、夹块(4)、第二固定块(5)、控制面板(7)、储备电源(8)和充电接口(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装置(6),所述底板(1)顶部右侧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块(2)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2)顶部中侧固定有连接块(3),所述连接块(3)左侧顶部与夹块(4)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5)通过螺栓与底板(1)顶部左侧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5)顶部中侧通过螺栓与调节装置(6)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控制面板(7)固定于底板(1)顶部左侧,所述第一固定块(2)顶部前侧固定有储备电源(8),所述储备电源(8)前部左侧设置有充电接口(9),所述调节装置(6)由固定板(61)、壳体(62)、第一电机(63)、螺纹杆(64)、支撑杆(65)、螺纹套(66)、固定架(67)、推杆(68)和转动机构(69)组成,所述固定板(61)底部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块(5)顶部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壳体(62)固定于固定板(61)顶部后侧,所述壳体(62)内部底侧设置有第一电机(63),所述第一电机(63)顶部中侧插接有螺纹杆(64),所述螺纹杆(64)底部外侧与支撑杆(65)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65)外侧固定于壳体(62)内侧,所述螺纹杆(64)外侧与螺纹套(66)进行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66)外侧插接有固定架(67),所述固定架(67)顶部外侧插接有推杆(68),所述推杆(68)顶部插接于转动机构(69)底部内侧,所述转动机构(69)由承重块(691)、防护套(692)、第二电机(693)和转盘(694)组成,所述承重块(691)左部顶侧插接有防护套(692),所述防护套(692)内侧通过螺钉与第二电机(693)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电机(693)右侧输出端与转盘(694)进行插接,所述控制面板(7)顶部设置有第一按钮(71)和第二按钮(72),所述充电接口(9)、第一电机(63)、第一按钮(71)、第二按钮(72)和第二电机(693)均与储备电源(8)进行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63)通过微处理器与第一按钮(71)进行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693)通过微处理器与第二按钮(72)进行电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斜导柱孔加工治具,包括底板(1)、第一固定块(2)、连接块(3)、夹块(4)、第二固定块(5)、控制面板(7)、储备电源(8)和充电接口(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装置(6),所述底板(1)顶部右侧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块(2)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2)顶部中侧固定有连接块(3),所述连接块(3)左侧顶部与夹块(4)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5)通过螺栓与底板(1)顶部左侧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5)顶部中侧通过螺栓与调节装置(6)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控制面板(7)固定于底板(1)顶部左侧,所述第一固定块(2)顶部前侧固定有储备电源(8),所述储备电源(8)前部左侧设置有充电接口(9),所述调节装置(6)由固定板(61)、壳体(62)、第一电机(63)、螺纹杆(64)、支撑杆(65)、螺纹套(66)、固定架(67)、推杆(68)和转动机构(69)组成,所述固定板(61)底部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块(5)顶部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壳体(62)固定于固定板(61)顶部后侧,所述壳体(62)内部底侧设置有第一电机(63),所述第一电机(63)顶部中侧插接有螺纹杆(64),所述螺纹杆(64)底部外侧与支撑杆(65)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65)外侧固定于壳体(62)内侧,所述螺纹杆(64)外侧与螺纹套(66)进行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66)外侧插接有固定架(67),所述固定架(67)顶部外侧插接有推杆(68),所述推杆(68)顶部插接于转动机构(69)底部内侧,所述转动机构(69)由承重块(691)、防护套(692)、第二电机(693)和转盘(694)组成,所述承重块(691)左部顶侧插接有防护套(692),所述防护套(692)内侧通过螺钉与第二电机(693)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电机(693)右侧输出端与转盘(694)进行插接,所述控制面板(7)顶部设置有第一按钮(71)和第二按钮(72),所述充电接口(9)、第一电机(63)、第一按钮(71)、第二按钮(72)和第二电机(693)均与储备电源(8)进行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63)通过微处理器与第一按钮(71)进行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693)通过微处理器与第二按钮(72)进行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导柱孔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中部设置有矩形通槽,并且矩形通槽的长度为底板(1)长度的五分之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导柱孔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块(4)左侧中部设置有凹槽,并且凹槽的深度为2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导柱孔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9)内侧设置有防尘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导柱孔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65)共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支撑杆(65)在螺纹杆(64)的中心轴上左右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导柱孔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2)顶部设置有两个滑动孔,并且两个滑动孔的直径大于推杆(68)的直径0.4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导柱孔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694)右侧设置有橡胶片,并且橡胶片右侧设置有波纹状条纹。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治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导柱孔加工治具。

