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楝提取物论文_刘露晨,徐国祺

导读:本文包含了印楝提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提取物,天牛,活性,防腐剂,桑天牛,木材,菜青虫。

印楝提取物论文文献综述

刘露晨,徐国祺[1](2018)在《印楝提取物制备的微囊防腐剂在木材中的固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印楝是一种抑菌效果优良的天然材料,这种材料不仅可以防止木材腐朽而且不会污染环境。使用印楝种子提取印楝植物活性成分,将其制备成微囊防腐剂,探究该防腐剂在木材中受温度影响的固化规律及抑菌性能。【方法】首先利用印楝提取物制备微囊防腐剂预制剂,使之能够更好地进入木材中,再通过程序升温的方法来比较在不同温度控制下微囊防腐剂在木材中的成囊情况。同时,通过褐腐菌抑菌实验考察防腐剂的抑菌性能。使用褐腐菌侵蚀不同处理的樟子松试件12周,通过试件的质量损失率来表征耐腐性能。通过40、50、60、70、80℃程序升温处理后的大青杨试件微观电镜图,分析印楝提取物微囊防腐剂在木材中的固化规律。【结果】经80℃升温处理后的樟子松细胞腔内也形成了微囊结构。褐腐菌抑菌实验结果显示:受褐腐菌侵蚀后,樟子松试件对照组质量损失率达到21.05%;经印楝种子提取物处理的试件质量损失率为10.96%,达到耐腐标准;经MUF处理的试件质量损失率为29.23%;经印楝提取物微囊防腐剂处理的试件质量损失率为6.01%,达到强耐腐等级。【结论】随着升温温度的升高,固化形成的微囊颗粒呈减小趋势,且在木材细胞壁中的分布更为均匀,结合更为紧密。印楝提取物制备的微囊防腐剂达到强耐腐等级,这说明印楝提取物制备的微囊防腐剂具有较好的防腐效果,而且防腐效果较持久。(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伦,李创[2](2015)在《印楝提取物对光肩星天牛成虫体内保护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证明印楝素能降低光肩星天牛保护酶的活性,影响昆虫体内激素平衡,干扰昆虫生长发育,通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抑制氮蓝四唑在光下的还原作用来确定SOD同工酶活性的大小,采用紫外吸收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的大小,用愈创木酚来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大小。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成虫在取食印楝素处理的食物后,在相同时间内SOD和CAT的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都在第3 d达到了最高值,而且都是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OD活性的变化趋势尚不确定,但处理组的酶活性均比对照组的略高。(本文来源于《煤炭与化工》期刊2015年02期)

