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论文和设计-孙鹏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内侧固定安装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外侧卡合固定设置有第一建筑模板,所述底板的顶端焊接固定设置有钢筋柱,所述底板的顶端焊接固定设置有地脚螺栓,所述第一建筑模板的上方卡合固定设置有第二建筑模板;通过将加强筋设置为环形和条状结构交错分布,在钢筋和地脚螺栓的外侧均焊接固定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两端分别相互焊接或与环形加强筋焊接固定,形成密封交错网状分布,多条加强筋交错分布,增强钢筋的承载力,避免长时间使用钢筋出现弯折变形的现象,延长混凝土柱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增强混凝土柱的使用安全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底端内侧固定安装设置有底板(11),所述底板(11)的外侧卡合固定设置有第一建筑模板(4),所述底板(11)的顶端焊接固定设置有钢筋柱(5),所述钢筋柱(5)的底端为弯钩结构,所述底板(11)的顶端焊接固定设置有地脚螺栓(3),所述第一建筑模板(4)的上方卡合固定设置有第二建筑模板(6),所述钢筋柱(5)的外侧焊接固定设置有加强筋(7),所述第一建筑模板(4)与所述第二建筑模板(6)的内部固定安装设置有混凝土柱体(2)。

设计方案

1.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底端内侧固定安装设置有底板(11),所述底板(11)的外侧卡合固定设置有第一建筑模板(4),所述底板(11)的顶端焊接固定设置有钢筋柱(5),所述钢筋柱(5)的底端为弯钩结构,所述底板(11)的顶端焊接固定设置有地脚螺栓(3),所述第一建筑模板(4)的上方卡合固定设置有第二建筑模板(6),所述钢筋柱(5)的外侧焊接固定设置有加强筋(7),所述第一建筑模板(4)与所述第二建筑模板(6)的内部固定安装设置有混凝土柱体(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模板(4)与所述第二建筑模板(6)的内部均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一建筑模板(4)、所述第二建筑模板(6)与所述底板(11)形成半密封容腔,所述第一建筑模板(4)与所述第二建筑模板(6)的内部浇筑有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柱(5)的数量为若干,若干个所述钢筋柱(5)分别均匀分布在所述底板(11)的上表面,且均与所述底板(11)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脚螺栓(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地脚螺栓(3)分别对称分布在所述底板(11)的上表面,呈方形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7)由环形加强筋(71)、辅助加强筋(72)、第一加强筋(73)和第二加强筋(74)组成,所述环形加强筋(71)为环形结构,焊接固定分布在若干个所述钢筋柱(5)的外侧,所述辅助加强筋(72)分别焊接固定分布在所述地脚螺栓(3)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加强筋(73)分别焊接固定分布在中间位置处的所述钢筋柱(5)的外侧,所述第二加强筋(74)分别对称分布在所述地脚螺栓(3)和所述钢筋柱(5)的前后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加强筋(71)、所述辅助加强筋(72)、所述第一加强筋(73)和所述第二加强筋(74)的数量均为若干,若干个所述环形加强筋(71)、所述辅助加强筋(72)、所述第一加强筋(73)和所述第二加强筋(74)由上至下分别等距分布在所述地脚螺栓(3)和所述钢筋柱(5)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脚螺栓(3)的顶端设置有螺纹,所述地脚螺栓(3)的外侧顶端螺接固定设置有螺母(31),所述螺母(31)内侧的螺纹与所述地脚螺栓(3)外侧的螺纹互为阴阳螺纹。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

背景技术

植筋又叫种筋,是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工程上的一种钢筋后锚固利用结构胶锁键握紧力作用的连接技术,是结构植筋加固与重型荷载紧固应用的最佳选择,化学法植筋是指在混凝土、墙体岩石等基材上钻孔,然后注入高强植筋胶,高强建筑植筋胶大致分为注射式植筋胶和桶装式植筋胶两种,再插入钢筋或型材,胶固化后将钢筋与基材粘接为一体,是加固补强行业较常用的一种建筑工程技术,植筋技术是一项针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现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原有的公开号为CN205604283U的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实现了做为建筑机械的安装支座,强度高的特点,但是,这种混凝土柱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多条钢筋通过打孔贯穿混凝土底座,后期混凝土浇注的方式进行固定,外层的加强筋呈环状分布,存在钢筋受承载力作用向一侧弯曲变形的现象;

