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论文和设计-李小惠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沥青路面,包括沥青路面层和位于沥青路面层两侧的路缘石,所述沥青路面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基层、加固层、中粒式沥青碎石调平层、防水层和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各层之间均铺设有粘合层,所述沥青路面层和路缘石之间浇筑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底部与防水层底部齐平,所述排水槽侧壁上连接有穿过路缘石的导水管。本实用新型的修补方式在原有的基层上改造,减少资源的浪费,层与层之间通过粘合层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施工,有助于加快工作效率,且使用的材料造价较低,但是性能优良。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沥青路面,包括沥青路面层(2)和位于沥青路面层(2)两侧的路缘石(1),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路面层(2)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基层(21)、加固层(22)、中粒式沥青碎石调平层(23)、防水层(24)和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25),各层之间均铺设有粘合层,所述沥青路面层(2)和路缘石(1)之间浇筑有底座(3),所述底座(3)上设有排水槽(4),所述排水槽(4)底部与防水层(24)底部齐平,所述排水槽(4)侧壁上连接有穿过路缘石(1)的导水管(41)。

设计方案

1.一种沥青路面,包括沥青路面层(2)和位于沥青路面层(2)两侧的路缘石(1),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路面层(2)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基层(21)、加固层(22)、中粒式沥青碎石调平层(23)、防水层(24)和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25),各层之间均铺设有粘合层,所述沥青路面层(2)和路缘石(1)之间浇筑有底座(3),所述底座(3)上设有排水槽(4),所述排水槽(4)底部与防水层(24)底部齐平,所述排水槽(4)侧壁上连接有穿过路缘石(1)的导水管(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25)的中部向上凸起呈弧形形状,其边缘与排水槽(4)顶部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层(22)为两层上下连接的土工格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4)顶部活动连接有盖板(42),所述盖板(42)上开设有若干流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顶部设有过滤网(43),所述过滤网(43)位于盖板(42)的下方,所述过滤网(43)的网孔直径小于流水孔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的材质具体为SBS改性沥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25)的材质具体为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6C。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道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沥青路面。

背景技术

城市沥青路面是我国城市道路路面的主要形式之一,具有表面平整度高,行车过程舒适、引起振动小和噪声低等优点。但是沥青路面作为一种整体结构层,受路基强度、交通荷载和各类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诸如网裂、沉陷、不均匀沉降、平整度下降等各种病害,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行车质量。当路面损坏达到某种程度时,就需要对路面进行整体或局部修复。换填法需要将原有的路面进行挖除,再重新铺设新的路面。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将原有的路面进行挖除,工程较大,该过程较为繁琐且造成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沥青路面,解决了修补的过程较为繁琐和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沥青路面,包括沥青路面层和位于沥青路面层两侧的路缘石,所述沥青路面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基层、加固层、中粒式沥青碎石调平层、防水层和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各层之间均铺设有粘合层,所述沥青路面层和路缘石之间浇筑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底部与防水层底部齐平,所述排水槽侧壁上连接有穿过路缘石的导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沥青路面层的两侧设置路缘石,路缘石起到阻隔的作用,成为一条分隔带;沥青路面层自下而上包括基层,在基层上通过粘合层铺设有加固层,加固层对基层以上的层进行加固,减少坍塌的可能,对整体的结构起到稳定的作用,在加固层上通过粘合层铺设有中粒式沥青碎石调平层,中粒式沥青碎石调平层本身具备调平的作用,在中粒式沥青碎石调平层上通过粘合层铺设有防水层,使防水层的表面能够保持平整,有助于提高防水的效果,减少雨水渗漏的可能,有助于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最后在防水层上通过粘合层铺设有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层与层之间通过粘合层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施工,有助于加快工作效率;且使用的材料造价较低,但是性能优良;该修补方式在原有的基层上改造,减少资源的浪费;沥青路面层和路缘石之间设有排水槽,排水槽本身具备排水的效果,雨水能通过排水槽排走,减少雨水渗下基层的可能,有助于增长沥青路面层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的中部向上凸起呈弧形形状,其边缘与排水槽顶部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的中部向上凸起呈弧形形状,雨水容易顺着弧形流向排水槽,加快排水的速度,减少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长期浸泡在雨水中的可能,有助于增长沥青路面层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层为两层上下连接的土工格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格栅是一种主要的土工合成材料,其具有高强度和耐腐蚀的优点,起到加固的作用,从而使沥青路面层更加坚固和可靠,有助于增长沥青路面层的使用寿命,且土工格栅为上下两层设置,则加固的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顶部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若干流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能通过盖板顶部的流水孔流向排水槽内,盖板能阻隔垃圾,有利于排水槽排水,减少垃圾堵塞排水槽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槽顶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盖板的下方,所述过滤网的网孔直径小于流水孔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盖板的下方增设过滤网,过滤网起到二次阻隔的作用,由于过滤网的网孔直径小于流水孔的直径,则能够阻隔体积更小的垃圾,减少垃圾堵塞排水槽的可能,利于排水槽排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粘合层的材质具体为SBS改性沥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SBS改性沥青是以基质沥青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SBS改性剂,通过剪切、搅拌等方法使SBS均匀地分散于沥青中,同时,加入一定比例的专属稳定剂,形成SBS共混材料,利用SBS良好的物理性能对沥青做改性处理,不仅具有良好的粘合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裂能力,有助于提高整体结构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的材质具体为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6C。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性沥青是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沥青结合料,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6C具有良好的耐磨能力,能够满足路面的受到的各种摩擦,从而增长沥青路面层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基层上铺设加固层、中粒式沥青碎石调平层、防水层和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对原有的路面进行修补,减少资源的浪费,层与层之间通过粘合层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施工,有助于加快工作效率,且增设有排水槽,起到排水的效果,减少雨水长期浸泡沥青路面层的可能,有助于提高沥青路面层的使用寿命;

