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风供电电路及录播终端论文和设计-王葆霖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麦克风供电电路及录播终端,该麦克风供电电路包括:供电处理模块,可输出多种大小不同的电压;电阻匹配模块,所述电阻匹配模块包括与所述供电处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的输入端、用于与麦克风的负端相连的第一输出端以及用于与所述麦克风的正端相连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匹配模块可在所述供电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麦克风的负端之间、所述供电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麦克风的正端之间分别加载与所述供电处理模块输出的每一种电压相匹配的电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供电电路可以实现多种供电模式,从而能够兼容不同供电形态的麦克风。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麦克风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处理模块,可输出多种大小不同的电压;电阻匹配模块,所述电阻匹配模块包括与所述供电处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的输入端、用于与麦克风的负端相连的第一输出端以及用于与所述麦克风的正端相连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匹配模块可在所述供电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麦克风的负端之间、所述供电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麦克风的正端之间分别加载与所述供电处理模块输出的每一种电压相匹配的电阻。

设计方案

1.一种麦克风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电处理模块,可输出多种大小不同的电压;

电阻匹配模块,所述电阻匹配模块包括与所述供电处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的输入端、用于与麦克风的负端相连的第一输出端以及用于与所述麦克风的正端相连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匹配模块可在所述供电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麦克风的负端之间、所述供电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麦克风的正端之间分别加载与所述供电处理模块输出的每一种电压相匹配的电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

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输出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克风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处理模块还包括开关单元;

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输出第三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麦克风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开关器件(J8),其中,开关器件(J8)的第1脚与第2脚之间可通断,开关器件(J8)的第3脚与第4脚之间可通断,开关器件(J8)的第1脚以及第3脚连接5V电源(5V0_AV)。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麦克风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括电阻(R232)、电阻(R234)、电阻(R645)、电阻(R646)、电阻(R647)、电阻(R648)、电容(C709)、电容(C710)、电容(C712)、电容(C713)、电容(C714)、电容(C715)、电解电容(CT24)、电感(L52)、二极管(D55)、电源转换芯片(U28);

其中,电阻(R234)的一端连接开关器件(J8)的第2脚,电阻(R23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32)的一端、电源转换芯片(U28)的EN脚,电阻(R232)的另一端、电源转换芯片(U28)的GND脚、电阻(R648)的一端接地,电阻(R648)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转换芯片(U28)的RT脚;

电容(C709)的一端、电容(C710)的一端、电源转换芯片(U28)的VIN脚、电感(L52)的一端连接12V电源(12V_AV),电容(C709)的另一端、电容(C710)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52)的另一端、电源转换芯片(U28)的SW脚连接二极管(D55)的P结,二极管(D55)的N结连接电阻(R645)的一端、电解电容(CT24)的正极、电容(C714)的一端,电容(C714)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715)接地,电解电容(CT24)的负极接地,电阻(R64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46)的一端、电阻(R647)的一端、电源转换芯片(U28)的FB脚,电阻(R646)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712)连接电源转换芯片(U28)的COMP脚,电源转换芯片(U28)的VCC脚通过电容(C713)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麦克风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二极管(D56)、三极管(Q17)、MOS管(Q18)、电阻(R620)、电阻(R621)、电阻(R622)、电阻(R623)、电容(C720)、电容(C721)、电容(C722)、电容(C723);

其中,电阻(R620)的一端连接开关器件(J8)的第4脚,电阻(R62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21)的一端、三极管(Q17)的基极,电阻(R621)的另一端、三极管(Q17)的发射极接地;

二极管(D56)的P结连接24V电源(24V_DCIN),二极管(D56)的P结连接电容(C720)的一端、电容(C721)的一端、电阻(R623)的一端、MOS管(Q18)的源极,电容(C720)的另一端、电容(C72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23)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18)的栅极、电阻(R622)的一端,电阻(R62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7)的集电极,MOS管(Q18)的漏极连接电容(C722)的一端、电容(C723)的一端,电容(C722)的另一端、电容(C723)的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麦克风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匹配模块包括第二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多个输入管脚以及与所述多个输入管脚一一对应的输出管脚,且每一个所述输入管脚与其对应的输出管脚之间可通断;