邸向辉[3](2014)在《以印楝提取物为基质的木材防腐剂微囊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印楝种子中含有抑菌性和防虫性的活性物质,用印楝种子的提取物制备成的木材防腐剂与传统的化学防腐剂相比具有更好的环境友好性质。本文采用超声波震荡法、微波萃取法和水浴搅拌法叁种方法对印楝种子粉防腐成分进行提取,确定最佳提取方式与提取条件;采用水浴搅拌法制备印楝提取物微囊,通过3D显微镜确定制备条件下是否能形成微囊;采用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大青杨试件)对印楝提取物及其微囊的防腐抑菌性进行研究;通过紫外老化箱模拟环境因素对提取物及其微囊的影响,分析印楝活性成分的环境稳定性。所得结论为今后的印楝提取物在植物源木材防腐剂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应用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础,具有非常实际的应用目的与意义。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有:(1)采用3种不同提取方法对印楝种子粉防腐抑菌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对比分析提取率,结果表明在50℃提取温度和1:12的粉末与乙醇之比的条件下,微波萃取法的工艺最佳,提取率高达12.84%;水浴搅拌法能够将印楝提取物与叁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F)复配成囊,粒径大小不一,说明试验方法是可行的。(2)采用牛津杯打孔法进行的印楝提取物及其微囊的体外实验表明印楝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菌特性,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白腐菌(彩绒革盖菌)的生长,提取物的抑菌性较化学防腐剂季铵铜(ACQ-B)抑菌性差很多,而提取物微囊的抑菌性略低于ACQ-B,MUF不具有防腐抑菌特性。(3)紫外处理后的印楝提取物及其微囊制剂的抑菌性降低,依据抑菌圈直径比较结果,微囊制剂抑菌性降低程度小于未囊化的提取物抑菌性,表明体外实验中提取物的光稳定性能较差,MUF的包覆对提取物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延缓提取物药效的释放。(4)“满细胞法”处理的大青杨试件药剂保持量均在84kg/m3左右,经耐候试验处理及室内耐腐试验处理,提取物处理的试件失重率变化明显,经提取物微囊处理的试件及ACQ-B处理的试件经耐候试验和耐腐试验处理后失重率变化较小,说明试件内的囊化结构耐候性能较强,保护了印楝提取物的防腐活性,延长防腐抑菌功效。(5)电镜观察试件内部显微结构证实提取物和MUF在试件内能形成微囊,通过试件中的菌丝生长情况及微囊形态的变化证实了这种微囊结构对提取物的防腐抑菌性起到很好的保护与延效作用,使得抑菌性与ACQ-B的抑菌性相当。(6)对比观察药液处理后的试件,ACQ-B处理的试件由于Cu2+的存在而出现明显的变色,而提取物及其微囊处理的试件未出现明显变色;耐腐处理后同等条件烘干后提取物和ACQ-B处理材明显变形,提取物微囊处理材未出现明显变形;这些也突出表明植物源木材防腐剂微囊的优点,既具有延缓防腐药效、延长耐腐时间,又能保持木材原有色泽与尺寸稳定。(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4-04-01)

王伦[4](2009)在《印楝提取物对光肩星天牛生物活性及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寻求防治光肩星天牛有效的生物农药,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浓度的印楝素对光肩星天牛成虫取食、产卵量、卵孵化率的影响,并对取食印楝素的天牛成虫体内血淋巴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酶进行分析,同时对体内印楝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的印楝素对光肩星天牛有不同程度的拒食作用,印楝素浓度较高(≥100μg/mL)时,光肩星天牛对处理过的枝条选择性明显增大,且随着时间推移,选择性取食效果值均逐渐增大。当印楝素浓度为150和200μg/mL时,选择性取食效果的值均大于100%。2.随着印楝素浓度的增大,光肩星天牛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都明显减少。浓度为150和200μg/mL时,每对光肩星天牛12d的产卵量分别为6.11和4.17粒,对照为24.50粒,各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产卵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浓度为10、50、100、150和200μg/mL时,卵孵化率分别为55.88%,45.45%,27.03%,14.63%和0,而对照卵孵化率为98%。各处理组卵孵化率和对照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且处理组卵孵化期较对照组延长了5d。3.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取食印楝提取物的光肩星天牛成虫体内血淋巴蛋白质的含量,结果处理过的雌、雄天牛血淋巴内蛋白质含量在第3d达到最高之后呈明显下降趋势。对照组成虫在不同处理时间蛋白质含量并无显着变化,仅有小幅度增长。4.光肩星天牛成虫取食印楝提取物处理的食物后,相同时间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第3d达到最高值。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趋势不确定,但处理组均比对照组活性高。5.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光肩星天牛成虫体内血淋巴的印楝素含量的变化,相同浓度的印楝提取物处理天牛食物,发现随时间推移虫体内印楝素含量是逐渐增加的,但是增长速率以第3d至第6d最快,第9d至第12d增长速率明显变慢。在相同的处理时间内,天牛取食含不同浓度印楝素枝条,体内印楝素含量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印楝素浓度≥100μg/mL时,天牛体内的印楝素含量相近。(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9-06-11)

