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过程论文_任丽,关铭,李有缘,王深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几内亚,爪哇,暖锋,密度,所罗门,河网。

动力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任丽,关铭,李有缘,王深义[1](2019)在《一次暴雨过程受不同系统影响的动力热力场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以及0.25°×0.25°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出现在东北地区北部受不同系统影响的连续2d暴雨过程的热力和动力场结构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24日为暖锋锋生暴雨,暴雨范围大;25日为台风暴雨,暴雨出现在台风移动路径上,为狭长带状。暴雨是由MCS活动造成的,每次短时强降水均与TBB低值中心相对应,台风倒槽内的MCS强度比暖锋云系内的MCS弱,但是降水强度却更大。台风安比携带大量暖湿空气,其东侧的低空急流向北输送热量和水汽,水汽辐合集中在边界层内,台风暴雨的水汽辐合强度比暖锋暴雨更强烈,所造成的雨强更大。暖锋暴雨期间,小兴安岭迎风坡地形的辐合抬升作用明显;高层强辐散及地形辐合抬升作用对暴雨有较大贡献。台风暴雨期间,低空辐合,特别是水汽辐合作用对暴雨有较大贡献;辐合区位于台风倒槽附近,倒槽表现为冷锋性质。(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孙月,张振东,王博[2](2019)在《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换挡过程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换挡品质,以换挡过程控制为研究对象,分析驱动状态下A升B挡的换挡控制过程。通过AMESim和MATLAB/Simulink软件分别建立混合动力汽车物理模型和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换挡过程的联合仿真,对换挡控制策略进行了集成和实车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仿真模型能够实现对换挡过程的模拟,设计的换挡控制策略能使换挡过程顺利完成。换挡时间较短,仿真及实车换挡时间分别为1.2 s及1.23 s,小于系统规定值1.3 s;对换挡冲击的控制效果良好,仿真及实车换挡冲击度峰值分别为14 m/s~3及14.2 m/s~3,小于我国推荐值17.64 m/s~3。(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苏冉,廖菲,齐彦斌[3](2019)在《华南暖区暴雨过程集合动力因子的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2015—2017年4—6月发生在广东地区的20个暖区暴雨个例,利用GFS0.5°×0.5°预报场资料,分析了集合动力因子在华南暖区暴雨中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广东省的四类主要暖区暴雨中,锋前低槽暴雨中各集合动力因子和累积降水的相关性最高,其次是西南急流暴雨,而回流暴雨中的相关性最差。锋前低槽暴雨与回流暴雨有共同的相关性较好的集合动力因子,高空槽和副热带急流暴雨与西南急流暴雨也有共同的相关性较好的集合动力因子。(2)选取各类暖区暴雨中对降水表征最好的集合动力因子分别构建了3个量级的权重指数(量级分别为10~(-3)、10~(-1)和10~2),发现各量级的权重指数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权重指数对分析判断不同量级的降水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3)采用各量级权重指数的中位数作为判断降水等级的阈值,并利用3个量级的权重指数可以综合判断降水的强度等级,这为降水的量级预报提供了一个客观化指标。这些结果进一步提高了集合动力因子在华南暖区暴雨预报中的实际应用能力。(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19年11期)

武麦凤,李萍云,吉庆[4](2019)在《一次槽前干对流天气过程动力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015年8月23日发生在陕西关中的一次槽前干对流天气进行了动力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虽然发生在槽前,但垂直环境配置为中层相对干冷,低层相对暖湿,属于槽前干对流。850 hPa的切变线后反气旋环流中存在的中小尺度切变,为强对流天气提供了初始扰动并诱发了次级环流的形成,地面辐合线触发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中层干侵入和强的垂直风切变增强了大气垂直不稳定程度;关中东部强对流天气落区主要出现在散度通量大值区的中心附近、水汽波作用密度垂直积分大值中心及其后部梯度最大的区域内。(本文来源于《陕西气象》期刊2019年06期)