2.通过设置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的中部向上凸起呈弧形形状,在排水槽上设置盖板和过滤网,有利于排水槽排水,减少垃圾堵塞排水槽的可能;

3.加固层为两层上下连接的土工格栅,其具有高强度和耐腐蚀的优点,同时具有加固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沥青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路缘石;2、沥青路面层;21、基层;22、加固层;23、中粒式沥青碎石调平层;24、防水层;25、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3、底座;4、排水槽;41、导水管;42、盖板;43、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沥青路面,包括沥青路面层2和位于沥青路面层2两侧的路缘石1。在本实施例中,路缘石1高于沥青路面层2。

参照图1,沥青路面层2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基层21、加固层22、中粒式沥青碎石调平层23、防水层24和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25,各层之间均铺设有粘合层。在本实施例中,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25的厚度为4—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25的中部向上凸起呈弧形形状,最高处比最低处高3—4cm,轻微的凸起不影响路面的正常使用,加固层22为两层上下连接的土工格栅,粘合层的材质具体为SBS改性沥青,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25的材质具体为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6C。通过在原有的基层21上对沥青路面层2进行修补,减少资源的浪费,且层与层之间的连接较为简单,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参照图1,沥青路面层2和路缘石1之间浇筑有底座3,底座3上设有排水槽4,排水槽4侧壁上连接有穿过路缘石1的导水管41。在本实施例中,排水槽4底部和防水层24底部齐平,排水槽4顶部与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25边缘齐平。增设有排水槽4,起到排水的效果,减少雨水长期浸泡沥青路面层2的可能,有助于提高沥青路面层2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排水槽4顶部活动连接有盖板42和过滤网43,盖板42上开设有若干流水孔。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网43位于盖板42的下方,过滤网43的网孔直径小于流水孔的直径。过滤网43和盖板42将垃圾阻隔,有助于加快排水速度。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一种沥青路面,在基层21上通过粘合层铺设有加固层22,在加固层22上通过粘合层铺设有中粒式沥青碎石调平层23,在中粒式沥青碎石调平层23上通过粘合层铺设有防水层24,在防水层24上通过粘合层铺设有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25。该修补方式在原有的基层21上改造,减少资源的浪费,层与层之间通过粘合层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施工,有助于加快工作效率,且使用的材料造价较低,性能优良。

当遇到雨天时,雨水会顺着弧形的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25的表面流到排水槽4上,雨水中夹杂的垃圾会阻挡在盖板42和过滤网43上,减少垃圾堵塞排水槽4的可能,最后雨水通过导水管41流出,减少雨水渗下基层21的可能,有助于增长沥青路面层2的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沥青路面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0229.4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636580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E01C 7/32

专利分类号:E01C7/32;E01C11/22

范畴分类:36A;36E;

申请人:广东刚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刚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简平路12号天安南海数码新城6期1座1003室(住所申报)

发明人:李小惠;苏昌荣

第一发明人:李小惠

当前权利人:广东刚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一种沥青路面论文和设计-李小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