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器及电感器柜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感器及电感器柜,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感器,包括电感器主体,电感器主体包括铁芯和线圈,铁芯包括至少一个绕设部;线圈绕设在铁芯的绕设部上;线圈绕设形成多个相互平行的线圈层,相邻线圈层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件,多个支撑件沿着线圈的绕设方向均匀设置,以使相邻线圈层之间形成线圈层气道。线圈层气道为电感器提供了散热通道,使得内外层的线圈层均能够与风流接触,从而增加了线圈与风流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电感器的散热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感器柜通过电感器的合理布局,使用一个风机同时对多个电感器进行冷却,不仅减少了风机的数量,还降低了电感器柜整体的故障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感器,包括电感器主体,所述电感器主体包括铁芯和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包括至少一个绕设部;所述线圈绕设在所述铁芯的绕设部上;所述线圈绕设形成多个相互平行的线圈层,相邻线圈层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件,所述多个支撑件沿着线圈的绕设方向均匀设置,以使相邻线圈层之间形成线圈层气道。

设计方案

1.一种电感器,包括电感器主体,所述电感器主体包括铁芯和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芯包括至少一个绕设部;

所述线圈绕设在所述铁芯的绕设部上;所述线圈绕设形成多个相互平行的线圈层,相邻线圈层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件,所述多个支撑件沿着线圈的绕设方向均匀设置,以使相邻线圈层之间形成线圈层气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包括电气绝缘树脂条,所述电气绝缘树脂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绕设部的轴线平行;

和\/或,所述支撑件包括电气绝缘树脂块,其中部分所述电气绝缘树脂块沿着与所述绕设部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均匀设置;

和\/或,所述铁芯包括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上设有多个绕设部,多个绕设部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感器外壳,所述电感器外壳具有中空的盒体,所述电感器主体设置在所述盒体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设部呈立方体状;所述盒体呈立方体状,所述电感器外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盒体两端顶角处的挡风板,且所述挡风板朝向所述电感器主体延伸,以使所述电感器外壳的两端与所述电感器主体之间具有预设间距,所述预设间距形成线圈外部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多个铁芯支架,所述铁芯支架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铁芯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铁芯连接,所述铁芯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感器外壳连接;

和\/或,所述铁芯上还设置有多个吊装件,所述吊装件相对于所述电感器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6.一种电感器柜,其特征在于:

包括柜体,所述柜体中设置有风筒,所述风筒沿柜体的高度方向延伸;

所述柜体中还设置有排风层,所述排风层位于所述风筒的顶端,所述风筒与所述排风层连通,且所述排风层还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排风口;所述排风层中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吊装于所述柜体的顶部;

所述柜体还包括电感器安装层,所述电感器安装层位于所述风筒相对的两侧,所述电感器安装层中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所述电感器的线圈层气道与所述风筒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感器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器沿柜体高度方向的尺寸小于电感器沿柜体宽度方向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感器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柜体中还设置有控制层,所述控制层位于所述风筒的底端,所述控制层设置有刀开关、电压传感器、电磁接触器和多个搭接铜排;所述线圈通过所述搭接铜排与刀开关、电压传感器、电磁接触器中的至少一个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感器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器安装层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电感器滑动的导轨,所述电感器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滑移板,所述电感器与所述电感器安装层还通过紧固件连接;

和\/或,所述电感器安装层的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层的排风口处均设置有滤网。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感器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器安装层的底部设置有沿柜体的长度方向\/和或沿柜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

和\/或,所述电感器还可与所述风筒连接,所述风筒上设置有沿柜体的长度方向\/和或沿所述柜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

和\/或,所述风筒和所述电感器安装层的接缝处及所述风筒与所述排风层的接缝处通过密封条密封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感器及电感器柜,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感器柜中通常设置有多个同时运行的电感器,电感器在频繁的充电和放电中会产生大量的热,使得电感器工作时的温度升高,影响电感器的使用寿命。电感器柜体中的至少一个电感器温度过高,会导致电感器柜体整体的工作性能降低。

