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气道炎症病理异同研究

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气道炎症病理异同研究

原庆会1何伟2

(1绵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四川绵阳621000)

(2绵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支与哮喘病理异同,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纤支镜进行活检,对16例哮喘与15例慢支患者的支气管粘膜组织的病理改变进行比较分析,应用电镜观察肥大细胞。结果:哮喘与慢支患者的气道黏膜上皮均有损伤,下层组织结构改变及多种炎性细胞浸润发生。哮喘与慢支患者的肥大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哮喘患者病理组织在电镜下观察可见肥大细胞脱颗粒,而慢支患者在电镜下观察未发现有肥大细胞脱颗粒。结论:哮喘与慢支同样属于慢性气道炎症,然而气道黏膜病理上的改变则有显著差异,是不同的两种疾病,纤支镜活检对于两种疾病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理改变;支气管黏膜

【中图分类号】R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154-02

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chronicbronchitisandasthma,airwayinflammationandpathologicalYuanQinghui,HeWei

TheCentralHospitalofMianyang,SichuanMianyang62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chronicbronchitisandasthmamanagement,providethebasisfortheclinicaldifferentialdiagnosis.MethodToapplicationbronchoscopybiopsy,thepathologicalchangesin16casesof15casesofbronchialasthmaandchronicbronchitispatientswithmucosaltissuecomparativeanalysis,theapplicationofelectronmicroscopymastcells.ResultAirwayepitheliuminpatientswithasthmaandchronicbronchitisaredamaged,theunderlyingstructuralchangesandavarietyofinflammatorycellinfiltrationoccurred.Patientswithasthmaandchronicbronchitismastcellscomparedwitheosinophilcoun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asthmapathologyseenintheelectronmicroscopemastcelldegranulation,andpatientswithchronicbronchitisintheelectronmicroscoperevealednomastcelldegranulation.ConclusionAsthmaandchronicbronchitis,alsobelongtothechronicairwayinflammation,airwaymucosapathologicalchangebutonth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thetwodiseasesaredifferent,bronchoscopicbiopsytodifferentiatethetwodiseaseshavesignificantvalue

【Keywords】Chronicbronchitis;Asthma;Pathology;Bronchialmucosa

哮喘与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是世界范围内的慢性气道疾病,对人们健康有严重威胁[1]。近年虽有学者对哮喘患者支气管黏膜组织病理有过相关研究,但仍旧不能与慢支做明确的区分[2-3]。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十分复杂,这两种疾病在临床上的认识就比较模糊,治疗上也相应增加了盲目性,随着纤支镜技术的提高,可以对患者气管黏膜进行活检,在电镜观察下,比较两种疾病病理情况,增加了诊断力度,笔者在本文中着重比较两种疾病病理异同,为临床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观察对象

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哮喘与慢支患者共31例,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诊断标准为依据,排除其他疾病所引发的喘息及咳嗽,哮喘组为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间歇性发作患者11例,中度3例,轻度2例。平均年龄为(45.6±2.7)岁,平均病程为(11.3±1.6)年,16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半年内使用过皮质激素,其余患者均无皮质激素吸入史,当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使用过茶碱类药物。慢支组患者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44.8±2.9)岁,平均病程(12.6±2.1)年,其中7例为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1例患者使用皮质激素超过半年,15例患者均有过茶碱类及抗生素使用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信息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纤支镜检查步骤:在术前患者需要停止使用茶碱类、皮质激素等药物,在纤支镜下观察患者支气管黏膜,随后在右上叶开口附近嵴部钳取活体组织4块,对钳取后的标本立即使用戊二醛液及甲醛进行固定,两组取材及操作步骤相同,最后送检。

1.2.2病理组织检查步骤:第一步行光镜检查,对活检标本行常规石蜡切片并使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处理,观察两组支气管黏膜的病理改变情况,记录细胞计数;第二步予以电镜检查,取每组6例标本行环氧树脂包埋处理,应用电镜观察常规超薄切片,分析各类炎性细胞,观察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脱颗粒程度采用0-++++级法记录。

1.3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作为数据统计分析依据,两组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分析,组间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其中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病理结果异同

相同点:两组支气管黏膜均有炎性改变,黏膜损伤,支气管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或者发生增生及鳞状上皮化生,且发现两组杯状细胞均增多,组织均出现纤维化,黏膜下炎性细胞浸润,平滑肌均有所增生。

不同点:哮喘组患者支气管黏膜基底膜增厚大于慢支组,且平滑肌增厚程度也大于慢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哮喘组嗜酸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增多要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两组气道黏膜细胞计数比较(x-±s)

2.2电镜观察结果

哮喘组6例中,除1例因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其余5例均出现了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慢支组6例中,均未发现有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在慢支组中仅发现1例出现了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情况。

3.讨论

在本文的研究中发现,哮喘组与慢支组患者气道黏膜均有一定程度的炎性改变,但哮喘与慢支的细胞功能、黏膜病理改变以及细胞类型等指标均有着不同的差异,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基底膜与平滑肌增厚情况,统计差异明显,而这些明显特征也属于哮喘炎症的改变,从而提示了慢支与哮喘之间在病理及发病机制上直至预后均属于不同的两种疾病。

在本组中,哮喘是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一种气道炎症,笔者分析的结果与相关学者报道也基本一致[4-5],在电镜下观察到肥大细胞,同时发生的脱颗粒情况也表明了肥大细胞发生了活化,这也是哮喘患者症状持续的一个明显病理基础,且肥大细胞是机体反应的始动效应细胞且参与了一系列的活性介质释放,这种强烈的超敏反应诱发了哮喘。

此外,慢支与哮喘患者的炎性细胞中肥大细胞计数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有明显差异外,同时还发现了在两者的气道黏膜中有大量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由此表明了慢支与哮喘气道炎症之间有一定的交织,但在慢支组中中性粒细胞表现较高,由此提示了慢支组的炎症是一种细菌感染所致的非变态反应炎症,在慢支患者中,笔者发现了1例患者中出现了较多的嗜碱性粒细胞,同时已经出现了脱颗粒现象,这是否是引发慢支的一个原因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同时研究发现对于哮喘患者,其基底膜与平滑肌均增厚明显,这也是又一个明显的病理改变特征,这与有关研究的发现也基本相同[6]。由此表明哮喘的病理及生理因素会刺激基底膜,这与胶原纤维的增多及纤维母细胞的增多有一定关系。虽然目前无法确定基底膜增厚原因,但这无疑是区分哮喘的一个重要标志。

总之,笔者对慢支与哮喘做了一个初步的病理比较,但有关发病机制以及病理生理特点仍旧需要后续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杨志成,袁玉英.老年哮喘与早发老年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104-105.

[2]尹珊.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病理[J].社区医学杂志,2011,9(3):70-71.

[3]陈磊.晚发老年哮喘与早发老年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对比[J].吉林医学,2013,34(7):1305-1306.

[4]张洪祥,李波.浅谈哮喘病的中西医病理机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5):718-719.

[5]ParmarJJ,SinghDJ,HegdeDD,etal.Developmentandevaluationofinhalationalliposomalsystemofbudesonideforbettermanagementofasthma[J].IndianJPharmSci,2010,72(4):442-448.

[6]FahyJV,DickeyBF.Airwaymucusfunctionanddysfunction[J].NEnglJMed,2010,363(23):2233-2247.

标签:;  ;  ;  

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气道炎症病理异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