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度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锥度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锥度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锥度,旋翼,直升机,神经网络,测量,视觉,质心。

锥度测量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刘伟[1](2018)在《基于神经网络的直升机旋翼共锥度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直升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直升机应用的逐渐成熟,直升机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直升机的飞行安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直升机飞行时所需要的升力和拉力主要由旋翼产生,直接影响直升机的飞行性能、可靠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因此,在直升机的生产和日常维护中,必须对旋翼桨叶进行检查。而直升机旋翼共锥度是反映了直升机旋翼工作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直升机旋翼共锥度测量系统和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图像处理技术、CCD成像技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等。主要内容如下:1.不同于试验模拟环境下,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在进行直升机旋翼共锥度测量时,由于外界复杂环境,直升机旋翼共锥度的测量过程中,所拍摄的旋翼桨叶图像可能会存在其他物体,这些物体会影响旋翼共锥度的测量,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识别测量图像的各个物体,并利用CCD成像技术原理,实现旋翼桨叶共锥度的测量。2.研究了图像的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的提取。针对纹理特征采用灰度共生矩纹理特征,针对形状特征采用Hu不变矩描述法。为了提高图像的识别率,采用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的双特征融合的方式,作为BP神经网络的特征向量,实现图像物体的识别分类。3.详细阐述了直升机旋翼共锥度测量系统的实现过程,包括硬件结构设计和软件结构设计,并通过实际测量证明了该系统可以实现旋翼共锥度测量。(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2)

勾静雪,陈瑶,刘桂红[2](2018)在《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宽度和锥度测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测量分析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宽度和锥度,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50颗上颌第一恒磨牙制作透明牙,然后自近中颊根根尖孔处每隔0.4 mm与根管走行方向垂直连续横切,立体显微镜下放大30倍测量各个切片宽度,计算根尖1/3、中1/3、颈1/3各区段的锥度值。结果:近中颊根第一根管宽度:根尖最大径(0.38±0.12)mm、最小径(0.34±0.16)mm,根中最大径(0.55±0.26)mm、最小径(0.57±0.12)mm,根颈最大径(1.13±0.34)mm、最小径(0.59±0.18)mm。第二根管宽度:根尖最大径(0.25±0.13)mm、最小径(0.28±0.10)mm,根中最大径(0.36±0.09)mm,最小径(0.17±0.06)mm,根颈最大径(0.79±0.23)mm、最小径(0.23±0.17)mm。近中颊根第一根管锥度:根尖1/3最大径0.03 mm、最小径0.01 mm,中1/3最大径0.06 mm、最小径0.03 mm,冠1/3最大径0.10 mm、最小径0.09 mm。第二根管锥度:根尖1/3最大径0.02、最小径-0.01,中1/3最大径0.06,最小径0.00,冠1/3最大径-0.02、最小径-0.02。结论 :MB1具有较大的宽度和锥度,且根尖1/3、中1/3、冠1/3锥度不同,而MB2的宽度和锥度都很小,还会出现倒锥度。(本文来源于《上海口腔医学》期刊2018年01期)

刘伟,满君丰[3](2018)在《基于CCD技术的直升机旋翼共锥度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升机旋翼共锥度值是旋翼动平衡测量的一个主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直升机的安全和其它各项重要性能的优劣。当在实际测量中,测量图片包含其他物体时,无法计算旋翼的共锥度值,如何解决物体的识别分类是旋翼共锥度测量方法的关键问题。本文以CCD成像技术为基础,提出了提取图像形状特征,并采用BP神经网络对物体进行识别分类后,再计算旋翼共锥度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数码设计》期刊2018年01期)

赵兴仁[4](2017)在《利用锥面母线测量锥度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测量锥度的方法是测出大、小端直径之差和圆锥长度,再由函数式求出锥度。采用该方法需要测量3个参数。利用锥面母线检测锥度的方法是任取一段圆锥面的母线作1个直角叁角形,根据2个直角边的长度求锥度,通过转动螺母滑块带着测量头沿母线移动,滑块旁的2块千分表同时显示出2个直角边的数值,再根据斜角α的正切函数求出锥度。采用该方法只需测量2个参数,不用测量圆锥大小端的直径,减小了测量误差,能够直观、快捷地求出锥面的锥度。(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7年09期)

