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君子的议论文

关于君子的议论文

问:结合论语写关于君子的议论文
  1. 答:《论语》的核心就是阐述君子和小人问题,所以我们开篇先得将君子和小人的概念弄清楚。《论语》通篇反反复复、絮絮叨叨都是在说君子和小人,但是孔子同其学生都是述而不作,也就一直没有给君子和小人下个定义,也没有逐条归纳出君子和小人的具体标准,他们都是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谈论君子和小人,所认为的君子和小人的标准零散而不系统的,没有按现在的做法制定规范,这就容易让后人产生误解和歧义了。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在概念上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君子和小人是截然不同的,不是我们现在经常简单认为的君子就是好人,小人就是坏人。《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首先是指出身上的区别,出身大宗的人,也就是天子、国君、家君的嫡出直系子女,他们都属于君子。而庶出的、旁支的就属于小宗之人,简称小人。从出身方面来看,只有贵族才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平民百姓和奴隶们是没有君子和小人之分的。但是《论语》中提到的君子和小人基本上不是指他们的出身,小人出身,甚至君子和小人出身以外的平民百姓甚至奴隶,如果他们通过一定方式混入了上流社会,成为社会管理者,他们也就跻身君子之列了。
    从出身和身份上划分,君子和小人是不关乎道德问题的。但作为社会管理者,其人品是十分重要的,让人品有缺陷的人来管理社会,社会是要出问题的。所以《论语》中不断强调君子的人品,要求君子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而对于小人,他们更多地是充当执行者而不是决策和管理者,不能够也不必要像要求君子那样要求他们。而且,在孔子看来,小人有时也不失为做人的底线,比如【13.20】中子贡问怎么样能算得上士矣,孔子回答的最后一项标准是“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由此也可见《论语》中所称的小人不是我们现在认为的道德品质有问题的人,更不能理解为坏人。
问:关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议论文
  1. 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 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我先解释一下: 孔子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想望的,但如果不是用仁 道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 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摆脱,君子是不摆脱的。君子一旦离开 了仁道,还怎么成就好名声呢?所以,君子任何时候一哪怕是 在吃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也不离开仁道,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 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我们今天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什么“道”?合法之道。说到底,也就是仁义之道一仁道。仁道是安身立命的基础,生活的原则。所以,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仓促之间还是颠沛流离 之时,都绝不能违背这个基础和原则。用孟子的话来说,还是那 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当然,这里的前提是要有生活的原则。对于那些“跟着感觉 走”,甚至“过把瘾就死”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了。面对激烈的竞争,弱肉强食,尔虞我诈,只要能达到目的,不择 一切手段,还有什么仁道的原则可遵循呢?如果说有,那也是 “盗亦有道”的原则目的就是一切。这已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选择问题了。故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问: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为论点的500字议论文
  1. 答:[原文]1.4.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翻译]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关于君子的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