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引申论文-王丽,张青松

同步引申论文-王丽,张青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步引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度量衡类词,意义,同步引申

同步引申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张青松[1](2019)在《论度量衡类词意义的同步引申》一文中研究指出度量衡类词包括度、揣、揆、测、量、概、衡、铨、权、称、程、料等12个。此外,跟度量衡密切相关的词有掂、估、计、算等4个。这16个词都同步引申为"估测"义。由这类词组成的双音节复合词有不少为现代汉语所继承。(本文来源于《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王倩雯[2](2014)在《从同步引申看义项引申的模因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语言系统的基石,词汇和语法有其衍生过程,并且这个衍生过程和具体的语用操作关系非常密切。运用对比分析、历史考察的方法,以许嘉璐先生发现的"词义具有同步引申的规律"为具体研究对象,认为这种同步引申现象并不是联想等心理因素导致的,而是将某个义项的引申方式作为模因,再泛化导致的。这说明模因不仅仅会引起一个短期的语言现象,也可以促进词汇系统的衍变,甚至是语式的形成。同步引申律就是对模因影响语式的有力诠释,引申形式模因的每一次发生都是认知概念的一次迁移,这种迁移固定下来就形成新的语义或语式。这一发现解释了语用是如何影响本体固化的。(本文来源于《宿州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吴峥嵘[3](2011)在《同步引申情况在《左传》中的考察——以“复”、“反”、“还”、“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对《左传》的考察,可以发现"复"、"反"、"还"、"归"在回来(去)义上的特点与它们能否引申出归还义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同步引申出的新的意义仍会保留由旧有意义而来的遗传义素,并拥有独立的存在价值;一组同义词中有几个词能够产生同步引申决定于概念系统对于意义表达的需要,这一点归根结底又是由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分类所决定的。(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1年12期)

戚益[4](2005)在《从同步卫星引申出的一个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地球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之所以看起来"静止不动",是因为其运行角速度与地球的自转角速度相同,而且其运行所需的向心力又和地球引力相等,即(本文来源于《物理教师》期刊2005年01期)

韦绍翔[5](2004)在《古汉语词义的同步引申》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词义引申的类型 ,目前古汉语界从具体意义联系角度进行归纳研究的尚嫌不够。鉴于此 ,本文试图从基础义与引申义的极性联系角度作一点探讨 ,并根据许嘉璐先生提出的同步引申之说写点认识。(本文来源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田恒山[6](2001)在《论词义的同步引申》一文中研究指出词义的同步引申是指一个词义的延伸影响扩散到与之相关的其它词,带动后者词义的变化。义同、义近、意义相关和相反以及有声转关系的两个词都有可能产生词义同步引申的现象。(本文来源于《滁州师专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王小莘[7](1998)在《试论中古汉语词汇的同步引申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在汉语词汇的发展中,有一种由于语言的类推作用而形成的词义引申现象,这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词在引申过程中相互影响,沿着相似的路线发生伴随性的演变,语言学界称之为同步引申。这种现象在中古汉语中有相当典型、突出的反映,往往形成引人瞩目的同步引申词群,不少(本文来源于《南开学报》期刊1998年04期)

赵大明[8](1998)在《也谈词义的同步引申》一文中研究指出也谈词义的同步引申赵大明壹首先提出“同步引申”这个概念的是许嘉璐先生(1987),他以古代汉语为语料得出结论说,一个词意义延伸的过程常常“带动”与之相关的词发生类似的变化,这就叫“同步引申”。同义词(广义的)和反义词最容易形成同步引申,双方同步的趋向...(本文来源于《语文研究》期刊1998年01期)

同步引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语言系统的基石,词汇和语法有其衍生过程,并且这个衍生过程和具体的语用操作关系非常密切。运用对比分析、历史考察的方法,以许嘉璐先生发现的"词义具有同步引申的规律"为具体研究对象,认为这种同步引申现象并不是联想等心理因素导致的,而是将某个义项的引申方式作为模因,再泛化导致的。这说明模因不仅仅会引起一个短期的语言现象,也可以促进词汇系统的衍变,甚至是语式的形成。同步引申律就是对模因影响语式的有力诠释,引申形式模因的每一次发生都是认知概念的一次迁移,这种迁移固定下来就形成新的语义或语式。这一发现解释了语用是如何影响本体固化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步引申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丽,张青松.论度量衡类词意义的同步引申[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王倩雯.从同步引申看义项引申的模因现象[J].宿州学院学报.2014

[3].吴峥嵘.同步引申情况在《左传》中的考察——以“复”、“反”、“还”、“归”为例[J].作家.2011

[4].戚益.从同步卫星引申出的一个设想[J].物理教师.2005

[5].韦绍翔.古汉语词义的同步引申[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

[6].田恒山.论词义的同步引申[J].滁州师专学报.2001

[7].王小莘.试论中古汉语词汇的同步引申现象[J].南开学报.1998

[8].赵大明.也谈词义的同步引申[J].语文研究.1998

标签:;  ;  ;  

同步引申论文-王丽,张青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