每一个所述输入管脚连接所述电阻匹配模块的输入端,每一个所述输出管脚分别与两个匹配电阻的一端相连,且不同输出管脚连接的匹配电阻的阻值不同,所述两个匹配电阻中的一个匹配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匹配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两个匹配电阻中的另一个匹配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匹配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麦克风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供电电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的耦合滤波模块。

9.一种录播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麦克风供电电路、用于对所述麦克风的输出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以及用于对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供电的供电电路,所述麦克风供电电路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之间设置有隔离电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录播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录播终端包括多个所述电阻匹配模块和多个所述信号处理电路。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录播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麦克风供电电路及录播终端。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录播系统中,由于录播主机通常只采用一种供电方式对麦克风进行供电,使录播主机不能兼容供电形态不同的麦克风,从而在录播现场的安装、布线以及其他应用等方面带来较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麦克风供电电路及录播终端,可以实现多种供电模式,从而能够兼容不同供电形态的麦克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麦克风供电电路,包括:

供电处理模块,可输出多种大小不同的电压;

电阻匹配模块,所述电阻匹配模块包括与所述供电处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的输入端、用于与麦克风的负端相连的第一输出端以及用于与所述麦克风的正端相连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匹配模块可在所述供电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麦克风的负端之间、所述供电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麦克风的正端之间分别加载与所述供电处理模块输出的每一种电压相匹配的电阻。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

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输出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处理模块还包括开关单元;

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输出第三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开关器件J8,其中,开关器件J8的第1脚与第2脚之间可通断,开关器件J8的第3脚与第4脚之间可通断,开关器件J8的第1脚以及第3脚连接5V电源5V0_AV。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括电阻R232、电阻R234、电阻R645、电阻R646、电阻R647、电阻R648、电容C709、电容C710、电容C712、电容C713、电容C714、电容C715、电解电容CT24、电感L52、二极管 D55、电源转换芯片U28;

其中,电阻R234的一端连接开关器件J8的第2脚,电阻R23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32的一端、电源转换芯片U28的EN脚,电阻R232 的另一端、电源转换芯片U28的GND脚、电阻R648的一端接地,电阻 R648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转换芯片U28的RT脚;

电容C709的一端、电容C710的一端、电源转换芯片U28的VIN脚、电感L52的一端连接12V电源12V_AV,电容C709的另一端、电容C710 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52的另一端、电源转换芯片U28的SW脚连接二极管D55的P结,二极管D55的N结连接电阻R645的一端、电解电容CT24 的正极、电容C714的一端,电容C714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715接地,电解电容CT24的负极接地,电阻R64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46的一端、电阻R647的一端、电源转换芯片U28的FB脚,电阻R646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712连接电源转换芯片U28的COMP脚,电源转换芯片U28的VCC脚通过电容C713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单元包括二极管D56、三极管Q17、MOS管Q18、电阻R620、电阻R621、电阻R622、电阻R623、电容C720、电容C721、电容C722、电容C723;

其中,电阻R620的一端连接开关器件J8的第4脚,电阻R62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21的一端、三极管Q17的基极,电阻R621的另一端、三极管Q17的发射极接地;

二极管D56的P结连接24V电源24V_DCIN,二极管D56的P结连接电容C720的一端、电容C721的一端、电阻R623的一端、MOS管Q18的源极,电容C720的另一端、电容C72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23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18的栅极、电阻R622的一端,电阻R62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7的集电极,MOS管Q18的漏极连接电容C722的一端、电容C723 的一端,电容C722的另一端、电容C723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电阻匹配模块包括第二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多个输入管脚以及与所述多个输入管脚一一对应的输出管脚,且每一个所述输入管脚与其对应的输出管脚之间可通断;

每一个所述输入管脚连接所述电阻匹配模块的输入端,每一个所述输出管脚分别与两个匹配电阻的一端相连,且不同输出管脚连接的匹配电阻的阻值不同,所述两个匹配电阻中的一个匹配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匹配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两个匹配电阻中的另一个匹配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匹配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麦克风供电电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的耦合滤波模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录播终端,包括上述的麦克风供电电路、用于对所述麦克风的输出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以及用于对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供电的供电电路,所述麦克风供电电路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之间设置有隔离电容。