饶智博[5](2017)在《基于立体视觉的直升机机载旋翼共锥度测量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升机旋翼共锥度是反映直升机旋翼动平衡特性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直升机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机动性等关键指标,因此旋翼共锥度的精确测量为直升机旋翼的生产与维护提供重要依据。在基于立体视觉的直升机机载旋翼共锥度测量系统中,采集的旋翼图像往往具有大场景、背景复杂以及含有一定干扰噪声等特点,导致传统标记点检测算法定位慢、精度低,进而影响旋翼共锥度实时测量。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旋翼图像中圆形标记点的快速精准定位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概述了基于立体视觉的直升机机载旋翼共锥度测量系统及相关理论知识。首先,介绍了直升机旋翼共锥度的测量原理和双目立体视觉原理;然后,开展了基于立体视觉的直升机机载旋翼共锥度测量系统设计,该系统包括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硬件系统包括:光电传感器模块、双目图像采集模块、PC/104嵌入式系统、供电模块和配置工具模块;软件系统包括:配置软件和旋翼共锥度测量软件;最后,深入分析了该系统中圆形标记点检测算法存在定位慢和精度低的原因,并针对该问题开展了圆形标记点定位方法的研究。(2)提出了一种基于CIC的圆形标记点快速定位算法(简称:CIC算法)。首先,利用Canny算子对旋翼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再采用连通域搜索法提取轮廓信息;然后,依次采用连通域轮廓的圆度特征、惯性率特征和凹凸度特征筛选旋翼图像中圆形标记点,并进行验证;最后,采用最小二乘圆拟合法实现圆心的精确定位。通过大量仿真和真实环境中圆形标记点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在复杂背景下精准快速地定位圆形标记点。但是,当旋翼处于高速旋转以及相机焦距不准等因素影响时,造成图像中圆形标记点边缘模糊,导致部分圆形标记点漏检。(3)针对上述部分圆形标记点漏检的现象,改进了一种基于EDCIC的圆形标记点快速定位算法(简称:EDCIC算法)。首先,采用高斯滤波器对图像进行平滑,利用Sobel算子获取梯度等级图和梯度方向图,并利用梯度等级图搜索图像中的锚点;其次,采用Smart Routing算法连接锚点,得到边缘图像;再次,利用Helmholtz感知原理判决边缘线段,去除边缘图像中的杂线;最后,采用CIC算法对边缘图像进行圆形标记点检测。通过大量仿真和真实环境中圆形标记点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与传统圆形标记点检测算法相比,具有较高的检测速度、定位精度,并较好地解决了由于边缘模糊造成圆形标记点漏检的问题,可用于提高复杂背景下直升机旋翼共锥度的测量速度和精度。(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7-06-01)

李波,崔喆珉,唐海中,宣祎恂,李蒙[6](2017)在《螺栓保证载荷试验中顶针锥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栓保证载荷试验是判断螺栓等外螺纹紧固件产品质量的重要试验。在此试验中,螺栓长度测量装置顶针锥度大小影响着测量的结果。试验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分别使用15°、35°、45°锥度的顶针测量相同的5件螺栓,每件样品测量5次,记录测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制图分析,结果表明:35°锥度顶针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建议在比较螺栓保证载荷结果时,所使用的测量装置应采用相同锥度的顶针,以减少测量偏差。(本文来源于《金属制品》期刊2017年01期)

熊邦书,涂晓衍,李新民,余磊[7](2016)在《直升机桨叶共锥度测量中圆形标记点高精度定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直升机桨叶共锥度测量中背景复杂、圆形标记点较小,易出现定位不准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圆形标记点定位方法。首先,利用OTSU图像分割方法计算阈值;然后,以OTSU阈值为边界阈值,对图像进行多重分割;利用圆度特征和质心变化规律,对每一次分割后的连通域轮廓进行干扰排除,实现圆形标记点的粗定位;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完成标记点的精确定位。通过圆形标记点定位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复杂场景下对较小的圆形标记点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可用于提高大场景复杂环境下直升机桨叶共锥度测量精度。(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6年04期)

涂晓衍[8](2016)在《基于PC104的直升机旋翼桨叶共锥度快速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升机旋翼桨叶共锥度是反映直升机旋翼工作状态的重要参数,该参数直接影响直升机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该参数精确测量对直升机生产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测量方法主要用于旋翼塔桨叶共锥度的测量,无法适应无人直升机机载共锥度实时测量的问题,本文采用PC104构建机载直升机旋翼桨叶共锥度测量系统,为使共锥度测量方法适应机载实时要求,深入研究了共锥度测量的快速方法。主要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构建了基于PC104的直升机旋翼桨叶共锥度测量系统。根据无人直升机旋翼桨叶共锥度测量技术指标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硬件系统包括双目立体视觉子系统、嵌入式子系统、照明子系统、上位机子系统;软件系统分为上位机配置软件和PC104下桨叶共锥度实时测量软件。上位机配置软件主要包括双目摄像机管理、图像实时预览、模板图像采集与显示、立体视觉标定、标定结果显示等功能模块,主要完成双目视觉系统的参数配置与耗时较长的立体视觉系统标定,桨叶共锥度测量软件包括网络通信、旋翼图像采集,标记点检测、标记点叁维信息计算、桨叶共锥度测量等功能模块,主要完成机载旋翼桨叶共锥度实时测量。(2)提出了直升机旋翼桨叶共锥度测量中标记点快速检测方法。首先,采用中值滤波、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算法对含有圆形标记点的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圆形标记点在不同阈值分割下质心变化不明显的特性,同时结合连通域圆度和惯性率特征,实现了较小圆形标记点在复杂背景下的准确定位;最后,在局部极坐标系下利用最小二乘拟合法对标记点进行圆拟合,实现了高精度定位。通过在实验室模拟桨叶共锥度测量复杂背景与真实旋翼桨叶背景下进行标记点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在复杂背景下快速、高精度定位较小圆形标记点,满足后续机载旋翼桨叶共锥度实时测量的要求。(3)开展了基于PC104的机载旋翼桨叶共锥度测量方法研究。首先,利用上位机配置软件对双目立体视觉系统进行双目标定和立体校正,并将获得的双目立体视觉系统的方式内、外参数通过网络通信传递给PC104下桨叶共锥度实时测量软件;然后,通过已校正的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实时采集同一方位下粘贴有标记点的旋翼桨叶图像对,采用本文提出的标记点快速检测算法定位桨叶图像中的标记点,在标记点解码与匹配的基础上计算标记点叁维信息;最后,利用不同桨叶上标记点叁维信息计算旋翼桨叶共锥度。通过采集旋转状态下旋翼桨叶图像进行共锥度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桨叶共锥度测量方法的误差小于3.3mm,可以满足无人直升机机载旋翼桨叶共锥度测量系统对精度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6-06-01)