电感器一般都包括线圈和铁芯,线圈通常由导线绕设而成,相邻的多圈导线紧密的贴在一起,电感器最外层的线圈与空气直接接触进行散热,而线圈外层到线圈内层的散热性则逐渐变差,严重的影响了电感器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感器及电感器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感器,包括电感器主体,所述电感器主体包括铁芯和线圈,所述铁芯包括至少一个绕设部;所述线圈绕设在所述铁芯的绕设部上;所述线圈绕设形成多个相互平行的线圈层,相邻线圈层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件,所述多个支撑件沿着线圈的绕设方向均匀设置,以使相邻线圈层之间形成线圈层气道。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电气绝缘树脂条,所述电气绝缘树脂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绕设部的轴线平行;和\/或,所述支撑件包括电气绝缘树脂块,其中部分所述电气绝缘树脂块沿着与所述绕设部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均匀设置;和\/或,所述铁芯包括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上设有多个绕设部,多个绕设部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

可选地,还包括电感器外壳,所述电感器外壳具有中空的盒体,所述电感器主体设置在所述盒体中。

可选地,所述绕设部呈立方体状;所述盒体呈立方体状,所述电感器外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盒体两端顶角处的挡风板,且所述挡风板朝向所述电感器主体延伸,以使所述电感器外壳的两端与所述电感器主体之间具有预设间距,所述预设间距形成线圈外部风道。

可选地,还包括多个铁芯支架,所述铁芯支架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铁芯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铁芯连接,所述铁芯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感器外壳连接;和\/或,所述铁芯上还设置有多个吊装件,所述吊装件相对于所述电感器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感器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中设置有风筒,所述风筒沿柜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柜体中还设置有排风层,所述排风层位于所述风筒的顶端,所述风筒与所述排风层连通,且所述排风层还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排风口;所述排风层中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吊装于所述柜体的顶部;所述柜体还包括电感器安装层,所述电感器安装层位于所述风筒相对的两侧,所述电感器安装层中设置有如上所述的电感器,所述电感器的线圈层气道与所述风筒连通。

可选地,所述电感器沿柜体高度方向的尺寸小于电感器沿柜体宽度方向的尺寸。

可选地,所述柜体中还设置有控制层,所述控制层位于所述风筒的底端,所述控制层设置有刀开关、电压传感器、电磁接触器和多个搭接铜排;所述线圈通过所述搭接铜排与刀开关、电压传感器、电磁接触器中的至少一个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感器安装层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电感器滑动的导轨,所述电感器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滑移板,所述电感器与所述电感器安装层还通过紧固件连接;和\/或,所述电感器安装层的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层的排风口处均设置有滤网。

可选地,所述电感器安装层的底部设置有沿柜体的长度方向\/和或沿柜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和\/或,所述电感器还可与所述风筒连接,所述风筒上设置有沿柜体的长度方向\/和或沿所述柜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和\/或,所述风筒和所述电感器安装层的接缝处及所述风筒与所述排风层的接缝处通过密封条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感器及电感器柜,通过将线圈绕设形成多个相互平行的线圈层,相邻线圈层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件,以使相邻线圈层之间形成线圈层气道。线圈层气道为电感器提供了散热通道,使得内外层的线圈层均能够与风流接触,从而增加了线圈与风流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电感器的散热效果。进而保证了电感器的工作性能,延长了电感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感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感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感器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感器柜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风筒和排风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感器柜的通风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电感器;101-电感器主体;

1-线圈;2-铁芯;3-电感器外壳;4-柜体;

11-线圈层;12-支撑件;13-线圈层气道;14-搭接铜排;

21-铁芯支架;22-吊装件;

31-挡风板;32-滑移板;

41-风筒;42-排风层;43-电感器安装层;44-控制层;

421-风机。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应当对“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器100,具有电感器主体101,电感器主体101具有铁芯2和线圈1,铁芯2具有至少一个绕设部;线圈1绕设在铁芯2的绕设部上;线圈1绕设形成多个相互平行的线圈层11,相邻线圈层11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件12,多个支撑件12沿着线圈1的绕设方向均匀设置,以使相邻线圈层11之间形成线圈层气道13。

示例性的,铁芯2可以为棱柱体或者圆柱体,将棱柱体或者圆柱体的至少部分作为绕设部;铁芯2也可以为中间开设通孔的长方体等其他形状,线圈穿过铁芯的通孔绕设在铁芯上。

铁芯2至少有一绕设部,绕设部可以为轴线是直线的棱柱体或者圆柱体等柱体或者杆状、棒状、板状及条状等形状。可以将多个绕设部平行设置,绕设部的两端分别通过铁芯的连接主体进行连接,即可在一个铁芯上形成多个绕设部。