背景技术

治具是一个木工、铁工、钳工、机械、电控以及其他一些手工艺品的大类工具,主要是作为协助控制位置或动作(或两者)的一种工具,有许多治具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商业的需要,因为有许多类型的治具是客制化的,某些是为了提高生产力、重复特定动作、或使工作更加精确,因为治具的设计基本上是建立于逻辑,类似的治具可能会因为使用于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而分别产生;斜导柱是胶模具中用来提供滑块(行位)侧向抽芯所需动力的圆柱,通常利用治具对模具进行固定,从而将模具加工出斜导柱孔,用来对斜导柱进行安装,现有技术的斜导柱孔加工治具不便对工件的位置进行调节,当工件的斜导柱孔角度改变或者需要对工件的不同端面进行加工时,需将工件重新进行安装定位,造成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斜导柱孔加工治具,用以解决当工件的斜导柱孔角度改变或者需要对工件的不同端面进行加工时,需将工件重新进行安装定位,造成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达到能够对工件的位置角度进行改变,加快工作效率的有益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斜导柱孔加工治具,包括底板、第一固定块、连接块、夹块、第二固定块、控制面板、储备电源、充电接口和调节装置,所述底板顶部右侧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块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顶部中侧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左侧顶部与夹块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通过螺栓与底板顶部左侧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顶部中侧通过螺栓与调节装置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固定于底板顶部左侧,所述第一固定块顶部前侧固定有储备电源,所述储备电源前部左侧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调节装置由固定板、壳体、第一电机、螺纹杆、支撑杆、螺纹套、固定架、推杆和转动机构组成,所述固定板底部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块顶部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壳体固定于固定板顶部后侧,所述壳体内部底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顶部中侧插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底部外侧与支撑杆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外侧固定于壳体内侧,所述螺纹杆外侧与螺纹套进行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外侧插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顶部外侧插接有推杆,所述推杆顶部插接于转动机构底部内侧,所述转动机构由承重块、防护套、第二电机和转盘组成,所述承重块左部顶侧插接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内侧通过螺钉与第二电机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右侧输出端与转盘进行插接,所述控制面板顶部设置有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所述充电接口、第一电机、第一按钮、第二按钮和第二电机均与储备电源进行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微处理器与第一按钮进行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微处理器与第二按钮进行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中部设置有矩形通槽,并且矩形通槽的长度为底板长度的五分之二。

进一步的,所述夹块左侧中部设置有凹槽,并且凹槽的深度为2cm。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接口内侧设置有防尘塞。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共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支撑杆在螺纹杆的中心轴上左右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两个滑动孔,并且两个滑动孔的直径大于推杆的直径0.4cm。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右侧设置有橡胶片,并且橡胶片右侧设置有波纹状条纹。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使用的材料为碳素结构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为伺服电机。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斜导柱孔加工治具,具有以下优点:

1)、在底板顶部左侧安装了调节装置,首先通过第二固定块将壳体固定在底板上,壳体内的第一电机启动后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螺纹杆通过螺纹套的上下移动使推杆带动转动机构进行升降,转动机构内侧的第二电机启动后带动承重块右侧的转盘进行转动,从而使工件可进行上下移动和转动,解决了当工件的斜导柱孔角度改变或者需要对工件的不同端面进行加工时,需将工件重新进行安装定位,造成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达到能够对工件的位置角度进行改变,加快工作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板-1、第一固定块-2、连接块-3、夹块-4、第二固定块-5、调节装置-6、控制面板-7、储备电源-8、充电接口-9、固定板-61、壳体-62、第一电机-63、螺纹杆-64、支撑杆-65、螺纹套-66、固定架-67、推杆-68、转动机构-69、第一按钮-71、第二按钮-72、承重块-691、防护套-692、第二电机-693、转盘-694。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方案中:

调节装置6、固定板61、壳体62、第一电机63、螺纹杆64、支撑杆65、螺纹套66、固定架67、推杆68、转动机构69、承重块691、防护套692、第二电机693、转盘694为本实用新型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