进一步地,所述录播终端包括多个所述电阻匹配模块和多个所述信号处理电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供电电路,供电处理模块可输出多种大小不同的电压,并且电阻匹配模块可以对供电处理模块输出的每一种电压提供相匹配的电阻,可以实现多种供电模式,从而能够兼容不同供电形态的麦克风。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麦克风供电电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处理模块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阻匹配模块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录播终端中的信号处理电路和电阻匹配模块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信号处理电路供电的供电电路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端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麦克风供电电路的示意图,该麦克风供电电路包括:

供电处理模块1,可输出多种大小不同的电压;

电阻匹配模块2,所述电阻匹配模块包括与所述供电处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的输入端、用于与麦克风的负端相连的第一输出端以及用于与所述麦克风的正端相连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匹配模块可在所述供电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麦克风的负端之间、所述供电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麦克风的正端之间分别加载与所述供电处理模块输出的每一种电压相匹配的电阻,其中,该相匹配的电阻可以采用IEC61938标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供电电路,供电处理模块可输出多种大小不同的电压,并且电阻匹配模块可以对供电处理模块输出的每一种电压提供相匹配的电阻,可以实现多种供电模式,从而能够兼容不同供电形态的麦克风。

例如,参见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供电处理模块可输出12V、24V、48V三种电压,电阻匹配模块可以对上述三种电压分别提供相匹配的电阻。

其中,供电处理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111、电源转换模块112以及开关单元113,电源转换模块112用于在第一控制单元111的控制下输出第一电压(12V电压)和第二电压(48V电压),开关单元113用于在第一控制单元111的控制下输出第三电压(24V电压)。第一、第二、第三电压值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

如图2所示,第一控制单元111包括开关器件J8,其中,开关器件 J8的第1脚与第2脚之间可通断,开关器件J8的第3脚与第4脚之间可通断,开关器件J8的第1脚以及第3脚连接5V电源5V0_AV,例如,该开关器件J8可以为拨动开关(跳线端子),另外,开关器件J8的第5脚与第6脚悬空预留备用。

电源转换模块112包括电阻R232、电阻R234、电阻R645、电阻R646、电阻R647、电阻R648、电容C709、电容C710、电容C712、电容C713、电容C714、电容C715、电解电容CT24、电感L52、二极管D55、电源转换芯片U28。

其中,电阻R234的一端连接开关器件J8的第2脚,电阻R23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32的一端、电源转换芯片U28的EN脚,电阻R232 的另一端、电源转换芯片U28的GND脚、电阻R648的一端接地,电阻 R648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转换芯片U28的RT脚。

电容C709的一端、电容C710的一端、电源转换芯片U28的VIN脚、电感L52的一端连接12V电源12V_AV,电容C709的另一端、电容C710 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52的另一端、电源转换芯片U28的SW脚连接二极管D55的P结,二极管D55的N结连接电阻R645的一端、电解电容CT24 的正极、电容C714的一端,电容C714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715接地,电解电容CT24的负极接地,电阻R64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46的一端、电阻R647的一端、电源转换芯片U28的FB脚,电阻R646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712连接电源转换芯片U28的COMP脚,电源转换芯片U28的VCC脚通过电容C713接地,电源转换芯片U28的EP脚接地。

其中,开关单元113包括二极管D56、三极管Q17、MOS管Q18、电阻R620、电阻R621、电阻R622、电阻R623、电容C720、电容C721、电容C722、电容C723。

其中,电阻R620的一端连接开关器件J8的第4脚,电阻R62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21的一端、三极管Q17的基极,电阻R621的另一端、三极管Q17的发射极接地。

二极管D56的P结连接24V电源24V_DCIN,二极管D56的P结连接电容C720的一端、电容C721的一端、电阻R623的一端、MOS管Q18的源极,电容C720的另一端、电容C72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23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18的栅极、电阻R622的一端,电阻R62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7的集电极,MOS管Q18的漏极连接电容C722的一端、电容C723 的一端,电容C722的另一端、电容C723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电源转换芯片U28的型号可以采用LM5001SD。