线圈1形成多个相互平行的线圈层11,每个线圈层11可以是一层或者多层铜线绕设而成的,且铜线上通过涂抹电气绝缘树脂或其他物质以形成固定的圈层形状。相邻的两个线圈层11之间通过设置多个支撑件12,在两个相邻的线圈层11之间形成了多个线圈层气道13。

支撑件12可以为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如支撑件12可以由塑料、陶瓷等材料制成。此外,由于线圈1在工作时会发热,支撑件12还可以具有良好导热性,以避免在设置支撑件12的位置产生热集聚,如可以通过在金属条外部设置绝缘层来作为本实施例的支撑件12。

多个支撑件12沿着线圈1的绕设方向均匀设置,使得线圈层11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支撑力来保持固定的结构,以在线圈层11之间形成线圈层气道13。

由于线圈1的绕设部轴线可以为直线,且线圈层气道13的轴线均与线圈1的绕设部轴线平行。保证了线圈层气道13是规则的形状,线圈层气道的宽度也能保持一致,这样更有利于线圈层11之间的通风散热更均匀。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器,通过将线圈绕设形成多个相互平行的线圈层,相邻线圈层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件,以使相邻线圈层之间形成线圈层气道。线圈层气道为电感器提供了散热通道,使得内外层的线圈层均能够与风流接触,从而增加了线圈与风流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电感器的散热效果。进而保证了电感器的工作性能,延长了电感器的使用寿命。

如图2和图5所示,可选地,支撑件12可以为电气绝缘树脂条,电气绝缘树脂条的延伸方向与绕设部的轴线平行;和\/或,支撑件12也可以为电气绝缘树脂块,其中部分电气绝缘树脂块沿着与绕设部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均匀设置;和\/或,铁芯2具有连接主体,连接主体上设有多个绕设部,多个绕设部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

例性的,本实施例将支撑件12的材料优选为电气绝缘树脂,主要考虑到电气绝缘树脂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在保证支撑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耐热等优点。

电气绝缘树脂的材料自身具有粘结力,可以直接将电气绝缘树脂粘结在线圈层11之间,以形成支撑件12;电感器100自身在工作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而电气绝缘树脂对温度的适应性较高,电气绝缘树脂具有遇到高温不易变形的优点,所以支撑件12的材料选择为电气绝缘树脂能满足耐热要求;且电气绝缘树脂的导热性较好,当线圈1之间产生大量的热能时,不会聚集在电气绝缘树脂上或者电气绝缘树脂与线圈1的连接处。此外,当电气绝缘树脂发生毁损时,由于电气绝缘树脂自身具有粘结力,使得支撑件12修补也变得更容易。

在线圈1之间设置的支撑件12为电气绝缘树脂时,可以形成电气绝缘树脂条,电气绝缘树脂条的长度方向与绕设部的轴线平行,电气绝缘树脂条的长度还可以与线圈1的绕设轴线相等。或者,支撑件12也可以为电气绝缘树脂块,多个电气绝缘树脂块在相邻的线圈层11之间沿着与线圈1的绕设轴线平行的方向均匀设置,以实现对相邻线圈层的相互支撑。在同一电感器100的线圈1中可以同时采用电气绝缘树脂条和电气绝缘树脂块。

电气绝缘树脂条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绕设部的轴线平行,从而保证在与绕设部的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线圈层11之间能形成可靠的的支撑力,使得线圈层气道13不易失效。

同一铁芯2上可以只有一个绕设部,即同一铁芯2上绕设的线圈1只有一个绕设轴。同一铁芯2上还可以有连接主体和多个平行设置的绕设部,且多个绕设部的的至少一端与连接主体相连,以在同一铁芯2上形成多个供线圈1绕设的绕设部。

当铜线的总长度一定时,通过将铜线绕设在多个绕设部上形成的线圈1,可以降低电感器的高度。在将电感器放入电感器柜中时,对电感器柜的高度要求降低,同时电感器柜的重心降低,使得电感器柜在布置时方便,且电感器柜在地面放置时不会由于意外被推倒。

