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用的模具固定装置论文和设计-蒋建华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注塑机用的模具固定装置,包括模具和回字型固定架,回字型固定架由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首尾固定连接组成,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第一通孔,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和下模具均连接有弹力拉伸装置,弹力拉伸装置穿过第一通孔连接有挡板,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置有螺纹,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外部均设置有转动把手,转动把手连接有螺栓的一端,螺栓和第二通孔内的螺纹相配合,螺栓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连接有压缩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耗能少,能快速实现模具的固定,同时也方便上模和下模之间的安装与拆卸。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注塑机用的模具固定装置,包括模具(1)和回字型固定架(2),所述模具(1)设在回字型固定架(2)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字型固定架(2)由上固定板(3)、下固定板(4)、左固定板(5)和右固定板(6)首尾顺次固定连接组成,所述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4)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模具(1)包括上模具(7)和下模具(8),所述上模具(7)和下模具(8)均连接有弹力拉伸装置(9),所述弹力拉伸装置(9)穿过第一通孔连接有挡板(10),所述左固定板(5)和右固定板(6)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螺纹,在所述左固定板(5)和右固定板(6)上通过转动把手(11)连接有螺栓(12),所述螺栓(12)和第二通孔内的螺纹咬合接触,所述螺栓(1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连接有压缩块(13);所述弹力拉伸装置(9)包括连接块(901)和与连接块(901)固定连接的拉伸杆(903),所述连接块(901)另一端与上模具(7)或者下模具(8)连接,在所述拉伸杆(903)外套设有压紧弹簧(902),所述压紧弹簧(902)另一端与上固定板(3)或下固定板(4)连接,所述拉伸杆(903)穿过第一通孔与挡板(10)直接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注塑机用的模具固定装置,包括模具(1)和回字型固定架(2),所述模具(1)设在回字型固定架(2)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字型固定架(2)由上固定板(3)、下固定板(4)、左固定板(5)和右固定板(6)首尾顺次固定连接组成,所述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4)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模具(1)包括上模具(7)和下模具(8),所述上模具(7)和下模具(8)均连接有弹力拉伸装置(9),所述弹力拉伸装置(9)穿过第一通孔连接有挡板(10),所述左固定板(5)和右固定板(6)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螺纹,在所述左固定板(5)和右固定板(6)上通过转动把手(11)连接有螺栓(12),所述螺栓(12)和第二通孔内的螺纹咬合接触,所述螺栓(1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连接有压缩块(13);

所述弹力拉伸装置(9)包括连接块(901)和与连接块(901)固定连接的拉伸杆(903),所述连接块(901)另一端与上模具(7)或者下模具(8)连接,在所述拉伸杆(903)外套设有压紧弹簧(902),所述压紧弹簧(902)另一端与上固定板(3)或下固定板(4)连接,所述拉伸杆(903)穿过第一通孔与挡板(10)直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用的模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字型固定架(2)上套设有两组相互垂直的导向杆(15),且在其中一组导向杆(15)内部呈中空状,另外一组导向杆(15)穿过呈中空状的导向杆(15),所述模具(1)设在两组所述导向杆(15)所围成的方格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用的模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杆(903)、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4)上均设有用于嵌合压紧弹簧(902)的封闭槽(16),且在所述封闭槽(16)内设有用于封闭压紧弹簧(902)的T型桩(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用的模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块(13)外表面设置有呈环形排列的压力传感器(18),所述压力传感器(18)通过导线连接有外接压力监控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用的模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0)上均设置有拉环(14)。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模具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机用的模具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传统的注塑机模具固定装置一般用普通的固定块进行压紧固定,通过转动固定螺母拆装模具,安装和拆卸时要逐个将模具底板四个顶角处的压紧固定块进行拧紧固定,费时费力。