另外,供电处理模块还可以包括保险丝F1、保险丝F10、保险丝F11、电容C716、电容C717、电感L23、电阻R52、电阻R53、电解电容CT9,其中,保险丝F10的一端连接MOS管Q18的漏极,保险丝F11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55的N结,保险丝F10的另一端、保险丝F1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717的一端以及电感L23的一端,电感L2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716 的一端、保险丝F1的一端,电容C716的另一端、电容C717的另一端接地,保险丝F1的另一端与电阻匹配模块相连,以向其输出电压 AUDIO_PHANTOM,并与电阻R52的一端、电阻R53的一端、电解电容CT9的正极相连,电阻R52的另一端、电阻R53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T9的负极接地,通过保险丝F1、F10、F11实现短路保护。

参见图3,电阻匹配模块包括第二控制单元J5,其中,第二控制单元J5包括3个输入管脚(第2脚、第4脚、第6脚)以及与所述多个输入管脚一一对应的输出管脚(第1脚、第3脚、第5脚),第2脚与第1 脚之间可通断,第4脚与第3脚之间可通断,第6脚与第5脚之间可通断。

每一个输入管脚连接电解电容CT6的正极,并通过电阻R34连接电阻匹配模块的输入端(即连接供电处理模块的输出端),电解电容CT6 的负极接地,每一个输出管脚分别与两个匹配电阻的一端相连,且不同输出管脚连接的匹配电阻的阻值不同,两个匹配电阻中的一个匹配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匹配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两个匹配电阻中的另一个匹配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匹配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

其中,本实施例中,匹配电阻采用IEC61938标准,如图3所示,电阻R23以及电阻R33的阻值相同,大小可以均为6.81Ω,用于匹配供电处理模块输出的48V电压(48V_PHONTOM2),其中,电阻R23的一端以及电阻R33的一端连接第二控制单元J5的第1脚,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匹配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即用于与麦克风的负端MIC2_IN-相连),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匹配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即用于与麦克风的正端MIC2_IN+相连)。

电阻R25以及电阻R32的阻值相同,大小可以均为1.2kΩ,用于匹配供电处理模块输出的24V电压(24V_PHONTOM2),其中,电阻R25的一端以及电阻R32的一端连接第二控制单元J5的第3脚,电阻R2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匹配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即用于与麦克风的负端MIC2_IN-相连),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匹配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即用于与麦克风的正端MIC2_IN+相连)。

电阻R26以及电阻R31的阻值相同,大小可以均为680Ω,用于匹配供电处理模块输出的12V电压(12V_PHONTOM2),其中,电阻R26的一端以及电阻R31的一端连接第二控制单元J5的第5脚,电阻R2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匹配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即用于与麦克风的负端MIC2_IN-相连),电阻R3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匹配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即用于与麦克风的正端MIC2_IN+相连)。

优选地,参见图3,所述麦克风供电电路还包括设置在电阻匹配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电阻匹配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之间的耦合滤波模块,该耦合滤波模块包括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1,其中,电容C18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连接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18的另一端连接电阻匹配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电容C2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匹配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

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关器件J8以及第二控制单元J5可以采用拨动开关(跳线端子)。

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麦克风供电电路,该部分利用拨动开关 J8的两组管脚{(第1脚、第2脚)(第3脚、第4脚)}构成两路开关,当(第1脚、第2脚)接通时,电源转换芯片U28的使能脚EN拉高,电源转换芯片U28工作,从而使供电处理模块输出48V电压;当(第1脚、第2脚)断开时,电源转换芯片U28的使能脚EN悬空,电源转换芯片 U28停止工作,12V电源12V_AV的输出电压经过L52、D55输出,从而使供电处理模块输出12V电压;当(第3脚、第4脚)接通时,使三极管 Q17、MOS管Q18构成开关电路导通,输出24V电压,其中,上述三种供电模式为单选方式,当供电处理模块输出48V电压时,第二控制单元J5 的第2脚与第1脚之间接通,当供电处理模块输出24V电压时,第二控制单元J5的第4脚与第3脚之间接通,当供电处理模块输出12V电压时,第二控制单元J5的第6脚与第5脚之间接通,从而可以实现3种供电模式,能够对三种麦克风进行供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录播终端,包括上述的麦克风供电电路、用于对所述麦克风的输出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以及用于对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供电的供电电路,所述麦克风供电电路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之间设置有隔离电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录播终端可以为录播主机。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录播终端包括多个所述电阻匹配模块和多个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从而形成多路麦克风电路,以同时连接多个麦克风,能够同时对多个麦克风进行供电并对其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

