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指向论文_吴传毅

导读:本文包含了目标指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目标,素养,教学目标,学科,核心,体系,过程。

目标指向论文文献综述

吴传毅[1](2019)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指向、使命担当、战略举措》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这一目标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着治理手段的法治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中央与地方形成稳定的国家权力结构等重要内容。国家治理能力是执行制度体系的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物两面,相伴而生、相互促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指向是构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制度体系、主动应对国家治理面临的巨大挑战、有效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使命担当是对中国现代化的使命担当、对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使命担当、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问题的使命担当。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是以创新治理理念为思想引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路径选择、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战略重点、以解决好制度执行难题为突破难点、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本文来源于《行政管理改革》期刊2019年11期)

余军[2](2019)在《指向思维品质目标的中考英语阅读试题研究——以2019年福建省中考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题研究发现,如今的中考英语试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查,思维品质作为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也越来越受教育者的关注。然而,阅读教学的现状是不少教师只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文章探讨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设计读前、读中和读后等各种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86期)

李静[3](2019)在《指向课程目标的地理图像开发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载体。基于课程目标对地理图像进行有效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情实现图像的制作、转换,引导学生参与图形的绘制与分析,结合典型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及变式图像,逐步丰富知识积累、发展迁移能力。(本文来源于《名师在线》期刊2019年30期)

刘瑞[4](2019)在《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PYP课程:目标、内容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PYP课程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3~12岁儿童提供国际化基础教育课程,至今已在全球109个国家共计1652所学校开设。研究表明:PYP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十种学习者品质和五种跨学科能力,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PYP的课程内容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基于概念探究,依托单元教学计划表,开展跨学科概念驱动型课程,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PYP的课程评价基于多次"评估—记录—反馈"的过程性评价而螺旋上升,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借鉴PYP课程经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应开展跨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施探究型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教和以评促学。(本文来源于《世界教育信息》期刊2019年19期)

常静[5](2019)在《习近平文化观的时代特色及目标指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的发展和作用,在系列重要讲话中频频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包含"文化"的字眼。这是我们党回顾过去、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所作出的重大战略考量。因此,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时代特色及价值目标指向进行分析,旨在深入挖掘习近平文化观的丰富内容及逻辑构架,为其当代实践及延伸发展提供学理支撑。(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9期)

杨梅[6](2019)在《基于过程性教学目标指向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暴露出了一些缺陷与不足,已经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必须及时采取合理策略加以创新和优化。其中,基于过程性教学目标指向的教学能够有效改善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显着改善,值得广大教师尝试与应用。分析了过程性目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就相应的教学创新策略展开探讨。(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期刊2019年09期)

孟凡龙,崔鸿,倪忠春[7](2019)在《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设计:目标、过程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制订路径、学习过程实施方案和学习反馈评价体系,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学》期刊2019年09期)

廉丽娟[8](2019)在《指向学习目标的任务设计与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中,我们立足"学生的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听到一些质疑的声音,这让我们反思:在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中,是否遗忘或丢失了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的学"真正落地,必须要研究指向目标的学习任务设计和实施。首先,教学目标要简约、清晰,表达到位。教学目标要指明学生的学习内容,明确教师指导学生的方向,可观可测学生的学习成果。目标的确定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准确把握文本或教学内容,厘清学习的重点。(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普教版)》期刊2019年09期)

胡林,季荣臻[9](2019)在《指向教学目标四维达成的科学教学活动设计——以《观察叶》一课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的具体阐述。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目标始终贯穿在备课和上课的每一个环节中,是指导教学行为的风向标。通过对《观察叶》一课目标设定和目标达成的分析,可以发现指向教学目标达成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这四个维度,能为科学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更为明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期刊2019年Z2期)

唐永玲[10](2019)在《目标自定:指向学生能力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学生发展需求与主动发展的视角,关注教学目标的整体设计、年段递进和弹性要求,自定适合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素材,突出面向不同学生目标的多层级、分梯度,解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与课标统一要求之间的矛盾,实现学生的能力发展,让有效学习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真正发生,让不同的人得到切合自己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Z5期)

目标指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试题研究发现,如今的中考英语试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查,思维品质作为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也越来越受教育者的关注。然而,阅读教学的现状是不少教师只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文章探讨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设计读前、读中和读后等各种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目标指向论文参考文献

[1].吴传毅.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指向、使命担当、战略举措[J].行政管理改革.2019

[2].余军.指向思维品质目标的中考英语阅读试题研究——以2019年福建省中考卷为例[J].考试周刊.2019

[3].李静.指向课程目标的地理图像开发路径[J].名师在线.2019

[4].刘瑞.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PYP课程:目标、内容及评价[J].世界教育信息.2019

[5].常静.习近平文化观的时代特色及目标指向[J].文化学刊.2019

[6].杨梅.基于过程性教学目标指向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创新[J].新课程(中).2019

[7].孟凡龙,崔鸿,倪忠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设计:目标、过程与评价[J].中学生物学.2019

[8].廉丽娟.指向学习目标的任务设计与实施[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

[9].胡林,季荣臻.指向教学目标四维达成的科学教学活动设计——以《观察叶》一课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

[10].唐永玲.目标自定:指向学生能力发展[J].江苏教育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表单/查询接口所在的网站网页层次...侧视多通道SAR近几年来,G.Kri...镜反射回波测量目标原理示意图本论文的结构与宽覆盖技术间的关系成像方式示意图

标签:;  ;  ;  ;  ;  ;  ;  

目标指向论文_吴传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