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海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南中国海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南中国海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缘,南中国海,地中海,海洋法,联合国宪章,政治,联合国。

南中国海问题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郭欢欢[1](2017)在《闭海、半闭海制度下看南中国海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2条关于闭海、半闭海的定义进行解析,对公约第123条关于闭海、半闭海沿岸国合作条款的性质进行探讨,并对"南中国海"与"中国南海"两个概念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提出闭海、半闭海制度下应对南中国海问题的对策,即应以低敏感领域合作为切入点,借此不断加强南中国海各沿岸国之间的信任,从而推动南中国海问题的解决。(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李优坤[2](2017)在《从“一带一路”等战略看南中国海问题的两难》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竞争的交汇,决定了南中国海问题的解决必须有"一带一路"等经济视角。从这一视角看,南中国海问题至少面临以下两难:异质大国崛起期,领土权益维护与确保区域和谐合作之间的矛盾;国家利益合理扩张与霸权国及其他大国疑虑间的两难;全球化时代,中国在竞争中求合作和在合作中竞争的难题。中国需要以高度的战略耐心、长期的国家理性、谨慎的国家战略来小心应对这些矛盾。(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李优坤[3](2016)在《从亲诚惠容看南中国海问题解决的几个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南中国海问题复杂化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与包括海权争议国在内的所有邻国发展亲惠诚容的关系。这决定了南中国海问题的解决至少应坚持以下原则:物质和精神利益的平衡应为南中国海战略的核心目标,必须坚持软硬手段的综合和兼顾,必须克制南中国海问题理想化的冲动,必须克制过度历史情感的冲击。在维护和周边国家良好关系的前提下,谨慎耐心地解决南中国海问题。(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杨灿[4](2015)在《后冷战时期美国介入南中国海问题的途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中国海问题产生于二十世纪70年代,随着海洋经济不断发展,南中国海问题越来越热。南中国海地区相关国家开始主动挑起事端激化矛盾,且很多域外国家也开始插手南中国海事务。从相关资料和有关数据可以看出,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和其他域外国家的行为深受美国的影响。美国的支持、默认和对相关国家的政治倾向性,是某些国家采取激烈行为的主要原因。美国是影响南中国海问题的十分重要的外因,对南中国海问题的发展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对南中国海问题的态度也从不介入、不表态发展到了积极介入和干预。美国以强大军事力量为后盾,综合利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种手段,利用东盟和菲律宾、越南等国与中国抗衡,扰乱南中国海秩序,干预南中国海问题。美国把南中国海问题纳入整个亚太战略布局,多边牵制中国;并多次强调南中国海航行自由和利益,妄图制造南中国海失序恐慌;且积极开发、掠夺南中国海资源,获得实际经济利益。美国的干预使南中国海问题更加复杂,使中国在短期内解决南中国海问题更为困难。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南中国海问题的起源和攸关方,由分析得出南中国海问题到处都有美国的“影子”。然后重点研究了冷战后美国介入南中国海问题的六种途径,最后根据美国介入南中国海问题的具体途径,从四个大的方面(自身力量建设和战略构筑方面、直接相关国家方面、东盟整体方面、美国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重视南中国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有助于我国更加清晰的认识南中国海地区的形势,进而提出更加全面、有针对性的对策。只有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尽早解决南中国海问题,保证我国的海洋权益不受侵害。(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王福斋,王世伟,易中立,乔春福,李勤荣[5](2014)在《南中国海海事监管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紧张局势不断加剧,在海上二元执法新格局下,研究南中国海海事监管问题意义重大,在深入研究南中国海海事监管现状、难点和意义的同时,提出了实施南海海事监管的策略、路线图和主要保障措施,供决策部门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4年11期)

王承志[6](2013)在《共同开发南中国海油气资源的法律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资源的共同开发是国际实践发展的产物,其作为一种兼具政治与法律色彩的临时性安排,在海洋划界争端的处理和跨界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合作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基本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以及双边划界协议中的专门性规定,构成了海洋资源共同开发的国际法基础。国际社会共同开发的实践各具特点,针对南中国海这片争议海域,环南中国海国家应充分发挥共同开发机制的积极作用,结合南中国海的特殊情况,因地制宜地建立共同开发油气资源的争端解决机制,并充分注意到"第叁国"的权利问题,在加强对争议海域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以期缓解乃至消除环南中国海国家间的海洋划界争端。维护国际海域的和平、安全与良好秩序。(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法律评论》期刊2013年02期)

木怀琴[7](2014)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空间观念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之后,海洋成为国际政治中最不稳定的因素之一。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12海里领海宽度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承认,南中国海的主权问题愈演愈烈。对此问题的研究汗牛充栋,而多数研究均将领海主张置于事件史中加以观察,也即将问题的由来、发展、走向当作一系列事件前后影响的过程。此类处理根本上循蹈《公约》的确权技术及历史证据规则。但现实地看,争议各方并不会因为法理研究的逻辑自洽而握手言和。Hans Dieter-Evers在《国际亚太研究》(IJAPS)2014年1月刊上撰文指出,要想更好地理(本文来源于《文化纵横》期刊2014年02期)