其中,每一个信号处理电路可以包括一信号放大电路,还可以包括与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的钳位限幅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录播终端,用户可以通过拨动开关等其他方式,选择跟麦克风适配的供电模式,能够通过一根线传输音频信号,同时给麦克风供电。

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的录播终端包括两路麦克风电路,其中一路麦克风电路包括接线端子J3、电阻匹配模块2a、信号放大电路211以及钳位限幅电路221,在该麦克风电路中,麦克风供电电路通过电解电容CT4、CT5(即隔离电容)与信号处理电路隔离,另一路麦克风电路包括接线端子J6、电阻匹配模块2b、信号放大电路212以及钳位限幅电路 222,在该麦克风电路中,麦克风供电电路通过电解电容CT7、CT8(即隔离电容)与信号处理电路隔离,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电阻匹配模块 2a和2b可以共用一个如图2所示的供电处理模块,且两路麦克风电路的信号处理电路可由同一供电电路进行供电。

参见图5,用于对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供电的供电电路可以包括电源转换芯片U2(如型号为TPS63700DRCR)、电阻R3、电阻R7、电阻R8、电阻R1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 C10、电容C11、电容C14、电容C17、二极管D3、二极管D8、电感L1、电感L2,其中,电源转换芯片U2为升压芯片,将5V电源5V0_AV输入的电压转换为-12V输出电压,L12和C17构成滤波电路,以减小输出的 -12V电压-12VEE中的纹波。

其中,电阻R3、电容C7、电容C8的一端及电源转换芯片U2的IN 脚连接5V电源5V0_AV,电阻R3的另一端接电源转换芯片U2的VIN脚、电源转换芯片U2的EN脚、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源转换芯片U2的PS_GND脚、电源转换芯片U2的GND脚、电源转换芯片U2的PAD脚接地,电源转换芯片U2的VREF脚接电容C2、电阻R7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源转换芯片U2的FB 脚及电容C3、电阻R15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电源转换芯片U2的OUT脚、二极管D3的P结、二极管D8的P结及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的一端接-12V电压端,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的另一端及二极管D8的N 结接地,二极管D3的N结接电源转换芯片的SW脚及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2的一端接-12V电压端,电感L2的另一端接电容C17的一端,并作为该供电模块的输出端-12VEE,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

对于接线端子J3所在的麦克风电路,其中,接线端子J3的第3脚接地,接线端子J3的第2脚用于连接一麦克风的正端MIC2_IN+,并与电解电容CT4的正极相连,接线端子J3的第1脚用于连接该麦克风的负端MIC2_IN-,并与电解电容CT5的正极相连,电解电容CT4的负极接二极管D4的第3脚及电阻R21的一端,二极管D4的第1脚接图5所示供电电路的输出端-12VEE(以接收如图5所示的供电电路输出的-12V电压),二极管D4的第2脚接+12V电源12V_AV,电阻R21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3A的IN1脚及电阻R27的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接地,电解电容CT5的负极接二极管D5的第3脚及电阻R22的一端,二极管D5的第1脚接接图5所示供电电路的输出端-12VEE(以接收如图5所示的供电电路输出的-12V电压),二极管D5的第2脚接+12V电源12V_AV,电阻R22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3A的IN2脚及电阻R28的一端,电阻R28 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3A的RG1脚接电阻R20及电阻R29的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3A的OUT1脚(即信号处理电路的正输出端MIC_IN2+),电阻R29的另一端接电阻R30的一端,电阻R30的另一端接电阻R24的一端及运算放大器U3A的RG2脚,电阻R24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3A的OUT2脚(即信号处理电路的负输出端MIC_IN2-),运算放大器U3A的VCC脚通过电容C22接地,并连接+12V电源12V_AV,运算放大器U3A的VEE脚通过电容C25接地,并与图5所示的供电电路的输出端-12VEE相连(以接收如图5所示的供电电路输出的-12V电压)。