而且,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直接通过液压等方式来固定的,它具有压紧力均匀,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模具晃动或掉落的可能性,可以快速固定和拆卸模具,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等有限,但是其缺点和优点同样突出;然而该装置仅能将模具固定,无法实现上下两个模具之间的闭合固定,同时该装置利用液压缸压紧,耗能大且结构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塑机用的模具固定装置,通过弹簧压力以及螺杆的递进压力来固定模具,并且辅助以导向杆和压力传感器,能够在最佳的条件下使得模具固定处于最优的效果,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塑机用的模具固定装置,包括模具和回字型固定架,所述模具设在回字型固定架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字型固定架由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首尾顺次固定连接组成,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均连接有弹力拉伸装置,所述弹力拉伸装置穿过第一通孔连接有挡板,所述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螺纹,在所述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上通过转动把手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和第二通孔内的螺纹咬合接触,所述螺栓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连接有压缩块;

所述弹力拉伸装置包括连接块和与连接块固定连接的拉伸杆,所述连接块另一端与上模具或者下模具连接,在所述拉伸杆外套设有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另一端与上固定板或下固定板连接,所述拉伸杆穿过第一通孔与挡板直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回字型固定架上套设有两组相互垂直的导向杆,且在其中一组导向杆内部呈中空状,另外一组导向杆穿过呈中空状的导向杆,所述模具设在两组所述导向杆所围成的方格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拉伸杆、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均设有用于嵌合压紧弹簧的封闭槽,且在所述封闭槽内设有用于封闭压紧弹簧的T型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压缩块外表面设置有呈环形排列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有外接压力监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挡板上均设置有拉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利用拉环向外拉动拉伸杆使压紧弹簧压缩,压紧弹簧产生的反向作用力通过连接块向内挤动模具,上下对应的两个弹力压缩装置使上下模合紧;左右两个转动把手的设置可以转动使螺栓顺着第二通孔内的螺纹向内挤进,由此两个压缩块向内压紧模具,通过上下左右四个面实现了模具的压紧,结构简单可靠,且不需要外置动力源,耗能少,而且在固定模具的同时还能够对模具进行导向,保证模具固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使其一直处于较佳的固定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固定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开模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弹力拉伸装置放大图。

图中:1-模具;2-回字型固定架;3-上固定板;4-下固定板;5-左固定板;6-右固定板;7-上模具;8-下模具;9-弹力拉伸装置;10-挡板;11- 转动把手;12-螺栓;13-压缩块;14-拉环;15-导向杆;16-封闭槽; 17-T型桩;18-压力传感器;

901-连接块;902-压紧弹簧;903-拉伸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注塑机用的模具固定装置,包括模具1和回字型固定架2,所述模具1在回字型固定架2的中间,所述回字型固定架 2由上固定板3、下固定板4、左固定板5和右固定板6首尾固定连接组成,这里所述的固定连接可以是螺栓连接、铆接等任意一种固定连接方式,所述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4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模具1包括上模具7和下模具8,所述上模具7和下模具8均连接有弹力拉伸装置9,所述弹力拉伸装置9穿过第一通孔连接有挡板10,左固定板5和右固定板6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螺纹,左固定板5和右固定板6外部均设置有转动把手11,所述转动把手11连接有螺栓12的一端,所述螺栓12和第二通孔内的螺纹相配合,所述螺栓1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连接有压缩块13,所述压缩块13垂直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人工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转动把手11,带动螺栓12从第二通孔旋进或者旋出,当注塑成型时,螺栓12旋进,螺栓 12向内挤进带动压缩块13接触并压紧模具1,实现模具1的左右固定,反之注塑模具1冷却开模时,螺栓12旋出,压缩块13向外运动直至不与模具1发生接触,解放模具1左右的固定。

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螺栓12的底面直径,且小于压缩块13的长度,保证螺栓可以通过第二通孔,而压缩块不会旋出通孔;所述螺栓12的长度和压缩块13的厚度之和大于模具1 的左侧面到左固定板5的垂直距离,且所述螺栓12的长度和压缩块13 的厚度之和大于模具1的右侧面到右固定板6的垂直距离,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保证螺栓12在旋进时,压缩块13可以接触并压紧到模具1的侧面;优选地,所述压缩块13外表面包裹有一层耐高温的缓冲材料,选用缓冲材料是为了防止压缩块13在旋进固定模具1时不会损伤模具1的外表面,而耐高温的要求是因为注塑机在注塑成型时,热塑料融液温度高,会使模具1表面温度较高,避免缓冲材料在高温下的融化。