同时,电感器100的高度降低时,线圈1自身的高度差小,线圈1不同高度的负压差也会减小。如图5所示,电感器柜4上沿着电感器柜4的高度方向设置有上下两层的电感器安装层43,且电感器柜4中安装有4个电感器100,在电感器柜4的同一层位安装有2个电感器100。电感器100的高度比较小是为了减少电感器柜4高度方向上两层电感器100的负压差,进而避免进入上下两层的电感器100的风量差异过大的问题,这有利于保证上下两层电感器工作温度接近,热因素寿命基本相同。

可选地,电感器100还具有电感器外壳3,电感器外壳3为具有中空的盒体,电感器主体101设置在盒体中。

示例性的,在电感器主体101外还设置有电感器外壳3,电感器外壳3对电感器主体101起到防护作用,如在电感器搬运过程中可以避免对线圈1的损伤,且设置了电感器外壳3的电感器在搬运时较方便。电感器外壳3设置的中空的盒体提供了容纳电感器100的空间。在如图5所示的电感器柜4中,电感器外壳3与风筒41密封连接,电感器外壳3内壁与线圈1外层之间形成风流通道,且电感器外壳3和风筒41共同组成冷却风流经的空间。

如图1和图3所示,可选地,绕设部呈立方体状;盒体呈立方体状,电感器外壳3在盒体两端顶角处还设置有挡风板31,且挡风板31朝向电感器主体101延伸,以使电感器外壳3的两端与电感器主体101之间形成预设间距,预设间距形成线圈外部风道。

示例性的,绕设部呈立方体状,当线圈1绕设在绕设部上时,线圈1外表面的轮廓为矩形或者圆角矩形的。当盒体也呈立方体状时,线圈1外表面与盒体内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是不均匀的,即可能存在线圈1外表面与盒体内表面之间的不同位置通过的风量不相同的情况。

为了使线圈1外表面与盒体内表面之间的不同位置风量相同,避免通风散热不均匀或者风量浪费的问题,电感器外壳3在盒体两端顶角处还设置有挡风板31。

挡风板31朝向电感器主体101延伸,即挡风板31向内延伸,以使挡风板31与线圈层气道13中的风流方向垂直。挡风板31的设置可以减小线圈1外表面与盒体内表面之间某个位置的的通风间隙,即电感器外壳3的两端与电感器主体101之间可以按照通风要求形成预设间距,预设间距形成线圈外部风道。挡风板31的设置可以使线圈外部风道的横截面是均匀的,以达到线圈1散热均匀的和防止风量浪费的目的。

挡风板31可以与电感器外壳3自成一体,或者将挡风板31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等方式与电感器外壳3进行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可选地,电感器100还具有多个铁芯支架21,铁芯支架21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铁芯支架21的第一端与铁芯2连接,铁芯支架21的第二端与电感器外壳3连接;和\/或,铁芯2上还设置有多个吊装件22,吊装件22相对于电感器100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示例性的,由于铁芯2和线圈1都有一定的重量,如果将电感器100的线圈1直接支撑在电感器外壳3上,会出现线圈1的抗压强度不够而被压变形的问题;而铁芯2的绕设部上绕设的线圈1具有一定的高度,铁芯2无法直接连接在电感器外壳3上。

通过铁芯支架21将铁芯2并固定在电感器100的线圈1上,从而实现能将电感器主体101置于电感器外壳3内,且不影响线圈层11通风的目的。

如图2所示,铁芯支架21可以为“Z”字型的,即铁芯支架21可以由金属板经过两次弯折形成,铁芯支架2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为平板结构,且平板之间连接有竖板,竖板可垂直于两平板设置,或者,竖板与两平板之间具有预设角度。

本实施例中铁芯支架21的“Z”字型结构,一方面增大了平板与铁芯2或者平板与电感器外壳3的连接面,使得铁芯支架21与铁芯2或者铁芯支架21与电感器外壳3的连接更可靠;另一方面,通过平板的水平延伸,铁芯支架21与电感器外壳3的的连接位置更灵活,使得铁芯2与电感器外壳3的连接更方便。如图2所示,铁芯2的底端共连接有四个铁芯支架21,在铁芯2的两端各连接有两个铁芯支架21,四个铁芯支架21使得电感器主体101与电感器外壳3的连接更稳固。

铁芯支架21的竖板使得铁芯2和线圈1离开电感器外壳3,电感器外壳3不与电感器100和线圈1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线圈1与电感器外壳3间形成挤压力导致线圈1变形的问题。