另外,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的录播终端还包括接线端子J4,用作录播终端的信号接口,其中,接线端子J4的第3脚用于输入+12V电压, 该第3脚连接电容C24、电感L3的一端,电容C24的另一端接地,电感 L3的另一端接电容C31的一端及+12V电源12V_AV,电容C31的另一端接地,接线端子J4的第1脚、接线端子J4的第2脚、电容C20的一端接供电处理模块的输出POWER_PHANTOM,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接线端子J4的第5脚、接线端子J4的第8脚、接线端子J4的第11脚、接线端子J4的第14脚、接线端子J4的第15脚、接线端子J4的第16脚接地,接线端子J4的第6脚、接线端子J4的第7脚悬空预留备用,接线端子J4的第4脚及电容C23的一端接5V电源5V0_AV,以输入5V电压,电容C23的另一端接地,接线端子J4的第9脚接图4中运算放大器 U3A的OUT2脚(即第一个信号处理电路的负输出端MIC_IN2-),接线端子J4的第10脚接运算放大器U3A的OUT1脚(即第一个信号处理电路的正输出端MIC_IN2+),接线端子J4的第12脚接图4中运算放大器U4A 的OUT2脚(即第二个信号处理电路的负输出端MIC_IN3-),接线端子J4 的第13脚接图4中运算放大器U4A的OUT1脚(即第二个信号处理电路的正输出端MIC_IN3+)。

当接线端子J3与麦克风的正端和负端相连时,麦克风的正、负MIC 信号从接线端子J3处输入,用户可以根据麦克风控制供电处理模块输出相应的电压(即48V、24V、12V中的一种),并控制电阻匹配模块提供匹配的电阻进行匹配,对麦克风进行供电,另外,在信号通道中串联电解电容CT4、CT5,从而将麦克风供电电路与信号处理电路相隔离,利用电容的通交流隔直流的特新,使直流电压信号从J3端子给终端设备麦克风供电,阻止电压通过,允许MIC信号通过,进入运算放大器U3A、R20、 R24、R29、R30构成的信号放大电路,通过调整R20、R24、R29、R30的值来控制增益,处理后输出到图6所示的接线端子J4,另外,钳位限幅电路221包括二极管D4、D5,正、负12V电压经过二极管D4、D5钳位限幅,从而对供电进行失效保护。

接线端子J6所在的麦克风电路与接线端子J3所在的麦克风电路在结构及工作原理方面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其中,本实施例中,运算放大器U3A、运算放大器U4A的型号可以为THAT158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录播终端中,供电处理部分通过电源转换等方式,可以提供12V、24V、48V的电压以及+12V、-12V电压,用户可以通过拨动开关选择3种供电12V\/24V\/48V中的一种以适配与前端设备(麦克风)匹配的电源给前端设备(麦克风)供电,从而能够兼容三种供电形态的麦克风,另外信号接口部分包括两路MIC差分输入,能够同时接入两路麦克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录播终端,一方面使录播现场的布线变少了,这样便于施工,有利于加快施工的进度,同时能够节约物料和人工成本,从而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供电模式的多样化,使应用更灵活,终端设备(麦克风)的应用兼容性更全,可选择性更多,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设计图

麦克风供电电路及录播终端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9636.8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419782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H04R 1/08

专利分类号:H04R1/08;H04R3/00

范畴分类:38B;39A;

申请人: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龙田街道青兰一路8号

发明人:王葆霖;陈福斌

第一发明人:王葆霖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吕战竹

代理机构:44366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君之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  ;  

麦克风供电电路及录播终端论文和设计-王葆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