王伦,李素英,刘连新,黄秋娴,卜志国[5](2009)在《印楝提取物对光肩星天牛成虫生物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寻求防治光肩星天牛有效的生物农药,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浓度的印楝素对光肩星天牛成虫生物活性的影响。光肩星天牛取食含印楝素浓度为10、50、100、150和200μg/mL的印楝提取物处理的垂柳枝条,结果表明:印楝提取物对光肩星天牛有不同程度的拒食作用,并且抑制其产卵及卵孵化。提取物的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当印楝素浓度为150和200μg/mL时,选择性取食效果均大于100%;每对天牛12 d的产卵量分别为6.11和4.17粒,对照为24.50粒,各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产卵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孵化率分别为14.63%和0,对照组卵孵化率为98%,各处理组卵孵化率和对照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且处理组卵孵化期较对照组延长了5 d。(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何书海,韩丙军,彭黎旭[6](2007)在《印楝提取物对瓜绢螟的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内测定了印楝两种提取物(印楝乙酸乙酯萃取和CO2超临界萃取)对瓜绢螟的生物活性。两种提取物对瓜绢螟幼虫都具有较强的拒食作用、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对成虫产卵忌避作用效果较好;对低龄幼虫有一定的毒杀活性,而对高龄幼虫活性很低。随着处理剂量增大,两种提取物作用效果显着增强,而同一剂量下CO超临界萃取物活性高于乙酸乙酯萃取物。(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07年02期)

何书海,韩丙军,彭黎旭[7](2006)在《印楝提取物对瓜绢螟的拒食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常规溶剂萃取和CO2超临界萃取技术,从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deJussieu)种仁中萃取印楝素,以3龄和5龄瓜绢螟[Diaphania indica(Saunders)]初期幼虫为试虫,进行室内拒食活性研究。结果表明:2种提取物浓度在20μg/mL时,对瓜绢螟3龄、5龄幼虫已具有较强的拒食作用,各浓度萃取物对3龄试虫的非选择性拒食和选择性拒食作用都高于5龄试虫;连续以2种5μg/mL萃取物浸叶饲喂的试虫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对照试虫,处理2d后,常规溶剂萃取物、超临界萃取物处理试虫体重分别为对照的63.16%和61.92%。说明印楝2种提取物对瓜绢螟3龄和5龄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而在同一浓度下,CO2超临界萃取物对瓜绢螟的拒食活性高于常规溶剂萃取物的。(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06年06期)

陈小平,赵博光,杜云祥[8](2005)在《印楝提取物对桑天牛产卵、卵孵化及其幼虫存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一定量的印楝提取物处理构树枝条喂饲桑天牛成虫,研究了其对桑天牛产卵、卵孵化及幼虫成活的影响。在室温下,将成对的天牛放在盖有铁丝网的190 mm×240 mm塑料桶中进行实验。每头雌成虫取食印楝提取物0.10 mg0、.15 mg0、.20 mg和0.25 mg后,15 d期间其平均产卵量分别为6.29、3.00、1.67和1.00粒;取食剂量为0.05 mg0、.10 mg、0.15 mg和0.20 mg的孵化率分别为42.38%、41.78%、16.77%和30.00%,当取食量达到0.25 mg时,孵化率为0,卵孵化被完全抑制;取食量为0.15 mg、0.20 mg的幼虫存活率分别为25.00%、33.33%,对照组的平均产卵量、卵孵化率及其子代幼虫存活率分别为16.33、78.91%、72.73%,T检验显示雌成虫取食上述剂量的印楝提取物对抑制其产卵、卵孵化及其子代幼虫存活显着。(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05年06期)

刘月蓉,蒋家淡,潘伟华,陈志强,曾亚林[9](2005)在《印楝提取物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印楝(Azadirachta indica)是适生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长绿乔木树种,它的果实、种子、种核、枝条、树叶、树皮及树液中都含有活性物质,可防治8目200余种农业、林业、仓储和卫生害虫。文章介绍了印楝素的作用机理,同时在抑制病原菌方面也有相关报道,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05年06期)