时素果,王亚东,杨晓光,刘乐华[5](2019)在《超空泡航行体运动过程流体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超空泡航行体运动过程流体动力特性,采用试验的方法对超空泡航行体自由航行过程进行研究。试验在水池中进行,利用高速摄像机观察超空泡演化过程,通过压力传感器和内测装置分别测量航行体表面压力和流体动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航行体运动过程中,轴向力系数不是一定值,在平均值0. 1附近小幅波动,运动后期平均轴向力系数有所增加;在运动初期,法向力系数在0附近小幅波动,随着时间推移,法向力系数呈周期振荡特性,变化周期约为0. 055 s;航行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等因素影响引起扰动,使得姿态产生改变,开始出现尾部振荡,拍动空泡壁;在拍击空泡壁瞬间,压力急剧增加,产生法向力并不断增大,引起的恢复力矩使得航行体尾部向相反方向运动,形成上下周期性拍动空泡壁运动,流场周期性的演变直接导致了法向力系数周期性变化。(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贺武,张亚军,李成,李伟峰,欧阳明高[6](2019)在《锂离子动力电池中等荷电状态下热失控产物喷发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电动汽车用方壳型镍钴锰(NCM)锂离子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以氮气为惰性保护,采用高速摄影的方法,在密闭容器内开展了电池热失控产物喷发过程的试验研究。检测压力突变表明,中等荷电状态下的电池热失控后的喷发过程出现了2次剧烈喷射,分别导致了喷发物射流区温度的突然降低和快速升高。借助辅助光源,捕捉到了热失控产物首次喷发演变过程的高速影像,进一步分析发现,首次喷发经历了初期的带状和锥形喷发,然后进入较长时间的无定形喷发和后期的倒锥形喷发;同时,在影像中还观察到了气-液-固叁相共存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储能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张文军,李健,杨庆华,田庆明,王海燕[7](2019)在《河西走廊西部一次极端大风天气过程3次风速波动的动力条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自动气象站、高空探测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5月1-3日河西走廊西部极端大风天气的影响系统、3次风速波动和动力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阻塞高压发展加强和冷涡的异常南压作用下,冷平流和动量下传是河西走廊西部持续大风形成的关键因素;第一次大风波动主要与地面变压风有关,动量下传在第二、叁次大风波动中起重要作用;在高空急流入口区中心及左侧伴生的下沉运动能有效将高空动量下传到500 h Pa,低层不稳定层结发展的动量交换作用和热力、动力条件下所产生的垂直运动使中低空动量下传至近地面;前倾槽所形成的涡度平流上负下正结构极有利于动量下传,垂直方向上涡度平流梯度越大、梯度大值中心越低,越容易引发河西走廊西部近地面极端大风。(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9年05期)