2、原有的混凝土柱在浇筑时,一般为浇筑底座、在底座上打孔、安装钢筋柱、建筑模板浇筑的工序,工序繁杂且浪费时间,打孔过程中还造成扬尘和噪音,导致环境污染,打孔后的底座内部受贯穿力存在一定的损坏程度,降低浇筑后混凝土柱的整体承载力,且钢筋与混凝土底座插接的边缘位置处,存在弯折松动的现象,降低混凝土柱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缩短混凝土柱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安全稳定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内侧固定安装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外侧卡合固定设置有第一建筑模板,所述底板的顶端焊接固定设置有钢筋柱,所述钢筋柱的底端为弯钩结构,所述底板的顶端焊接固定设置有地脚螺栓,所述第一建筑模板的上方卡合固定设置有第二建筑模板,所述钢筋柱的外侧焊接固定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第一建筑模板与所述第二建筑模板的内部固定安装设置有混凝土柱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建筑模板与所述第二建筑模板的内部均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一建筑模板、所述第二建筑模板与所述底板形成半密封容腔,所述第一建筑模板与所述第二建筑模板的内部浇筑有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钢筋柱的数量为若干,若干个所述钢筋柱分别均匀分布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均与所述底板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地脚螺栓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地脚螺栓分别对称分布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呈方形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由环形加强筋、辅助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组成,所述环形加强筋为环形结构,焊接固定分布在若干个所述钢筋柱的外侧,所述辅助加强筋分别焊接固定分布在所述地脚螺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加强筋分别焊接固定分布在中间位置处的所述钢筋柱的外侧,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对称分布在所述地脚螺栓和所述钢筋柱的前后两侧。

优选的,所述环形加强筋、所述辅助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的数量均为若干,若干个所述环形加强筋、所述辅助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由上至下分别等距分布在所述地脚螺栓和所述钢筋柱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地脚螺栓的顶端设置有螺纹,所述地脚螺栓的外侧顶端螺接固定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内侧的螺纹与所述地脚螺栓外侧的螺纹互为阴阳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通过将加强筋设置为环形和条状结构交错分布,在钢筋和地脚螺栓的外侧均焊接固定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两端分别相互焊接或与环形加强筋焊接固定,形成密封交错网状分布,多条加强筋交错分布,增强钢筋的承载力,避免长时间使用钢筋出现弯折变形的现象,延长混凝土柱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增强混凝土柱的使用安全性。

2、该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通过将钢筋底端设置为弯钩状结构,混凝土底座底端采用合金材质底板,钢筋弯钩状结构的底端预先焊接固定在底座内侧的底板上,然后加装建筑模板,向建筑模板内浇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柱,不需要在已经成型的混凝土底座内钻孔加装钢筋柱,避免混凝土底座钻孔后的受破坏程度和钻孔过程中造成的扬尘,减少生产工序,且一体浇注结合弯钩结构,增强钢筋的耐弯折和位置稳固性,避免出现松动的现象,增强混凝土柱整体的承载力和牢固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建筑模板浇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钢筋架固定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底板;2、混凝土柱体;3、地脚螺栓;31、螺母;4、第一建筑模板;5、钢筋柱;6、第二建筑模板;7、加强筋;71、环形加强筋;72、辅助加强筋;73、第一加强筋;74、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端内侧固定安装设置有底板11,底板11的外侧卡合固定设置有第一建筑模板4,底板11的顶端焊接固定设置有钢筋柱5,钢筋柱5的底端为弯钩结构,底板11的顶端焊接固定设置有地脚螺栓3,第一建筑模板4的上方卡合固定设置有第二建筑模板6,钢筋柱5的外侧焊接固定设置有加强筋7,第一建筑模板4与第二建筑模板6的内部固定安装设置有混凝土柱体2。