底板1、第一固定块2、连接块3、夹块4、第二固定块5、控制面板7、储备电源8、充电接口9、第一按钮71和第二按钮72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导柱孔加工治具:包括底板1、第一固定块2、连接块3、夹块4、第二固定块5、控制面板7、储备电源8、充电接口9和调节装置6,底板1顶部右侧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块2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第一固定块2顶部中侧固定有连接块3,连接块3左侧顶部与夹块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块5通过螺栓与底板1顶部左侧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第二固定块5顶部中侧通过螺栓与调节装置6进行螺纹连接,控制面板7固定于底板1顶部左侧,第一固定块2顶部前侧固定有储备电源8,储备电源8前部左侧设置有充电接口9,调节装置6由固定板61、壳体62、第一电机63、螺纹杆64、支撑杆65、螺纹套66、固定架67、推杆68和转动机构69组成,固定板61底部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块5顶部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壳体62固定于固定板61顶部后侧,壳体62内部底侧设置有第一电机63,第一电机63顶部中侧插接有螺纹杆64,螺纹杆64底部外侧与支撑杆65进行转动连接,支撑杆65外侧固定于壳体62内侧,螺纹杆64外侧与螺纹套66进行螺纹连接,螺纹套66外侧插接有固定架67,固定架67顶部外侧插接有推杆68,推杆68顶部插接于转动机构69底部内侧,转动机构69由承重块691、防护套692、第二电机693和转盘694组成,承重块691左部顶侧插接有防护套692,防护套692内侧通过螺钉与第二电机693进行螺纹连接,第二电机693右侧输出端与转盘694进行插接,控制面板7顶部设置有第一按钮71和第二按钮72,充电接口9、第一电机63、第一按钮71、第二按钮72和第二电机693均与储备电源8进行电连接,第一电机63通过微处理器与第一按钮71进行电连接,第二电机693通过微处理器与第二按钮72进行电连接。

其中,所述底板1中部设置有矩形通槽,并且矩形通槽的长度为底板1长度的五分之二,增大底板1的结构强度。

其中,所述夹块4左侧中部设置有凹槽,并且凹槽的深度为2cm,有利于将工件进行固定。

其中,所述充电接口9内侧设置有防尘塞,防止灰尘堵塞充电接口9。

其中,所述支撑杆65共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支撑杆65在螺纹杆64的中心轴上左右对称,有利于对螺纹杆64进行限位,防止螺纹杆64产生偏移。

其中,所述壳体62顶部设置有两个滑动孔,并且两个滑动孔的直径大于推杆68的直径0.4cm,有利于推杆68在壳体62内进行滑动。

其中,所述转盘694右侧设置有橡胶片,并且橡胶片右侧设置有波纹状条纹,增大与工件的摩擦力,便于对工件进行夹紧固定。

其中,所述底板1使用的材料为碳素结构钢。

其中,所述第一电机63和第二电机693均为伺服电机。

本专利所述的底板1使用的材料为碳素结构钢,碳素结构钢是碳素结构钢的一种,含碳量约0.05%~0.70%,个别可高达0.90%,可分为普通碳素结构钢和优质碳素结构钢两类,用途很多,用量很大,主要用于铁道、桥梁、各类建筑工程,制造承受静载荷的各种金属构件及不重要不需要热处理的机械零件和一般焊接件。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充电接口9将储备电源8的电量进行充满,然后对本设计进行使用;将需要进行加工斜导柱孔的工件固定在夹块4和转盘694内侧,然后对工件进行加工,当需要对斜导柱孔的角度进行调节时,按下第一按钮71,微处理器启动第一电机63,第一电机63启动带动螺纹杆64进行转动,螺纹杆64转动使螺纹套66进行转动,从而使螺纹套66带动推杆68在壳体62内进行移动,从而使转动机构69的高度进行调节;当需要对工件不同的端面进行加工时,按下第二按钮72,微处理器启动第二电机693,第二电机693启动带动转694盘进行转动,从而使工件在夹块4和转盘694内转动,实现工件的翻转,从而对工件不同端面进行加工;在底板1顶部左侧安装了调节装置6,首先通过第二固定块5将壳体62固定在底板1上,壳体62内的第一电机63启动后带动螺纹杆64进行转动,螺纹杆64通过螺纹套66的上下移动使推杆68带动转动机构69进行升降,转动机构69内侧的第二电机693启动后带动承重块691右侧的转盘694进行转动,从而使工件可进行上下移动和转动,解决了当工件的斜导柱孔角度改变或者需要对工件的不同端面进行加工时,需将工件重新进行安装定位,造成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达到能够对工件的位置角度进行改变,加快工作效率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一种斜导柱孔加工治具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8760.8

申请日:2019-01-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681660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B23Q3/06

专利分类号:B23Q3/06

范畴分类:26H;

申请人:山东欣怡翔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山东欣怡翔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73200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金庄镇卞庄村委会

发明人:钟新华

第一发明人:钟新华

当前权利人:山东欣怡翔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强;陈轩

代理机构:44418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斜导柱孔加工治具论文和设计-钟新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