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人工林下植被根际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

亚热带人工林下植被根际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

论文摘要

为探讨林下植被根际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林分类型和季节的响应,该研究以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试验站典型人工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和湿地松(Pinuselliottii)林林下优势灌草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杨桐(Adinandra millettii)、格药柃(Eurya muricata)、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和暗鳞鳞毛蕨(Dryopteris atrata)为对象,在植被生长初期(4月)和旺盛期(7月)测定优势灌草根际土壤与碳(C)循环相关的β-1,4-葡萄糖苷酶(BG)、与氮(N)循环相关的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与磷(P)循环相关的酸性磷酸酶(AP)活性、酶化学计量比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发现:(1)根际土壤与C和N循环相关的酶活性以及BG:AP(酶C:P)在不同林下植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与P循环相关的酶活性差异不显著。林分类型和取样季节显著影响BG:(NAG+LAP)(酶C:N),且林下植被类型、林分类型和取样季节交互影响酶C:P。主成分分析表明,根际土壤酶的活性及计量比在不同林下植被(檵木不同于格药柃,且二者显著区别于其他物种)、林分类型(杉木林区别于马尾松、湿地松林)和取样季节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土壤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碳氮比(C:N)是影响林下植被根际土壤酶的活性及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素。(2)标准主轴回归分析表明,林下植被根际土壤lg(BG)、lg(NAG+LAP)和lg(AP)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lg BG:lg(NAG+LAP):lg AP(酶C:N:P)约为1:1:1.3,酶C:P及(NAG+LAP):AP(酶N:P)分别为0.14和0.15。AP远大于BG和NAG+LAP的活性,导致lg(BG)和lg(NAG+LAP)与lg(AP)的回归斜率极显著偏离1。说明林下植被根际土壤酶的活性及计量比受植被种类、林分类型及取样季节影响,且基质有效性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相较于C循环和N循环,微生物会分配更多资源用于P循环相关酶的生产,暗示亚热带人工林林下植被根际土壤微生物生长和活性更易受P限制。

论文目录

  • 1 材料和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土壤样品采集
  •   1.3 土壤样品分析
  •     1.3.1 土壤酶活性测定
  •     1.3.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和分析
  •   2.1 根际土壤酶活性
  •   2.2 根际土壤酶的生态化学计量比
  •   2.3 土壤酶的活性及计量比变异的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
  • 3 讨论
  •   3.1 亚热带人工林林下植被根际土壤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3.2 人工林下植被类型对根际土壤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   3.3 林分类型对根际土壤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   3.4 取样季节对根际土壤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   3.5 土壤理化性质对根际土壤酶的活性及计量比的影响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高雨秋,戴晓琴,王建雷,付晓莉,寇亮,王辉民

    关键词: 人工林,胞外酶,生态化学计量比,红壤丘陵区

    来源: 植物生态学报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农业基础科学,林业

    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千烟洲试验站,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科吉安生态环境研究院,江西省区域生态过程与信息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3001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600202)~~

    分类号: S714

    页码: 258-272

    总页数: 15

    文件大小: 1719K

    下载量: 442

    相关论文文献

    • [1].林下植被管理对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现状[J]. 科技视界 2020(24)
    • [2].不同经营模式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25)
    • [3].滇中亚高山森林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林业科学研究 2020(04)
    • [4].林下植被抚育对樟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02)
    • [5].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短期影响[J]. 林业资源管理 2010(06)
    • [6].帽峰山米锥人工林林下植被结构特征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 2013(04)
    • [7].林火对大兴安岭典型林型林下植被与土壤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02)
    • [8].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措施对杉木大径材培育林土壤特性与出材量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0(03)
    • [9].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及其营养元素现存量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4(01)
    • [10].中亚热带杉木人工幼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对短期增温和隔离降雨交互作用的响应[J]. 生态学杂志 2020(08)
    • [11].青海高寒区不同人工林下植被的多样性及生态位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1)
    • [12].不同采伐方式对马尾松林下植被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吉林农业 2014(13)
    • [13].辽宁省主要人工林林下植被组成及生物多样性[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7)
    • [14].林下植被去除与氮添加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05)
    • [15].林下植被不同管理措施培育杉木大径材林分土壤酶活性差异及质量评价[J]. 林业科学研究 2020(03)
    • [16].人工林林下植被演替及其人为影响因子[J]. 山西农业科学 2018(03)
    • [17].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07)
    • [18].杉木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细根生物量和形态分布特征[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02)
    • [19].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对林下植被的影响[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20].刺槐林下植被的水分生态型和生活型谱特征[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02)
    • [21].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土壤性质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9(03)
    • [22].会同林区林下植被与乔木层树种的关系[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23].杉木人工林剔除林下植被对凋落层养分循环的短期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10)
    • [24].垦复抚育对油茶林下植被的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影响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11(06)
    • [25].修枝对杨树人工林林内小气候及林下植被的短期效应[J]. 生态环境学报 2019(08)
    • [26].土壤增温及降雨隔离对杉木幼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影响[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03)
    • [27].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林下植被碳库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04)
    • [28].相思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与林下植被多样性分析[J]. 福建林业科技 2008(01)
    • [29].林下植被剔除对杉木林土壤呼吸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5(08)
    • [30].生态养殖河田鸡对林下植被多样性及土壤的影响[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7(02)

    标签:;  ;  ;  ;  

    亚热带人工林下植被根际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