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成熟度模型论文-任嵬,索寒生,招庚,徐逢露,王雨茜

智能成熟度模型论文-任嵬,索寒生,招庚,徐逢露,王雨茜

导读:本文包含了智能成熟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成熟度理论,智能制造,石化行业智能工厂能力成熟度模型

智能成熟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任嵬,索寒生,招庚,徐逢露,王雨茜[1](2019)在《石化行业智能工厂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制造是促进我国石化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成熟度理论与石化行业的具体业务实践相结合,并在借鉴我国智能制造参考架构和智能工厂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石化行业首个智能工厂能力成熟度模型。继而,本文展示了运用成熟度模型进行成熟度评估的具体流程。通过构建石化行业智能工厂能力成熟度模型,可以为石化企业制定智能工厂建设战略规划提供依据,可以为石化企业在建的智能工厂的成熟度评估提供参考,可以为实现以评促建提供重要保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03期)

胡鹏[2](2017)在《智能变电站成熟度模型构建与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施坚强智能电网和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对智能变电站的评价研究侧重于技术和经济方面,将其视为一个具有一定“成熟度”的个体,全面地分析影响智能变电站建设发展的可能因素并评价研究,不仅可以为智能变电站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积极推动我国智能变电站建设向前发展,而且能够积极促进相关技术向国外输出,还可以提高我国在国际上该领域的地位和话语权。本文的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提出智能变电站成熟度概念并划分等级;二是构建智能变电站成熟度评价体系并实际验证。本文从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策略与监管、设备与技术、社会与环境、运行与维护和人员资产管理共5个维度对影响智能变电站成熟度的关键指标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共选取24个具体指标,构建出一个叁层结构的智能变电站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结合智能变电站自身特点确定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灰色综合评价法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两种方法,便于相互比较和验证。在这些基础工作完成之后,邀请评审专家打分,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所有指标赋权;然后分别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灰色综合评价法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智能变电站成熟度展开评价;继而充分利用问卷调查获得的专家打分数据进行直观评价,并将几种方法的评价过程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构建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科学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5-01)

于秀明,王程安[3](2016)在《中德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智能制造的发展水平与实施路径等问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与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分别提出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与工业4.0就绪度模型。通过介绍两个模型的概念,并从应用范围、框架以及核心要素等方面进行对比,两个模型在目的、用途、框架上基本一致,在维度、类和域的内容上不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侧重制造与智能两个维度,而工业4.0就绪度模型更侧重于智能技术本身;此外,能力成熟度模型兼顾了流程行业与离散行业的特征,而后者更侧重于离散行业。(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期刊2016年07期)

于秀明,郭楠,王程安,彭涛[4](2016)在《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借鉴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与国内外成熟度理论与思想,从制造工程、制造保障以及智能提升叁个维度综合考虑智能制造的关键特征及要素,提出了整体成熟度和单项能力两种模型,明确了智能制造水平持续提升的发展路径,引导企业智能制造发展。(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期刊2016年05期)

周静,刘国军,胡紫巍,卢利峰,张威[5](2015)在《智能电网互操作成熟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电网的互操作是一系列电力设备和系统通过标准接口进行安全、无缝、透明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美国电网智能化架构委员会(GWAC)提倡将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概念应用到智能电网的互操作中,并起草了一个智能电网的互操作成熟度模型,该模型已在各类工程项目验证的阶段。对智能电网互操作成熟度模型的意义和目标及评估流程进行了阐述,并讨论了与其他成熟度模型的区别以及一些关于从智能电网互操作成熟度模型的试验当中得出的结论,并提出了改进建议。首先对智能电网互操作性需求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智能电网互操作成熟度模型的主要特点,介绍了GWAC工作组在推进互操作成熟度模型(IMM)方面的工作,并对智能电网互操作成熟度的评估和分析流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该模型将有效帮助智能电网规划的制定者从战略和战术的维度总体考虑智能电网的互操作性。(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5年S1期)

蔡子龙,束洪春[6](2013)在《智能电网IT能力成熟度模型及其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模糊评价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智能电网IT能力评价模型.对西部某省电网公司进行IT能力评价,对结果进行探讨,指明企业IT能力所处的等级及IT能力改进的方向.所提供方法对智能电网企业实施IT能力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刘铠诚,何光宇,王彬,刘锋,顾志东[7](2012)在《调度中心智能调度业务成熟度模型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升调度中心智能调度业务能力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一环,需要一套能指导其发展和评估其发展阶段的模型和体系,即调度中心智能调度业务成熟度模型。文中首先将调度中心的业务归结为感知、预测、评估和决策4个方面,这4个方面构成了调度中心的业务链。然后针对单个业务能力和业务链能力,分别提出了不同阶段的划分标准,最终形成了调度中心智能调度业务成熟度模型;所提出的成熟度模型,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移植性,可作为各地建设智能调度的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2年13期)

熊浩清,张晓华,孟远景,汤涌,孙华东[8](2011)在《基于技术成熟度理论的智能输电网多阶段投资决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智能电网建设背景下,输电网投资面临各种潜在的市场风险,对投资决策的灵活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应用技术成熟度理论分析智能输电网投资决策问题,根据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智能输电网的有效投资阶段,建立基于技术成熟度的智能输电网多阶段投资决策模型,以确定最优投资方案及各阶段的投资资金数量。以IEEE-24节点系统为例分析考虑输电线路、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补偿方案的3阶段智能输电网投资决策问题,验证了上述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1年07期)

智能成熟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施坚强智能电网和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对智能变电站的评价研究侧重于技术和经济方面,将其视为一个具有一定“成熟度”的个体,全面地分析影响智能变电站建设发展的可能因素并评价研究,不仅可以为智能变电站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积极推动我国智能变电站建设向前发展,而且能够积极促进相关技术向国外输出,还可以提高我国在国际上该领域的地位和话语权。本文的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提出智能变电站成熟度概念并划分等级;二是构建智能变电站成熟度评价体系并实际验证。本文从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策略与监管、设备与技术、社会与环境、运行与维护和人员资产管理共5个维度对影响智能变电站成熟度的关键指标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共选取24个具体指标,构建出一个叁层结构的智能变电站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结合智能变电站自身特点确定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灰色综合评价法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两种方法,便于相互比较和验证。在这些基础工作完成之后,邀请评审专家打分,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所有指标赋权;然后分别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灰色综合评价法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智能变电站成熟度展开评价;继而充分利用问卷调查获得的专家打分数据进行直观评价,并将几种方法的评价过程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构建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科学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智能成熟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任嵬,索寒生,招庚,徐逢露,王雨茜.石化行业智能工厂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9

[2].胡鹏.智能变电站成熟度模型构建与评价研究[D].郑州大学.2017

[3].于秀明,王程安.中德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对比[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6

[4].于秀明,郭楠,王程安,彭涛.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6

[5].周静,刘国军,胡紫巍,卢利峰,张威.智能电网互操作成熟度模型[J].电信科学.2015

[6].蔡子龙,束洪春.智能电网IT能力成熟度模型及其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7].刘铠诚,何光宇,王彬,刘锋,顾志东.调度中心智能调度业务成熟度模型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

[8].熊浩清,张晓华,孟远景,汤涌,孙华东.基于技术成熟度理论的智能输电网多阶段投资决策模型[J].电网技术.2011

标签:;  ;  ;  

智能成熟度模型论文-任嵬,索寒生,招庚,徐逢露,王雨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