戈改丽,田伟[9](2015)在《偏梯形螺纹第4点锥度测量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某油田的95/8″偏梯形螺纹石油套管在商检时发现管体外螺纹其它各项参数(螺距、齿高、紧密距等)完全合格的情况下,测量第4点锥度时有超差现象,文章针对95/8″偏梯形螺纹第4点锥度测量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由于偏梯形螺纹石油套管的结构原因,在满足测量第4点锥度的条件下,通过数据分析,提出第4点锥度值可以作为参考依据,但不建议作为判定依据。(本文来源于《包钢科技》期刊2015年05期)

欧巧凤,赵平均,熊邦书,涂晓衍,莫燕[10](2015)在《基于立体视觉的旋翼共锥度动态测量系统精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基于立体视觉的直升机旋翼共锥度动态测量系统的精度和可操作性,全面分析了其测量误差。首先,介绍了测量系统模型及误差来源;其次,分析了双目立体视觉静态叁维测量的误差;再次,针对旋翼共锥度的多目标动态测量特点,分析了系统安装误差对共锥度解算精度的影响;最后,利用原理样机进行了6 058次静态测量重复实验,通过统计分析可知静态测量误差小于1.4 mm。对动态测量误差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给出了各参数对精度影响的量化结果,为实际共锥度测量的误差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标记点安装精度小于10 mm的情况下,动态测量误差小于3.5 mm,合成产生的总测量误差小于4.9 mm,能满足旋翼共锥度动态测量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锥度测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测量分析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宽度和锥度,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50颗上颌第一恒磨牙制作透明牙,然后自近中颊根根尖孔处每隔0.4 mm与根管走行方向垂直连续横切,立体显微镜下放大30倍测量各个切片宽度,计算根尖1/3、中1/3、颈1/3各区段的锥度值。结果:近中颊根第一根管宽度:根尖最大径(0.38±0.12)mm、最小径(0.34±0.16)mm,根中最大径(0.55±0.26)mm、最小径(0.57±0.12)mm,根颈最大径(1.13±0.34)mm、最小径(0.59±0.18)mm。第二根管宽度:根尖最大径(0.25±0.13)mm、最小径(0.28±0.10)mm,根中最大径(0.36±0.09)mm,最小径(0.17±0.06)mm,根颈最大径(0.79±0.23)mm、最小径(0.23±0.17)mm。近中颊根第一根管锥度:根尖1/3最大径0.03 mm、最小径0.01 mm,中1/3最大径0.06 mm、最小径0.03 mm,冠1/3最大径0.10 mm、最小径0.09 mm。第二根管锥度:根尖1/3最大径0.02、最小径-0.01,中1/3最大径0.06,最小径0.00,冠1/3最大径-0.02、最小径-0.02。结论 :MB1具有较大的宽度和锥度,且根尖1/3、中1/3、冠1/3锥度不同,而MB2的宽度和锥度都很小,还会出现倒锥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锥度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伟.基于神经网络的直升机旋翼共锥度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湖南工业大学.2018

[2].勾静雪,陈瑶,刘桂红.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宽度和锥度测量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8

[3].刘伟,满君丰.基于CCD技术的直升机旋翼共锥度测量方法研究[J].数码设计.2018

[4].赵兴仁.利用锥面母线测量锥度的方法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7

[5].饶智博.基于立体视觉的直升机机载旋翼共锥度测量系统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7

[6].李波,崔喆珉,唐海中,宣祎恂,李蒙.螺栓保证载荷试验中顶针锥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J].金属制品.2017

[7].熊邦书,涂晓衍,李新民,余磊.直升机桨叶共锥度测量中圆形标记点高精度定位方法[J].半导体光电.2016

[8].涂晓衍.基于PC104的直升机旋翼桨叶共锥度快速测量方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

[9].戈改丽,田伟.偏梯形螺纹第4点锥度测量的分析[J].包钢科技.2015

[10].欧巧凤,赵平均,熊邦书,涂晓衍,莫燕.基于立体视觉的旋翼共锥度动态测量系统精度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15

标签:;  ;  ;  ;  ;  ;  ;  

锥度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