邹捷成[8](2013)在《两岸合作解决南中国海问题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中国海位于中国大陆南部,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域,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人民在南中国海从事着渔业、贸易、货运等活动,历届中国中央政府也都对此地实施着有效的管辖。但是清末以后,清朝政府的衰败使得南中国海区域开始逐渐脱离政府的管理,加之后来持续多年的革命和内战,南中国海地区一直处于权力真空状态,中央政府无暇管控。直到二十世纪中期以后,中国中央政府才开始重新系统管理南中国海地区。但是此时的南中国海地区已经受到了周边国家以及霸权主义国家的蚕食。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紧张,南中国海地区蕴藏的非富石油和天然气、可燃冰资源使得这一地区的重要性再度提升。周边国家纷纷开始蚕食南中国海地区的岛礁,侵犯我国固有领土主权,攫取政治、经济利益。从南中国海争端的发展进程来看,南中国海争端的直接原因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对南中国海权益的侵犯,但是产生这一问题的大背景是由于海峡两岸的分裂对峙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内战以后,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把原本守备南中国海地区的海军力量全部撤回台湾岛内,用于防卫台湾海峡。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所有的装备都是战争中缴获的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舰艇。加之,长时期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重点放在陆军上,海军的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状态,远洋巡航守卫能力基本没有。正是由于两岸的这种政治上分裂造成的军事上对于南中国海地区守备的空虚,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此后南中国海周边国家蚕食我国领土的机会。以至于后来南中国海问题形成了“六国七方”的局面。台湾是南中国海问题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解决南中国海问题,必须重新审视台湾在南中国海问题中的作用,探讨两岸合作的可能性,以求共同维护中华民族领土主权。(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尹朝晖[9](2013)在《南中国海地缘安全问题与战略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在南海地区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利益。南海是我国近海防御的战略屏障,是我国"岛屿防御"的重要链条,是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南海的能源资源有助于缓解中国未来能源供应严重不足的困境。随着大国地缘实力的介入以及东盟国家的大国均衡政策,南海安全形势日益国际化,复杂化。缓解南海地区的安全紧张形势,必须加强以海权为重点的地缘实力建设,尽快制定南海资源开发战略,加大海洋执法力度,加强地缘文化建设,大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逐步建立多层次、复合型的东南亚安全合作机制。(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赵艺[10](2012)在《南中国海自卫权行使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卫权的行使是国际法“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例外,《联合国宪章》第51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然而,在国际实践中,对该条款的解释和适用却颇具争议。由于在现实中,是否诉诸自卫性武力是由各国自行决定的。如果对这一行为缺乏有效规制,尤其是国际法制约,就可能助长以自卫为名的非法武力行为,从而引发战争。当前,中国的安全态势呈现出“西缓东急”的特点。可以预见,影响现今与未来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将来自海上,南海问题持续发酵,钓鱼岛事件愈演愈烈正是这一形势的真实写照。中国经济崛起已取得相当的成就,但安全上的风险却越来越大,南海问题的国际化趋势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只有在国际法的框架内,积极应对,采取包括合法使用武力在内的一切方式来捍卫国家主权,南海问题才有可能最终解决。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以南中国海自卫权行使为切入点,探索实践中可行的自卫权行使途径。本文以国际法、国际习惯法、国际司法判例、国际条约等作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历史分析以及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文章共分四个部分:首先,从国际法发展与演变的角度,论述了自卫权的产生与发展,重点阐述了现代战争对自卫权内涵的影响。其次,界定了南中国海问题的由来及发展,分析了其性质与特点,以及中国在此问题中的立场。再次,结合现代战争的特点,论述了中国在南中国海自卫权行使的前提,即行使自卫权的目的(底线)和国际法依据。最后,基于以上研究,从南海目前面临的国际形势出发,在国际法框架内,提出了中国必要时在南海行使自卫权的途径、方法和限度的基本构想。(本文来源于《安徽财经大学》期刊2012-09-01)

南中国海问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竞争的交汇,决定了南中国海问题的解决必须有"一带一路"等经济视角。从这一视角看,南中国海问题至少面临以下两难:异质大国崛起期,领土权益维护与确保区域和谐合作之间的矛盾;国家利益合理扩张与霸权国及其他大国疑虑间的两难;全球化时代,中国在竞争中求合作和在合作中竞争的难题。中国需要以高度的战略耐心、长期的国家理性、谨慎的国家战略来小心应对这些矛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中国海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1].郭欢欢.闭海、半闭海制度下看南中国海问题[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李优坤.从“一带一路”等战略看南中国海问题的两难[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3].李优坤.从亲诚惠容看南中国海问题解决的几个原则[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4].杨灿.后冷战时期美国介入南中国海问题的途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5].王福斋,王世伟,易中立,乔春福,李勤荣.南中国海海事监管问题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

[6].王承志.共同开发南中国海油气资源的法律问题[J].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13

[7].木怀琴.南中国海问题上的空间观念冲突[J].文化纵横.2014

[8].邹捷成.两岸合作解决南中国海问题的可行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9].尹朝晖.南中国海地缘安全问题与战略选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

[10].赵艺.南中国海自卫权行使问题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

标签:;  ;  ;  ;  ;  ;  ;  

南中国海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