本实施方案中:底板11的外侧卡合固定设置有第一建筑模板4,第一建筑模板4的上方卡合固定设置有第二建筑模板6,减少生产工序,一体浇注结合弯钩结构,增强钢筋柱5的耐弯折和位置稳固性,避免出现松动的现象,增强混凝土柱体2的承载力和牢固性。

具体的,第一建筑模板4与第二建筑模板6的内部均为空心结构,第一建筑模板4、第二建筑模板6与底板11形成半密封容腔,第一建筑模板4与第二建筑模板6的内部浇筑有混凝土;通过第一建筑模板4与第二建筑模板6的加装,将混凝土柱的生产工序进行简化,采用一体浇注成型的结构,增强混凝土柱体2的整体承载力。

具体的,钢筋柱5的数量为若干,若干个钢筋柱5分别均匀分布在底板11的上表面,且均与底板11焊接固定;通过将钢筋柱5底端设置为弯钩状结构,钢筋柱5弯钩状结构的底端预先焊接固定在底座1内侧的底板11上,增强焊接固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减少松动现象发生的概率。

具体的,地脚螺栓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地脚螺栓3分别对称分布在底板11的上表面,呈方形对称分布;用于与地面进行连接,增强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的,加强筋7由环形加强筋71、辅助加强筋72、第一加强筋73和第二加强筋74组成,环形加强筋71为环形结构,焊接固定分布在若干个钢筋柱5的外侧,辅助加强筋72分别焊接固定分布在地脚螺栓3的左右两侧,第一加强筋73分别焊接固定分布在中间位置处的钢筋柱5的外侧,第二加强筋74分别对称分布在地脚螺栓3和钢筋柱5的前后两侧;将加强筋7设置为环形和条状结构交错分布,在钢筋柱5和地脚螺栓3的外侧均焊接固定设置有加强筋7,加强筋7的两端分别相互焊接或与环形加强筋71焊接固定,形成密封交错网状分布,多条加强筋7交错分布,增强钢筋柱5的承载力。

具体的,环形加强筋71、辅助加强筋72、第一加强筋73和第二加强筋74的数量均为若干,若干个环形加强筋71、辅助加强筋72、第一加强筋73和第二加强筋74由上至下分别等距分布在地脚螺栓3和钢筋柱5的外侧;增强混凝土柱体2的使用稳定性和牢固性。

具体的,地脚螺栓3的顶端设置有螺纹,地脚螺栓3的外侧顶端螺接固定设置有螺母31,螺母31内侧的螺纹与地脚螺栓3外侧的螺纹互为阴阳螺纹;用于螺母31与地脚螺栓3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将底座1放到工作地点,然后将钢筋柱5分别焊接固定在底座1内部的底板11上,然后加装地脚螺栓3,也焊接固定在底板11上,再由内至外依次将第一加强筋73、第二加强筋74、辅助加强筋72和环形加强筋71分别焊接固定在钢筋柱5的外侧,再将第一建筑模板4和第二建筑模板6分别安装在底板11上,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凝固干涸后形成混凝土柱体2,在浇筑混混凝土柱体2时,简化混凝土柱的浇筑顺序,首先将钢筋柱5进行焊接后再浇筑,省略了在浇筑成型的底座1上打孔安装钢筋柱5再浇筑这一步骤,不仅缩短了生产时间节约了生产成本,还保护了环境,加快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提高了混凝土柱体2的整体承载力,延长了混凝土柱体2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增强了混凝土柱体2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2424.7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855276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E04G23/02

专利分类号:E04G23/02;E04C3/34

范畴分类:36E;

申请人:孙鹏

第一申请人:孙鹏

申请人地址: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军威路1号1号楼

发明人:孙鹏;胡晓博;彭振威;李杨扬;尚磊;朱鹏举;陈志强;杨赛赛;郭松;庞星星

第一发明人:孙鹏

当前权利人:孙鹏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  

一种建筑植筋混凝土柱论文和设计-孙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