宫伟,姜效典,邢军辉,李德勇,徐冲[8](2019)在《新几内亚-所罗门弧俯冲体系动力过程:板块起始俯冲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几内亚-所罗门弧(PN-SL)位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汇聚边界、新特提斯构造域东端。晚白垩世以来,逐渐演化形成复杂的沟-弧-盆-台、俯冲时序完整的俯冲构造体系。受多期次、多类型板块俯冲起始作用的制约,PN-SL俯冲体系深部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板块俯冲深度由>500 km减小至不足100 km,板块俯冲角度则由>70°减小至30°。俯冲体系东侧毗邻的翁通爪哇海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台,其显着的"凸起"构造以及低密度结构,重新塑造了PN-SL俯冲体系的构造格局,但不同于低密度结构俯冲诱发海沟位置后移、俯冲极性反转二元经典模式,弧后所罗门海盆发生反向俯冲的同时,中新世以来呈现出NW向、NE向和SW向的多向俯冲过程。这意味着翁通爪哇海台与PN-SL俯冲体系汇聚形变过程并非仅依据板块密度变化来简单解释,需要考虑其复杂的构造环境和诸多的构造要素。特别是作为岩石圈强度的重要影响因子—俯冲体系流体活动,导致岩石圈强度减弱、熔点降低的同时,伴随板块俯冲向地球深部运移,促使板片脱水并与地幔楔发生水化交代作用,进而改变壳幔物质组成及流变学性质,诱发地幔楔部分熔融和岛弧岩浆活动,是理解板块俯冲构造动力的关键切入点。(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缴旭,豆鹏,寇远涛,鲜国建,赵瑞雪[9](2019)在《科技人才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条件、诱因、动力和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打造良好的科技人才生态系统并推进其可持续发展是科研单位保持强势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对科技人才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条件、诱因、动力、演化过程及特点的研究表明: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演化具有自组织特征,内部动力是演化的决定性力量,管理部门应尊重科技人才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规律,从创造自组织演化条件、诱导有利于变革的涨落发生、处理好自组织管理和他组织管理的关系等方面推动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叶陈雷,徐宗学,雷晓辉,廖卫红,李鹏[10](2019)在《基于InfoWorks的城市水系水文水动力过程耦合模拟——以福州市江北城区及东北部山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沿海城市福州市江北城区及其东北部山区为研究区,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软件,建立了山区和平原汇水区产汇流的江北城区一维河网模型.对山区产汇流过程利用PDM水文模型、平原汇水区利用Wallingford径流模型及SWMM汇流模型分别进行计算,建立城区河网水系一维河网模型,并将水文模块与水动力模块进行了耦合.在模型中,考虑城区水闸、水泵、坝等水工建筑物,并在河网模型中加入水库和湖泊.利用河道断面监测水位对河网糙率进行率定,利用2019年5月18日降雨-水位数据进行模型的验证,通过设置RTC规则,实现水库与闸泵的调度.结果表明:晋安河水位峰值约为5.35m,峰现时间约在22:55,实测数据显示水位峰值约为5.43m,峰现时间约在22:40.本文通过在城市尺度下建立水文水动力学耦合模型,给出了一种系统考虑各种水工建筑物以及调度规则下的综合的城市暴雨内涝模拟方法,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动力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换挡品质,以换挡过程控制为研究对象,分析驱动状态下A升B挡的换挡控制过程。通过AMESim和MATLAB/Simulink软件分别建立混合动力汽车物理模型和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换挡过程的联合仿真,对换挡控制策略进行了集成和实车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仿真模型能够实现对换挡过程的模拟,设计的换挡控制策略能使换挡过程顺利完成。换挡时间较短,仿真及实车换挡时间分别为1.2 s及1.23 s,小于系统规定值1.3 s;对换挡冲击的控制效果良好,仿真及实车换挡冲击度峰值分别为14 m/s~3及14.2 m/s~3,小于我国推荐值17.64 m/s~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任丽,关铭,李有缘,王深义.一次暴雨过程受不同系统影响的动力热力场结构特征[J].气象科技.2019

[2].孙月,张振东,王博.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换挡过程控制研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9

[3].苏冉,廖菲,齐彦斌.华南暖区暴雨过程集合动力因子的诊断分析[J].气象.2019

[4].武麦凤,李萍云,吉庆.一次槽前干对流天气过程动力诊断分析[J].陕西气象.2019

[5].时素果,王亚东,杨晓光,刘乐华.超空泡航行体运动过程流体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兵工学报.2019

[6].王贺武,张亚军,李成,李伟峰,欧阳明高.锂离子动力电池中等荷电状态下热失控产物喷发过程[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9

[7].张文军,李健,杨庆华,田庆明,王海燕.河西走廊西部一次极端大风天气过程3次风速波动的动力条件分析[J].高原气象.2019

[8].宫伟,姜效典,邢军辉,李德勇,徐冲.新几内亚-所罗门弧俯冲体系动力过程:板块起始俯冲的制约[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

[9].缴旭,豆鹏,寇远涛,鲜国建,赵瑞雪.科技人才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条件、诱因、动力和过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

[10].叶陈雷,徐宗学,雷晓辉,廖卫红,李鹏.基于InfoWorks的城市水系水文水动力过程耦合模拟——以福州市江北城区及东北部山区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表位不同连接顺序所构成蛋白的叁维结...模型因果关系构建逻辑图吕强和顾明的两自由度拉索风雨激振模...循环,前置前驱非增压汽油机车...文献[55]基于N-S方程的大气动力学模...实验系统装置简图

标签:;  ;  ;  ;  ;  ;  ;  

动力过程论文_任丽,关铭,李有缘,王深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