铁芯2与电感器外壳3在连接时,铁芯支架21的第一端与铁芯2的连接主体连接,铁芯支架21的第二端与电感器外壳3连接。此外,为了实现铁芯2支撑于电感器外壳3内,并使铁芯2能保持较好的平衡性,铁芯2可以通过对称设置的多个铁芯支架21与所述电感器外壳3连接。

由于电感器100的重量大,在电感器100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其他工具将电感器100抬离地面,电感器100的铁芯2上还设置了用于起吊电感器100的吊装件22,吊装件22可以为设置有开口或者圆环的片状结构。在需要将电感器100移动时,可以将绳索或者挂钩与吊装件22上的开口或者圆环连接。使得电感器100与其他工具的连接更方便。

此外,为了在利用其他工具连接铁芯2并对电感器100进行移动时,使电感器100保持平衡,吊装件22可以相对于电感器100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即在铁芯2两端的连接主体上可以对称设置吊装件22,吊装件22可以设置于连接主体的两端的中部。

如图4和图5所示,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感器柜,其中柜体4中设置有风筒41,风筒41沿柜体4的高度方向延伸;柜体4中还设置有排风层42,排风层42位于风筒41的顶端,风筒41与排风层42连通,且排风层42还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排风口;排风层42中安装有风机421,风机421吊装于柜体4的顶部;柜体4还设置有电感器安装层43,电感器安装层43位于风筒41相对的两侧,电感器安装层43中设置有如上的电感器100,电感器100的线圈层气道13与风筒41连通。

示例性的,柜体4可以采用框架结构,由于电感器100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将柜体4做成框架结构,有利于电感器柜自身的散热。

电感器柜体4还具有用于电感器100通风散热的风筒41,风筒41沿柜体4的高度方向延伸,排风层42位于风筒41的顶端,排风层42中安装有风机421。在排风层42中设置风机421可以为风流提供动力,风流从外界进入电感器100的线圈层气道13,通过线圈层气道13后进入风筒41中,然后从排风层的排风口排出,从而实现对电感器100的通风散热。图7为本实施例中电感器柜的通风示意图,箭头所示方向表示风流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风流从外界通过滤网进入电感器100,经过风筒41后从排风层42排出。

由于风筒壁可能存在比较薄,风筒自身强度不高的情况,将风机421吊装于柜体4的顶部,风机421自身的重量直接由柜体承担,避免了风机的重量直接加在风筒上而增加风筒承载负荷的问题。

图6为风筒41与排风层42的连接示意图,其中风筒41或排风层42中的点划线表示了风筒41或排风层42与柜体4通过紧固件连接时,安装孔的分布形式。示例性的,一条点划线中的任意点表示一个安装孔的位置,一条点划线表示多个安装孔排成一条直线。图6中的风筒41或排风层42中有多条点划线,表示多排安装孔。但是,其中安装孔的排数和一排安装孔中安装孔的数量在图中仅作示意,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其中紧固件可以为铆钉或者螺钉等。

其中风筒41可以是金属板焊接或者自成一体形成。风筒41可以通过钢筋或者其他连接件固定在电感器柜体4内。排风层42可以为箱式结构。风机421工作时在朝向风筒41的一侧形成负压,线圈层气道13朝向外界的一侧的气压大于风机421朝向风筒41的一侧的气压,所以风流可以从电感器100进入,从排风口排出。

在风筒41相对的两侧设置有两个电感器安装层43;此外也可以是多个电感器安装层43围绕风筒41对称设置,每个电感器安装层43中均可设置电感器100,多个电感器100的线圈层气道13均可以与风筒41连通。

可选地,电感器100沿柜体4高度方向的尺寸小于电感器沿柜体4宽度方向的尺寸。

示例性的,为了电感器100不同高度线圈1的通风效果接近,及不同安装层的电感器100的通风效果接近。电感器100可以设置成矮胖的结构,即可以为电感器100沿柜体4高度方向的尺寸小于电感器沿柜体4宽度方向的尺寸。如图5所示,柜体4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分别对应箭头X、箭头Y和箭头Z所指的方向。

