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依赖粘附素论文_魏温涛,李晓鸣

导读:本文包含了钙依赖粘附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肿瘤,蛋白,导管,细胞,乳腺,支架,蛋白质。

钙依赖粘附素论文文献综述

魏温涛,李晓鸣[1](2006)在《粘液表皮样癌上皮钙依赖粘附素、P_(53)、Bcl-2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粘液表皮样癌中上皮钙依赖粘附素、P53、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与它的病理分级和浸润、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用HE和组织化学方法对43例粘液表皮样癌进行诊断,并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高分化、低分化2组,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粘液表皮样癌中上皮钙依赖粘附素、P53、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粘液表皮样癌低分化组、高分化组的上皮钙依赖粘附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0%(6/25)和72.2%(13/18),2组阳性表达率有显着性差异(呈负相关),P<0.005;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20/25)和22.2%(4/18),2组阳性表达率有显着性差异(呈正相关),P<0.005;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19/25)和27.8%(5/18),2组阳性表达率有显着性差异(呈正相关),P<0.005。粘液表皮样癌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有7例,均为原发灶上皮钙依赖粘附素失表达,转移灶呈阳性表达,高分化组1例,低分化组6例。结论上皮钙依赖粘附素、P53、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与粘液表皮样癌的病理分级有显着相关性,上皮钙依赖粘附素与肿瘤转移明显相关,它们可作为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因本实验例数少,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06年04期)

张丹,孙万邦,王忠贤[2](200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钙依赖粘附素E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钙依赖粘附素 E(E cadheri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 30例EM患者异位子宫内膜、2 0例E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 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 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E cadherin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体上皮细胞的细胞膜 ,在EM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的表达显着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结论 E cadherin在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EM的发病。(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陈壬寅,李珊珊[3](2004)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上皮钙依赖粘附素相关分子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ILC)和浸润性导管癌 (IDC)中上皮钙依赖粘附素相关分子α cat、β cat、γ Cat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38例ILC(其中有淋巴结转移 1 7例 )和 6 4例IDC(有淋巴结转移1 4例 )组织中α Cat、β Cat、γ Cat的表达 ,按阳性癌细胞占肿瘤细胞的比例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 :38例ILC中α Cat、β Cat、γ Cat表达缺失和低表达者分别为 32例 (84 .2 1 % ) ,2 2例 (5 7.89% )和 33例 (86 .84 % ) ,而 6 4例IDC癌组织中 3者的表达缺失和低表达者分别为 5 0例 (90 .6 2 % ) ,5例 (7.81 % )和 5 2例 (81 .2 5 % ) ,α Cat与 β Cat在ILC和IDC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P <0 .0 5 ) ;β Cat的表达缺失和低表达者在乳腺ILC和IDC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性 (P <0 .0 5 ) ,而α Cat、γ Cat在乳腺ILC和IDC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结论 :α Cat、β Cat、γ Cat在乳腺ILC和IDC中表达均明显减少和缺失 ,提示上皮钙依赖粘附素相关分子在乳腺浸润性癌发生发展中丧失了其正常的细胞粘附功能。β Catenin的表达缺失和低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4年03期)

孙自勤,王要军[4](2001)在《钙依赖粘附素复合物与大肠癌的发生、侵袭与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钙依赖性细胞粘附分子E cad介导同型细胞 细胞间粘附 ,E cad通过 β cad与α cad结合 ,而α cad再与细胞骨架上的肌动蛋白微丝连接形成E cad cat复合物而发挥生物学作用 ,任何破坏细胞内E cad cat复合物的因素也将使细胞粘附功能丧失。大肠癌时E cad表达减少或该因子结构异常 ,β cat的表达及分布异常。许多大肠癌无膜 β cat表达 ,但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时 ,胞浆及核内也有大量分布。这种 β cat积聚现象是由于AFP或 β cat基因突变所致。高水平的 β cat在胞浆内积聚并向细胞核转移 ,与转录Tcf/LEF 1家族成员结合 ,激活Tcf/LEF 1下游的靶基因表达 ,导致靶基因包括CyclinD1和C Myc等的激活 ,促进癌症发生、侵袭与转移。(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期刊2001年04期)