所述弹力拉伸装置9包括连接块901、压紧弹簧902和拉伸杆903,所述连接块901一端和上模具7或者下模具8连接,所述连接块901另一端和压紧弹簧902一端连接,所述压紧弹簧902另一端和上固定板3 或下固定板4连接,所述拉伸杆903一端穿过压紧弹簧902中间的空腔和连接块901连接,所述拉伸杆90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通孔和挡板10连接,这里的优选地是所述挡板10上设置有拉环14。

弹力拉伸装置9可以通过压紧弹簧902的压缩实现上模具7和下模具8的上下固定和拆卸,具体地,当注塑成型上模具7和下模具8合模时,用拉环14向外拉出,带动拉伸杆903向外运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拉伸杆903的底面直径小于压紧弹簧902 的底面直径和挡板10的长度,使得拉伸杆903可以通过第二通孔而压紧弹簧902和挡板10无法通过,从而压紧弹簧902固定在固定板和连接块 901之间,随着拉伸杆903的向外运动压紧弹簧902受到向外的压缩力,压紧弹簧902通过连接块901和上模具7、下模具8连接,当上模具7和下模具8接触后,释放拉环14,压紧弹簧的反作用力使得上模具7、下模具8合紧,实现模具1的上下固定,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压紧弹簧902的原始高度和连接块901的厚度之和大于上模具7到上固定板3的垂直距离,且所述压紧弹簧902的原始高度和连接板901的厚度之和大于下模具8到下固定板4的垂直距离,这样的设计可以使上模具7、下模具8固定时,压紧弹簧902处于压缩状态,上模具7和下模具 8均受力作用固定牢固。当模具1冷却后开模使,继续拉动拉环14直至上模具7和下模具8不发生接触,取出成型工件。

当注塑成型时,首先利用弹力拉伸装置9完成对模具1的上下固定合模,然后转动转动把手11带动合模后的模具1的左右固定,至此完成整个模具1的固定,当冷却开模使,依次利用弹力拉伸装置9和转动把手11的旋出释放模具1的固定。该装置简单可靠且方便操作,不依附外界动力装置,节能环保。

在上述中,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回字型固定架2上套设有两组相互垂直的导向杆15,且在其中一组导向杆15内部呈中空状,另外一组导向杆15穿过呈中空状的导向杆15,所述模具1设在两组所述导向杆 15所围成的方格内。两组相互交叉的导向杆15形成一个稳定的方格,而模具1设在该方格内,能够保证模具1不会发生偏差,始终处于中心位置,保证模具1在固定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采用的是同一套固定装置,而内部的组合式模具1却是多种规格的,因此,当对应不同的模具1时就必须要更换相应的压缩弹簧902,因为,更了更加便捷的更换压缩弹簧902和保证压缩弹簧902的稳定可靠性,所述拉伸杆903、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 4上均设有用于嵌合压紧弹簧902的封闭槽16,且在所述封闭槽16内设有用于封闭压紧弹簧902的T型桩17。

由于压缩弹簧902给予的压力是可以提前计算的,因此不会产生压力不足或者压力过大的情况,但是压缩快13是通过螺栓12咬合递进来实现的,因此必须要对该压力进行监控,避免压力不足或者压力过大对模具1产生影响,因此,基于上述考虑,在所述压缩块13外表面设置有呈环形排列的压力传感器18,所述压力传感器18通过导线连接有外接压力监控装置。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设计图

一种注塑机用的模具固定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8130.0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395152U

授权时间:20190917

主分类号:B29C 45/17

专利分类号:B29C45/17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江苏康非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苏康非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26341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十总镇骑石桥东200米

发明人:蒋建华

第一发明人:蒋建华

当前权利人:江苏康非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赵白;杨乐

代理机构:1157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创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注塑机用的模具固定装置论文和设计-蒋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