如图5所示,柜体4两侧的电感器100的安装方向分别沿着箭头X所指的方向和背离箭头X所指的方向。风机421的安装方向沿着背离箭头Z所指的方向。

将电感器100的高度降低可以使同一电感器100的线圈1的高度差降低,减小同一电感器100不同高度线圈1和不同电感器安装层43的通风距离和负压差,使得同一电感器100的线圈1的通风散热均匀。

可选地,柜体4中还设置有控制层44,控制层44位于风筒41的底端,控制层44设置有刀开关、电压传感器、电磁接触器和多个搭接铜排14;线圈1通过搭接铜排14与刀开关、电压传感器、电磁接触器中的至少一个电连接。

示例性的,控制层44中设置刀开关、电压传感器、电磁接触器等必要的电器件,由于这些器件的发热量小,所以这些器件的散热采取自然冷却的方式。由于不需要对这些器件进行通风散热,所以将控制层设置于风筒41的底端,即柜体4的底部。这些电器件在布置时可以分散设置,避免产生热量集中。电感器100的线圈1的接头上连接搭接铜排14,搭接铜排14再与其他的电器件连接。

可选地,电感器安装层43设置有用于引导电感器100滑动的导轨,电感器100上设置有与导轨配合的滑移板32,电感器100与电感器安装层43还通过紧固件连接;和\/或,电感器安装层43的进风口和排风层42的排风口处均设置有滤网。

示例性的,电感器安装层43设置有用于引导电感器100滑动的导轨,电感器100上设置有与导轨配合的滑移板32,电感器外壳3与电感器安装层43滑动连接,由于电感器100通常重量较大,通过推拉的方式,可以将电感器100更方便的安装到电感器柜体4或者从电感器柜体4中取出。

电感器安装层43中导轨的作用一方面是承载电感器100,另一方面电感器100在导轨上部滑动时也有导向作用。导轨的结构可以为矩形槽结构,滑移板32在两个相对设置的矩形槽中滑动,导轨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栓紧固件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电感器柜体4内。

当电感器100安装到电感器安装层43中时,为了避免电感器100从电感器安装层43中不正常滑出,或者电感器柜在搬运过程中电感器100在电感器安装层43中晃动发生损坏或者造成危险,可以利用紧固件将电感器100与电感器安装层43固定连接。

由于电感器安装层43的进风口和排风层42的排风口处需要风流经过,且为了安全考虑,在电感器安装层43的进风口和排风层42的排风口处均设置有滤网,使得既能使风流通过,又能避免人不慎接触到通电的电感器100造成安全事故。

可选地,电感器安装层43的底部设置有沿柜体4的长度方向\/和或沿柜体4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和\/或,电感器100还可与风筒41连接,风筒41上设置有沿柜体4的长度方向\/和或沿柜体4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和\/或,风筒41和电感器安装层43的接缝处及风筒41与排风层42的接缝处通过密封条密封连接。

电感器柜中的电感器100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所以本实施例中电感器的柜体4可以为钢架结构,考虑到电感器安装层43在柜体4中为重要受力部,可以电感器安装层43的底部设置第一加强筋,即通过增加多个强度较大的第一加强筋来增强电感器柜自身的承载能力。电感器安装层43的底部设置有沿柜体4的长度方向\/和或沿柜体4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即主要是在电感器安装层43的底部的平面上布置第一加强筋。

在风筒41上设置第二加强筋,可以增强风筒41自身的强度。另外,风筒41也可以通过第二加强筋与电感器的柜体4连接。

由于风流为流体,如果在风筒41和电感器安装层43的接缝处及风筒41与排风层42的接缝处不严密,会出现漏风的情况导致散热效果降低。所以在风筒41和电感器安装层43的接缝处及风筒41与排风层42的接缝可以通过密封条连接,以保证通风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电感器柜通过电感器的合理布局,使用一个风机同时对多个电感器进行冷却,不仅减少了风机的数量,还降低了电感器柜整体的故障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电感器及电感器柜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86221.8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7(西安)

授权编号:CN209312567U

授权时间:20190827

主分类号:H01F 27/28

专利分类号:H01F27/28;H01F27/30;H01F27/08;H05K7/20

范畴分类:38B;

申请人:西安中车永电捷通电气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西安中车永电捷通电气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710018 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景路15号

发明人:吴玲玲;魏兴

第一发明人:吴玲玲

当前权利人:西安中车永电捷通电气有限公司

代理人:朱颖;刘芳

代理机构:1120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电感器及电感器柜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