韩安家,熊敏,李智,梁英杰[5](2001)在《上皮钙依赖粘附素相关分子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和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上皮钙依赖粘附素相关分子α 、β 、γ 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ILC)和浸润性导管癌 (ID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了 19例ILC和 32例IDC组织中α 、β 、γ catenin的表达 ,并根据阳性癌细胞占肿瘤细胞的比例进行半定量化分析和统计学χ2 检验。结果 α 、β 、γ catenin在 19例ILC中表达缺失和明显减少的分别为 15例 (78.9% ) ,10例(5 2 .6 % )和 16例 (84.2 % ) ,而在 32例IDC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和明显减少为 2 4例 (75 .0 % ) ,14例(43.8% )和 2 6例 (81.3% )。另外 ,这 3种蛋白在浸润性癌组织中表达强度弱于原位癌灶的表达强度。α catenin和 β 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未发现α 、β 、γ 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与有无伴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之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α 、β 、γ catenin在乳腺ILC和IDC中表达均为明显缺失和减少 ,说明这些粘附分子在乳腺浸润性癌发生中确实丧失了其正常的细胞粘附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华病理学杂志》期刊2001年01期)

闫文生,姜勇[6](2000)在《钙依赖粘附素生理功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钙依赖粘附素是细胞之间粘附连接的重要组成分子 ,在发育及成年机体的组织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钙依赖粘附素细胞外段决定其结合的特异性 ,其胞浆尾段与胞浆相关蛋白及细胞骨架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对完整的生理性粘附也必不可少。粘附连接的调节涉及到钙依赖粘附素的量和质变化 ;此外 ,钙依赖粘附素 连环素复合体参与信号转导过程 ,并影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期刊2000年04期)

黄君富,姚锦慧[7](1998)在《E型钙依赖粘附蛋白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E型钙依赖粘附蛋白(E-cadherin,E-cad)在Ca2+存在的情况下,介导同类细胞间的粘附,在胚胎发育过程及维持上皮细胞极性中起重要作用。E-cad表达及功能障碍可促进上皮性肿瘤的侵袭与转移。血清中可溶性E-cad(sE-cad)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期刊1998年05期)

钙依赖粘附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探讨钙依赖粘附素 E(E cadheri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 30例EM患者异位子宫内膜、2 0例E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 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 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E cadherin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体上皮细胞的细胞膜 ,在EM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的表达显着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结论 E cadherin在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EM的发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钙依赖粘附素论文参考文献

[1].魏温涛,李晓鸣.粘液表皮样癌上皮钙依赖粘附素、P_(53)、Bcl-2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J].卫生职业教育.2006

[2].张丹,孙万邦,王忠贤.子宫内膜异位症钙依赖粘附素E的表达及意义[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

[3].陈壬寅,李珊珊.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上皮钙依赖粘附素相关分子的表达[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

[4].孙自勤,王要军.钙依赖粘附素复合物与大肠癌的发生、侵袭与转移[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

[5].韩安家,熊敏,李智,梁英杰.上皮钙依赖粘附素相关分子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和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

[6].闫文生,姜勇.钙依赖粘附素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0

[7].黄君富,姚锦慧.E型钙依赖粘附蛋白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8

论文知识图

粘附分子结构及功能4脐血造血细胞增殖曲线N2cadherin mRNA在海马各区动态表达变...阴性对照片 sp×400正常子宫内膜 包膜、包浆见棕褐色颗...EM在位内膜 包膜、包浆见棕黄色颗粒...

标签:;  ;  ;  ;  ;  ;  ;  

钙依赖粘附素论文_魏温涛,李晓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