陈颉[10](2004)在《印楝提取物对小菜蛾和菜粉蝶幼虫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引种的印楝为试验材料,运用固-液连续萃取的方法对其中的活性物质进行了提取,减压浓缩后得到印楝种仁的甲醇粗提取物,得率为13.8%,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得其中印楝素的含量为9.275mg/g。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对小菜蛾和菜粉蝶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印楝种仁甲醇粗提物对小菜蛾的毒力回归方程式为:y=0.7121+3.3271x,LC_(50)(%)为0.1944;对菜粉蝶幼虫的毒力回归方程式为:y=2.8700+1.9825x,LC_(50)(%)为0.1187。小菜蛾和菜粉蝶幼虫经稀释200倍的种仁甲醇粗提物处理后,第15天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0.4%和89.4%,说明印楝提取物对小菜蛾和菜粉蝶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采用低浓度的印楝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进行了拒食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的测定。结果显示,印楝提取物在低浓度下对小菜蛾幼虫的毒杀作用不明显,但具有较好的拒食和抑制生长发育的作用。不同浓度印楝药剂处理后24小时,试虫的拒食率分别达到37.5%、46.7%和61.9%,拒食率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印楝提取物处理后,幼虫的生命历期明显延长,同时总的取食量下降。稀释200倍、300倍和400倍的药剂处理后,幼虫的历期分别是对照组的1.72倍、1.53倍和 1.24倍,而总的取食量则分别是对照组的 60.8%、61.5%和 74.7%。这一结果对田间应用印校提取物防治小菜蛾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细胞学实验观察表明,印谏提取物对菜粉蝶幼虫的中肠组织有破坏作用,处理后48小时能够引起中肠细胞的明显病变,中肠细胞自溶并最终导致试虫的死亡,证明印流活性物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是导致取食实验中试虫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的结果显示,印核提取物处理后,小菜蛾与菜粉蝶幼虫的酯酶活性被明显抑制,而且抑制作用随着中毒时间的延长而加深,表明印探提取物不仅可以作为杀虫剂使用,而且还可以与其它杀虫物质混用并发挥增效的作用。对酯酶活性的抑制不仅与印谏提取物导致试虫中毒的机理有关,同时也与试虫的抗性有密切关联,有必要对其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对云南引种印课的提取物对小菜蛾和菜粉蝶幼虫的毒杀作用、拒食作用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进行了室内的测定,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将为田间应用印核提取物防治害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04-06-30)

印楝提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证明印楝素能降低光肩星天牛保护酶的活性,影响昆虫体内激素平衡,干扰昆虫生长发育,通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抑制氮蓝四唑在光下的还原作用来确定SOD同工酶活性的大小,采用紫外吸收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的大小,用愈创木酚来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大小。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成虫在取食印楝素处理的食物后,在相同时间内SOD和CAT的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都在第3 d达到了最高值,而且都是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OD活性的变化趋势尚不确定,但处理组的酶活性均比对照组的略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印楝提取物论文参考文献

[1].刘露晨,徐国祺.印楝提取物制备的微囊防腐剂在木材中的固化规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8

[2].王伦,李创.印楝提取物对光肩星天牛成虫体内保护酶的影响[J].煤炭与化工.2015

[3].邸向辉.以印楝提取物为基质的木材防腐剂微囊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

[4].王伦.印楝提取物对光肩星天牛生物活性及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09

[5].王伦,李素英,刘连新,黄秋娴,卜志国.印楝提取物对光肩星天牛成虫生物活性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

[6].何书海,韩丙军,彭黎旭.印楝提取物对瓜绢螟的生物活性[J].农药.2007

[7].何书海,韩丙军,彭黎旭.印楝提取物对瓜绢螟的拒食活性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06

[8].陈小平,赵博光,杜云祥.印楝提取物对桑天牛产卵、卵孵化及其幼虫存活的影响[J].四川林业科技.2005

[9].刘月蓉,蒋家淡,潘伟华,陈志强,曾亚林.印楝提取物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5

[10].陈颉.印楝提取物对小菜蛾和菜粉蝶幼虫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含不同浓度印楝素的印楝提取物...不同浓度印楝提取物对卵孵化率...4-1原位聚合法制备印楝提取物微...1-2研究技术路线图Fig.1-...2-5叁种印楝提取物GC/MS总...2-2叁种溶剂印楝提取物:(a)...

标签:;  ;  ;  ;  ;  ;  ;  

印楝提取物论文_刘露晨,徐国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